巢元方

《諸病源候論》~ 卷之三十 (3)

回本書目錄

卷之三十 (3)

1. 咽喉心胸病諸候(凡十一論)

2. 一、喉痹候

喉痹者,喉里腫塞痹痛,水漿不得入也。人陰陽之氣出於肺,循喉嚨而上下也。風毒客於喉間,氣結蘊積而生熱,故喉腫塞而痹痛。

脈沉者為陰,浮者為陽,若右手關上脈陰陽俱實者,是喉痹之候也。亦令人壯熱而惡寒,七八日不治,則死。其湯熨針石,別有正方。補養宣導,今附於後。

《養生方·導引法》云:兩手拓兩頰,手不動,摟肘使急,腰內亦然,住定。放兩肘頭向外,肘膊腰氣散盡勢,大悶始起,來去七通。去喉痹。

又云:一手長舒,令掌仰,一手捉頦,挽之向外,一時極勢二七。左右亦然。手不動,兩向側極勢,急挽之二七。去頸骨急強,頭風腦旋,喉痹,膊內冷注偏風。

白話文:

喉痹,指的是喉嚨內部腫脹堵塞,導致疼痛,連水和食物都無法吞嚥的情況。人體的陰陽之氣是從肺部發出,沿著喉嚨上下流動的。當風邪毒氣侵入喉嚨,導致氣滯鬱積而產生熱,所以喉嚨就會腫脹堵塞而疼痛。

脈象沉的屬於陰,浮的屬於陽,如果右手關脈的陰陽兩脈都呈現實象,就是喉痹的徵兆。患者也會出現發高燒且怕冷的症狀,如果七八天不治療,就會死亡。治療的湯藥、熱敷、針灸等方法,另有正規的處方。至於補養和疏導的方法,現在附在後面。

《養生方·導引法》提到:兩手掌貼住兩頰,手不動,用手肘帶動身體急速旋轉,腰部也要跟著旋轉,停住。然後把兩肘頭向外張開,讓肘膊和腰部的氣散開,感到很悶的時候,再開始旋轉,來回做七次,可以治療喉痹。

又說:一手伸直,掌心朝上,另一手抓住下巴,往外拉,盡量拉伸,一次做十四下。左右兩邊都一樣。手不動,頭向兩側拉伸,盡量拉伸,急速拉伸十四下。可以治療頸椎僵硬,頭痛頭暈,喉痹,以及肩膀內側發冷的偏風。

3. 二、馬喉痹候

馬喉痹者,謂熱毒之氣結於喉間,腫連頰而微壯熱,煩滿而數吐氣,呼之為馬喉痹。

白話文:

馬喉痹這種病,指的是熱毒之氣積聚在喉嚨,導致腫脹,甚至連帶臉頰也腫起來,同時會稍微發燒,感到煩躁、胸悶,而且會頻繁地吐氣,這種情況就被稱作馬喉痹。

4. 三、喉中生谷賊不通候

谷賊者,禾里有短穗,而強澀者是也。誤作米而人食之,則令喉里腫結不通。今風熱氣在於喉間,與血氣相搏,則生腫結,如食谷賊者也,故謂之喉中生谷賊。不急治,亦能殺人。

白話文:

所謂的「谷賊」,指的是稻穗裡那些短小、堅硬且粗糙的穀粒。如果被人誤當成米吃下肚,就會導致喉嚨內部腫脹阻塞不通。現在如果風熱之氣停留在喉嚨部位,與氣血相互搏擊,也會產生腫脹結塊,就像吃了谷賊一樣,所以稱之為喉嚨裡長了谷賊。這種情況如果不趕快治療,也是會導致死亡的。

5. 四、狗咽候

喉內忽有氣結塞不通,世謂之狗咽。此由風熱所作,與喉痹之狀相似。但俗云誤吞狗毛所作。

又云:治此病者,以一摶飯共狗分食便瘥,所以謂之狗咽。

白話文:

喉嚨裡面突然有氣堵住,感覺塞住不通,世俗稱之為「狗咽」。這種情況是由於風熱引起的,跟喉痹的症狀很像。但民間傳說是因為誤吞狗毛造成的。

還有一種說法是:治療這種病的方法,是用一團飯和狗一起分食就會痊癒,所以才稱之為「狗咽」。

6. 五、咽喉瘡候

咽喉者,脾胃之候也。由脾胃熱,其氣上衝喉咽,所以生瘡。其瘡或白頭,或赤根,皆由挾熱所致。

白話文:

咽喉這個部位,是反映脾胃狀況的地方。因為脾胃積熱,熱氣向上衝到喉嚨和咽部,所以就會產生瘡瘍。這些瘡瘍有的呈現白色膿頭,有的根部發紅,都是因為夾雜著熱邪所導致的。

7. 六、屍咽候

屍咽者,謂腹內屍蟲,上食人喉咽生瘡。其狀,或癢或痛,如甘䘌之候。

白話文:

