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病源候論》~
1. 卷之四十八
2. 小兒雜病諸候四(凡四十六論)
3. 一百九、解顱候
解顱者,其狀小兒年大,囟應合而不合,頭縫開解是也。由腎氣不成故也。腎主骨髓,而腦為髓海;腎氣不成,則髓腦不足,不能結成,故頭顱開解也。
白話文:
解顱這種病症,指的是小孩年紀漸長,頭頂的囟門應該要閉合卻沒有閉合,而且頭骨的縫隙是開裂的狀態。這是因為腎氣不足所導致的。腎臟主管骨骼和骨髓,而腦部是髓液匯聚的地方;當腎氣不足時,髓液和腦部就會虛弱,無法正常地連結閉合,所以頭顱骨才會開裂。
4. 一百十、囟填候
小兒囟填,由乳哺不時,飢飽不節,或熱或寒,乘於脾胃,致腑臟不調,其氣上衝所為也。其狀,囟張如物填其上,汗出,毛髮黃而短者是也。若寒氣上衝,即牢硬;熱氣上衝,即柔軟。
又,小兒脅下有積,又氣滿而體熱,熱氣乘於臟,臟氣上衝於腦囟,亦致囟填。又,咳且啼,而氣乘臟上衝,亦病之。啼甚久,其氣未定,因而乳之,亦令囟填。所以然者,方啼之時,陰陽氣逆上衝故也。
白話文:
嬰兒的囟門飽脹,是因為餵奶時間不規律,忽飢忽飽,或者著涼或過熱,影響到脾胃,導致內臟功能失調,氣往上衝所造成的。這種情況的症狀是,囟門看起來像有東西填塞在上面一樣鼓起來,會流汗,頭髮會變黃而且短。如果是寒氣往上衝,囟門會變得堅硬;如果是熱氣往上衝,囟門則會變得柔軟。
另外,嬰兒如果脅肋下方有積塊,又感到氣脹而且身體發熱,這是熱氣侵入內臟,內臟之氣往上衝到腦囟所造成的囟門飽脹。還有,如果嬰兒咳嗽又哭鬧,氣往上衝到內臟,也會造成這種狀況。哭鬧太久,氣息還沒平穩就餵奶,也可能導致囟門飽脹。會這樣的原因,是因為哭鬧的時候,陰陽之氣會逆向上衝。
5. 一百十一、囟陷候
此謂囟陷下不平也。由腸內有熱,熱氣熏臟,臟熱,即渴引飲。而小便泄痢者,即腑臟血氣虛弱,不能上充髓腦,故囟陷也。
白話文:
這是指嬰兒的囟門(頭頂骨未閉合的區域)凹陷、不平整的狀況。通常是因為腸胃內有熱,熱氣向上熏蒸內臟,導致內臟發熱,就會口渴想喝水。如果同時出現小便次數多且腹瀉的情形,就表示腑臟的血氣虛弱,無法向上供給髓腦,所以囟門才會凹陷。
6. 一百十二、重舌候
小兒重舌者,心脾熱故也。心候於舌,而主於血;脾之絡脈,又出舌下。心火、脾土二臟,母子也,有熱即血氣俱盛。其狀,附舌下,近舌根,生形如舌而短,故謂之重舌。
白話文:
小孩子長重舌,是因為心脾有熱的緣故。心臟的狀況會反映在舌頭上,而且心臟主管血液;脾臟的經絡也連到舌頭下方。心火和脾土這兩個臟器,是母子的關係,只要有熱,就會導致血氣旺盛。重舌的樣子,是附著在舌頭下面,靠近舌根的地方,長出一個形狀像舌頭,但是比較短的東西,所以才叫做重舌。
7. 一百十三、滯頤候
滯頤之病,是小兒多涎唾,流出漬於頤下,此由脾冷液多故也。脾之液為涎,脾氣冷,不能收制其津液,故令涎流出,滯漬於頤也。
白話文:
小孩罹患滯頤這種病,是因為他們口水很多,一直流出來沾濕下巴,這是由於脾胃虛寒,導致體內液體過多所引起的。脾臟的液體表現為口水,當脾氣虛寒時,就無法控制這些津液,所以口水才會不斷流出,滯留在下巴的地方。
8. 一百十四、中風候
小兒血氣未定,肌膚脆弱,若將養乖宜,寒溫失度,腠理虛開,即為風所中也。
凡中風,皆從背諸臟俞入。
若心中風,但得偃臥,不得傾側,汗出,若唇赤汗流者,可治,急灸心俞;若唇或青或白,或黃或黑,此是心壞為水,面目亭亭,時悚動者,皆不復可治,五六日而死。
