巢元方

《諸病源候論》~ 卷之四十七 (2)

回本書目錄

卷之四十七 (2)

1. 八十、痰候

痰者,水飲停積胸膈之間,結聚痰也。小兒飲乳,因冷熱不調,停積胸膈之間,結聚成痰。痰多,則令兒飲乳不下,吐涎沫,變結而微壯熱也;痰實,壯熱不止,則發驚癇。

白話文:

痰液是由水分停留在胸腔和膈膜之間凝結而成。嬰兒喝奶的時候,如果冷熱失調,這些水分就會停留在胸腔和膈膜之間,凝結成痰液。痰液過多,會導致嬰兒無法順利喝奶,會吐出泡沫狀的口水,還會發熱和略微發燒。如果痰液過多過實,高燒不退,就會誘發驚厥。

2. 八十一、胸膈有寒候

三焦不調,則寒氣獨留,膈上不通,則令兒乳哺不得消下,噫氣酸臭,胸膈痞滿,甚則氣息喘急。

3. 八十二、癥瘕癖結候

五臟不和,三焦不調,有寒冷之氣客之,則令乳哺不消化,結聚成癥瘕癖結也。其狀:按之不動,有形叚者,症也;推之浮移者,瘕也;其弦急牢強,或在左,或在右,癖也。皆由冷氣、痰水、食飲結聚所成,故云癥瘕癖結也。

白話文:

五臟協調失調,三焦功能異常,受到寒邪侵襲,就會導致乳汁消化不良,凝結成癥瘕癖結。其中:

  • 按壓不動,有明顯形狀的,叫做癥;
  • 推動時浮動移動的,叫做瘕;
  • 弦狀緊繃堅硬,有的在左側,有的在右側,叫做癖。

這些都由寒邪、痰濕、飲食結聚而成,所以稱為癥瘕癖結。

4. 八十三、痞結候

否者,塞也。小兒胸膈熱實,腹內有留飲,致令榮衛痞塞,腑臟之氣不宣通。其病,腹納氣結脹滿,或時壯熱是也。

白話文:

如果不治療,就會阻塞滯留。小兒胸膈有熱氣實邪,腹內有積液,導致氣血運行不暢,腑臟之氣運轉不順。症狀表現為腹脹、脹氣,有時還會發燒。

5. 八十四、宿食不消候

小兒宿食不消者,脾胃冷故也。小兒乳哺飲食,取冷過度,冷氣積於脾胃,脾胃則冷。胃為水穀之海,脾氣磨而消之,胃氣和調,則乳哺消化。若傷於冷,則宿食不消。診其三部脈沉者,乳不消也。

白話文:

對於小兒而言,消化不良的原因通常是脾胃虛寒。小兒喝的乳汁或食物太過冰冷,寒氣累積在脾胃,導致脾胃虛寒。脾胃虛寒後,脾氣無法正常運作,無法研磨食物使其消化的功能會減弱。胃就好比水穀的貯藏庫,而脾氣則負責將食物研磨分解,胃氣正常運作才能幫助乳汁或食物消化。如果脾胃受寒,食物就無法消化,停留在體內便會導致消化不良。如果檢查脈象,發現三部脈象都偏沉,表示乳汁沒有消化。

6. 八十五、傷飽候

小兒食不可過飽,飽則傷脾,脾傷不能磨消於食,令小兒四肢沉重,身體苦熱,面黃腹大是也。

7. 八十六、食不知飽候

小兒有嗜食,食已仍不知飽足,又不生肌肉。其亦腹大,其大便數而多泄,亦呼為豁泄,此腸胃不守故也。

8. 八十七、哺露候

小兒乳哺不調,傷於脾胃,脾胃衰弱,不能飲食,血氣減損,不榮肌肉,而柴闢羸露,其腑臟之不宣,則吸吸苦熱,謂之哺露也。

白話文:

兒童哺乳不規律,導致脾胃受傷,脾胃虛弱,不能正常進食,氣血不足,肌肉萎縮,身體瘦弱,內臟功能不暢,出現發熱、口渴等症狀,稱之為哺露。

9. 八十八、大腹疔奚候

小兒疔奚病者,由哺食過度,而脾胃尚弱,不能磨消故也。哺食不消,則水穀之精減損,無以榮其氣血,致肌肉消瘠。其病腹大頸小,黃瘦是也。若久不瘥,則變成谷症。

白話文:

小兒患疔奚病,是由於餵食過多,而脾胃還很弱,不能消化食物所致。食物不能消化,就會損傷水穀精氣,沒有足夠的營養來滋養氣血,導致肌肉消瘦。這種病症會表現為腹部膨大、頸部細小、面色發黃消瘦。如果久治不癒,就會演變成谷症。

傷飽,一名哺露,一名疔奚,三種大體相似,輕重立名也。

10. 八十九、洞泄下痢候

春傷於風,夏為洞泄。小兒有春時解脫衣服,為風冷所傷,藏在肌肉,至夏因飲食居處不調,又被風冷入於腸胃,先後重沓,為風邪所乘,則下痢也。其冷氣盛,痢甚為洞泄,洞泄不止,為注下也。凡注下不止者,多變驚癇。所以然者,本挾風邪,因痢臟虛,風邪乘之故也。亦變眼痛生障,下焦偏冷,熱結上焦,熏於肝故也。

白話文:

春季受到風邪傷害,夏季就會出現水瀉。有的小孩春天時脫掉衣服,受到風寒侵襲,寒氣藏在肌肉中,夏季因為飲食和居住環境不注意,又讓風寒進入腸胃,風寒先後堆積,被風邪侵襲,就會導致腹瀉。如果寒氣太重,腹瀉就會發展成水瀉,水瀉不止,就會變成注瀉。凡是注瀉不止的,大多都會變成驚風。之所以會這樣,是因為本來就夾雜著風邪,再因為腹瀉導致臟氣虛弱,風邪趁虛而入。也可能會演變成眼睛疼痛並形成眼障,這是因為下焦過於寒冷,熱氣聚集在上焦,燻烤肝臟所致。

11. 九十、痢後虛羸候

腸胃虛弱,受風冷則下痢。利斷之後,脾胃尚虛,穀氣猶少,不能榮血氣,故虛羸也。

12. 九十一、赤白滯下候

小兒體本挾熱,忽為寒所折,氣血不調,大腸虛弱者,則冷熱俱乘之。熱搏血,滲腸間,其利則赤;冷搏腸,津液凝,其痢則白。冷熱相交,血滯相雜,腸虛者泄,故為赤白滯下也。

白話文:

小孩身體通常內熱,如果忽然被寒氣入侵,導致氣血循環失調,特別是大腸虛弱的人,就會同時受到寒熱的侵襲。熱氣會與血液相搏,滲入腸道,造成便血;寒氣會與腸道相搏,津液凝結,造成白痢。寒熱互交,血液凝滯,腸道虛弱的人就會腹瀉,這就是「赤白滯下」的成因。

13. 九十二、赤痢候

小兒有挾客熱,客熱入於經絡,而血得熱則流散,滲入大腸,腸虛則泄,故為赤痢也。

14. 九十三、熱痢候

小兒本挾虛熱,而為風所乘,風熱俱入於大腸,而痢為熱。是水穀痢而色黃者,為熱痢也。

15. 九十四、冷痢候

小兒腸胃虛,或解脫遇冷,或飲食傷冷,冷氣入於腸胃而痢,其色白,是為冷痢也。冷甚則痢青也。

16. 九十五、冷熱痢候

小兒先因飲食,有冷氣在腸胃之間,而復為熱氣所傷,而腸胃宿虛,故受於熱;冷熱相交,而變下痢,乍黃乍白,或水或谷,是為冷熱痢也。

白話文:

小朋友原本因為吃了東西,胃裡有寒氣,後來又被熱氣侵襲,而胃腸功能虛弱,所以受到熱氣的影響;寒氣熱氣交互影響,就變成腹瀉,(大便)一會兒是黃色的、一會兒是白色的,有時候是水,有時候是沒消化的食物,這就是熱痢。

17. 九十六、卒痢候

小兒卒痢者,由腸胃虛,暴為冷熱之氣所傷,而為卒痢。熱則色黃赤,冷則色青白,若冷熱相交,則變為赤白滯痢也。

白話文:

小兒突然發生的腹瀉,是由於腸胃虛弱,突然受到寒熱之氣的侵襲,導致急性腹瀉。如果是熱性腹瀉,大便呈黃赤色;如果是寒性腹瀉,大便呈青白色;如果是寒熱交織的腹瀉,大便會變成赤白色並黏滯。

18. 九十七、久痢候

春傷於風,至夏為洞泄。小兒春時解脫,為風所傷,藏在肌肉,至夏因為水穀痢,經久連滯不瘥也。

凡水穀痢久,腸胃虛,易為冷熱。得冷則變白膿,得熱則變赤血,若冷熱相加,則赤白相雜。痢久則變腫滿,亦變病䘌,亦令嘔噦,皆由痢久脾胃虛所為也。

白話文:

長期腹瀉,會導致腸胃虛弱,容易受到寒熱影響。遇到寒氣則變成白色的膿液,遇到熱氣則變成紅色的血,如果寒熱交加,就變成紅白相間。腹瀉時間過久會導致腹脹,有時還會演變成腳氣病,並且導致嘔吐和噁心,這些都是因為腹瀉時間過久,脾胃虛弱所致。

19. 九十八、重下痢候

重下痢者,此是赤白滯下,利而挾熱多者,熱結肛門,痢不時下,而久𠸯氣,謂之重下痢也。

20. 九十九、痢如膏血候

此是赤痢腸虛極,腸間脂與血俱下,故謂痢如膏血也。

21. 一百、蠱毒痢候

歲時寒暑不調,而有毒癘之氣,小兒解脫,為其所傷,邪與血氣相搏,入於腸胃,毒氣蘊積,值大腸虛者,則變痢血。其痢狀,血色蘊瘀如雞鴨肝片,隨痢下。此是毒氣盛熱,食於人臟,狀如中蠱,故謂之蠱毒痢也。

白話文:

在時節不調,天氣忽冷忽熱的時候,就會有毒氣產生。小孩子由於身體虛弱,容易受到這種毒氣的傷害。毒氣與血液相爭,進入腸胃。毒氣積聚,遇上大腸虛弱的人,就會變成血痢。這種痢疾的特徵是,痢便中有暗紅色血塊,像雞鴨肝片一樣,會隨著痢便排出。這是因為毒氣過於熱毒,侵入人體臟腑,就像中了蠱毒一樣,所以稱為蠱毒痢。

22. 一百一、痢兼渴候

此是水穀痢,津液枯竭,腑臟虛燥則引飲。若小便快者,痢斷渴則止。若小便澀,水不行於小腸,滲入腸胃,渴亦不止,痢亦不斷。凡如此者,皆身體浮腫,脾氣弱,不能剋水故也。亦必眼痛生障。小兒上焦本熱,今又痢,下焦虛,上焦熱氣轉盛,熱氣熏肝故也。

白話文:

這是由水和食物造成的腹瀉,體液耗盡,臟腑乾燥虛弱導致口渴。如果小便通暢,腹瀉停止,口渴就會消失。如果小便不通暢,水液無法流入小腸,滲入腸胃,口渴和腹瀉就不會停止。凡是如此的人,身體都會浮腫,脾氣虛弱,無法控制水分。必定會出現眼睛疼痛和視物不清。小孩子上焦原本就熱,現在又拉肚子,下焦虛弱,上焦的熱氣會更加旺盛,熱氣上燻肝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