巢元方

《諸病源候論》~ 卷之三十一 (2)

回本書目錄

卷之三十一 (2)

1. 十三、體臭候

人有體氣不和,使精液雜穢,故令身體臭也。其湯熨針石,別有正方,補養宣導,今附於後。

《養生方》云:以手掩口鼻,臨日微氣,久許時,手中生液,速以手摩面目。常行之,使人體香。

白話文:

人有身體氣息不調和,導致精液混濁污穢,所以會讓身體產生臭味。對於這種情況,湯藥、熱敷、針灸等療法,有其他專門的正確方法,可以補養身體、疏通氣血,現在附在後面說明。

《養生方》說:用手捂住口鼻,對著太陽稍微呼吸,過一會兒,手心會產生液體,趕快用手摩擦臉和眼睛。經常這樣做,可以使身體散發香氣。

2. 十四、狐臭候

人腋下臭,如蔥豉之氣者,亦言詔狐貍之氣者,故謂之狐臭。此皆血氣不和,蘊積故氣臭。

白話文:

人的腋下散發出像蔥或豆豉般的氣味,也有人說是像狐狸身上的氣味,所以稱之為狐臭。這些都是因為體內氣血不調和,積聚導致氣味發臭。

3. 十五、漏腋候

腋下常濕,仍臭生瘡,謂之漏腋。此亦是氣血不和,為風邪所搏,津液蘊瘀,故令濕臭。

白話文:

腋下常常濕濕的,而且有臭味,甚至還會長瘡,這種情況就叫做「漏腋」。這也是因為身體內的氣血不調和,被風邪侵襲,導致身體的津液鬱積停滯,所以才會濕濕臭臭的。

4. 丹毒病諸候(凡一十三論)

5. 一、丹候

丹者,人身體忽然焮赤,如丹塗之狀,故謂之丹。或發手足,或發腹上,如手掌大,皆風熱惡毒所為。重者亦有疽之類,不急治,則痛不可堪,久乃壞爛,去膿血數升。若發於節間,便斷人四肢;毒入腹,則殺人。小兒得之最忌。

白話文:

「丹」這種病,是指人體突然出現一片紅腫發熱,看起來像塗了丹砂一樣,所以叫做「丹」。它可能發生在手腳,也可能發生在肚子上,大小像手掌一樣,通常都是風熱毒邪引起的。嚴重的,也可能像癰疽那類病,如果不趕快治療,就會痛到無法忍受,久了就會潰爛,流出好幾升的膿血。如果發在關節處,可能會導致四肢殘廢;如果毒素進入腹部,甚至會致命。小孩子得這種病尤其危險。

6. 二、白丹候

白丹者,初發癢痛,微虛腫,如吹,軫起不痛不赤面白色。由挾風冷,故使色白也。

白話文:

白丹這種病,剛開始發作時會感到搔癢疼痛,稍微有點虛腫,看起來像吹起來一樣,疹子隆起但不痛也不紅,表面呈現白色。這是因為受到風寒侵襲,才會使顏色呈現白色。

7. 三、黑丹候

黑丹者,初發亦癢痛,或熛腫起,微黑色,由挾風冷,故色黑也。

白話文:

黑丹這種病,剛開始發作的時候會感覺又癢又痛,或者會出現像火燒般的腫脹,而且顏色呈現微黑色,這是因為受到風寒侵襲所導致的,所以顏色才會是黑色的。

8. 四、赤丹候

赤丹者,初發軫起,大者如連錢,小者如麻豆,肉上慄如雞冠肌理。由風毒之重,故使赤也。亦名茱萸丹。

白話文:

赤丹這種病,剛開始發作的時候,會像車輪痕跡一樣隆起,大的像銅錢一樣,小的像麻豆一樣,長在皮膚上,看起來像雞冠肉的紋路。這是因為風毒很嚴重,所以才會呈現紅色。這種病也叫做茱萸丹。

9. 五、丹軫候

丹軫者,肉色不變,又不熱,但起隱軫,相連而微癢,故謂之丹也。

白話文:

丹軫這種病,皮膚顏色不會改變,也不會發熱,只是會出現像隱藏的丘疹,互相連接在一起,而且稍微有點癢,所以才稱它為丹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