巢元方

《諸病源候論》~ 卷之二 (4)

回本書目錄

卷之二 (4)

1. 四十三、風癲候

風癲者,由血氣虛,邪入於陰經故也。人有血氣少,則心虛而精神離散,魂魄妄行,因為風邪所傷,故邪入於陰,則為癲疾。又人在胎,其母卒大驚,精氣並居,令子發癲。其發則仆地,吐涎沫,無所覺是也。原其癲病,皆由風邪故也。其湯熨針石,別有正方,補養宣導,今附於後。

《養生方》云:夫人見十步直牆,勿順牆而臥,風利吹人,必發癲癇及體重。人臥春夏向東,秋冬向西,此是常法。

《養生方·導引法》云:還向反望,不息七通。治咳逆、胸中病、寒熱癲疾、喉不利、咽乾咽寒。

又云:以兩手承轆轤倒懸,令腳反在上元。愈頭眩風癲。坐地,舒兩腳,以繩絆之,以大繩絆訖,拖轆轤上來下去,以兩手挽繩,使腳上頭下,使離地,自極十二通。愈頭眩風癲。久行,身臥空中,而不墜落。

白話文:

風癲這種病,是因為身體的血氣虛弱,導致外邪侵入陰經所引起的。如果一個人血氣不足,就會心虛、精神渙散,魂魄也跟著胡亂遊走,因此容易受到風邪的侵襲。當風邪侵入陰經,就會形成癲疾。另外,母親在懷孕時突然受到驚嚇,導致精氣錯亂,也可能使孩子出生後罹患癲癇。癲癇發作時,患者會突然倒地、口吐白沫、失去意識。追溯癲癇的病因,大多是因為風邪所造成的。治療癲癇的湯藥、外敷、針灸等方法,都有特定的處方,主要以補養身體、疏通經絡為主,這些方法將附在後面說明。

《養生方》提到:人看到十步長的直牆,不要順著牆壁躺臥,因為風容易吹進來,必定會引發癲癇,也會使身體沉重。春夏時節睡覺要頭朝東,秋冬時節要頭朝西,這是養生的基本原則。

《養生方·導引法》中提到:將頭部反向後看,並配合七次呼吸,可以治療咳嗽、胸悶、寒熱交替的癲癇、喉嚨不適、咽喉乾燥或寒冷。

另外還提到:用雙手抓住轆轤,讓身體倒掛,腳在上方。這樣可以治療頭暈和風癲。也可以坐在地上,伸直雙腳,用繩子綁住,然後再用大繩子綁住,拖動轆轤使身體上下移動,雙手拉住繩子,讓腳在上頭在下,使身體離開地面,重複十二次。這樣可以治療頭暈和風癲。如果長時間練習,身體可以懸在空中而不墜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