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病源候論》~
1. 卷之四十七
2. 小兒雜病諸候三(凡四十五論)
3. 六十四、注候
注之言住也,謂之風邪鬼氣留人身內也。人無問大小,若血氣虛衰,則陰陽失守,風邪鬼氣因而客之,留在肌肉之間,連滯腑臟之內。或皮膚掣動,遊易無常,或心腹刺痛,或體熱皮腫,沉滯至死。死又注易傍人,故為注也。
小兒不能觸冒風邪,多因乳母解脫之時,不避溫涼暑濕,或抱持出入,早晚其神魂軟弱,而為鬼氣所傷,故病也。
白話文:
所謂的「注」,意思是停留、居住的意思,指的是風邪或鬼氣停留在人體內。不論大人小孩,如果身體的氣血虛弱,就會導致陰陽失調,風邪鬼氣便會趁虛而入,停留在肌肉之間,甚至連結停滯在內臟之中。可能會有皮膚抽動、游走不定,或者心腹刺痛,又或是身體發熱、皮膚腫脹,病情嚴重者會導致死亡。而死後,這種「注」還可能傳染給其他人,所以稱為「注」。
小孩子通常不會自己去接觸到風邪,多半是因為乳母在餵奶或照顧時,沒有避開溫差、冷熱、潮濕等環境因素,或是抱著小孩子進出時,早晚因神魂較弱,容易受到鬼氣侵襲,因此生病。
4. 六十五、屍注候
屍注者,是五屍之中一屍注也。人無問大小,腹內皆有屍蟲,屍蟲為性忌惡,多接引外邪,共為患害。小兒血氣衰弱者,精神亦羸,故屍注因而為病。其狀沉默,不的知病處,或寒熱淋瀝,涉引歲月,遂至於死。死又注易傍人,故名之為屍注也。
白話文:
屍注這種病,是五種屍病中的一種。無論大人小孩,肚子裡都有屍蟲,這些蟲子天性喜歡邪惡的事物,容易引來外來的邪氣,一起作亂危害身體。小孩如果血氣衰弱,精神也會跟著虛弱,就容易因此得屍注病。這種病發作時,病人會變得沉默寡言,說不出哪裡不舒服,有時會發冷發熱,病程會拖得很久,甚至會導致死亡。而且死後,病氣還會傳染給身邊的人,所以才被稱為屍注。
5. 六十六、蠱注候
人聚蟲蛇雜類,以器皿盛之,令相啖食,餘一存者,即名為蠱,能變化。或隨飲食入腹,食人五臟。小兒有中者,病狀與大人、老子無異,則心腹刺痛,懊悶。急者即死,緩者涉歷歲月,漸深羸困,食心臟盡,痢血,心臟爛乃至死。死又注易蠱人,故為蠱注也。
白話文:
人們將各種蟲蛇混雜在一起,放在器皿中,讓牠們互相吞食,最後剩下的一隻,就稱為「蠱」,牠能夠變化。這種蠱有時會隨著食物進入腹中,啃食人的五臟。小孩子如果中了蠱毒,病狀和大人、老人沒有差別,都會感到心腹刺痛、煩躁鬱悶。病情急迫的會立刻死亡,病情緩和的則會拖延數年,逐漸變得虛弱困頓,直到心臟被啃食殆盡,出現痢疾帶血、心臟腐爛,最終死亡。死後,蠱毒還會轉移到下一個受害者身上,這就是所謂的「蠱注」。
6. 六十七、陰腫候
足少陰為腎之經,其氣下通於陰。小兒有少陰之經虛而受風邪者,邪氣衝於陰,與血氣相搏結,則陰腫也。
白話文:
足少陰腎經,它的氣脈下行通往陰部。小孩子若腎經虛弱而感受風邪,邪氣會衝向陰部,與陰部的血氣互相搏擊凝聚,就會導致陰部腫脹。
7. 六十八、腹脹候
腹脹,是冷氣客於臟故也。小兒腑臟嫩弱,有風冷邪氣客之,搏於臟氣,則令腹脹。若脾虛,冷移入於胃,食則不消。若腸虛,冷氣乘之,則變下痢。
白話文:
腹脹,是因為寒氣侵入內臟所導致的。小孩子的內臟比較嬌嫩虛弱,如果有風寒邪氣侵入,與臟腑之氣相搏鬥,就會導致腹脹。如果是脾虛,寒氣會轉移到胃,導致吃下去的東西難以消化。如果是腸虛,寒氣侵入就會變成腹瀉。
8. 六十九、霍亂候
