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胎產指南》~ 卷七(上) (6)
卷七(上) (6)
1. 十一、產後類中風
產後氣血暴竭,百骸少血濡養,率而口噤牙緊,手足筋脈攣縮,類中風,又類痓癇。雖虛火泛上有痰,皆當以末治之,毋執偏門而用治風消痰之方,以重虛產也。蓋經脈任血流利,自筋骨強健,而關節清利,今產後無血濡注,致牙緊口噤,手足牽搐,症類痓癇中風也。治當先服生化湯,以生旺新血。
如見危症,三帖後即用人參益氣,以救血脫也。如有痰有火,少佐橘紅、炒芩之劑,竹瀝、薑汁亦可加之,黃連黃柏,不可並用,慎之,附方於後。
滋榮活絡湯,治產後少血,口噤項強,抽搐類中風症。(此方如有血塊,不可用地、耆、術。)
川芎(一錢五分),當歸(三錢),懷熟地(二錢),草果(四分),黃耆(一錢),茯神(一錢)天麻(一錢),人參(二錢),麥冬(一錢),陳皮(四分),荊芥(四分),防風(四分),羌活(四分)黃連(二分,姜炒)
有痰,加半夏曲二錢,竹瀝一小酒杯,薑汁少許。有食,加山楂、砂仁以消肉物,神麯、麥芽以消面飯。大便秘,加肉蓯蓉一錢五分。渴,加麥冬、葛根。汗,加麻黃根一錢。驚悸,加棗仁一錢。
天麻丸,治產後中風,恍惚語澀,四肢不利。
天麻(五錢),防風(五錢),茯神(一兩),川芎(七錢),棗仁(一兩),羌活(七錢),人參(一兩),遠志(一兩),柏子仁(一兩),山藥(一兩),麥冬(一兩),細辛(四錢),南星曲(九錢),半夏曲(九錢),當歸(六兩),石菖蒲(八錢)
蜜丸,硃砂為衣。
白話文:
十一、產後類中風
產後因為氣血大量流失,身體各處缺乏血液滋養,容易出現口緊牙關、手腳肌肉抽搐的症狀,類似中風或癲癇。即使有虛火和痰濕,也應該以調理氣血為根本治療方法,不要單純使用治療風寒或痰濕的藥方,以免加重產後虛弱。因為經脈暢通,氣血運行順利,才能使筋骨強健、關節靈活。產後氣血不足,導致牙關緊閉、手腳抽搐,症狀類似癲癇或中風。治療應先服用生化湯,以促進新生血液的產生。
如果病情危急,服用三帖生化湯後,就要立即服用人參益氣湯,以挽救血虛脫症。如果有痰濕、虛火,可以少量加入橘紅、炒黃芩等藥物,也可以加入竹瀝、薑汁。但黃連和黃柏不能同時使用,需謹慎。以下附上藥方。
滋榮活絡湯:治療產後氣血不足,口緊、頸項僵硬、抽搐等類似中風的症狀。(若有血塊,則不能使用地黃、黃耆、白術。)
藥物組成及用量:川芎(1.5克)、當歸(3克)、熟地黃(2克)、草果(0.4克)、黃耆(1克)、茯神(1克)、天麻(1克)、人參(2克)、麥冬(1克)、陳皮(0.4克)、荊芥(0.4克)、防風(0.4克)、羌活(0.4克)、黃連(0.2克,薑汁炒)。
若有痰濕,加白半夏(2克)、竹瀝(適量)、薑汁(少量)。若有食積,加山楂、砂仁消食;若食面食過多,加神曲、麥芽消食。若大便秘結,加肉蓯蓉(1.5克)。若口渴,加麥冬、葛根。若出汗,加麻黃根(1克)。若心悸不安,加酸棗仁(1克)。
天麻丸:治療產後中風,神志恍惚、言語不清、四肢無力。
