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病源候論》~
1. 卷之四十六
2. 小兒雜病諸候二(凡三十四論)
3. 三十、時氣病候
時氣病者,是四時之間,忽有非節之氣,如春時應暖而反寒,夏時應熱而反冷,秋時應涼而反熱,冬時應寒而反溫。其氣傷人,為病亦頭痛、壯熱,大體與傷寒相似,無問長幼,其病形證略同。言此時通行此氣,故名時氣。世亦呼為天行。
白話文:
所謂的時氣病,指的是在四季之間,突然出現不符合季節的氣候現象,例如春天應該溫暖卻反而寒冷,夏天應該炎熱卻反而涼冷,秋天應該涼爽卻反而炎熱,冬天應該寒冷卻反而溫暖。這種反常的氣候侵襲人體,造成的疾病會出現頭痛、高燒等症狀,大致上與傷寒相似,不論大人小孩,發病的症狀都差不多。之所以稱為時氣病,是因為這種反常的氣候在當時流行,世俗也稱之為天行病。
4. 三十一、天行病發黃候
四時之間,忽有非節之氣傷人,謂之天行。大體似傷寒,亦頭痛壯熱。其熱入於脾胃,停滯則發黃也。脾與胃合,俱象土,其色黃,而候於肌肉。熱氣蘊積,其色蒸發於外,故發黃也。
白話文:
一年四季之中,有時候會突然出現不屬於那個季節的異常氣候,傷害人體,這種情況就稱為「天行病」。它大致上類似於傷寒,也會有頭痛、發高燒等症狀。這種熱邪如果進入脾胃,停滯在那裡就會導致發黃。脾和胃一起,都屬於土的屬性,它們的顏色是黃色的,並且表現在肌肉上。熱氣在體內積聚,它的黃色就會蒸發到體外,所以就會產生發黃的現象。
5. 三十二、時氣腹滿候
時氣之病,是四時之間,忽有非節之氣傷人,其病狀似傷寒,亦頭痛壯熱也。而腹滿者,是熱入腹,與臟氣相搏,氣痞澀在內,故令腹滿。若毒而滿者,毒氣乘心,煩懊者死。
白話文:
時氣病,指的是在四季交替之時,突然出現不合時節的邪氣侵襲人體,這種病的症狀類似傷寒,也會有頭痛、發燒的現象。而腹部脹滿,是因為熱邪進入腹部,與臟腑之氣互相搏鬥,導致氣機阻塞不順暢,停滯在體內,所以造成腹脹。如果是因為毒邪引起的腹脹,代表毒氣已經侵犯到心臟,出現心煩意亂的症狀,這會危及生命。
6. 三十三、時氣病結熱候
時氣之病,是四時之間,忽有非節之氣傷人,其病狀似傷寒,亦頭痛壯熱。熱入腹內,與腑臟之氣相結,謂之結熱。熱則大小腸痞澀,大小便難而苦煩熱是也。
白話文:
時氣病,指的是在四季之間,突然出現不符合時節的氣候而傷害人體所引起的疾病。這種病症狀類似於傷寒,也會出現頭痛、發高燒的情況。熱邪進入腹部後,會與腸胃等臟腑的氣相互糾結,這就稱為結熱。產生結熱的狀況時,會導致大腸和小腸阻塞不通暢,造成大小便困難,同時感到煩躁和發熱。
7. 三十四、敗時氣病候
時氣之病,是四時之間,忽有非節之氣傷人,其病狀似傷寒,亦頭痛壯熱。若施治早晚失時,投藥不與病相會,致令病連滯不已,乍瘥乍劇,或寒或熱,敗壞之證,無常是也。
白話文:
時氣病,指的是在四季交替之際,突然出現不屬於該季節的氣候變化而使人受傷,這種病的症狀類似傷寒,也會出現頭痛發燒。如果治療的時間太晚或太早,或者用藥不對症,就會導致病情持續不斷,時好時壞,有時發冷有時發熱,這就是病情惡化、變化無常的現象。
