巢元方

《諸病源候論》~ 卷之四十八 (2)

回本書目錄

卷之四十八 (2)

1. 一百二十五、咳逆候

咳逆,由乳哺無度,因挾風冷傷於肺故也。肺主氣,為五臟上蓋,在胸間。小兒啼,氣未定,因而飲乳,乳與氣相逆,氣則引乳射於肺,故咳而氣逆,謂之咳逆也。冷乳、冷哺傷於肺,搏於肺氣,亦令咳逆也。

白話文:

咳嗽和嘔吐,是由於餵食過量,導致風寒侵入肺部所致。肺主宰氣息,是五臟的屏障,位於胸腔內。嬰兒啼哭時,氣息尚未穩定,此時餵食,乳汁會與氣息相逆,氣息會將乳汁引導至肺部,所以就會咳嗽和嘔吐,稱為咳嗽嘔吐。冷乳或冷哺會損傷肺部,與肺氣碰撞,也會導致咳嗽嘔吐。

2. 一百二十六、病氣候

肺主氣,肺氣有餘,即喘咳上氣。若又為風冷所加,即氣聚於肺,令肺脹,即胸滿氣急也。

3. 一百二十七、腫滿候

小兒腫滿,由將養不調,腎脾二臟俱虛也。腎主水,其氣下通於陰;脾主土,候肌肉而剋水。腎虛不能傳其水液,脾虛不能剋制於水,故水氣流溢於皮膚,故令腫滿。其挾水腫者,即皮薄如熟李之狀也;若皮膚受風,風搏於氣致腫者,但虛腫如吹,此風氣腫也。

白話文:

兒童出現水腫,是因飲食及營養調養不當,導致腎臟及脾臟都虛弱所致。腎臟主導水分代謝,其氣機向下運行,通達陰部;脾臟主導土氣,主管肌肉,並能控制水分。如果腎臟虛弱,無法輸導津液;脾臟虛弱,無法抑制水濕,導致水氣流溢於皮膚,形成水腫。

其中,伴有水腫的,皮膚會像熟透的李子一樣水腫;如果皮膚受風寒影響,風邪與氣相搏結而導致水腫的,則皮膚只是虛浮腫脹,像吹起來的一樣,這屬於風氣導致的水腫。

4. 一百二十八、毒腫候

毒腫,是風熱濕氣搏於皮膚,使血氣澀不行,蘊積成毒,其腫赤而熱是也。

5. 一百二十九、耳聾候

小兒患耳聾,是風入頭腦所為也。手太陽之經,入於耳內。頭腦有風,風邪隨氣入乘其脈,與氣相搏,風邪停積,即令耳聾。

白話文:

小孩子耳朵聽不見,是風邪進入頭部引起的。手太陽經絡進入耳朵內。頭部有風邪,風邪跟著人體氣息進入經絡,和人體氣息發生衝突,風邪停留在經絡中,就會導致耳朵失聰。

6. 一百三十、耳鳴候

手太陽之經脈,入於耳內。小兒頭腦有風者,風入乘其脈,與氣相擊,故令耳鳴。則邪氣與正氣相擊,久即邪氣停滯,皆成聾也。

白話文:

手太陽經(又稱小腸經),會進入耳朵內。如果幼兒頭部有風寒,風寒會進入小腸經,與氣血相衝,所以會導致耳鳴。如果邪氣與正氣(人體的正常氣息)持續相衝,久了邪氣就會停滯,最終都可能導致失聰。

7. 一百三十一、耳中風掣痛候

小兒耳鳴及風掣痛,其風染而。皆起於頭腦有風,其風入經脈,與氣相動而作,故令掣痛。其風染而漸至,與正氣相擊,輕者動作幾微,故但鳴也。其風暴至,正氣又盛,相擊,則其動作疾急,故掣痛也。若不止,則風不散,津液壅聚,熱氣加之,則生黃汁,甚者亦有薄膿也。

白話文:

小孩子的耳鳴和抽搐,都是因為風邪侵襲引起的。這些風邪進入頭部經脈,與體內的氣相碰撞,就會引起抽搐疼痛。

耳鳴是風邪逐漸侵襲,與正氣交戰的結果。輕微的耳鳴,說明正氣較強,風邪侵襲輕微。

如果抽搐突然發作,說明風邪侵襲猛烈,正氣較弱,兩者交戰激烈。

如果抽搐不止,說明風邪沒有消散,體液會淤積,熱氣會加重,進而產生黃水,嚴重的還會出現稀薄的膿液。

8. 一百三十二、聤耳候

耳,宗脈之所聚,腎氣之所通。小兒腎臟盛,而有熱者,熱氣上衝於耳,津液壅結,即生膿汁。亦有因沐浴,水入耳內,而不傾瀝令盡,水濕停積,搏於血氣,蘊結成熱,亦令膿汁出。皆為之聤耳,久不瘥,即變成聾也。