霍亂者,陰陽清濁二氣相干,謂之氣亂,氣亂於腸胃之間,為霍亂也。小兒腸胃嫩弱,因解脫逢風冷,乳哺不消,而變吐痢也。或乳母觸冒風冷,食飲生冷物,皆冷氣流入乳,令乳變敗,兒若飲之,亦成霍亂吐痢。皆是觸犯腑臟,使清濁之氣相干,故霍亂也。挾風而絡實者,則身發熱,頭痛體疼,而復吐痢。
凡小兒霍亂,皆須暫斷乳,亦以藥與乳母服,令血氣調適,乳汁溫和故也。小兒吐痢不止,血氣變亂,即發驚癇也。
白話文:
霍亂這種病,是因為體內的陰陽之氣和清濁之氣互相干擾,導致氣機紊亂,這種紊亂發生在腸胃之間,就形成了霍亂。小孩子的腸胃比較嬌嫩虛弱,如果解開衣物時吹到冷風,或是餵食的母乳消化不良,就會轉變成上吐下瀉。有時候,可能是因為母親受到風寒,或是吃了生冷的食物,這些寒氣會進入乳汁,使乳汁變質,小孩子喝了這樣的乳汁,也會導致霍亂,產生上吐下瀉的症狀。這些情況都是因為外邪侵犯臟腑,使得清氣和濁氣互相干擾,所以才會發生霍亂。如果還夾帶風邪,導致經絡阻塞,就會出現發燒、頭痛、身體痠痛,然後又吐又瀉的狀況。
凡是小孩發生霍亂,都要先暫停餵奶,也要讓母親服用藥物,來調和氣血,使乳汁變得溫和。如果小孩吐瀉不止,導致氣血變亂,就可能引發驚風抽搐。
9. 七十、吐痢候
吐痢者,由腸虛而胃氣逆故也。小兒有解脫,而風冷入腸胃,腸胃虛則泄痢,胃氣逆則嘔吐。此大體與霍亂相似而小輕,不劇悶頓,故直云吐痢,亦不呼為霍亂也。
白話文:
吐痢這種情況,是因為腸胃虛弱,導致胃氣向上逆行所引起的。小孩子如果身體虛弱、抵抗力下降,又受風寒侵入腸胃,腸胃虛弱就會造成腹瀉,而胃氣上逆就會導致嘔吐。這種情況大致上和霍亂相似,但程度較輕微,不會有嚴重的胸悶或突然暈倒等現象,所以直接稱作吐痢,不歸類為霍亂。
10. 七十一、服湯中毒毒氣吐下候
春夏以湯下小兒,其腸胃脆嫩,不勝藥勢,遂吐下不止;藥氣熏臟腑,乃煩懊頓乏者,謂此為中毒,毒氣吐下也。
白話文:
春夏時節用湯藥幫小孩瀉下,他們的腸胃比較脆弱嬌嫩,承受不住藥力,於是就會不停地吐和拉肚子;藥的氣味薰到內臟,就變得心煩意亂、非常疲勞虛弱,這種情況就叫做中毒,是藥的毒氣導致吐瀉。
11. 七十二、嘔吐逆候
兒啼未定,氣息未調,乳母匆遽以乳飲之,其氣尚逆,乳不得下,停滯胸膈,則胸滿氣急,令兒嘔逆變吐。
又,乳母將息取冷,冷氣入乳,乳變壞,不捻除之,仍以飲兒,冷乳入腹,與胃氣相逆,則腹脹痛,氣息喘急,亦令嘔吐。
又,解脫換易衣裳及洗浴,露兒身體,不避風冷,風冷因客膚腠,搏血氣則熱,入於胃,則腹脹痛而嘔逆吐也。凡如此,風冷變壞之乳,非直令嘔吐,腸虛冷入於大腸,則為痢也。
白話文:
嬰兒哭鬧不停,呼吸還沒平穩,乳母就急著餵奶,這時嬰兒的氣還沒順,奶水下不去,停留在胸口,就會胸悶氣急,導致嬰兒嘔吐。
另外,乳母如果自己不注意保暖,吃了寒涼的東西,寒氣進入乳汁,導致乳汁變質,又不把壞掉的乳汁擠掉,還是餵給嬰兒,寒冷的奶水進入肚子,與胃氣相衝,就會腹脹疼痛,呼吸急促,也會導致嘔吐。
還有,如果幫嬰兒脫換衣服或洗澡時,讓嬰兒身體暴露在外,沒有避開風寒,風寒入侵皮膚,與血氣相搏就會發熱,如果進入胃部,就會腹脹疼痛而嘔吐。總之,像這樣的情況,風寒或變質的奶水,不僅會導致嘔吐,如果腸道虛弱,寒氣進入大腸,就會導致腹瀉。
12. 七十三、噦候
小兒噦,由哺乳冷,冷氣入胃,與胃氣相逆,冷折胃氣不通,則令噦也。
白話文:
小孩打嗝,是因為喝了冷的母奶,冷氣進入胃裡,與胃氣相互抵抗,寒冷使胃氣阻塞不通,就會造成打嗝。
13. 七十四、吐血候