8. 三十五、時氣病兼瘧候
時氣之病,是四時之間,忽有非節之氣傷人,其病狀似傷寒,亦頭痛壯熱。而又兼瘧者,是日數未滿,本常壯熱,而邪不退,或乘於陰,或乘於陽。其乘於陽,陽爭則熱;其乘於陰,陰爭則寒。陰陽之氣為邪所並,互相乘加,故發寒熱成瘧也。
白話文:
時氣病,指的是在四季交替時,突然出現不屬於該季節的氣候變化而使人生病,它的症狀類似傷寒,也會有頭痛、發高燒的情形。而又同時合併瘧疾症狀的人,是因為生病的天數還沒到,本來就持續高燒,但病邪沒有退去,有的病邪侵入到身體的陰分,有的侵入到陽分。如果病邪侵入陽分,陽氣與病邪相爭就會發熱;如果病邪侵入陰分,陰氣與病邪相爭就會發冷。當陰陽之氣都被病邪侵擾,互相加重影響,所以就會出現發冷發熱,形成瘧疾。
9. 三十六、時氣病得吐下後猶熱候
時氣之病,是四時之間,忽有非節之氣傷人,其病似傷寒,亦頭痛壯熱。而得吐下之後,壯熱猶不歇者,是腸胃宿虛,而又吐利,則為重虛,其熱乘虛而入里,則表裡俱熱,停滯不歇,故雖吐下而猶熱也。
白話文:
時氣病,指的是在四季交替時,突然出現不屬於當季的氣候侵襲人體所引起的疾病,這種病症狀類似傷寒,也會有頭痛、發高燒的現象。如果用了催吐或瀉下的方法治療後,高燒仍然沒有退去,這是因為患者本身腸胃就虛弱,又經過吐或瀉,導致身體更加虛弱。這時,熱邪會趁著虛弱侵入體內,使得表裡都發熱,而且熱邪會滯留在體內無法消退,所以即使用了催吐或瀉下的方法,發燒仍然不會停止。
10. 三十七、時氣病後不嗜食麵青候
時氣之病,是四時之間,忽有非節之氣傷人,客於肌膚,與血氣相搏,故頭痛壯熱。熱歇之後,不嗜食而面青者,是胃內餘熱未盡,氣滿,故不嗜食也。諸陽之氣,俱上榮於面,陽虛未復,本帶風邪,風邪挾冷,冷搏於血氣,故令面青也。
白話文:
在流行病(時氣病)過後,出現不喜歡吃東西而且臉色發青的情況,是因為這種流行病是四季交替時,突然出現不屬於當季的氣候侵襲人體,停留在皮膚肌肉,與體內的血氣互相搏鬥,所以會頭痛發燒。發燒過後,如果出現不喜歡吃東西而且臉色發青的狀況,是因為胃裡殘餘的熱氣還沒完全消退,加上氣脹,所以才不喜歡吃東西。所有陽氣都會向上滋養臉部,陽氣虛弱還沒恢復,本身就帶有風邪,風邪又夾帶著寒氣,寒氣與血氣搏鬥,所以導致臉色發青。
11. 三十八、時氣病發復候
時氣之病發復者,是四時之間,忽有非節之氣傷人,客於肌膚,搏於血氣,蘊積則變壯熱頭痛。熱退之後,氣血未和,腑臟熱勢未盡,或起早勞動,或飲食不節,故其病重發,謂之復也。然發覆多重於初病者,血氣已虛,重傷故也。
白話文:
時氣病(指季節性傳染病)之所以會復發,是因為在四季交替之際,突然出現不合時令的氣候傷害人體,外邪侵入皮膚,與體內血氣搏鬥,積聚久了就會變成高燒頭痛。發燒退了之後,體內氣血還沒有調和,臟腑的熱勢也沒有完全消除,如果這時又太早勞動,或是飲食沒有節制,就會導致疾病再次爆發,這就稱為復發。而且,復發的病情通常會比初次發病時更嚴重,是因為體內氣血已經虛弱,再次受到傷害的緣故。
