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胎產指南》~ 卷七(上) (7)
卷七(上) (7)
1. 十三、治產後盜汗
產後睡中出汗,醒來即止。猶盜瞰人睡而上盜,故謂人盜汗,非自汗所同治。當兼用血藥品,其當歸大黃湯,又非產後盜汗藥方也。
止汗散,治產後盜汗。
白話文:
產婦在睡夢中出汗,醒來後就停止出汗。就像有人趁著別人睡覺的時候偷看,然後趁機偷東西,所以稱為「盜汗」,與一般自汗的治療方法不同。此時應同時使用補血的藥物,而當歸大黃湯並不是產後盜汗的藥方。
人參(二錢),當歸(三錢),麻黃根(一錢五分),懷熟地(三錢),黃連(五分,酒炒),浮小麥(一撮)
白話文:
- 人參(二錢):
人參自古以來就被認為是一種補氣良藥,具有增強免疫力、抗疲勞、抗衰老的功效。
- 當歸(三錢):
當歸是一種補血佳品,具有補氣養血、活血化瘀、調經止痛的功效。
- 麻黃根(一錢五分):
麻黃根具有宣肺平喘、發汗解表的功效,常被用於治療感冒、咳嗽、氣喘等疾病。
- 懷熟地(三錢):
懷熟地具有補益氣血、滋陰養肝的功效,常被用於治療血虛、貧血、月經不調等疾病。
- 黃連(五分,酒炒):
黃連具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的功效,常被用於治療痢疾、腹瀉、咽喉腫痛等疾病。
- 浮小麥(一撮):
浮小麥具有養心安神、清熱利尿的功效,常被用於治療失眠、多夢、心煩意亂等疾病。
又方,牡蠣煅研細末,小麥麵炒黃為末,絹袋盛撲之。
白話文:
另一個方法是,將牡蠣煅燒研磨成細末,小麥麵炒至微黃成末,用絹袋盛裝後撲灑之。
2. 十四、產後口渴或兼小便不利
凡產後口燥咽乾而渴,或兼小便不利,由產失血,或汗多所致,是無水穀也。夫日用水穀,胃納而脾肺散之,至精清氣,為津為液,其氣通心,受火色而方化為血,下行膀胱而為小便,值產亡血,而又多汗,又勞倦傷脾,不能為胃行其津液,則是化生之氣不運,滲泄之令不行,是以上無津液流通,而有咽乾燥渴之症,下氣不升而有胃腎關閉之候,治法必當助脾益氣,升補氣血,則氣化流行,陽升陰降,斯水入經而為血為津,谷入胃而氣長脈行,自然津液充而便利調矣。
白話文:
凡是產後口乾舌燥、咽喉乾渴,或者合併小便不利,都是因為生產時失血,或者出汗太多引起的,這是因為身體內沒有水穀的緣故。我們每天吃的水穀,由胃部吸收,然後脾臟和肺臟將其散佈到全身,最後轉化為精華和清氣,成為津液。這些津液通過心臟,受到心火的溫煦而轉化為血液,然後向下運行到膀胱,成為小便。生產時失血,而又出汗太多,又勞累傷脾,脾臟不能夠把胃液轉化為津液,於是化生的氣不能夠運行,滲泄的命令也無法執行。因此,上面沒有津液流通,出現咽喉乾燥口渴的症狀,下面氣不升騰,出現胃腎閉塞的徵兆。治療的方法必須是幫助脾臟,增強氣血,升補氣血,這樣氣血才能運行順暢,陽升陰降,水穀纔能夠進入經絡而轉化為血液和津液,穀物纔能夠進入胃部而增長氣血,脈搏纔能夠運行正常,自然津液充盈而小便通暢了。
若認咽乾口燥為火,而用芩連梔柏以降之;若認小便澀閉為水滯,而用五苓等散以通之,皆非也。必因其勞損而溫之益之,因其乾燥而濡之行之,度量病情而治之,庶無失也。
生津止渴益水飲,量加車前子一錢。
白話文:
如果把咽喉乾涸、口舌乾燥認為是火氣,而使用黃芩、黃連、梔子、柏子來降低火氣;如果把小便困難、排尿不暢認為是水濕停滯,而使用五苓散等藥物來通利水濕,都是錯誤的。必須根據勞損的情況來溫補益氣,根據乾燥的情況來滋潤通暢,衡量病情輕重,並適當調整治療方法,這樣纔不會有失誤。
