巢元方

《諸病源候論》~ 卷之五 (2)

回本書目錄

卷之五 (2)

1. 一、消渴候

夫消渴者,渴不止,小便多是也。由少服五石諸丸散,積經年歲,石勢結於腎中,使人下焦虛熱。及至年衰,血氣減少,不復能制於石。石勢獨盛,則腎為之燥,故引水而不小便也。其病變多發癰疽,此坐熱氣,留於經絡不引,血氣壅澀,故成癰膿。

白話文:

糖尿病患者會感到不停口渴,又會小便頻繁。這是因為長期服用五石等藥丸,累積多年後,藥物殘留會結石在腎臟,導致人體下半身虛熱。等到年老時,氣血不足,無法壓制結石。結石勢力增強,會讓腎臟變得乾燥,因此身體吸收的水分不會化為小便排出。糖尿病患容易併發癰疽,這是因為熱氣滯留在經絡中,血氣運行不暢,導致發炎化膿。

診其脈,數大者生,細小浮者死。又沉小者生,實牢大者死。

有病口甘者,名為何,何以得之。此五氣之溢也,名曰脾癉。夫五味入於口,藏於胃,脾為之行其精氣。溢在脾,令人口甘,此肥美之所發。此人必數食甘美而多肥,肥者令人內熱,甘者令人中滿,故其氣上溢,轉為消渴。

白話文:

如果生病的人口中覺得甘甜,這是為什麼?又是如何造成的?這是因為五臟之氣外溢,也就是中醫稱為「脾癉」的疾病。

五種味道通過嘴巴進入體內,儲存在胃裡,脾臟負責運化這些味道的精氣。如果精氣在脾臟外溢,就會讓人口中覺得甘甜。這是因為吃得太好、太油膩所引起的。油膩的東西會讓人內熱,甘甜的東西會讓人腹脹,所以這些氣就會向上外溢,轉為消渴症。

厥陰之病,消渴重,心中疼,飢而不欲食,甚則欲吐蛔。其湯熨針石,別有正方,補養宣導,今附於後。

《養生法》云:人睡臥,勿張口,久成消渴及失血色。

《養生方·導引法》赤松子云:臥,閉目不息十二通,治飲食不消。

法云:解衣惔臥,伸腰䐜少腹,五息止。引腎氣,去消渴,利陰陽。解衣者,無使掛礙。惔臥者,無外想,使氣易行。伸腰者,使腎無逼蹙。䐜者,大努使氣滿小腹者,即攝腹牽氣使上,息即為之。引腎者,引水來咽喉,潤上部,去消渴枯槁病。利陰陽者,饒氣力也。此中數虛,要與時節而為避,初食後,大飢時,此二時不得導引,傷人。

白話文:

醫家說:脫掉衣服,安靜地躺臥,伸展腰部,提氣鼓肚,維持五個呼吸。這樣可以引導腎氣上行,消除口渴,調和陰陽。

脫掉衣服:避免束縛阻礙。

安靜躺臥:排除雜念,讓氣息容易運行。

伸展腰部:避免腎氣受壓。

提氣鼓肚:用力將氣壓入小腹,再收腹提氣向上,吸氣時同時進行。

引導腎氣:將口水引到喉嚨,滋潤上部,消除口乾舌燥。

調和陰陽:增加氣力。

其中需要注意的是,在飯後和非常飢餓時不適合做導引,否則會傷身。

亦避惡日,時節不和時亦避。導已,先行一百二十步,多者千步,然後食之。法不使大冷大熱,五味調和。陳穢宿食,蟲蠍余殘,不得食。少眇著口中,數嚼少湍咽。食已,亦勿眠。此名谷藥,並與氣和,即真良藥。

白話文:

也要避免逢遇不吉之日,如果時節氣候不順,也要避免食用。先行走一百二十步,走多一點也行,比如一千步,然後再吃東西。不要讓食物過冷或過熱,各種味道要均衡。不能吃陳舊腐壞的食物、剩菜剩飯、蟲子或蠍子類的殘餘。在口中稍微咬嚼,慢慢地少量吞嚥。吃過之後不要立刻睡覺。這些被稱為穀物藥,與氣血相合,纔是真正的良藥。

