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病源候論》~ 卷之二十一 (4)
卷之二十一 (4)
1. 五、大腹水腫候
夫水腫病者,皆由榮衛痞澀,腎脾虛弱所為。而大腹水腫者,或因大病之後,或積虛勞損,或新熱食竟,入於水,自漬及浴,令水氣不散,流溢腸外,三焦閉塞,小便不通,水氣結聚於內,乃腹大而腫。故四肢小,陰下濕,手足逆冷,腰痛,上氣,咳嗽,煩疼,故云大腹水腫。
白話文:
所謂水腫病,都是因為身體的營衛之氣運行不順暢,加上腎臟和脾臟虛弱所導致。而腹部腫大水腫的情況,有的是因為大病過後,有的是因為長期虛弱勞損,有的是因為剛吃完熱食就下水,不管是泡水或洗澡,都會讓水氣無法散去,流到腸道外,造成三焦功能堵塞,小便不通,水氣聚集在體內,於是腹部就腫大起來。因此,會出現四肢比較細小、陰部潮濕、手腳冰冷、腰痛、呼吸急促、咳嗽、煩躁疼痛等症狀,所以稱之為腹部腫大水腫。
2. 六、身面卒洪腫候
身面卒洪腫者,亦水病之候,腎脾虛弱所為。腎主水,腎虛故水妄行;脾主土,脾虛不能剋制水,故水流溢,散於皮膚,令身體卒然洪腫,股間寒,足䯒壅是也。
白話文:
身體和臉部突然間出現大面積的腫脹,這也是水腫的徵兆,通常是腎臟和脾臟虛弱所導致的。腎臟負責調節體內的水液代謝,腎臟虛弱就會讓水液失去控制亂跑;脾臟負責運化水濕,脾臟虛弱就無法制約水液,導致水液流到皮膚表面,使得身體突然腫脹起來,同時大腿內側會感到寒冷,腳踝腫脹堵塞,都是這種情況。
3. 七、石水候
腎主水,腎虛則水氣妄行,不依經絡,停聚結在臍間,小腹腫大,硬如石,故云石水。其候引脅下脹痛,而不喘是也。
脈沉者,名曰石水。尺脈微大,亦為石水。腫起臍下,至小腹垂垂然,上至胃脘,則死不治。
白話文:
腎臟主管體內的水液代謝,如果腎虛,水液就會不按常理運行,停留在肚臍周圍,導致小腹腫大,硬得像石頭一樣,所以稱為「石水」。這種情況的症狀是牽引著兩側脅肋下方脹痛,但不會喘氣。
把脈時,如果摸到脈象沉在底下,就叫做「石水」。如果尺脈(手腕內側的脈搏)微弱但又比較大,也屬於石水。腫脹從肚臍下方開始,向下延伸到小腹,呈現下垂的樣子,如果向上擴散到胃部,那就是病入膏肓,無法醫治了。
4. 八、皮水候
肺主於皮毛,腎主於水。腎虛則水妄行,流溢於皮膚,故令身體面目悉腫,按之沒指,而無汗也。腹如故而不滿,亦不渴,四肢重而不惡風是也。
脈浮者,名曰皮水也。
白話文:
肺臟主管皮膚毛髮,腎臟主管體內水分。當腎臟虛弱時,水分會不正常地到處流動,溢出到皮膚,因此會導致全身,包括臉部都腫脹起來,用手按壓腫脹處會有凹陷,而且沒有汗。肚子看起來和原來一樣,沒有脹滿的感覺,也不會口渴,四肢感覺沉重但不怕風吹,這就是皮水。
脈象如果浮在表面,就稱為皮水。
5. 九、水腫咳逆上氣候
腎主水,肺主氣。腎虛不能制水,故水妄行,浸溢皮膚,而身體腫滿。流散不已,上乘於肺,肺得水而浮,浮則上氣而咳嗽也。
白話文:
腎臟主管體內水分,肺臟主管呼吸之氣。如果腎臟虛弱,不能控制水分,水分就會隨意流動,漫溢到皮膚,導致身體腫脹。如果水分持續散逸,向上侵犯到肺部,肺部受到水分浸泡而浮腫,肺腫就會引起呼吸不順暢、氣喘和咳嗽。
6. 十、水腫從腳起候
腎者陰氣,主於水而又主腰腳。腎虛則腰腳血氣不足,水之流溢,先從虛而入,故腰腳先腫也。
白話文:
水腫這種病症,通常是從腳開始腫起的,因為腎臟屬於陰氣,主要負責體內的水液代謝,同時也主導腰部和腿腳的功能。如果腎臟虛弱,就會導致腰部和腿腳的氣血不足,體內的水分就容易到處亂跑。水會先從虛弱的地方滲入,所以腰部和腿腳會先開始腫起來。
7. 十一、水分候
水分者,言腎氣虛弱,不能制水,令水氣分散,流布四肢,故云水分。但四肢皮膚虛腫,聶聶而動者,名水分也。
白話文:
水分指的是,腎氣虛弱,無法控制體內的水液,導致水液四散,流到四肢,所以稱為水分。而四肢皮膚虛浮腫脹,按壓後會有微微顫動的感覺,就叫做水分。
8. 十二、毛水候
夫水之病,皆由腎虛所為,腎虛則水流散經絡,始溢皮毛。今此毛水者,乃肺家停積之水,流溢於外。肺主皮毛,故余經未傷,皮毛先腫,因名毛水也。
白話文:
水腫的病症,大多是因為腎虛所引起的。腎虛就會導致體內的水液四處流散到經絡,接著開始從皮膚毛孔滲溢出來。現在所說的「毛水」,其實是肺部積存的水液,流到體表而造成的。肺主導皮膚毛髮,所以其他經絡可能還沒受損,但是皮膚毛髮會先出現腫脹,因此稱之為「毛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