巢元方

《諸病源候論》~ 卷之四十五 (2)

回本書目錄

卷之四十五 (2)

1. 四、壯熱候

小兒壯熱者,是小兒血氣盛,五臟生熱,熏發於外,故令身體壯熱。大體與溫壯相似,而有小異。或挾伏熱,或挾宿寒。其挾伏熱者,大便黃而臭;挾宿寒者,糞白而有酸氣。

白話文:

小兒發高燒,是因為小兒血氣旺盛,五臟發熱,熱氣上升到體外,所以導致身體發熱。總體上與溫壯高熱相似,但也有小差異。有的小兒發高燒同時伴有伏熱,有大便黃臭的症狀;有的小兒發高燒同時伴有宿寒,有大便發白並且有酸臭氣味的症狀。

此二者,腑臟不調,冷熱之氣俱乘腸胃。蘊積染漸而發,溫溫然熱不甚盛,是溫壯也;其壯熱者,是血氣盛,熏發於外,其發無漸,壯熱甚,以此為異。若壯熱不歇,則變為驚,極重者,亦變癇也。

白話文:

這兩種情況,都是內臟不和諧,寒熱之氣同時侵襲腸胃。它們逐漸積聚和蔓延,發病時會溫溫熱熱,但熱度不大,這是溫壯;如果發熱厲害,這是血氣旺盛,燻蒸於外,發作得很快,熱度很高,這兩者有所不同。如果發熱持續不停,就會變成驚厥,極嚴重的,還會變成癲癇。

2. 五、驚候

小兒驚者,由血氣不和,熱實在內,心神不定,所以發驚,甚者掣縮變成癇。

白話文:

小孩子受驚嚇,是因為血氣不調,內有熱氣,心神不安定,所以才會發出驚嚇的行為。嚴重的甚至會抽搐痙攣,變成癲癇。

又小兒變蒸,亦微驚,所以然者,亦由熱氣所為。但須微發驚,以長血脈,不欲大驚。大驚乃灸驚脈,若五六十日灸者,驚復更甚,生百日後灸驚脈,乃善耳。

白話文:

再者,小兒會有點驚嚇,這是因為熱氣造成的。不過只要微微嚇一下,可以促進血脈暢通,不要嚇太大了。要是嚇得太厲害,就要灸驚脈。如果灸了五六十天,驚嚇症狀反而會更嚴重。出生後一百天後再灸驚脈,效果纔好。

3. 六、欲發癇候

夫小兒未發癇欲發之候,或溫壯連滯,或搖頭弄舌,或睡里驚掣,數齧齒,如此是欲發癇之症也。

白話文:

小孩子還沒發作癲癇,但已經有要發作的徵兆,可能是體溫過高、氣機鬱滯,也可能是搖頭晃腦、吐舌頭,或者睡覺時抽搐、磨牙,這些都是快要發作癲癇的症狀。

4. 七、癇候

癇者,小兒病也。十歲以上為癲,十歲以下為癇。其發之狀,或口眼相引,而目睛上搖,或手足掣縱,或背脊強直,或頸項反折,諸方說癇,名證不同,大體其發之源,皆因三種。三種者,風癇、驚癇、食癇是也。風癇者,因衣厚汗出,而風入為之;驚癇者,因驚怖大啼乃發;食癇者,因乳哺不節所成。然小兒氣血微弱,易為傷動,因此三種,變作諸癇。

凡諸癇正發,手足掣縮,慎勿捉持之,捉則令曲突不隨也。

白話文:

癇,是小孩子常得的疾病。十歲以上稱為癲,十歲以下稱為癇。症狀有:口眼僵硬轉動,眼睛向上翻,手腳抽搐,脊背僵直,脖子向後反折。對癇症的說法很多,症狀也不一樣,但總體來說,發病來源不外乎三種:風癇、驚癇、食癇。風癇是由於穿著過厚、出汗後風寒入侵所致;驚癇是由於受到了驚嚇才發病;食癇是由於餵養不當導致的。但小孩子的氣血都很虛弱,很容易受到影響,因此這三種疾病會變作各種癇症。

5. 八、發癇瘥後身體頭面悉腫滿候

凡癇發之狀,或口眼相引,或目睛上搖,或手足掣縱,或背脊強直,或頭項反折,或屈指如數,皆由以兒當風取涼,乳哺失節之所為也。其癇瘥後而腫滿者,是風癇。風癇,因小兒厚衣汗出,因風取涼而得之。初發之狀,屈指如數,然後掣縮是也。其癇雖瘥,氣血尚虛,而熱未盡,在皮膚與氣相搏,致令氣不宣泄,故停併成腫也。

白話文:

癲癇發作的症狀:

  • 口眼抽搐
  • 眼球上翻
  • 手足抽動
  • 背脊僵直
  • 頭頸反折
  • 手指屈伸如數手指 這些症狀都是因為讓孩子受風寒造成的,或者哺乳不規律引起的。