2. 二、渴病候

五臟六腑,皆有津液。若臟腑因虛實而生熱者,熱氣在內,則津液竭少,故渴也。夫渴數飲,其人必眩,背寒而嘔者,因利虛故也。

白話文:

五臟六腑都有體液。如果臟腑虛實不平衡而產生熱氣,熱氣在體內就會消耗體液,所以會口渴。如果口渴經常喝水,人就會頭暈、背部發冷,還會嘔吐,那是因為身體虛弱導致的。

診其脈,心脈滑甚為善渴。其久病變,或發癰疽,或成水疾。

3. 三、大渴後虛乏候

夫人渴病者,皆由臟腑不和,經絡虛竭所為。故病雖瘥,血氣未復,仍虛乏也。

4. 四、渴利候

渴利者,隨飲小便故也。由少時服乳石,石熱盛時,房室過度,致令腎氣虛耗,下焦生熱,熱則腎燥,燥則渴,然腎虛又不得傳制水液,故隨飲小便。以其病變,多發癰疽。以其內熱,小便利故也,小便利則津液竭,津液竭則經絡澀,經絡澀則榮衛不行,榮衛不行,則熱氣留滯,故成癰疽膿。

白話文:

容易口渴的人,總是喝水就尿。這可能是因為年輕時吃了乳石,乳石性質溫熱,當身體熱氣旺盛時,又過度房事,導致腎氣虛弱,下半身產生熱氣,熱氣會讓腎臟乾燥,乾燥就會口渴。但是腎虛無法控制水液,所以喝了水就會小便。由於這種病變,容易發出膿瘡。這是因為內有熱氣,所以小便次數頻繁,小便次數頻繁會導致津液耗盡,津液耗盡會讓經絡不通暢,經絡不通暢就會影響氣血運行。氣血無法運行,就會讓熱氣滯留,而形成化膿的膿瘡。

5. 五、渴利後損候

夫渴利病後,榮衛虛損,臟腑之氣未和,故須各宣暢也。

6. 六、渴利後發瘡候

渴利之病,隨飲小便也。此謂服石藥之人,房室過度,腎氣虛耗故也。下焦生熱,熱則腎燥,腎燥則渴。然腎虛又不能制水,故小便利。其渴利雖瘥,熱猶未盡,發於皮膚,皮膚先有風濕,濕熱相搏,所以生瘡。

白話文:

口渴、小便頻繁的病症,喝水後小便也跟著增多。這是服用石類藥物,過度房事導致腎氣耗損而引起的。下焦產生熱氣,熱氣會使腎臟乾燥,乾燥的腎臟就會引發口渴。然而,腎虛又無法控制水分,因此小便頻繁。雖然口渴、小便頻繁的症狀已經痊癒,但熱氣尚未完全消退,會表現在皮膚上。皮膚原本就有風濕,加上濕熱交加,因此生瘡。

7. 七、渴利候

內消病者,不渴而小便多是也。由少服五石,石熱結於腎,內熱之所作也。所以服石之人,小便利者,石性歸腎,腎得石則實,實則消水漿,故利。利多不得潤養五臟,臟衰則生諸病。由腎盛之時,不惜其氣,恣意快情,致使虛耗,石熱孤盛,則作消利,故不渴而小便多也。

白話文:

內消的病症,是不口渴卻頻尿的現象。這是因為之前服用了過少的五石散,五石散的熱性貯積在腎臟中,導致內熱所引起的一種疾病。因此,服用五石散的人,會出現小便頻繁的情況,這是因為五石散的性質會影響腎臟,腎臟得到五石散的熱性就會實熱,實熱就會消磨體內的液體,所以會利尿。過度利尿會導致五臟無法得到滋養,五臟衰弱就會產生各種疾病。由於腎臟壯盛時,很多人不愛惜腎氣,放縱慾望,導致腎氣虧虛,五石散的熱性獨自旺盛,就會產生消利,所以不口渴卻頻尿。

8. 八、強中候

強中病者,莖長興盛不痿,精液自出是也。由少服五石,五石熱住於腎中,下焦虛熱,少壯之時,血氣尚豐,能制於五石,及至年衰,血氣減少,腎虛不復能制精液。若精液竭,則諸病生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