巢元方

《諸病源候論》~ 卷之四十四 (2)

回本書目錄

卷之四十四 (2)

1. 五十四、產後小便不通候

因產動氣,氣衝於胞,胞轉屈闢,不得小便故也。亦有小腸本挾於熱,因產水血俱下,津液竭燥,胞內熱結,則小便不通也。然胞轉則小腹脹滿,氣急絞痛;若虛熱津液竭燥者,則不甚脹急,但不通。津液生,氣和,則小便也。

白話文:

產後小便不通,是因為生產時氣機擾動,氣往膀胱衝,導致膀胱翻轉或屈曲閉塞,所以小便無法排出。也有一種情況是,原本小腸就帶有熱邪,生產時又流失大量水分和血液,導致體內津液枯竭乾燥,膀胱內因熱邪結聚,也會造成小便不通。如果是膀胱翻轉造成的不通,會感到小腹脹滿,氣喘急促且絞痛;若是虛熱導致津液枯竭乾燥,則脹痛感不會那麼強烈,只是小便無法排出。等到津液恢復,氣機調和,小便自然就能排出。

2. 五十五、產後小便難候

產則津液空竭,血氣皆虛,有熱客於胞者,熱停積,故小便痞澀而難出。

白話文:

婦女生產後,身體的津液大量耗損,氣血都變得虛弱。如果這時有外來的熱邪侵入膀胱,熱邪停留在體內積聚,就會導致小便不順暢、排尿困難。

3. 五十六、產後嘔候

胃為水穀之海,水穀之精以為血氣,血氣榮潤腑臟。因產則腑臟傷動,有血虛而氣獨盛者,氣乘腸胃,腸胃燥澀,其氣則逆,故嘔不下食也。

白話文:

胃是容納水穀的器官,水穀的精華轉化為血氣,血氣滋養潤澤內臟。因為生產的緣故,導致內臟受到損傷、震動,有的人會出現血虛但氣卻獨自旺盛的狀況,氣會乘勢侵犯腸胃,導致腸胃乾燥阻塞,氣就會往上逆行,所以會想吐、吃不下東西。

4. 五十七、產後咳嗽候

肺感微寒,則成咳嗽。而肺主氣,因產氣虛,風冷傷於肺,故令咳嗽也。

白話文:

產後咳嗽的原因,是因為肺部稍微感受到寒氣,就會形成咳嗽。而肺臟主要掌管氣的運行,產後因為氣虛,如果又受到風寒侵襲肺部,就會導致咳嗽。

5. 五十八、產後時氣熱病候

四時之間,忽有非節之氣而為病者,謂之時氣。產後體虛,而非節之熱氣傷之,故為產後時氣熱病也。

診其脈弦小者,足溫則生,足寒則死。凡熱病,脈應浮滑而懸急,以為不順,手足應溫而反冷,為四逆,必死也。

白話文:

產婦在生產後,身體虛弱,如果遇到不屬於當季的熱邪之氣侵襲,就會生病,這就稱為產後時氣熱病。

診斷時,如果發現脈象細小且帶有弦象,而且腳是溫熱的,表示還能存活;如果腳是冰冷的,就表示情況危急。一般來說,熱病病人的脈象應該是浮滑且帶有急促感,如果脈象不是這樣,就表示情況不好。此外,熱病病人手腳應該是溫熱的,如果反而冰冷,這就是「四肢逆冷」的現象,表示病人非常危險。

6. 五十九、產後傷寒候

觸冒寒氣而為病,謂之傷寒。產婦血氣俱虛,日月未滿,而起早勞動,為寒所傷,則嗇嗇惡寒,吸吸微熱,數日乃歇。重者,頭及骨節皆痛,七八日乃瘥也。

白話文:

產後如果因為接觸到寒氣而生病,就稱為傷寒。產婦生產後身體氣血都虛弱,在月子期間還沒滿月,就太早起來勞動,被寒氣侵襲,就會感到微微發冷,輕微發熱,這種情況通常過幾天就會好轉。如果比較嚴重,就會出現頭痛和全身骨節疼痛,大約七八天才能痊癒。

7. 六十、產後寒熱候

因產勞傷血氣,使陰陽不和,互相乘克,陽勝則熱,陰勝則寒,陰陽相加,故發寒熱。

凡產余血在內,亦令寒熱,其腹時刺痛者是也。

白話文:

產婦因為生產時勞累損傷了氣血,導致身體的陰陽失調,互相剋制,陽氣過盛就會發熱,陰氣過盛就會發冷,陰陽互相交加,所以會出現發冷發熱的症狀。

另外,生產後殘留的瘀血在體內,也會引起發冷發熱,這種情況通常還會伴隨著腹部時不時出現刺痛的感覺。

8. 六十一、產後瘧候

夫瘧者,由夏傷於暑,客在皮膚,至秋因勞動血氣,腠理虛而風邪乘之,動前暑熱,正邪相擊,陰陽交爭,陽盛則熱,陰盛則寒。陰陽更虛更盛,故發寒熱;陰陽相離,則寒熱俱歇。若邪動氣至,交爭復發,故瘧休作有時。

其發時節漸晏者,此由邪客於風府,邪循膂而下,衛氣一日一夜常大會於風府,其明日日下一節,故其作日晏。其發早者,衛氣之行風府,日下一節,二十一日下至尾骶,二十二日入脊內,上注於伏沖之脈,其氣上行九日,出於缺盆之內,其氣既上,故其病發更早。

其間日發者,由邪氣內薄五臟,橫連募原,其道遠,其氣深,其行遲,不能日作,故間日蓄積乃發。

產後血氣損傷,而宿經傷暑熱,今因產虛,復遇風邪相折,陰陽交爭,邪正相干,故發作成瘧也。

白話文:

瘧疾這種病,是因為夏天受到暑熱的傷害,暑邪潛伏在皮膚裡。到了秋天,因為勞累導致氣血虛弱,皮膚的紋理變得鬆散,風邪就趁機侵入。風邪會引動之前潛伏的暑熱,導致身體的正氣與邪氣互相對抗,陰陽之氣互相爭鬥。陽氣強盛的時候就會發熱,陰氣強盛的時候就會發冷。陰陽之氣不斷地虛弱又強盛,所以才會出現發冷發熱的症狀;當陰陽之氣不再互相對抗,寒冷和發熱的症狀就會停止。如果邪氣再次擾動氣血,導致正氣與邪氣再次爭鬥,瘧疾就會再次發作,所以瘧疾的發作會有一定的規律。

瘧疾發作的時間逐漸延後的,是因為邪氣潛伏在風府穴,然後沿著脊椎向下移動。衛氣每天都會在風府穴聚集,第二天就會向下移動一節,所以發作的時間就會逐漸延後。發作時間提前的,是因為衛氣在風府穴聚集後,每天會向下移動一節,經過二十一天會到達尾骶骨,第二天就會進入脊椎內部,向上注入伏沖脈,氣血向上運行九天,從鎖骨上方出來。氣血向上運行之後,病發作的時間就會提早。

間隔一天發作的,是因為邪氣深入到五臟,橫向連接到募原部位,路途遙遠,邪氣也深,運行得慢,所以不能每天發作,需要累積一段時間才會發作。

產後婦女因為氣血損傷,加上之前殘留的暑熱,現在因為生產導致身體虛弱,又受到風邪侵襲,導致陰陽之氣互相爭鬥,邪氣與正氣互相干擾,所以就會發作瘧疾。

9. 六十二、產後積聚候

積者陰氣,五臟所生;聚者陽氣,六腑所成。皆由飲食失節,冷熱不調,致五臟之氣積,六腑之氣聚。積者,痛不離其部;聚者,其痛無有常處。所以然者,積為陰氣,陰性沉伏,故痛不離其部;聚為陽氣,陽性浮動,故痛無常處。產婦血氣傷損,腑臟虛弱,為風冷所乘,搏於臟腑,與氣血相結,故成積聚也。

白話文:

積聚這種病症,積指的是陰氣,是由五臟所產生;聚指的是陽氣,是由六腑所形成。這些都是因為飲食沒有節制,忽冷忽熱,導致五臟的氣積滯,六腑的氣聚結。積的特點是疼痛的位置固定,不會離開患處;聚的特點是疼痛的位置不定,沒有固定的地方。之所以會這樣,是因為積屬於陰氣,陰的性質是沉降伏藏,所以疼痛不會離開患處;聚屬於陽氣,陽的性質是浮動,所以疼痛沒有固定的地方。產婦因為生產導致氣血虧損,腑臟虛弱,容易受到風寒侵襲,風寒侵入臟腑,與氣血互相糾結,所以形成積聚。

10. 六十三、產後症候

症病之候,腹內塊,按之牢強,推之不移動是也。產後而有症者,由臟虛,余血不盡,為風冷所乘,血則凝結,而成症也。

白話文:

產後出現的症狀,如果腹部裡面有硬塊,按壓時感覺堅硬而且固定不動,這就是所謂的「症」。產後會產生這種情況,是因為身體虛弱,體內殘留的惡露沒有完全排乾淨,又受到風寒侵襲,導致血液凝結成塊,就形成了「症」。