12. 三十九、溫病候
溫病者,是冬時嚴寒,人有觸冒之,寒氣入肌肉,當時不即發,至春得暖氣而發,則頭痛壯熱,謂之溫病。又冬時應寒而反暖,其氣傷人即發,亦使人頭痛壯熱,謂之冬溫病。凡邪之傷人,皆由觸冒,所以感之。小兒雖不能觸冒,其乳母抱持解脫,不避風邪冷熱之氣,所以感病也。
白話文:
溫病指的是,冬天時天氣非常寒冷,有人不小心受到寒氣侵襲,寒氣進入肌肉,當時沒有立刻發病,等到春天氣候轉暖才發作,就會出現頭痛、發高燒的症狀,這就叫做溫病。另外,冬天應該寒冷反而溫暖,這種異常氣候傷害人體也會立刻發病,同樣會使人出現頭痛、發高燒的症狀,這就叫做冬溫病。凡是邪氣傷害人體,都是因為不小心接觸到,才會感染。小孩雖然不會自己接觸到寒氣,但他們的乳母在抱著或照顧他們時,如果沒有避開風、邪、冷、熱等氣候,小孩也會因此生病。
13. 四十、溫病下利候
溫病者,是冬時嚴寒,人有觸冒之,寒氣入肌肉,當時不即發,至春成病,得暖氣而發,則頭痛壯熱,謂之溫病。又冬時應寒而反溫,其氣傷人,即發成病,使人頭痛壯熱,謂之冬溫病也。其下利者,是腸胃宿虛,而感於溫熱之病,熱氣入於腸胃,與水穀相搏,腸虛則泄,故下利也。
白話文:
溫病指的是,冬天時天氣非常寒冷,有人不小心受到寒氣侵襲,寒氣進入肌肉,當時沒有立即發病,等到春天時才發病,因為接觸到溫暖的氣候而發作,就會出現頭痛、發高燒的症狀,這就稱為溫病。另外,冬天本該寒冷卻反而溫暖,這種異常的氣候也會傷害人體,立即發病,使人頭痛、發高燒,這就稱為冬溫病。至於溫病引起的腹瀉,是因為腸胃原本就虛弱,又感染了溫熱的疾病,熱氣進入腸胃,和食物水液相互作用,腸胃虛弱就導致腹瀉。
14. 四十一、溫病鼻衄候
溫病者,是冬時嚴寒,人有觸冒之,寒氣入肌肉,當時不即發,至春得暖氣而發,則頭痛壯熱,謂之溫病。又冬時應寒而反溫,其氣傷人,即發成病,謂之冬溫病,並皆頭痛壯熱。其鼻衄者,熱乘於氣,而入血也。肺候身之皮毛,主於氣,開竅於鼻。溫病則邪先客皮膚,而搏於氣,結聚成熱,熱乘於血,血得熱則流散,發從鼻出者,為衄也。
凡候熱病鼻欲衄,其數發汗,汗不出,或初染病已來都不汗,而鼻燥喘息,鼻氣有聲,如此者,必衄也。小兒衄,止至一升數合,熱因得歇;若至一斗數升,則死矣。
白話文:
溫病指的是冬天時天氣非常寒冷,有人不小心受寒,寒氣進入肌肉,當時沒有馬上發病,等到春天天氣轉暖才發作,就會出現頭痛、高燒的症狀,這就叫做溫病。另外,冬天應該寒冷卻反而溫暖,這種氣候傷害人體,也會立即發病,這叫做冬溫病,同樣都會有頭痛、高燒的症狀。出現流鼻血,是因為熱邪侵入人體氣分,進而進入血分所導致。肺掌管身體的皮膚毛髮,主導氣的運行,鼻是肺的開竅之處。溫病是因為邪氣先侵入皮膚,再侵犯氣分,聚集形成熱,熱邪侵入血分,血遇到熱就會流散,從鼻子流出來,就是流鼻血。
凡是熱病出現快要流鼻血的徵兆,可以多次嘗試發汗,如果發不出汗,或是從生病以來都沒有出汗,而且鼻子乾燥、呼吸急促,鼻息有聲音,像這種情況,一定會流鼻血。小孩子流鼻血,只要流出大約一升左右,熱氣就會消退;如果流到一斗幾升,就會有生命危險。
