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病源候論》~ 卷之二十二 (4)
卷之二十二 (4)
1. 二十三、筋急候
凡筋中於風熱則弛縱,中於風冷則攣急。十二經筋皆起於手足指,循絡於身也。體虛弱,若中風寒,隨邪所中之筋則攣急,不可屈伸。其湯熨針石,別有正方,補養宣導,今附於後。
《養生方導引法》云:兩手抱足。頭不動,足向口面,受氣,眾節氣散,來往三七。欲得捉足,左右側身,各各急挽,腰不動。去四肢腰上下髓內冷、血脈冷、筋急。
又云:一足向前互跪,押踹極勢;一手向前,長努拓勢;一足向後屈,一手搦解谿,急挽盡勢;膝頭摟席使急,面頭漸舉,氣融散流向下,左右換易四七。去腰、伏菟、掖下悶疼,髓筋急。
又云:長舒一足,一腳屈,兩手抱膝三里,努膝向前,身卻挽,一時取勢,氣內散消,如似骨解,遞互換足,各別三七。漸漸去膊脊冷風,冷血筋急。
又云:張脛兩足指,號五息止。令人不轉筋。極自用力張腳,痛挽兩足指,號言寬大。去筋節急攣躄痛。久行,身開張。
又云:雙手反向拓腰,仰頭向後努急,手拓處不動,展兩肘頭相向,極勢三七。去兩臂膊筋急冷血,咽骨掘弱。
又云:一手拓前極勢長努,一手向後長舒盡勢,身似夫形,左右迭互換手亦二七,腰脊不動去身內八節骨肉冷血,筋髓虛,頸項膊急。
又云:一足踏地,一手向前長舒,一足向後極勢,長舒一手一足,一時盡意,急振二七。左右亦然。去髓疼筋急,百脈不和。
又云:兩手掌倒拓兩膊並前極勢,上下傍兩掖,急努振搖,來去三七竟,手不移處,努兩肘向上急勢,上下振搖二七、欲得卷兩手七,自相將三七去項膊筋脈急勞。一手屈卷向後左,一手捉肘頭向內挽之,上下一時盡勢,屈手散放,舒指三,方轉手,皆極勢四七。調肘膊骨筋急強。
兩手拓向上極勢,上下來往三七,手不動,將兩肘向上極勢七,不動手肘臂,側身極勢,左右回三七。去頸骨冷氣風急。
白話文:
凡是筋脈受到風熱侵襲就會鬆弛無力,受到風寒侵襲就會攣縮抽筋。人體的十二經筋都起始於手足的指頭,然後循著經絡分佈到全身。體質虛弱的人,如果受到風寒侵襲,邪氣侵入哪條筋脈,那條筋脈就會攣縮抽筋,無法伸直彎曲。對於這種情況,有湯藥、熨敷、針灸、砭石等不同的治療方法,這裡有另外的治療方子,以及補養、疏導的方法,附在後面。
《養生方導引法》提到:用雙手抱住雙腳,頭部不動,雙腳盡量向臉部靠近,感受氣的運行,讓全身關節的氣散開,這樣來回做二十一次。想要抓住腳,就左右側身,分別用力拉伸,腰部不要動。可以去除四肢、腰部上下、骨髓內的寒冷,以及血脈的寒冷和筋脈的攣縮。
又提到:一隻腳向前跪著,用力向下壓;一隻手向前伸直,盡力向外伸展;另一隻腳向後彎曲,用一隻手按住腳踝,盡力向後拉伸;膝蓋貼著地面,盡量壓緊,頭部慢慢抬起,讓氣血向下運行,左右交替做二十八次。可以去除腰部、大腿、腋下的悶痛,以及骨髓和筋脈的攣縮。
又提到:一隻腳伸直,另一隻腳彎曲,用雙手抱住彎曲腳的膝蓋下方,盡量向前拉伸膝蓋,身體向後拉伸,同時用力,讓氣散開,感覺像骨頭鬆開一樣,左右交替做二十一次。可以逐漸去除肩膀和脊背的寒風、寒血以及筋脈的攣縮。
又提到:張開兩腳的腳趾,並在心中默數五個呼吸的時間,這樣可以防止腿部抽筋。盡力用力張開雙腳,用力拉伸雙腳腳趾,心中默念「寬大」。可以去除筋骨關節的攣縮、麻痺和疼痛。長期練習可以使身體舒展開。
又提到:雙手向後撐住腰部,頭部盡量向後仰,手撐住的地方不要動,將兩邊手肘向中間靠攏,盡量用力,做二十一次。可以去除兩臂的筋脈攣縮、寒冷,以及咽喉部位的無力。
又提到:一隻手盡力向前伸展,另一隻手盡力向後伸展,身體像個「夫」字形,左右交替換手做十四次,腰部和脊椎不要動。可以去除身體內八個關節部位的寒血,以及筋脈骨髓的虛弱和頸部、肩膀的僵硬。
又提到:一隻腳踩在地上,一隻手向前伸直,另一隻腳盡量向後伸展,同時伸出一隻手和一隻腳,盡力伸展,快速震動十四次,左右交替也這樣做。可以去除骨髓疼痛、筋脈攣縮和全身經脈不協調。
又提到:雙手手掌向外撐住兩邊肩膀,盡量向前伸展,上下及兩邊腋下用力震動,來回做二十一次,手不要移動,將兩邊手肘向上盡量抬起,上下震動十四次,想要握緊雙手就握緊七次,各自握緊二十一次。可以去除頸部和肩膀的筋脈緊繃、勞累。一隻手彎曲向後,另一隻手抓住手肘向內拉,上下同時用力,彎曲的手放鬆,伸直三指,再轉動手,都要盡力,做二十八次。可以調整手肘、肩膀的骨骼和筋脈的僵硬。
雙手盡力向上伸展,上下來回做二十一次,手不要動,將兩邊手肘盡力向上抬起七次,手肘和手臂不要動,側身盡力拉伸,左右來回做二十一次。可以去除頸椎的寒氣、風邪和僵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