若肝中風,踞坐不得低頭,若繞兩目連額上色微有青,唇色青而面黃,可治,急灸肝俞;若大青黑,面一黃一白者,是肝已傷,不可復治,數日而死。
若脾中風,踞而腹滿,身通黃,吐咸汁出者,可治,急灸脾俞;若手足青者,不可復治也。
若腎中風,踞而腰痛,視脅左右,未有黃色如餅𦻎大者,可治,急灸腎俞;若齒黃赤,鬢髮直,面土色,不可治也。
肺中風,偃臥而胸滿短氣,冒悶汗出,視目下鼻上下兩邊下行至口色白者,可治,急灸肺俞;若色黃者,為肺已傷,化為血,不可復治也。其人當妄掇空,或自拈衣,如此數日而死。如此五臟之中風也。其年長成童者,灸皆百壯;若五六歲以下,至於嬰兒灸者,以意消息之。凡嬰兒若中於風,則的成癲癇也。
白話文:
小孩的血氣還不穩定,皮膚也比較脆弱,如果沒有好好照顧,讓他們受寒或過熱,導致皮膚毛孔鬆開,就容易被風邪侵襲而生病,這就叫做中風。
所有中風的病,都是從背部的各個臟腑俞穴侵入的。
如果是心臟中風,患者只能仰躺,不能側身,如果有流汗,而且嘴唇發紅並且持續流汗的情況,還可以治療,要趕快灸心俞穴。如果嘴唇呈現青色、白色、黃色或黑色,這表示心臟已經損壞而出現水腫,臉色蒼白浮腫,身體時不時抽動,這些都已經無法治療,大約五六天就會死亡。
如果是肝臟中風,患者會坐著但無法低頭,如果眼睛周圍連到額頭的顏色略帶青色,嘴唇青色且臉色發黃,還可以治療,要趕快灸肝俞穴。如果臉色大片青黑色,而且臉色一下黃一下白,表示肝臟已經受損,無法治療,幾天內就會死亡。
如果是脾臟中風,患者會坐著且腹脹,全身發黃,會吐出鹹味的液體,還可以治療,要趕快灸脾俞穴。如果手腳呈現青色,就無法治療了。
如果是腎臟中風,患者會坐著且腰痛,觀察兩側脅部,如果沒有出現像餅一樣大小的黃色斑塊,還可以治療,要趕快灸腎俞穴。如果牙齒呈現黃紅色,鬢角的頭髮豎直,臉色像泥土一樣,就無法治療了。
如果是肺臟中風,患者會仰躺而且胸悶、呼吸短促、頭暈冒汗,觀察眼睛下方及鼻子上下兩側延伸到嘴巴的顏色,如果呈現白色,還可以治療,要趕快灸肺俞穴。如果呈現黃色,表示肺臟已經受損,化為血,就無法治療了。這種患者會出現胡亂抓空、或自己抓衣服的現象,幾天後就會死亡。以上就是五臟中風的各種情況。年紀較大的孩童,艾灸要灸一百壯;如果是五六歲以下,甚至是嬰兒,艾灸的次數就要視情況調整。凡是嬰兒如果中了風邪,很有可能會變成癲癇。
9. 一百十五、中風四肢拘攣候
小兒肌肉脆弱,易傷於風,風冷中於膚腠,入於經絡,風冷搏於筋脈,筋脈得冷即急,故使四肢拘攣也。
白話文:
小孩的肌肉很柔弱,容易受到風邪侵襲。當風寒侵入皮膚的紋理間隙,再進入經絡,風寒就會在筋脈裡搏動。筋脈受到寒冷就會收縮繃緊,所以會導致四肢拘攣。
10. 一百十六、中風不隨候
夫風邪中於肢節,經於筋脈,若風挾寒氣者,即拘急攣痛;若挾於熱,即緩縱不隨。
白話文:
風邪侵入肢體關節,循著筋脈運行,如果風邪夾帶著寒氣,就會導致肢體拘緊、抽搐和疼痛;如果風邪夾帶著熱氣,就會導致肢體鬆弛無力、活動不靈活。
11. 一百十七、白虎候
按《堪輿歷遊年圖》有白虎神,云太歲在卯,即白虎在寅,准此推之,知其神所在。小兒有居處觸犯此神者,便能為病。其狀:身微熱,有時啼喚,有時身小冷,屈指如數,似風癇,但手足不瘛瘲耳。
白話文:
根據《堪輿歷遊年圖》記載,有一位白虎神祇。據說,當太歲星在卯位時,白虎神便在寅位。依此類推,就能知道白虎神所在的位置。如果小孩子的住處觸犯了這位神祇,就會生病。病狀是:身體微微發熱,有時哭鬧,有時身體又會有點冰冷,手指會屈曲好像在數東西,看起來像風癇(癲癇)的樣子,但手腳並不會抽搐。
12. 一百十八、卒失音不能語候