白話文:

耳朵是身體脈絡匯聚之處,與腎臟氣息相通。如果小孩腎氣旺盛,又伴有熱氣,熱氣就會上衝至耳朵,阻滯津液,形成膿液。也有可能是洗澡時,水進入耳朵中卻未完全傾倒出來,導致水液積聚,與血氣相搏,產生熱氣,形成膿液。這些情況都稱為「耳聾」,若長期不治癒,就會導致失聰。

9. 一百三十三、目赤痛候

肝氣通於目。臟內客熱,與胸膈痰飲相搏,熏漬於肝,肝熱氣衝發於目,故令目赤痛也。甚則生翳。

10. 一百三十四、眼障翳候

眼是腑臟之精華,肝之外候,而肝氣通於眼也。小兒腑臟痰熱,熏漬於肝,沖發於眼,初只熱痛,熱氣蘊積,變生障翳。熱氣輕者,止生白翳結聚,小者如黍粟,大者如麻豆。隨其輕重,輕者止生一翳,重者乃至兩三翳也。

白話文:

眼睛是五臟六腑精華的集中體現,是肝臟在外部的表現,肝氣通達於眼睛。小孩子的五臟六腑有痰熱,薰染到肝臟,就會衝發到眼睛,剛開始只有熱痛的感覺。熱氣積聚後,會變生為障翳。熱氣較輕的,只會產生白色翳障,小如小米,大如綠豆。輕重程度不同,輕的只產生一塊翳障,重的甚至兩三塊。

若不生翳,而生白障者,是疾重極,遍覆黑睛,滿眼悉白,則失明也。其障亦有輕重,輕者黑睛邊微有白膜,來侵黑睛,漸染散漫。若不急治,熱勢即重,滿目並生白障也。

白話文:

若沒有生眼翳,而是生白濁障,表示病情極為嚴重,會蔓延覆蓋整個黑眼珠,使整個眼睛都變成白色,就會失明瞭。白濁障也有輕重之分,輕微的會在黑眼珠邊緣出現一層薄薄的白膜,漸漸侵佔黑眼珠,散佈開來。如果不及時治療,熱勢就會加重,導致整個眼睛都長滿白濁障。

11. 一百三十五、目青盲候

眼無障翳,而不見物,謂之青盲。此由小兒臟內有停飲而無熱,但有飲水積漬於肝也。目是五臟之精華,肝之外候也。肝氣通於目,為停飲所漬,臟氣不宣和,精華不明審,故不赤痛,亦無障翳,而不見物,故名青盲也。

白話文:

眼睛沒有任何阻礙物,但卻無法看見東西,這種情況稱為青盲。這是因為幼兒體內有水濕停滯,但沒有發燒,只是水濕積聚在肝臟。眼睛是五臟精華的顯現,也是肝臟的外在表現。肝氣通達於眼睛,但因水濕阻滯,臟氣無法正常運作,精華無法顯現清晰,因此沒有紅腫疼痛或阻礙物,卻也無法看見東西,這就是青盲的名稱由來。

12. 一百三十六、雀目候

人有晝而睛明,至暝便不見物,謂之雀目。言其如鳥雀,瞑便無所見也。

13. 一百三十七、緣目生瘡候

風邪客於瞼眥之間,與血氣相搏,挾熱即生瘡,浸漬緣目,赤而有汁,時瘥時發。世云小兒初生之時,洗浴兒不淨,使穢露浸漬眼瞼睫眥,後遇風邪,發即目赤爛生瘡,喜難瘥,瘥後還發成疹,世人謂之胎赤。

白話文:

風邪入侵眼皮之間,與血氣相爭鬥,夾雜著熱氣便產生膿瘡,逐漸擴散到眼睛周圍,出現眼紅流淚的症狀,時好時壞。民間傳說,小兒出生時,洗浴不乾淨,讓污垢沾漬在眼瞼和睫毛上,後來遇到風邪,誘發眼紅爛生瘡,不易痊癒,痊癒後又發作,生出疹子,人們稱之為「胎赤」。