15. 四十二、溫病結胸候
溫病是冬時嚴寒,人有觸冒之,寒氣入肌肉,當時不即發,至春得暖氣而發,則頭痛壯熱,謂之溫病。又冬時應寒而反溫,其氣傷人,即發成病,謂之冬溫病,並皆頭痛壯熱。凡溫熱之病,四五日之後,熱入里,內熱腹滿者,宜下之。若熱未入里,而下之早者,裡虛氣逆,熱結胸上,則胸痞滿短氣,謂之結胸也。
白話文:
溫病指的是冬天時天氣非常寒冷,有人不小心受寒,寒氣侵入肌肉,當時沒有馬上發病,等到春天天氣轉暖時才發作,會出現頭痛和發高燒的症狀,這就稱為溫病。另外,冬天應該是寒冷的天氣卻反而溫暖,這種異常的氣候也會傷害人,導致馬上發病,這就稱為冬溫病,兩種病都會有頭痛和發高燒的症狀。凡是溫熱性質的疾病,發病四五天後,如果熱邪進入體內,出現腹部脹滿等內熱的症狀,就應該使用瀉下的方法來治療。如果熱邪還沒有進入體內,就太早使用瀉下法,反而會導致體內虛弱,氣機逆亂,使得熱邪聚集在胸部上方,造成胸悶、腹脹、呼吸短促的現象,這就稱為結胸。
16. 四十三、患斑毒病候
斑毒之病,是熱氣入胃,而胃主肌肉,其熱挾毒,蘊積於胃,毒氣熏發於肌肉。狀如蚊蚤所齧,赤斑起,周匝遍體。此病或是傷寒,或時氣,或溫病,皆由熱不時歇,故熱入胃,變成毒,乃發斑也。凡發赤斑者,十生一死,黑者,十死一生。
白話文:
斑毒這種病,是熱氣進入胃部,而胃主管肌肉的運作,熱氣夾帶著毒素,在胃中累積,毒氣便會散發到肌肉。外觀看起來像蚊子或跳蚤咬的樣子,會出現紅色的斑點,遍佈全身。這種病可能是因為傷寒、流行病或溫病引起的,都是因為熱氣沒有及時消散,導致熱氣進入胃部,轉變成毒素,然後才長出斑點。一般來說,長出紅斑的人,十個會有一個死亡,而長出黑斑的人,十個只有一個能活下來。
17. 四十四、黃病候
黃病者,是熱入脾胃,熱氣蘊積,與穀氣相搏,蒸發於外,故皮膚悉黃,眼亦黃。脾與胃合,俱象土,候肌肉,其色黃,故脾胃內熱積蒸發,令肌膚黃。此或是傷寒,或時行,或溫病,皆由熱不時解,所以入胃也。
凡發黃而下利、心腹滿者,死。診其脈沉細者,死。
又有百日半歲小兒,非關傷寒、溫病,而身微黃者,亦是胃熱,慎不可灸也。灸之則熱甚。此是將息過度所為,微薄其衣,數與除熱粉散,粉之自歇,不得妄與湯藥及灸也。
白話文:
黃疸病,是因為熱邪進入脾胃,熱氣在體內積聚,和食物的精氣互相搏擊,然後蒸發到體表,所以皮膚全部變黃,眼睛也變黃。脾和胃合在一起,都屬於土,對應肌肉,肌肉的顏色是黃色,所以脾胃內部的熱積聚蒸發,會讓肌膚變黃。這種情況可能是傷寒,也可能是流行病,或溫病,都是因為熱邪沒有及時解除,所以進入了脾胃。
凡是出現黃疸又腹瀉、心腹脹滿的人,會死亡。診斷時脈象呈現沉細的人,也會死亡。
還有一種情況,幾個月大的嬰兒,並不是因為傷寒或溫病,卻出現身體輕微發黃的現象,這也是因為胃熱引起的,千萬不可以針灸。針灸會讓熱更嚴重。這是因為照顧過度造成的,應該減少穿衣,多給他吃退熱散,塗抹藥粉自然會好,不可以隨便餵食湯藥和針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