巢元方

《諸病源候論》~ 卷之四十五 (3)

回本書目錄

卷之四十五 (3)

1. 十六、傷寒兼驚候

傷寒,是寒氣客於皮膚,搏於血氣,使腠理閉密,氣不宣泄,蘊積生熱,故頭痛、體疼而壯熱也。其兼驚者,是熱乘心,心主血脈,小兒血氣軟弱,心神易動,為熱所乘,故發驚。驚不止,則變驚癇也。

白話文:

傷寒,是寒氣滯留在皮膚上,與體內的氣血搏鬥,導致毛細孔關閉,氣血不通暢,積蓄產熱,所以會頭痛、全身疼痛和發高燒。如果還有驚悸的症狀,是熱氣侵襲心臟所致,心臟主管血脈,小兒氣血柔弱,心神容易受驚,被熱氣侵襲,所以會發驚。如果驚悸不止,就會變成驚厥症。

2. 十七、傷寒大小便不通候

傷寒,是寒氣客於皮膚,搏於血氣,使腠理閉密,不宣泄,蘊積生熱,故頭痛、體疼而壯熱。其大小便不通,是寒搏於氣而生熱,熱流入大小腸,故澀結不通。凡大小便不通,則內熱不歇,或乾嘔,或言語。而氣還逆上,則心腹脹滿也。

白話文:

傷寒是一種由寒氣侵襲皮膚,與人體氣血相搏,導致毛孔閉塞,無法宣發,熱氣積蓄所致的疾病。因此會出現頭痛、全身疼痛和發高燒的症狀。

排便不通暢是由於寒氣阻滯氣機而產生熱氣,熱氣流入大腸和小腸,導致大便乾硬不通。凡是排便不通暢時,體內熱氣無法散發,可能會出現乾嘔或胡言亂語的現象。而氣血逆流向上,則會出現心腹脹滿。

3. 十八、傷寒腹滿候

傷寒,是寒氣客於皮膚,搏於血氣,使腠理閉密,氣不宣泄,蘊積生熱,故頭痛、體疼而壯熱。其腹滿者,是熱入腹,傳於臟,臟氣結聚,故令腹滿。若挾毒者,則腹滿、心煩、懊悶,多死。

白話文:

傷寒,是指寒邪侵入人體皮膚,與血氣相爭,導致毛孔閉塞,氣血不流暢,熱氣積聚產生的疾病。因此,患者會出現頭痛、全身疼痛和高燒。

如果患者腹部脹滿,表示熱氣已經進入腹部,傳遞到了內臟,導致內臟氣機鬱結,從而引起腹脹。

如果傷寒合併有毒邪,患者會出現腹脹、心煩、胸悶等症狀,死亡率較高。

4. 十九、傷寒咽喉痛候

傷寒,是寒氣客於皮膚,搏於血氣,使腠理閉密,氣不宣泄,蘊積生熱,故頭痛、體疼、壯熱。其咽喉痛者,是心胸熱盛,氣上衝於咽喉,故令痛。若挾毒,則喉痛結腫,水漿不入,毒還入心,煩悶者死。

白話文:

傷寒:寒氣停滯在皮膚,與血氣相爭,導致毛孔閉塞,氣血不通暢,熱氣積聚。因此出現頭痛、身體疼痛、發高燒。

喉嚨痛:心胸熱氣過盛,氣勢上沖至咽喉,導致疼痛。

如果伴有毒氣:喉嚨痛伴隨腫脹,無法進食液體。毒氣會返回心臟,引起煩悶,嚴重時會死亡。

5. 二十、傷寒嗽候

傷寒,是寒氣客於皮膚,搏於血氣,使腠理閉密,氣不宣泄,蘊積生熱,故頭痛、體疼而壯熱。其嗽者,邪在肺。肺候身之皮毛而主氣,傷寒邪氣先客皮膚,隨氣入肺,故令嗽。重者,有膿血也。

白話文:

傷寒是寒氣侵入皮膚表層,與血氣相爭,導致皮膚毛孔緊閉,氣血無法流通,熱氣淤積在體內,所以會出現頭痛、身體痠痛和發高燒的症狀。

如果出現咳嗽,說明邪氣已經侵入了肺部。肺主管人體的皮膚表層和氣息,傷寒邪氣最初會侵犯皮膚,然後隨著氣息進入肺部,因此會引發咳嗽。嚴重的還會咳出膿血。

6. 二十一、傷寒後嗽候

傷寒,是寒氣客於皮膚,搏於血氣,使腠理閉密,氣不宣泄,蘊積生熱,故頭痛、壯熱、體疼也。瘥後而猶嗽者,是邪氣猶停在肺未盡也。寒之傷人,先客皮毛。皮毛肺之候,肺主氣,寒搏肺氣,入五臟六腑,故表裡俱熱。熱退之後,肺尚未和,邪猶未盡,邪隨氣入肺,與肺氣相搏,故傷寒後猶病嗽也。

白話文:

傷寒,是寒邪侵襲皮膚後,與人體血氣相爭,導致皮膚閉塞,氣血不暢通,累積後產生熱量,因此頭痛、發燒、肌肉痠痛。病癒後仍然咳嗽,表示邪氣仍殘留在肺部未完全散去。寒邪侵襲人體,會先侵襲皮膚。皮膚是肺的表徵,肺主氣,寒邪與肺氣相爭,進而入侵五臟六腑,所以全身都會發熱。高燒退去後,肺部還沒完全恢復正常,邪氣也還沒完全散去,邪氣隨著氣息進入肺部,與肺氣相爭,所以傷寒後仍然咳嗽。

7. 二十二、傷寒汗出候

傷寒者,是寒氣客於皮膚,搏於血氣,使腠理閉密,氣不宣泄,蘊積生熱,故頭痛、體疼、壯熱也。而汗出者,陽虛受邪,邪搏於氣,故發熱;陰氣又虛,邪又乘於陰,陰陽俱虛,不能制其津液,所以傷寒而汗出也。

白話文:

傷寒是由於寒氣入侵皮膚,與人體氣血搏鬥,導致皮膚毛孔閉塞,氣血不通暢,熱氣積聚而生,所以會出現頭痛、肌肉痠痛和發熱的症狀。

而對於傷寒且出汗的人來說,是陽氣虛弱,邪氣趁虛而入,與氣血搏鬥而發熱;同時,陰氣也虛弱,邪氣又侵入陰分虛弱的部分,導致陰陽兩虛,無法控制津液,所以傷寒的人會出汗。

8. 二十三、傷寒餘熱往來候

傷寒,是寒氣客於皮膚,搏於血氣,腠理閉密,氣不宣泄,蘊積生熱,使頭痛、體疼而壯熱也。其餘熱往來者,是邪氣與正氣交爭。正氣勝,則邪氣卻散,故寒熱俱歇;若邪氣未盡者,時干於正氣,正氣為邪氣所幹,則壅痞還熱,故餘熱往來不已也。

白話文:

傷寒是因為寒氣入侵皮膚,與血氣相搏,導致毛孔閉塞,氣血不暢,體內熱量積聚,引起頭痛、全身疼痛和發熱。

至於發熱時出現的不定時體溫變化,是邪氣與正氣相互爭鬥的結果。如果正氣強大,邪氣就會消散,發熱也會停止;如果邪氣沒有完全消除,就會時不時地攻擊正氣,正氣被邪氣侵犯後,就會出現炎症和發熱,因此體溫會時高時低,反覆不定。

9. 二十四、傷寒已得下後熱不除候

傷寒,是寒氣客於皮膚,搏於血氣,使腠理閉密,不得宣泄,蘊積生熱,故頭痛、體疼而壯熱也。若四五日後,熱歸入里,則宜下之。得利後,熱猶不除者,餘熱未盡故。其狀:肉常溫溫而熱也。

白話文:

傷寒是指寒氣入侵皮膚,與人體血氣交戰,導致皮膚毛孔關閉,不能排出體內的氣體,於是堆積發熱,所以出現頭痛、全身疼痛、發高燒的症狀。如果四五天後,體表熱氣轉入身體內部,就需要進行下瀉治療。即使排清了體內的熱毒,但患者仍發燒,可能是餘熱未盡所致。此時會表現出皮膚摸起來常常是溫熱的。

10. 二十五、傷寒嘔候

傷寒,是寒氣客於皮膚,搏於血氣,腠理閉密,氣不宣泄,蘊積生熱,故頭痛、體疼而壯熱。其嘔者,是胃氣虛,熱乘虛入胃,胃得熱則氣逆,故嘔也。

白話文:

傷寒是由於寒邪侵入皮膚,與人體氣血搏鬥,導致肌膚毛孔閉塞,氣血不能流通,熱氣瘀積在體內,所以出現頭痛、身體疼痛和發熱等症狀。如果傷寒患者還伴有嘔吐,這是因為胃氣虛弱,熱邪趁虛進入胃部,胃受熱後氣機上逆,所以嘔吐。

11. 二十六、傷寒熱渴候

傷寒,是寒氣客於皮膚,搏於血氣,腠理閉密,氣不宣泄,蘊積生熱,故頭痛、體疼而壯熱。其渴者,是熱入臟,髒得熱則津液竭燥,故令渴也。

白話文:

傷寒是由於寒邪侵入皮膚,與血氣相搏,導致毛孔關閉,氣血不通暢,熱氣聚集,因此出現頭痛、全身疼痛和發燒。同時感覺口渴,是因為熱氣進入臟腑,臟腑受熱後津液枯竭,所以出現口渴。

12. 二十七、傷寒口內生瘡候

傷寒,是寒氣客於皮膚,搏於血氣,腠理閉密,氣不宣泄,蘊積生熱,故頭痛、體疼而壯熱。其口生瘡,熱毒氣在臟,上衝胸膈,氣發於口,故生瘡也。

白話文:

傷寒是由於寒氣侵入皮膚,與人體氣血相搏鬥,毛孔關閉導致氣血不流通,熱氣積聚在體內。因此頭痛、全身痠痛並發燒。口瘡是由於熱毒之氣積聚在臟腑,向上衝到胸膈,氣息從口中發出,所以產生口瘡。

13. 二十八、傷寒鼻衄候

傷寒,是寒氣客於皮膚,搏於血氣,腠理閉密,氣不得宣泄,蘊積毒氣,故頭痛、體疼而壯熱。其鼻衄,是熱搏於氣,而乘於血也。肺候身之皮毛,其氣開竅於鼻。蘊寒先客皮膚,搏於氣而成熱,熱乘於血,血得熱而妄行,發從鼻出者,名鼻衄也。

白話文:

傷寒是寒邪侵襲皮膚,與血氣交戰,導致皮膚毛孔閉塞,氣血無法流動,毒氣在體內積聚,因此出現頭痛、肌肉痠痛、發高燒的症狀。流鼻血是因為熱邪與氣血交爭,進而影響血液,導致血液在體內運行混亂,從鼻腔流出,這就是鼻衄。肺臟與人體皮膚毛髮有關,它的氣血通過鼻腔宣發。寒邪首先侵襲皮膚,與氣血搏鬥產生熱,熱邪侵襲血液,血液受熱後運行異常,從鼻腔流出的現象稱為鼻衄。

凡候熱病而應衄者,其人壯熱,頻發汗,汗不出,或未及發汗,而鼻燥喘息,鼻氣鳴即衄。凡衄,小兒止一升數合,則熱因之得歇;若一升二升者,死。

白話文:

凡是治療熱病遇到應該流鼻血的患者,其人身體壯熱、頻繁出汗,汗卻出不來,或還沒來得及出汗,就鼻孔乾燥、呼吸急促,鼻息呼出有聲音,就會流鼻血。凡是流鼻血,小兒只要流一升多一點就夠了,熱會因此而緩解;如果流到一升二升,就會死亡。

14. 二十九、傷寒後下利候

傷寒,是寒氣客於皮膚,搏於血氣,使腠理閉密,氣不宣泄,蘊積毒氣,頭痛、體疼而壯熱也。其熱歇後而利者,是熱從表入里故也。表熱雖得解,而裡熱猶停腸胃,與水穀相併,腸胃虛則泄利。其狀,利色黃。若壯熱不止,則變為血利。若重遇冷,則冷熱相加,則變赤白瀉利也。

白話文:

傷寒是由於寒氣侵襲皮膚,與血氣相搏,導致皮膚毛孔閉塞,氣血無法宣揚,毒氣積聚,出現頭痛、身體疼痛和發高燒。

如果發燒後出現腹瀉,這是因為熱氣從表層進入體內所致。雖然表面的熱氣得到了緩解,但體內的熱氣仍然停留在腸胃中,與食物和水相結合,腸胃虛弱就會導致腹瀉。腹瀉時,大便顏色為黃色。

如果發高燒不退,就會轉變為血便。如果再次遇到寒冷,寒氣和熱氣交加,就會導致大便赤白相間,腹瀉不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