喉嚨者,氣之道路,喉厭者,音聲之門戶。有暴寒氣客於喉厭,喉厭得寒,即不能發聲,故卒然失音也。不能語者,語聲不出,非牙關噤也。
白話文:
喉嚨是氣息運行的通道,喉厭則是聲音發出的門戶。如果突然有寒氣侵襲喉厭,導致喉厭受寒,就會無法發出聲音,因此會突然失聲。所謂的不能說話,是指聲音無法發出,而不是牙關緊閉導致的。
13. 一百十九、中風口噤候
小兒中風口噤者,是風入頷頰之筋故也。手三陽之筋,入結頷頰;足陽明之筋,上夾於口。膚腠虛,受風冷,客於諸陽之筋,筋得寒冷則攣急,故機關不利而口噤也。
白話文:
小兒中風導致嘴巴緊閉,是因為風邪侵入下巴和臉頰的筋脈所造成的。手部的三條陽經的筋脈,都匯聚並連接到下巴和臉頰;足部的陽明經的筋脈,則向上夾於嘴巴兩側。當皮膚腠理虛弱時,受到風寒侵襲,風寒會停留在這些陽經的筋脈中,筋脈受到寒冷會產生攣縮和緊繃,因此使得關節活動不靈活,導致嘴巴無法張開緊閉。
14. 一百二十、中風口喎邪僻候
小兒中風,口喎邪僻,是風入於頷頰之筋故也。足陽明之筋,上夾於口,手三陽之脈偏急,而口喎邪僻也。
白話文:
小孩子中風,出現嘴角歪斜、臉部肌肉不正的狀況,是因為風邪侵入了下巴和臉頰的筋脈。足陽明經的筋脈,向上包夾著嘴巴,而手部三陽經的氣脈偏向一側,導致嘴巴歪斜不正。
15. 一百二十一、中風痙候
小兒風痙之病,狀如癇,而背脊項頸強直,是風傷太陽之經。小兒解脫之,臍瘡未合,為風所傷,皆令發痙。
白話文:
小孩罹患風痙這種病,症狀和癲癇很像,會出現背部、脊椎、後頸僵硬挺直的狀況,這是因為風邪侵犯了太陽經所導致的。另外,如果小孩剛出生臍帶傷口還沒癒合,被風邪侵襲,也會導致發作痙攣。
16. 一百二十二、羸瘦候
夫羸瘦不生肌膚,皆為脾胃不和,不能飲食,故血氣衰弱,不能榮於肌膚。凡小兒在胎而遇寒冷,或生而挾伏熱,皆令兒不能飲食,故羸瘦也。挾熱者,即溫壯身熱,肌肉微黃;其挾冷者,即時時下痢,唇口青皅。
白話文:
身體消瘦、肌肉不發達,都是因為脾胃功能失調,導致食慾不佳,所以氣血虛弱,無法滋養肌肉皮膚。如果胎兒在母體中受到寒冷侵襲,或者出生時就帶有潛藏的熱邪,都會導致嬰兒食慾不振,進而身體消瘦。帶有熱邪的,會表現出身體溫熱、肌肉略帶黃色;帶有寒邪的,則會時常腹瀉,嘴唇和口周呈現青白色。
17. 一百二十三、虛羸候
此謂小兒經諸大病,或驚癇,或傷寒,或溫壯,而服藥或吐痢、發汗;病瘥之後,血氣尚虛,脾胃猶弱,不能傳化穀氣,以榮身體,故氣力虛而羸也。
白話文:
這說的是小孩子經歷過各種大病之後,像是驚嚇引起的抽搐、或得了傷寒、或發高燒,而且吃藥治療時,可能又吐又拉,或是發汗過多;病好之後,身體的氣血仍然虛弱,脾胃功能也還沒恢復,無法好好消化吸收食物的營養,來滋養身體,所以才會氣力不足、身體虛弱消瘦。
18. 一百二十四、嗽候
嗽者,由風寒傷於肺也。肺主氣,候皮毛,而俞在於背。小兒解脫,風寒傷皮毛,故因從肺俞入傷肺,肺感微寒,即嗽也。故小兒生,須常暖背,夏月亦須用單背襠。若背冷得嗽,月內不可治,百日內嗽者,十中一兩瘥耳。
白話文:
咳嗽這種情況,是因為風寒侵襲肺部所引起的。肺臟主管氣息,與皮膚毛髮相連,而肺俞穴則在背部。小孩子如果衣物穿得太少,風寒就會侵犯皮膚毛髮,因此從背部的肺俞穴進入而傷到肺部。肺部感受到輕微寒氣,就會咳嗽。所以小孩子出生後,背部必須經常保暖,即使夏天也要穿薄的背心。如果因為背部受涼而咳嗽,月子內的嬰兒很難治好,百日內的嬰兒咳嗽,十個裡面大概只有一兩個會痊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