11. 六十四、產後癖候

癖病之狀,脅下弦急刺痛是也。皆由飲食冷熱不調,停積不消所成。產後臟虛,為風冷搏於停飲,結聚故成癖也。

白話文:

產後出現癖病的情況,指的是脅肋下方感覺緊繃、像被弦勒住一樣,而且有刺痛感。這些情況大多是因為飲食方面沒有注意冷熱均衡,導致食物停留在體內無法消化所造成的。產後婦女身體虛弱,風寒之氣侵入體內與未消化的飲食結合,聚積起來就形成了癖病。

12. 六十五、產後內極七病候

產後血氣傷竭,為內極七病,則舊方所云七害也。一者害食,二者害氣,三者害冷,四者害勞,五者害房,六者害任,七者害睡。皆產時傷動血氣,其後虛極未平復,犯此七條,而生諸病。

凡產後氣血內極,其人羸疲萎黃,冷則心腹絞痛,熱則肢體煩疼,經血痞澀,變為積聚癥瘕也。

白話文:

產後因為氣血耗損嚴重,會產生內虛極度虛弱的七種病症,也就是以前所說的「產後七害」。這七害分別是:第一、損傷食慾,第二、損傷氣力,第三、受寒,第四、過勞,第五、房事不節,第六、再次懷孕,第七、睡眠不足。這些都是因為生產時耗損氣血,產後身體虛弱尚未恢復,又犯了以上七種禁忌,因而產生各種疾病。

凡是產後氣血極度虧虛的人,會變得虛弱疲憊、面色萎黃,受寒就會心腹絞痛,發熱則四肢煩躁疼痛,月經不順甚至停經,還可能形成腹內腫塊等積聚癥瘕。

13. 六十六、產後目瞑候

目不痛不腫,但視物不明,謂之目瞑。肝藏血,候應於目,產則血虛,肝氣不足,故目瞑也。

白話文:

產後眼睛不痛也不腫,但卻看不清楚東西,這種情況叫做「目瞑」。肝臟儲藏血液,其功能會表現在眼睛上,生產後因為耗損大量血液,導致肝血虛弱、肝氣不足,所以才會出現眼睛看不清的狀況。

14. 六十七、產後耳聾候

腎氣通耳,而婦人以腎系胞。因產血氣傷損,則腎氣虛,其經為風邪所乘,故令耳聾也。

白話文:

婦女的耳朵聽力與腎氣相通,而婦女的腎氣又與子宮相連。因為生產時氣血耗損,導致腎氣虛弱,此時經絡容易被風邪侵入,所以會造成耳聾。

15. 六十八、產後虛熱口生瘡候

產後口生瘡者,心臟虛熱。心開竅於口,而主血脈;產則血虛,臟有客熱,氣上衝胸膈,熏發於口,故生瘡也。

白話文:

產後嘴巴長瘡,是因為心臟虛弱有熱。心臟與嘴巴相通,並且主管血液循環;生產會導致血虛,體內臟腑有外來的熱邪,熱氣向上衝到胸腔,向上熏蒸到嘴巴,所以就長瘡了。

16. 六十九、產後身生瘡候

產則血氣傷損,腠理虛,為風所乘,風邪與血氣相搏,臟腑生熱,重發肌膚,故生瘡也。

白話文:

婦女在生產後,因為氣血耗損、身體的皮膚紋理變得鬆散虛弱,容易被風邪入侵。風邪和體內虛弱的氣血互相搏鬥,導致內臟產生熱氣,熱氣再往外發散到皮膚表面,所以就長出了瘡。

17. 七十、產後乳無汁候

婦人手太陽、少陰之脈,下為月水,上為乳汁。妊娠之人,月水不通,初以養胎,既產則水血俱下,津液暴竭,經血不足者,故無乳汁也。

白話文:

婦女的手太陽經和少陰經脈絡,向下運行產生月經,向上則化為乳汁。懷孕的婦女,月經停止,主要是用來滋養胎兒。等到生產之後,就會大量流失血水,身體的津液也快速耗竭。如果經血不足,就會導致沒有乳汁。

18. 七十一、產後乳汁溢候

婦人手太陽、少陰之脈,上為乳汁,其產雖血水俱下,其經血盛者,則津液有餘,故乳汁多而溢出也。

故令渴也。渴引飲水止,飲入腸胃,則變為下利也。

白話文:

婦女手太陽經和少陰經的脈氣,向上運行會化為乳汁。婦女產後,雖然惡露和血水都已排出,但如果經血充盛,體內的津液就會有剩餘,所以乳汁會很多而且溢出。

這種情況會導致口渴。如果口渴喝水來止渴,水進入腸胃後,反而會變成腹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