所謂的「屍咽」,指的是腹內的屍蟲向上侵蝕人的喉嚨和咽部,導致生瘡。症狀表現有時會感到搔癢,有時會感到疼痛,如同喉嚨生瘡時的感覺。

8. 七、喉咽腫痛候

喉咽者,脾胃之候,氣所上下。脾胃有熱,熱氣上衝,則喉咽腫痛。夫生腫痛者,皆挾熱則為之。若風毒結於喉間,其熱盛則腫塞不通,而水漿不入,便能殺人。

白話文:

喉嚨和咽喉的狀況,是脾胃功能的外在表現,也是氣在身體上下流動的通道。如果脾胃有熱,熱氣就會往上衝,導致喉嚨和咽喉腫脹疼痛。凡是出現腫痛的情況,通常都和體內有熱有關。如果風邪毒素積聚在喉嚨部位,熱邪過盛就會造成腫脹堵塞不通,連水都難以吞嚥,嚴重時甚至會危及生命。

9. 八、喉癰候

六腑不和,血氣不調,風邪客於喉間,為寒所折,氣壅而不散,故結而成癰。凡結腫一寸為癤,二寸至五寸為癰。

白話文:

身體內部的臟腑功能失調,導致氣血運行不順暢,又受到風邪侵襲停留在喉嚨部位,此時如果再遇到寒氣侵襲,使得氣機鬱積阻塞無法疏散,就會結聚形成癰。一般來說,腫塊結聚一寸大小稱為癤,腫塊結聚二寸到五寸大小則稱為癰。

10. 九、咽喉不利候

腑臟冷熱不調,氣上下哽澀,結搏於喉間,吞吐不利,或塞或痛,故言喉咽不利。

白話文:

這是因為體內臟腑的寒熱不調,導致氣機上下運行不順暢,氣結阻滯在喉嚨之間,造成吞嚥和吐出困難,有時感覺堵塞,有時感覺疼痛,所以稱為咽喉不利。

11. 十、心痹候

思慮煩多則操損心,心虛故邪乘之。邪積而不去,則時害飲食,心裡愊愊如滿,蘊蘊而痛,是謂之心痹。

診其脈,沉而弦者,心痹之候也。

白話文:

過度思慮煩惱會損傷心臟,導致心臟虛弱,邪氣便會趁虛侵入。邪氣積聚不去,就會影響食慾,心裡覺得脹悶像被塞滿東西一樣,隱隱作痛,這就叫做心痹。

診斷時,如果脈象呈現沉而弦的狀態,就是心痹的徵兆。

12. 十一、胸痹候

寒氣客於五臟六腑,因虛而發,上衝胸間,則胸痹。胸痹之候,胸中愊愊如滿,噎塞不利,習習如癢,喉里澀,唾燥。甚者,心裡強痞急痛,肌肉苦痹,絞急如刺,不得俯仰,胸前皮皆痛,手不能犯,胸滿短氣,咳唾引痛,煩癖,白汗出,或徹背膂。其脈浮而微者是也。不治,數日殺人。其湯熨針石,別有正方,補養宣導,今附於後。

《養生方》云:以右足踐左足上。除胸痹、食熱嘔。

白話文:

寒氣侵入五臟六腑,因為身體虛弱而發病,向上衝到胸部,就會產生胸痹。胸痹的症狀是,胸中感覺悶脹,像被塞住一樣不舒服,呼吸不順暢,有時會像螞蟻爬一樣發癢,喉嚨裡感覺乾澀,口水也變乾燥。嚴重時,心口會感覺很悶、堵塞、劇烈疼痛,肌肉會痠痛麻木,像是被絞緊一樣刺痛,不能彎腰或後仰,胸前的皮膚都會痛,連手都不能碰,胸部脹滿、呼吸短促,咳嗽或吐痰時會牽引到胸部疼痛,感到煩躁不安,冒冷汗,有時疼痛甚至會延伸到背部。脈象呈現浮而微弱就是這種情況。如果不及時治療,幾天內就會死亡。關於湯藥、熱敷、針灸、砭石等治療方法,另外有詳細的處方,以及補養和疏導的方式,現在附在後面。

《養生方》中提到:用右腳踩在左腳上,可以消除胸痹、吃熱食後嘔吐的症狀。

13. 四肢病諸候(凡十四論)

14. 一、代指候

代指者,其指先腫,焮焮熱痛,其色不黯,然後方緣爪甲邊結膿,極者爪甲脫也。亦名代甲,亦名糟指,亦名土⿺⿵几⿹⿱𣦶㇈灬⿱火彡。一作灶。夫爪甲,筋之餘也。由筋骨熱盛,氣澀不通,故腫結生膿,而爪甲脫。

白話文:

所謂的「代指」,是指手指先腫起來,紅腫發熱且疼痛,顏色不會呈現暗沉,然後才在指甲邊緣形成膿包,嚴重的話指甲會脫落。這種病也叫做「代甲」,又叫做「糟指」,也叫做「土從火」。有一種說法是「灶」。指甲是筋的餘留部分,因為筋骨內熱過盛,氣血運行不順暢,所以會腫脹結塊化膿,導致指甲脫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