14. 一百三十八、鼻衄候

小兒經脈血氣有熱,喜令鼻衄。夫血之隨氣,循行經脈,通遊腑臟。若冷熱調和,行依其常度,無有壅滯,亦不流溢也。血性得寒即凝澀結聚,得熱即流散妄行。小兒熱盛者,熱乘於血,血隨氣發,溢於鼻者,謂之鼻衄。凡人血虛受熱,即血失其常度,發溢漫行,乃至發於七竅,謂之大衄也。

白話文:

小孩子的經絡血氣有熱,容易流鼻血。血液跟著氣血流動,遍及經絡、臟腑。如果陰陽調和,血氣運行正常,就不會瘀滯或溢出。血液遇到寒氣就會凝結收縮,遇到熱氣就會流散亂竄。小孩子熱盛的人,熱氣侵入血液,血液跟著氣血上衝,溢出到鼻子就是鼻血。一般人血虛受熱,血液失去正常的流動,亂竄溢出,甚至從七竅流出,就叫做大鼻血。

15. 一百三十九、䘌鼻候

䘌鼻之狀,鼻下兩邊赤,發時微有瘡而癢是也。亦名赤鼻,亦名疳鼻。然鼻是肺氣所通,肺候皮毛,其氣不和,風邪客於皮毛,次於血氣。夫邪在血氣,隨虛處而入停之,其停於鼻兩邊,與血氣相搏成瘡者,謂之䘌鼻也。

白話文:

長鼻瘡的症狀是鼻孔下兩側發紅,發作時會有輕微的潰瘍和小癢感。也稱為「赤鼻」或「疳鼻」。這是因為鼻部是肺氣流通的地方,肺主皮毛,肺氣不調,風邪就會入侵皮毛,進而影響血氣。邪氣存在於血氣中,會在虛弱的地方入侵並停留,如果停留在鼻孔兩側,與血氣搏鬥形成潰瘍,就稱為「長鼻瘡」。

16. 一百四十、齆鼻候

肺主氣而通於鼻,而氣為陽,諸陽之氣,上榮頭面。若氣虛受風冷,風冷客於頭腦,即其氣不和,冷氣停滯,搏於津液,膿涕結聚,即鼻不聞香臭,謂之齆鼻。

白話文:

肺臟主司呼吸,與鼻子相通。而氣屬於陽氣,陽氣上達於頭面。如果氣虛受了風寒,風寒侵襲頭部,就會導致氣血不調,寒氣積聚,與津液相搏,形成膿涕。這時,鼻子就聞不到氣味,稱為鼻齆。

17. 一百四十一、鼻塞候

肺氣通於鼻,而氣為陽,諸陽之氣,上榮頭面。其氣不和,受風冷,風冷邪氣入於腦,停滯鼻間,即氣不宣和,結聚不通,故鼻塞也。

白話文:

肺部與鼻腔相通,而肺主氣,氣屬於陽性,各種陽氣匯聚於頭部和麪部。如果肺氣失調,受到風寒侵襲,風寒邪氣就會進入腦部,在鼻腔停留,導致氣血運行不暢,阻塞不通,因此出現鼻塞。

18. 一百四十二、喉痹候

喉痹,是風毒之氣,客於咽喉之間,與血氣相搏,而結腫塞,飲粥不下,乃成膿血。若毒入心,心即煩悶懊憹,不可堪忍,如此者死。

白話文:

喉嚨痛是由於毒風入侵咽喉,與血氣對抗,導致腫脹堵塞,連粥水都無法吞嚥,形成膿血。如果毒素進入心臟,就會煩躁不安、心煩,讓人無法忍受,這樣的人會死亡。

19. 一百四十三、馬痹候

馬痹與喉痹相似,亦是風熱毒氣客於咽喉頷頰之間,與血氣相搏,結聚腫痛。其狀,從頷下腫連頰,下應喉內痛腫塞,水漿不下,甚者膿潰。毒若攻心,則心煩懊悶至死。

白話文:

馬痹和喉痹症狀相似,都是因為風熱毒氣滯留在咽喉和麪頰之間,與血液和氣絡相互作用,形成腫痛。症狀是:從下巴腫脹到面頰,喉嚨內也跟著腫痛阻塞,無法進食,嚴重時會化膿潰爛。如果毒氣攻入心臟,會導致心煩意亂,甚至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