黃耆(一錢),人參(三錢),懷生地(三錢),麥冬(三錢),五味子(十粒),當歸(三錢),茯苓(八分),甘草(四分),升麻(四分),葛根(一錢)
白話文:
黃耆(六公克),人參(18公克),懷生地(18公克),麥冬(18公克),五味子(0.6公克),當歸(18公克),茯苓(4.8公克),甘草(2.4公克),升麻(2.4公克),葛根(6公克)
汗多加麻黃根一錢,棗仁一錢,浮小麥一撮。大小便日久不通,加肉蓯蓉一錢五分。渴甚,生脈散代茶不可疑而不用。
生津益液湯,治產後虛弱,口渴少氣,汗多內煩,不生津液。
白話文:
在治療汗多的情況下,再加入麻黃根一錢,棗仁一錢,浮小麥一撮。如果大便和小便長久不通,則再加入肉蓯蓉一錢五分。若感到口渴嚴重,可將生脈散代替茶飲用,不必懷疑而不用。
人參(一錢),麥冬(一錢),茯苓(一錢),大棗(三枚),竹葉(三十片),甘草(五分),栝蔞根(三錢),荊芥(三錢),當歸(三錢,大熱大渴不止加蘆根)
水煎,神效。
白話文:
-
人參:一錢
-
麥冬:一錢
-
茯苓:一錢
-
大棗:三枚
-
竹葉:三十片
-
甘草:五分
-
栝蔞根:三錢
-
荊芥:三錢
-
當歸:三錢(如果發高燒且口渴不止,可以添加蘆根)
3. 十五、產後類痓
產後汗出多而變類痓症,口噤不開,背強而直,身反氣息如絕,系失血亡汗,感風所致。宜速服加減生化湯,少加風藥,陰服則陽自和,血行則風自滅,切不可純用風藥,致血燥益甚,筋失所養,成不治也。
加減生化湯
白話文:
產後汗出很多,變成痓症的症狀,嘴巴緊閉不能張開,背部僵硬挺直,身體反覆抽動,氣息微弱如絲,這是因為失血、大汗、感受風邪所致。適宜快速服用法加減生化湯,稍加一些風藥,陰分得到滋潤,則陽分自會調和,氣血運行,則風邪自然消滅。切不可只用風藥,致使血燥更甚,筋脈失去濡養,變成無法治癒的疾病。
川芎,當歸,麻黃根,桂枝,防風,甘草,羌活,附子,人參,天麻,羚羊角
白話文:
川芎:活血化瘀,止痛。
當歸:補血活血,調經止痛。
麻黃根:發汗解表,宣肺平喘。
桂枝:發汗解表,溫經通脈。
防風:祛風解表,勝濕止痛。
甘草:益氣補中,調和藥性。
羌活:祛風濕,活血止痛。
附子:回陽救逆,溫中止瀉。
人參:補氣固脫,益智安神。
天麻:息風止痙,平肝明目。
羚羊角:鎮靜安神,清熱解毒。
又方,治產後無汗,類痓中風,筋脈四肢攣急。
川芎,當歸,羌活,防風,棗仁
此血虛之故,當重用芎歸。
白話文:
另外一個方子,治療產後不出汗,症狀像痙攣中風,四肢筋脈緊急收縮。 使用川芎、當歸、羌活、防風、酸棗仁。 這是因為血虛所致,應該加重使用川芎和當歸。
4. 十六、產後瀉
產後泄瀉,非如雜症,有飧泄、濡泄、洞泄、水穀注下之論,大率屬氣虛食積有濕也。氣積宜補,食積宜消,脾濕宜燥,然惡露未消,驟難峻補。消燥當先服生化湯兩三帖,以化生新舊之血,內加茯苓以利小便,俟血化生,然後補氣消食,燥濕而分利水道,始無滯澀虛虛之失。若虛旬日外,方論雜症,猶量人虛而治。
白話文:
產後腹瀉,不同於其他疾病,如飧泄、濡泄、洞泄、水穀注下等,大多是因氣虛、食積、脾濕引起的。氣虛宜補、食積宜消、脾濕宜燥,但惡露未排淨,不能驟然大補。應當先服生化湯兩三帖,以化生新舊之血,內加茯苓以利小便,待血化生後,再補氣消食,燥濕而分利水道,才能避免中氣虛弱的狀況。如果腹瀉十天以上,再按照雜症來論治,仍要根據患者的虛弱程度來治療。