癲癇發作後腫脹的,是風癇。風癇是由於孩子穿著厚衣服出汗,然後吹風受涼引起的。發作初期表現為手指屈伸如數手指,然後手腳抽搐。

雖然癲癇發作已經好轉,但氣血仍然虛弱,熱氣未完全消散,停留在皮膚和氣體之間相互作用,導致氣血不能宣暢,積聚成腫脹。

6. 九、發癇瘥後六七歲不能語候

凡癇發之狀,口眼相引,或目睛上搖,或手足瘛瘲,或脊背強直,或頭項反折,皆由以兒當風取涼,乳哺失節之所為也。而癇發瘥後不能語者,是風癇。風癇,因兒衣厚汗出,以兒乘風取涼太過,為風所傷得之。其初發之狀,屈指如數,然後發瘛瘲是也。心之聲為言,開竅於口,其癇發雖止,風冷之氣猶滯心之絡脈,使心氣不和,其聲不發,故不能言也。

白話文:

當孩子發作癲癇時,會出現以下症狀:嘴巴和眼睛抽搐,或者眼睛上翻,或者手腳抽搐僵硬,或者後背僵直,或者頭頸後仰,這些都是因為孩子在風口處乘涼,哺乳不規律所造成的。如果癲癇發作後無法說話,這就是風癇。風癇是由於孩子穿著厚衣服出汗後,在風口吹風過度,被風所傷所致。最初發作時,會屈指如數數數,之後會出現抽搐僵硬的症狀。心主言語,在嘴部開竅,即便癲癇發作已經停止,風寒之氣仍然會滯留在心臟經絡中,導致心氣不調和,不能發聲,所以就無法說話了。

7. 十、驚癇候

驚癇者,起於驚怖大啼,精神傷動,氣脈不定,因驚而發作成癇也。初覺兒欲驚,急持抱之,驚自止。故養小兒常慎驚,勿聞大聲。每持抱之間,常當安徐,勿令怖。又雷鳴時常塞兒耳,並作余細聲以亂之。

白話文:

驚癇,是因為受驚嚇、大聲啼哭,導致精神受損,氣血運行不穩,因驚嚇而發作癲癇。剛發覺孩子有驚嚇反應時,要立即抱住他,讓他安靜下來。所以,照顧幼兒要特別注意不要讓他受驚,也別讓孩子聽到大聲響。每次抱孩子時,動作都要輕柔,避免讓他害怕。此外,打雷的時候,要塞住孩子的耳朵,同時發出其他細小的聲音來分散他的注意力。

驚癇當按圖灸之,摩膏,不可大下。何者?驚癇心氣不定,下之內虛,則甚難治。凡諸癇正發,手足掣縮,慎不可捉持之,捉之則令曲突不隨也。

白話文:

對於癲癇,應該按照圖示進行艾灸和塗抹藥膏,不要大量瀉下。原因是:癲癇是由於心氣不穩定所致,瀉下會導致內氣虛弱,這樣就更難治療了。當癲癇發作時,手腳會抽搐,切記不要抓住或按壓,否則會使得曲張的氣血不通暢。

8. 十一、風癇候

風癇者,由乳養失理,血氣不和,風邪所中;或衣厚汗出,腠理開,風因而入。初得之時,先屈指如數,乃發掣縮是也。當與㹠心湯。

白話文:

癲癇是由於嬰兒餵養不當,氣血失調,風邪侵入體內所致;或者穿著過多而大量出汗,導致毛孔張開,風邪趁機進入。剛發病時,先是手指屈曲成握拳狀,然後開始抽搐。此時應服用㹠心湯。

又病先身熱,瘛瘲驚啼叫喚,而後發癇,脈浮者,為陽癇,內在六腑,外在肌膚,猶易治。病先身冷,不驚瘈,不啼喚,乃成病,發時脈沉者,為陰癇,內在五臟,外在骨髓,極者難治。

病發時,身軟時醒者,謂之癇,身強直反張如弓,不時醒者,謂之痙。

白話文:

如果先出現發熱等症狀,之後抽搐、驚叫,再發展為癲癇,脈搏浮起的,是屬於陽癲,這種情況病變在臟腑和皮膚,比較容易治療。如果先出現怕冷等症狀,不抽搐、不驚叫,癲癇發作時脈搏沉的,是屬於陰癲,這種情況病變在五臟和骨髓,病情嚴重,難以治療。

診其心脈滿大,癇瘈筋攣;肝脈小急,亦癇瘈筋攣。尺寸脈俱浮,直上直下,此為督脈,腰背強直,不得俯仰。小兒風癇,三部脈緊急,其癇可治。小兒脈多似雀鬥,要以三部脈為主,若緊者,必風癇。

凡諸癇發,手足掣縮,慎勿捉持之,捉則令曲突不隨也。

白話文:

1. 診斷心脈

  • 心脈脈象滿大:痙攣性疾病,筋脈抽搐。
  • 肝脈脈象細小急促:同樣是痙攣性疾病,筋脈抽搐。

2. 診斷尺寸脈

  • 尺寸脈都浮起,脈勢直上直下:這是督脈脈象,會導致腰背強直,不能彎腰仰頭。

3. 診斷小兒風癇

  • 三部脈脈象急促:風癇症狀可以治癒。
  • 小兒脈象多像鳥雀爭鬥一樣:診脈時以三部脈為主,如果脈象緊促,一定是風癇。

9. 十二、發癇瘥後更發候

癇發之狀,或口眼相引,或目睛上搖,或手足瘛瘲,或背脊強直,或頭項反折,或屈指如數,皆由當風取涼,乳哺失節之所為。其瘥之後而更發者,是余勢未盡,小兒血氣軟弱,或因乳食不節,或風冷不調,或更驚動,因而重發。如此者,多成常疹。凡諸癇正發,手足掣縮,慎勿捉持之,捉則令曲突不隨也。

白話文:

癲癇發作時,有的表現為口眼歪斜,有的表現為眼睛上翻,有的表現為手腳抽搐,有的表現為背部僵直,有的表現為頭頸後仰,有的表現為手指屈起如數手指,這些都可能是因為受風受涼,或者哺乳護理不當引起的。癲癇發作後復發的,是因為餘毒未清,或者小兒身體虛弱,或者因為飲食不節制,或者因為風寒不調,或者再次受到驚嚇,所以又發作了。像這樣反覆發作的,大多會變成經常性的病症。每當癲癇發作時,手腳抽搐,千萬不要抓著孩子,因為抓著孩子會讓他們的抽搐更加嚴重,無法自行緩解。

10. 十三、傷寒候

傷寒者,冬時嚴寒,而人觸冒之,寒氣入腠理,搏於血氣,則發寒熱,頭痛體疼,謂之傷寒。又春時應暖而反寒,此非其時有其氣,傷人即發病,謂之時行傷寒者。小兒不能觸冒寒氣,而病傷寒者,多由大人解脫之時久,故令寒氣傷之,是以小兒亦病之。

診其脈來,一投而止者,便是得病一日,假令六投而止者,便是得病六日。其脈來洪者易治,細微者難治也。

白話文:

傷寒:在寒冷的冬天,因為接觸寒冷而發病。寒氣進入身體組織,與血液相搏,就會產生寒熱、頭痛、全身痠痛的症狀,這叫做傷寒。另外,春季本來應該回暖,卻反常地變冷,這時不是冬天卻出現了寒氣,人一旦接觸到就會發病,這叫做時行傷寒。小孩不能直接接觸到寒氣而發病,如果發了傷寒,多半是因為大人在穿脫衣服時拖得太久,讓寒氣入侵,所以小孩也會得傷寒。

11. 十四、傷寒解肌發汗候

傷寒,是寒氣客於皮膚,寒從外搏於血氣,腠理閉密,冷氣在內,不得外泄,蘊積生熱,故頭痛、壯熱、體疼。所以須解其肌膚,令腠理開,津液為汗,發泄其氣,則熱歇。

凡傷寒,無問長幼男女,於春夏宜發汗。又脈浮大宜發汗,所以然者,病在表故也。

白話文:

傷寒是寒氣侵襲皮膚,寒氣從外面搏擊血氣,皮膚肌肉密閉,冷氣在身體內部無法散發出去,積聚產生熱,所以會有頭痛、發高燒、身體疼痛的症狀。因此需要打開身體的皮膚肌肉,讓皮膚毛孔打開,津液變成汗水,發散身體內的熱氣,熱氣就會消退。

12. 十五、傷寒挾實壯熱候

傷寒,是寒氣客於皮膚,搏於血氣,腠理閉密,氣不宣泄,蘊積生熱,故頭痛、體疼而壯熱。其人本臟氣實者,則寒氣與實氣相搏,而壯熱者,謂之挾實。實者有二種,有冷有熱,其熱實,糞黃而臭;其冷實,食不消,糞白而酸氣,比候知之。其內雖有冷熱之殊,外皮膚皆壯熱也。

白話文:

傷寒是由於寒氣侵入人體表面,與人體的血氣搏鬥,導致皮膚的毛孔閉塞,氣血不能流通,久而久之就會積聚熱氣,所以會出現頭痛、身體疼痛和發高燒的症狀。

如果患者本身身體強壯,那麼寒氣和體內的實氣就會發生搏鬥,導致發高燒的症狀,這種情況叫做「挾實」。

「實」有兩種情況,一種是熱實,一種是冷實。熱實的情況下,患者的大便呈黃色而且有臭味;冷實的情況下,患者的消化不良,大便呈白色而且有酸味。通過這些症狀可以判斷患者的具體情況。

儘管患者體內有冷熱之分,但皮膚表面都會表現出發高燒的症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