巢元方

《諸病源候論》~

回本書目錄

1. 卷之三十六

2. 獸毒病諸候(凡四論)

3. 一、馬齧踏人候

凡人被馬齧踏,及馬骨所傷刺,並馬韁、靽、勒所傷,皆為毒瘡。若腫痛致煩悶,是毒入腹,亦斃人。

白話文:

人被馬咬傷、踩踏,或是被馬骨刺傷,以及被馬的韁繩、肚帶、馬勒等馬具所傷,都會形成毒瘡。如果腫痛到讓人煩躁不安,表示毒已經侵入腹部,會導致死亡。

4. 二、馬毒入瘡候

凡人先有瘡而乘馬,馬汗並馬毛垢,及馬屎尿,及坐馬皮韉,並能有毒,毒氣入瘡,致焮腫疼痛,煩熱,毒入腹,亦斃人。

白話文:

凡是人身上先有瘡傷,然後騎乘馬匹,馬的汗水、毛髮上的污垢,以及馬的糞便尿液,還有坐的馬鞍皮革,都可能帶有毒性。這些毒氣一旦進入瘡口,會導致紅腫疼痛、發熱煩躁,如果毒性進入腹部,也可能致命。

5. 三、狾狗齧候

凡狾狗齧人,七日輒一發,過三七日不發,則無苦也。要過百日,方大免耳。當終身禁食犬肉及蠶蛹,食此,發則死不可救矣。瘡未愈之間,禁食生魚、豬、雞、膩。過一年禁之乃佳。但於飯下蒸魚,及於肥器中食便發。若人曾食落葵得犬齧者,自難治。若瘡瘥十數年後,食落葵便發。

白話文:

被瘋狗咬傷的人,通常每隔七天就會發作一次,如果過了三個七天(二十一天)都沒有發作,就沒有什麼大礙了。但要過一百天才能真正脫離危險。被咬傷的人,終身都不能吃狗肉和蠶蛹,吃了會發病並且無法救治。傷口還沒癒合的時候,要禁吃生魚、豬肉、雞肉和油膩的食物,最好禁食一年以上才比較好。即使只是在飯下面蒸魚,或是用裝過油膩食物的容器盛裝東西吃,都可能導致發病。如果有人吃過落葵後被狗咬傷,就比較難醫治。就算傷口已經痊癒十幾年後,吃了落葵也可能會發病。

6. 四、狗齧重發候

凡被狗齧,瘡,忌食落葵及狗肉。云:雖瘥,經一二年,但食此者必重發。重發者,與初被齧不殊。其狾狗齧瘡重發,則令人狂亂,如狾狗之狀。

白話文:

被狗咬傷的傷口,要避免食用落葵和狗肉。據說,即使傷口癒合了,過了一兩年,只要吃了這些東西,傷口一定會再次發作。再次發作的症狀,和剛被咬傷時沒有差別。如果被瘋狗咬傷,傷口再次發作,會使人瘋狂胡亂,像瘋狗一樣。

7. 蛇毒病諸候(凡五論)

8. 一、蛇螫候

凡中蛇,不應言蛇,皆言蟲,及云地索,勿正言其名也。

惡蛇之類甚多,而毒有瘥劇。時四月、五月,中青蝰、三角、蒼虺、白頸、大蜴;六月、七月,中竹狩、艾蝮、黑甲、赤目、黃口、反鉤、白蝰、三角。此皆蛇毒之猛者,中人不即治,多死。又有赤連、黃頷之類,復有六七種,而方不盡記其名。

水中黑色者,名公蠣。山中一種亦相似,不常聞螫人。

又有鉤蛇,尾如鉤,能倒牽人獸入水,沒而食之。

又,南方有𠯜蛇,人忽傷之,不死,終身伺覓其主不置,雖百人眾中,亦直來取之。惟遠去出百里乃免耳。

又有柂蛇,長七八尺,如船柂狀,毒人必死。即削取船柂,煮汁漬之便瘥。

但蛇例雖多,今皆以青條熇尾、白頸艾蝮,其毒尤劇。大者中人,若不即治,一日間舉體洪腫,皮肉坼爛;中者,尚可得二三日也。

凡被蛇螫,第一禁,第二藥。無此二者,有全劑,雄黃、麝香可預辦。故山居者,宜令知禁法也。

又,惡蛇螫者,人即頭解散,言此蛇名黑帝。其瘡冷如凍凌,此大毒惡。不治,一日即死。若頭不散,此蛇名赤帝,其毒小輕,瘡上冷,不治,故得七日死。

凡蛇瘡未愈,禁熱食;熱食便發,治之依初被螫法也。

白話文:

被蛇咬傷時,不要直接說出蛇的名字,要說「蟲」或是「地索」,不要直接說出蛇的名稱。

毒蛇種類繁多,毒性也有輕重之分。在四月、五月的時候,常出現青蝰、三角頭、蒼虺、白頸蛇、大蜥蜴等;六月、七月的時候,則有竹葉青、艾蝮、黑甲蛇、赤目蛇、黃口蛇、反鉤蛇、白蝰蛇、三角頭蛇。這些都是毒性很強的蛇,被咬到若不及時治療,多半會死亡。另外還有赤連蛇、黃頷蛇等,還有六、七種毒蛇,但這裡無法全部記下它們的名字。

水裡黑色的蛇,叫做公蠣蛇。山裡也有一種外型相似的蛇,但不常聽說牠咬人。

還有一種鉤蛇,尾巴像鉤子,能將人或動物拖入水中淹死吃掉。

另外,南方有一種𠯜蛇,人如果被牠咬傷,不會立刻死亡,但牠會終身伺機尋找咬傷牠的人,即使在百人群中,牠也會直接找到那個人並咬他。只有遠離牠一百里之外,才能躲過牠的報復。

還有一種柂蛇,身長七、八尺,形狀像船舵,咬到人必死。但只要削取船舵,煮成汁液浸泡傷口就能治好。

雖然蛇的種類很多,但現在一般都以青條熇尾蛇、白頸艾蝮蛇,這兩種毒性最強。被體型大的蛇咬傷,若不及時治療,一天內全身會紅腫,皮膚和肌肉會潰爛;被較小的蛇咬傷,還能撐個兩三天。

凡是被蛇咬傷,第一要務是禁忌,第二才是用藥。如果沒有做到這兩點,有全套藥物也沒用。雄黃、麝香可以事先準備好。所以住在山裡的人,應該要了解禁忌方法。

另外,被毒性很強的蛇咬傷,人會馬上頭昏腦脹,說這蛇名叫黑帝。傷口會像冰塊一樣寒冷,這是劇毒。不治療,一天內就會死亡。如果頭腦沒有昏散,這蛇名叫赤帝,毒性稍微輕一點,傷口會冰冷,但不治療的話,大概七天會死亡。

凡是蛇傷還沒痊癒,都不能吃熱食;吃了熱食就會復發,治療方法要回到初次被咬傷時的方式。

9. 二、蝮蛇螫候

凡蝮中人,不治,一日死。若不早治之,縱不死者,多殘斷人手足。

蝮蛇形不乃長,頭褊口尖,頸斑,身亦艾斑,色青黑,人犯之,頸腹帖著地者是也。江東諸山甚多,其毒最烈,草行不可不慎。

又有一種,狀如蝮而短,有四腳,能跳來齧人,名曰千歲蝮,中人必死。然其齧人竟,即跳上樹,作聲云斫木者,但營棺具,不可救;若云搗菽者,猶可治。吳音呼藥為菽故也。

白話文:

被蝮蛇咬傷的人,如果不及時治療,一天內就會死亡。即使沒死,通常也會造成手腳殘廢。

蝮蛇的形狀不長,頭扁口尖,脖子有斑紋,身上也有艾草般的斑點,顏色青黑色。牠攻擊人時,頸部和腹部會貼著地面。長江以東一帶的山區非常多這種蛇,毒性非常強烈,在草叢中行走時不能不小心。

還有一種蛇,外形像蝮蛇但比較短,有四隻腳,會跳起來咬人,名叫千歲蝮,被咬到必死無疑。然而,牠咬人後會立刻跳上樹,如果發出像砍木頭的聲音,就表示沒救了,準備棺材吧;如果發出像搗豆子的聲音,還有得救,因為吳地人把藥稱為豆子。

10. 三、虺螫候

虺形短而褊,身亦青黑色。山草自不甚多,每六、七月中,夕時出路上,喜入車轢中,令車轢腹破而子出。人侵晨及冒昏行者,每傾意看之。其螫人亦往往有死者。

白話文:

虺這種蛇,外形短而扁平,身體是青黑色。牠們通常生長在山野草叢中,但數量不多。每年六、七月的時候,會在傍晚時分出現在路上,特別喜歡鑽到車輪碾壓的地方,讓車輪把牠們的肚子壓破,讓小蛇跑出來。所以人們在清晨和傍晚行走的時候,都要特別注意觀察,因為被牠們咬傷,往往會有死亡的危險。

11. 四、青蝰蛇螫候

青蝰蛇者,正綠色,喜緣樹及竹上,自掛與竹樹色一種,人看不覺,若入林中行,有落人項背上者,然自不傷齧,齧人必死。而蛇無正形,極大者不過四五尺,世人皆呼為青條蛇,言其與枝條同色。乍看難覺,其尾二三寸,色黑者,名熇尾,毒最猛烈,中人立死。

白話文:

青蝰蛇,牠的顏色是純綠色的,喜歡在樹木和竹子上活動,牠會把自己掛在竹子或樹上,和這些植物的顏色很像,人們很難察覺。如果走進樹林,有時候牠會掉到人的脖子或背上,但牠自己不會主動咬人,一旦被牠咬到就一定會死亡。這種蛇沒有固定的形狀,最大的也不會超過四、五尺長,一般人大多稱牠為青條蛇,因為牠的顏色和樹枝很像,乍看之下很難發現。牠的尾巴大約二、三寸長,尾巴顏色是黑色的,稱為熇尾,毒性非常猛烈,被咬到的人會立刻死亡。

12. 五、䖻毒候

此是諸毒蛇夏日毒盛不泄,皆齧草木,及吐毒著草木上,人誤犯著此者,其毒如被蛇螫不殊。但瘡腫上有物如蟲蛇眼狀,以此別之,名為䖻毒。

白話文:

這是指各種毒蛇在夏天時毒性旺盛,無法排泄出來,就去啃咬草木,或者把毒液吐在草木上。人如果不小心觸碰到這些被毒液污染的草木,所中的毒跟被蛇咬傷的狀況差不多。不過這種毒的瘡腫上面會有像蟲或蛇眼睛一樣的圖案,可以藉此區分,這種毒就叫做「䖻毒」。

13. 雜毒病諸候(凡十四論)

14. 一、蜂螫候

蜂類甚多,而方家不具顯其名。唯地中大土蜂最有毒,一螫中人,便即倒悶,舉體洪腫。諸藥治之,皆不能卒止。舊方都無其法。雖然,不肯殺人。有禁術封唾,亦微效。又有瓠𧹬蜂,抑亦其次。余者猶瘥。

白話文:

蜜蜂種類繁多,但醫書沒有明確指出牠們的名稱。其中,地底下大型的土蜂毒性最強,牠們螫人後,會使人立刻昏倒,全身都腫脹起來。用各種藥物治療都不能馬上止住症狀。以前的藥方都沒有記載這種情況的處理方法。不過,土蜂的毒性雖然強,也不會致人於死。有些用唾液封住傷口的禁術,稍微有點效果。另外,還有葫蘆蜂,牠的毒性也比較強,但比土蜂弱一點。其他的蜂類,毒性就比較輕微了。

15. 二、蠍螫候

此蟲五月、六月毒最盛。云有八節、九節者彌甚。螫人,毒勢流行,多至牽引四肢皆痛,過一周時始定。

白話文:

蠍子這種蟲類在農曆五、六月時毒性最強。據說有八節或九節的蠍子毒性更厲害。牠們螫傷人後,毒素會迅速擴散,常常會導致四肢都被牽引著疼痛,大約過一個星期才會停止。

16. 三、蠆螫候

陶隱居云:蠆蟲,方家亦不能的辯正,云是蝘蜒子,或云是小烏蟲,尾有兩歧者。然皆恐非也,疑即是蠍。蠍尾歧而曲上,故《周詩》云:彼都人士,拳發如蠆。

白話文:

陶弘景說:關於蠆這種蟲,醫藥專家也無法正確辨認,有人說是壁虎的幼蟲,也有人說是小黑蟲,尾巴分岔的。但我認為這些說法可能都不對,我懷疑它就是蠍子。蠍子的尾巴分岔並且向上彎曲,所以《詩經》裡說:「那些城裡人,頭髮捲曲得像蠍子的尾巴。」

17. 四、蜈蚣螫候

此則百足蟲也。雖復有毒,而不甚螫人。人誤觸之者,故時有中其毒。

白話文:

蜈蚣這種蟲子,雖然有毒,但不太會主動咬人。人如果是不小心碰到牠,有時候會因此中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