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病源候論》~ 卷之四十四 (1)
卷之四十四 (1)
1. 三十一、產後月水不利候
手太陽、少陰之經,主下為月水。太陽小腸之經,少陰心之經也,心主血脈。因產傷動血氣,其後虛損未復,而為風冷客於經絡,冷搏於血,則血凝澀,故令月水不利也。
白話文:
手太陽小腸經和手少陰心經,主要掌管婦女的經期。太陽小腸經和少陰心經分別與小腸和心臟相連,而心臟負責主宰血脈。
因為生產時傷及血氣,產後氣血虛弱未恢復,風寒便會趁虛入侵經絡。寒氣阻塞於血液之中,導致血液凝固不通暢,從而影響月經不順。
2. 三十二、產後月水不調候
夫產傷動血氣,虛損未復,而風邪冷熱之氣客於經絡,乍冷乍熱,冷則血結,熱則血消,故令血或多或少,乍在月前,乍在月後,故為不調也。
白話文:
生產會影響氣血,虛弱受損的身體尚未恢復,風邪、寒熱之氣侵入經絡,忽冷忽熱,冷時血脈阻塞,熱時血脈消散,因此月經時多時少,發生的時間又不固定,這就是月經不調的原因。
3. 三十三、產後月水不通候
夫產傷動血氣,其後虛損未平復,為風冷所傷。血之為性,得冷則凝結。故風冷傷經,血結於胞絡之間,故令月水不通也。凡血結月水不通,則變成血瘕,水血相併,後遇脾胃衰弱,肌肉虛者,變水腫也。
白話文:
生產會損傷血氣,產後虛弱身體還未恢復,此時容易受到風寒侵襲。血液的屬性是遇冷則凝固。所以風寒會損傷經脈,導致血液在子宮和輸卵管之間凝結,因而造成月經不通。凡是血液凝結造成月經不通,就會變成血塊。水液和血液相互混雜,後來又逢脾胃虛弱、肌肉鬆弛的情況,就會變成水腫。
4. 三十四、產後帶下候
帶下之病,由任脈虛損。任脈為經絡之海。產後血氣勞損未平復,為風冷所乘,傷於任脈,冷熱相交,冷多則白多,熱多則赤多也,相兼為帶下也。
又云:帶下有三門,一曰胞門,二曰龍門,三曰玉門。產後屬胞門,謂因產傷損胞絡故也。
白話文:
帶下病是因為任脈虛弱受損造成的。任脈是經絡之海。產後血氣損耗還未恢復,受到風寒的侵襲,傷害了任脈,寒熱相互作用,寒多則帶下液呈白色多,熱多則帶下液呈紅色多,寒熱兼有就形成帶下病。
5. 三十五、產後崩中惡露不盡候
產傷於經血,其後虛損未平復,或勞役損動,而血暴崩下,遂因淋瀝不斷時來,故為崩中惡露不盡。
白話文:
如果婦女在生產時受了傷,導致經血異常,之後身體虛弱,傷勢未完全恢復,又或者過度勞累或劇烈活動,導致血崩,於是便出現出血淋漓不斷的情況,這就是崩中惡露不盡。
風崩中,若小腹急滿,為內有瘀血,不可斷之;斷之終不斷,而加小腹脹滿,為難矣。若無瘀血,則可斷,易治也。
白話文:
風毒侵入人體,如果小腹急劇腫脹,表示體內有瘀血,不可針刺放血。如果強行針刺放血,不僅無法止住出血,還會加重小腹腫脹,造成治療困難。如果體內沒有瘀血,就可以針刺放血,治療相對容易。
6. 三十六、產後痢候
產後虛損未平復而起早,傷於風冷,風冷乘虛入於大腸,腸虛則泄,故令痢也。產後痢若變為血痢,則難治,世謂之產子痢也。
白話文:
產後身體虛弱未恢復卻早早起牀,受到風寒侵襲,風寒趁虛而入大腸。大腸虛弱就會拉肚子,所以會導致痢疾。產後痢疾如果變成血痢,就很難治癒,俗稱「產子痢」。
7. 三十七、產後痢腫候
因產勞傷榮衛,脾胃虛弱,風冷乘之,水穀不結,大腸虛則泄成利也。痢而腫者,脾主土,候肌肉,土性本剋水,今脾氣衰微,不能克消於水,水氣流溢,散在皮膚,故令腫也。
白話文:
由於生產時耗傷了氣血,導致脾胃虛弱,風寒乘虛而入,飲食無法被吸收,大腸虛弱而導致腹瀉。
如果腹瀉同時伴隨水腫,是因為脾主土,負責管理肌肉。土的屬性是剋制水,但現在脾氣虛弱,無法抑制水液,導致水氣溢出,散佈在皮膚表面,所以出現水腫。
8. 三十八、產後虛冷洞痢候
產勞傷而血氣虛極,風冷乘之,入於腸胃。腸胃虛而暴得冷,腸虛則泄,遇冷極虛,故變洞痢也。
白話文:
生產後身體虛弱,血氣不足,再加上風寒入侵,進入腸胃。腸胃虛弱又突然受寒,腸道虛弱就容易腹瀉,遇到寒冷更虛弱,所以就變成霍亂了。
9. 三十九、產後滯痢候
產後虛損,冷熱之氣客於腸間,熱乘血,血滲於腸則赤;冷搏腸間,津液則變白。其冷熱相交,故赤白相雜,連滯不止,故謂滯利也。
白話文:
產後身體虛弱,寒熱之氣停留在腸道中,熱氣作用於血液,使得血液滲出腸道而變成紅色;寒氣作用於腸道,津液就會變成白色。由於寒熱相交,所以紅白混雜在一起,不斷流出,因此稱為「滯利」。
10. 四十、產後冷熱利候
產後臟虛,而冷熱之氣入於腸胃,腸虛則泄,故成冷熱痢。凡利色青與白為冷,黃與赤為熱。不止,熱甚則變生血,冷極則生白膿。膿血相雜,冷熱不調,則變滯痢也。
白話文:
產後脾胃虛弱,寒熱之氣進入腸胃,腸胃虛弱就會腹瀉,因此形成寒熱痢疾。凡是腹瀉物呈青色和白色為寒痢,黃色和紅色為熱痢。如果腹瀉不止,熱痢嚴重則會轉變成血痢,寒痢嚴重則會產生白色膿液。膿液和血相混雜,寒熱不調,就會變成滯痢。
11. 四十一、產後客熱痢候
產後臟虛,而熱氣乘之,熱入於腸,腸虛則泄,故為客熱痢,色黃是也。熱甚,則黃赤而有血也。
白話文:
產婦生產後,身體虛弱,容易被熱氣入侵。熱氣進入腸道,腸道虛弱就會導致腹瀉,這就是所謂的「客熱痢」,大便顏色會呈黃色。如果熱氣更盛,大便顏色會變得黃赤,甚至帶血。
12. 四十二、產後赤痢候
赤痢,血痢也。因產後血虛,為熱氣所乘,熱搏血滲入腸,腸虛而泄,為血痢。凡血痢,皆是多熱,熱血不止,蘊瘀成膿血痢也。
白話文:
赤痢,就是血痢。產後血虛,被熱氣入侵,熱氣沖撞血液滲入腸道,腸道虛弱而腹瀉,這就是血痢。所有的血痢都是因為體內有過多熱氣,熱氣導致血液不止,瘀積成膿,形成血痢。
13. 四十三、產後陰下脫候
產而陰脫者,由宿有虛冷,因產用力過度,其氣下衝,則陰下脫也。
白話文:
產後陰部下脫的情況,通常是由於產前體內就存在虛冷之症,加上生產時用力過度,導致氣體向下衝擊,從而導致陰部下脫。
14. 四十四、產後陰道痛腫候
臟氣宿虛,因產風邪乘於陰,邪與血氣相搏,在其腠理,故令痛;血氣為邪所壅痞,故腫也。
白話文:
身體內臟原本就虛弱,加上生產時受到風寒的侵襲,邪氣侵入體內,與血氣交戰,停留在肌膚表層,所以會疼痛;血氣被邪氣阻礙,無法流通,所以就會腫脹。