小兒吐血者,是有熱氣盛而血虛,熱乘於血,血性得熱則流散妄行,氣逆即血隨氣上,故令吐血也。
白話文:
小孩子吐血,是因為體內熱氣過盛,導致血虛。熱邪侵犯到血液,血液遇到熱就會亂竄流動。氣逆往上衝,血也跟著氣往上走,所以就會吐血。
14. 七十五、難乳候
凡小兒初生,看產人見兒出,急以手料拭兒口,無令惡血得入兒口,則兒腹內調和,無有疾病;若料拭不及時,則惡血穢露兒咽入腹,令心腹痞滿短氣,兒不能飲乳,謂之難乳。
又云:兒在胎之時,母取冷過度,冷氣入胞,令兒著冷,至兒生出,則喜腹痛,不肯飲乳,此則胎寒,亦名難乳也。
白話文:
新生兒剛出生時,接生的人看到嬰兒出來,要趕快用手帕擦拭嬰兒的嘴巴,不要讓惡血跑進嬰兒的嘴裡,這樣嬰兒的腸胃就會調和,不會有疾病;如果擦拭不及時,惡血汙物就會汙染嬰兒的喉嚨,進到肚子裡,使嬰兒感到胸腹脹悶、呼吸急促,而無法喝奶,這種情況就叫做難乳。
另外還有一種說法是,嬰兒在母親肚子裡時,母親攝取過多的寒冷食物,使寒氣進入子宮,導致嬰兒受到寒氣影響,等到嬰兒出生後,就會容易腹痛,不肯喝奶,這種情況是胎裡帶寒,也叫做難乳。
15. 七十六、吐哯候
小兒吐哯者,由乳哺冷熱不調故也。兒乳哺不調,則停積胸膈,因更飲乳哺,前後相觸,氣不得宣流,故吐哯出。診其脈浮者,無苦也。
白話文:
小孩子吐奶,是因為餵奶時冷熱不適當造成的。小孩子餵奶不當,導致食物積存在胸部和橫膈膜之間,如果又繼續餵奶,前後的食物互相衝突,氣無法順暢流通,所以就吐奶出來。檢查他的脈象,如果脈是浮的,就沒有大礙。
16. 七十七、百病候
小兒百病者,由將養乖節,或犯寒溫,乳哺失時,乍傷飢飽,致令血氣不理,腸胃不調,或欲發驚癇,或欲成伏熱。小兒氣血脆弱,病易動變,證候百端,故謂之百病也。若見其微證,即便治之,使不成眾病;治之若晚,其病則成。
凡諸病,至於困者,汗出如珠,著身不流者,死也。病如胸陷者,其口唇乾,目上反,口中氣出冷,足與頭相柱臥,不舉手足,四肢垂,其臥正直如縛得,其掌中冷,至十日必死,不可治也。
白話文:
小孩會得很多病,是因為照顧不當,沒有順應時節,或是受寒或受熱,餵奶時間不對,一下子太餓一下子太飽,導致氣血不順,腸胃失調,可能要發作驚風、癲癇,或者體內有潛伏的熱邪。小孩的氣血很虛弱,病情容易變化,症狀也很多,所以才說是百病。如果發現有輕微的症狀,就要馬上治療,才不會演變成很多種病;如果太晚治療,病情就會變得嚴重。
凡是各種病,病到很嚴重的時候,如果汗水像珠子一樣,黏在身上不會流動,就會死亡。如果病到胸部凹陷,嘴唇乾燥,眼球向上翻,口中呼出冷氣,腳和頭好像要頂在一起,躺著不動,手腳無力下垂,身體直挺挺的好像被綁住一樣,手掌冰冷,通常十天內就會死亡,無法醫治。
17. 七十八、頭身喜汗出候
小兒有血氣未實者,膚腠則疏。若厚衣溫臥,腑臟生熱,蒸發腠理,津液泄越,故令頭身喜汗也。
白話文:
小孩有血氣還不夠充實的,皮膚的紋理就會比較鬆散。如果穿太厚、睡太暖,體內臟腑就會產生熱氣,熱氣蒸發皮膚紋理,讓體內的津液外洩,所以會使得頭部和身體容易出汗。
18. 七十九、盜汗候
盜汗者,眠睡而汗自出也。小兒陰陽之氣嫩弱,腠理易開,若將養過溫,因睡臥陰陽氣交,津液發泄,而汗自出也。
白話文:
盜汗指的是,睡著後汗水自己流出來的狀況。小孩子的陰陽之氣比較虛弱,皮膚毛孔容易打開,如果照顧時穿蓋太過溫暖,因為睡覺時陰陽之氣交會,身體的津液就會發散出來,導致汗水自己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