如痛下清水,腹鳴米飲不化,以寒泄治之。糞色赤黃,肚門痛秘,以熱泄治之。有因飲食過多,脾傷成瀉,自有噯氣,臭如敗卵。又有脾氣久虛少食,食下腸鳴腹急,盡下所有之物,方覺快者。其症各異,其治法寒則溫之,熱則清之,脾傷食積,分利健脾,兼消兼補,以虛為本,斯為善調治者也。
丹溪治產後虛瀉,眼昏不識人危症,用
白話文:
如果疼痛伴隨腹鳴、腹瀉,且大便呈淡黃色,說明是寒泄,可以用溫熱的方法治療。
如果大便乾結、顏色赤黃,且伴有肚門疼痛,說明是熱泄,可以用清熱的方法治療。
有的人因為飲食過多,脾臟受損而導致腹瀉,這種情況常伴有噯氣,氣味類似腐敗的雞蛋。
還有一種情況是脾氣虛弱,食量很少,但吃東西後腸鳴腹急,最後把吃進去的東西全部排泄出來,才會感到舒服。
這些情況的症狀各不相同,治療方法也有所不同。寒泄要用溫熱的方法治療,熱泄要用清熱的方法治療。如果脾臟受損或食物積滯,要用健脾的方法治療,同時也要兼顧補虛。以虛弱為根本,這樣才能妥善地進行調理。
白朮(三錢),人參(七錢),茯苓(三錢),附子(一錢)
水煎。
加減生化湯,治產後血塊未消服此方。
白話文:
-
白朮:三錢
-
人參:七錢
-
茯苓:三錢
-
附子:一錢
川芎(二錢),當歸(四錢),炮薑(四分),桃仁(十粒),炙草(五分),茯苓(二錢),蓮子(八個)
健脾利水生化湯,治產後血塊已消,服此方。
白話文:
-
川芎(12克)
-
當歸(24克)
-
炮薑(2.4克)
-
桃仁(10個)
-
炙草(3克)
-
茯苓(12克)
-
蓮子(8個)
當歸(二錢),川芎(一錢),乾薑(四分),茯苓(一錢五分),人參(三錢),肉果(一個,制),白朮(一錢,泔水浸),陳皮(五分),澤瀉(八分)
白話文:
當歸(12公克),川芎(6公克),乾薑(2.4公克),茯苓(9公克),人參(18公克),肉果(1個,製過),白朮(6公克,用泔水浸泡過),陳皮(3公克),澤瀉(4.8公克)
寒瀉加乾薑八分。寒痛瀉加砂仁八分,乾薑四分。熱瀉加黃連八分酒炒。水瀉腹痛,米飲不化,加砂仁、山楂、麥芽。瀉有酸腐臭氣,加神麯八分,砂仁八分,山楂,麥芽五分。脾氣久虛,瀉出所食之物,方可快者,以食積論,加山楂、麥芽、神麯、砂仁。脾氣弱,元氣虛,產勞甚,必大補,佐消食,佐消熱,佐祛寒,弱甚形色脫,必用丹溪參苓朮附方大補,始可回生也。久瀉加升麻。
諸瀉加蓮子十個,次煎取送藥。瀉水多者,加蒼朮一錢以燥之。
白話文:
-
寒瀉:在原有的治療方案中加入八分的乾薑。
-
寒痛瀉:在原有的治療方案中加入八分的砂仁和四分的乾薑。
-
熱瀉:在原有的治療方案中加入八分炒過的黃連。
-
水瀉腹痛,米飲不化:在原有的治療方案中加入砂仁、山楂、麥芽。
-
瀉有酸腐臭氣:在原有的治療方案中加入八分的炒神麯、八分的砂仁、少量的山楂、五分的麥芽。
-
脾氣久虛,瀉出所食之物,方可快者,以食積論:在原有的治療方案中加入山楂、麥芽、炒神麯、砂仁。
-
脾氣弱,元氣虛,產勞甚,必大補,佐消食,佐消熱,佐祛寒,弱甚形色脫,必用丹溪參苓朮附方大補,始可回生也:這種情況下,必須要大補元氣,輔以消食、消熱、祛寒的藥物。如果患者體質非常虛弱,形色脫離,則必須使用丹溪的參苓朮附方進行大補,纔能夠恢復生機。
-
久瀉:在原有的治療方案中加入升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