15. 四十五、產後陰道開候
子臟宿虛,因產冷氣乘之,血氣得冷不能相榮,故令開也。
白話文:
孩子的臟腑天生虛弱,再加上生產時受寒氣侵襲,血氣因此受到寒涼影響而無法互相滋養,所以才會導致孩子開竅遲緩。
16. 四十六、產後遺尿候
因產用氣,傷於膀胱,而冷氣入胞囊,胞囊缺漏,不禁小便,故遺尿。多因產難所致。
白話文:
生產時用力過度,可能會傷及膀胱,導致冷氣侵入胞囊(指子宮及附件),從而引發胞囊缺漏,無法控制小便,形成遺尿。這多數是由於生產困難所導致的。
17. 四十七、產後淋候
因產虛損,而熱氣客胞內,虛則起數,熱則泄少,故成淋也。
白話文:
產後因體虛,熱氣可能侵入胞內,導致小便次數增多但每次尿量較少,這就是所謂的“淋”。
18. 四十八、產後渴利候
渴利者,渴而引飲,隨飲隨小便,而謂之渴利也。膀胱與腎為表裡,膀胱為津液之府。婦人以腎系胞,產則血水俱下,傷損腎與膀胱之氣,津液竭燥,故令渴也。而腎氣下通於陰,腎虛則不能制水,故小便數,是為渴利也。
白話文:
所謂「渴利」,是指口渴但喝水後馬上就小便,反覆如此。膀胱和腎臟是表裡關係,膀胱是貯藏體液的倉庫。婦人在生產時,血液和體液同時流失,會損傷腎臟和膀胱的氣,導致體液乾枯,從而引起口渴。腎氣向下通於膀胱,如果腎氣虛弱,就無法控制小便的排出,因此小便次數增多,這就是「渴利」的症狀。
19. 四十九、產後小便數候
胞內宿有冷,因產氣虛,而冷發動,冷氣入胞,虛弱不能制其小便,故令數。
白話文:
意思是:體內有寒氣積聚,因為生產後氣虛,導致寒氣發作。寒氣侵入胞宮,身體虛弱,無法控制小便,所以頻頻小便。
20. 五十、產後尿血候
夫產傷損血氣,血氣則虛,而挾於熱,搏於血,血得熱流散,滲於胞,故血隨尿出,是為尿血。
白話文:
生產過程中容易損傷血氣,血氣虛弱之後,就容易被熱氣挾持,在血液中搏動。血液遇到熱氣就會流散,滲透到胞宮,所以血液會隨著尿液排出,這就是尿血。
21. 五十一、產後大小便血候
夫產傷動血氣,腑臟勞損,血傷未復,而挾於熱,血得熱則妄行。大腸及胞囊虛者,則血滲入之,故因大小便而血出也。
白話文:
生產時會傷及血氣,使臟腑疲勞受損。如果血氣還沒恢復正常,加上受到熱邪侵襲,血氣遇熱就會亂流。如果大腸和子宮虛弱,血就會滲入這些器官,因此會從大小便中排出血液。
22. 五十二、產後大小便不通候
大小腸宿有熱,因產則血水俱下,津液暴竭,本挾於熱,大小腸未調和,故令大小便澀結不通也。
白話文:
如果人體的腸胃積存著熱氣,生產時就會造成血水大量流失,體內津液迅速消耗殆盡。原本就因為熱氣而無法順暢運行,再加上腸胃功能尚未恢復正常,所以導致大小便排泄不順暢,出現便祕的現象。
23. 五十三、產後大便不通候
腸胃本挾於熱,因產又水血俱下,津液竭燥,腸胃痞澀,熱結腸胃,故大便不通也。
白話文:
腸胃原本就容易積熱,生產後又大量失血和水分,導致體內津液耗竭,腸胃乾燥、阻塞,熱氣淤積在腸胃,所以就大便不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