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病源候論》~ 卷之五十 (3)
卷之五十 (3)
1. 二百四十八、金瘡候
小兒為金刃所傷,謂之金瘡。若傷於經脈,則血出不止,乃至悶頓;若傷於諸臟俞募,亦不可治;自余腹破腸出,頭碎腦露,並亦難治;其傷於肌肉,淺則成瘡,終不慮死。而金瘡得風,則變痙。
白話文:
小孩子被刀劍等利器所傷,就叫做金瘡。如果傷到經脈,血就會流個不停,甚至會昏厥;如果傷到各臟腑的俞穴或募穴,也是無法醫治的;至於腹部破裂腸子流出、頭部碎裂腦漿外露,這些情況也很難治好;如果只是傷到肌肉,傷口比較淺,則會形成瘡口,通常不會有生命危險。但是金瘡如果吹到風,就會變成痙攣。
2. 二百四十九、卒驚瘡候
此由金瘡未瘥,忽為外物所觸,及大啼呼,謂為驚瘡也。凡瘡驚,則更血出也。
白話文:
這是因為金屬外傷的傷口還沒痊癒,突然被外物碰到,或是大聲哭喊,就叫做驚瘡。凡是瘡傷受到驚嚇,就會有更多的血流出來。
3. 二百五十、月食瘡候
小兒耳鼻口間生瘡,世謂之月食瘡,隨月生死,因以為名也。世云小兒見月初生,以手指指之,則令耳下生瘡,故呼為月食瘡也。
白話文:
小孩子耳朵、鼻子、嘴巴之間長瘡,世俗稱之為月蝕瘡,這種瘡會隨著月亮的盈虧而變化,因此得名。民間傳說,小孩子看到初生的月亮,用手指指著月亮,就會導致耳朵下方長瘡,所以才稱之為月蝕瘡。
4. 二百五十一、耳瘡候
瘡生於小兒兩耳,時瘥時發,亦有膿汁。此是風濕搏於血氣所生,世亦呼之為月食瘡也。
白話文:
小孩子的兩隻耳朵長瘡,時好時壞,有時還會流膿。這是因為風濕侵入血氣所導致的,世俗也稱它為月蝕瘡。
5. 二百五十二、浸淫瘡候
小兒五臟有熱,熏發皮膚,外為風濕所折,濕熱相搏身體。其瘡初出甚小,後有膿汁,浸淫漸大,故謂之浸淫瘡也。
白話文:
小孩子因為五臟有熱,熱氣往外蒸發到皮膚,又受到外來的風邪和濕氣侵襲,使得濕熱之氣互相搏結在身體。這種瘡剛開始長出來的時候很小,之後會化膿流出汁液,而且會像水一樣慢慢擴散開來,所以叫做浸淫瘡。
6. 二百五十三、旺灼惡瘡候
腑臟有熱,熱熏皮膚,外為濕氣所乘,則變生瘡。其熱偏盛者,其瘡發勢亦成。初生如麻子,須臾旺大,汁流潰爛,如湯火所灼,故名旺灼瘡。
白話文:
身體內部的臟腑有熱,熱氣往上蒸騰到皮膚表面,又被外來的濕氣侵襲,就會產生瘡。如果熱的狀況特別嚴重,瘡發作的勢頭也會很猛烈。剛開始長出來像麻子一樣小,很快就會變大,流出汁液、潰爛,看起來像被熱水或火燙傷一樣,所以叫做旺灼瘡。
7. 二百五十四、疳濕瘡候
疳濕之病,多因久利,脾胃虛弱,腸胃之間蟲動,侵蝕五臟,使人心煩懊悶。其上蝕者,則口鼻齒齦生瘡;其下蝕者,則肛門傷爛,皆難治。或因久痢,或因臟熱,嗜眠,或好食甘美之食,並令蟲動,致生此病也。
白話文:
疳濕瘡這種病,大多是因為長期腹瀉,導致脾胃虛弱,腸胃之間有蟲在活動,侵蝕五臟,使人感到心煩意亂。如果蟲往上侵蝕,就會在口、鼻、牙齦等處長瘡;如果往下侵蝕,就會導致肛門潰爛,這些情況都很難治療。有的是因為長期痢疾,有的是因為內臟有熱,有的人會嗜睡,有的人則喜歡吃甜食,這些都會導致蟲活動,因而產生這種疾病。
8. 二百五十五、陰腫成瘡候
小兒下焦熱,熱氣衝陰,陰頭忽腫合,不得小便,乃至生瘡。俗云尿灰火所為也。
白話文:
小孩子下半身有熱,熱氣往陰部衝,導致陰莖頭突然腫起來合在一起,無法小便,甚至長出瘡。民間俗稱這是尿液中的熱氣造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