藥物組成及用量:天麻(5克)、防風(5克)、茯神(10克)、川芎(7克)、酸棗仁(10克)、羌活(7克)、人參(10克)、遠志(10克)、柏子仁(10克)、山藥(10克)、麥冬(10克)、細辛(4克)、法半夏(9克)、白半夏(9克)、當歸(60克)、石菖蒲(8克)。
製成蜜丸,外用硃砂包衣。
2. 十二、產後汗
凡分娩時出汗,由勞傷脾,驚傷心,恐傷腎也。《內經》云:身體勞苦,汗出於脾;驚而奪精,汗出於心;胃所恐懼,汗出於腎。產婦多兼三者而汗出,不須即加斂汗之劑,神寧汗自止息。其血塊作痛,耆、術未可遽加。宜服生化湯二三帖後塊痛消,即繼服加參生化湯,以止虛汗。
若分娩後倦甚,濈濈然汗出,形色有脫,乃亡陽脫汗也,又當從權連灌加參生化湯,倍參以救危急,毋據塊痛。夫汗乃心之液,榮於內為血,發於外為汗,產婦值亡血之後多汗,由驚勞心傷神虛,不能鎮守其液也,治當健脾胃而救水穀之精歸脾,益榮衛而引血歸源,灌溉四旁,不使妄行,為外汗也。難症雖有自汗盜汗之分,其當歸大黃湯,不可治產後之盜汗也。
並宜服加參生化湯及加味補中益氣二方。若服參耆重劑,而汗多不止,及出頭汗而不及腰足,乃危症也。
麻黃根湯,治產後虛汗不止,三日內血塊未淨,不可加耆、術。
黃耆(一錢五分),當歸(二錢),麻黃根(一錢),粉甘草(五分),人參(二錢),牡蠣(五分),桂枝(五分),浮小麥(一撮),白朮(一錢)
血塊痛不加者,以耆、術補而不行也。虛脫汗多手足冷,加熟附一片,乾薑四分。渴,加麥冬一錢,五味子十粒。血塊不痛,加熟地三錢。惡風寒,加防風五分,桂枝五分。肥白人產後多汗,加竹瀝一酒杯,薑汁半匙,以清痰火。
晚服,八味地黃丸,山萸肉,山藥,茯苓,澤瀉,牡丹皮,五味子,黃耆,懷生地
各等分為末,蜜丸。
凡產後虛汗不止,由產亡陰血,而陽氣偏盛故也,《內經》云:陽加於陰則發汗,因而遇風變為痓瘲者有之。
白話文:
產後出汗的原因很多,可能是生產時過度勞累傷了脾臟,受驚嚇傷了心臟,或害怕傷了腎臟。《內經》中記載:勞累傷脾會出汗;受驚嚇損傷精氣會出汗;害怕會傷腎而導致出汗。產婦常常同時出現這三種情況而導致出汗,不必馬上服用收汗的藥物,只要精神平靜,汗就會自然停止。如果伴隨血塊疼痛,暫時不要服用黃耆、白朮。建議先服用生化湯兩三帖,等血塊疼痛消失後,再服用加參生化湯,以止虛汗。
如果產後非常疲倦,汗出不止,面色蒼白,這是陽氣虛脫導致的汗出,需要立即服用加參生化湯,加倍人參來救治危急情況,不必考慮血塊疼痛的問題。汗液是心臟的體液,在體內是血液,發散到體外就是汗液。產婦生產後失血較多,容易出汗,這是因為驚嚇、勞累傷了心神,導致心臟無法控制體液的運作。治療應該健脾胃,使水穀精華歸於脾臟,滋養營衛,引導血液回歸正源,灌溉全身,防止血液妄行,從而減少汗出。雖然自汗盜汗有區別,但當歸大黃湯不能治療產後盜汗。
建議服用加參生化湯和加味補中益氣湯。如果服用人參、黃耆等藥物劑量較大,汗仍然不止,而且只出頭汗不出腰腿汗,這是危急情況。
麻黃根湯用於治療產後虛汗不止,產後三日內血塊未淨者,不可服用黃耆、白朮。
方劑組成:黃耆(1.5克)、當歸(2克)、麻黃根(1克)、炙甘草(0.5克)、人參(2克)、牡蠣(0.5克)、桂枝(0.5克)、浮小麥(適量)、白朮(1克)
如果血塊疼痛不加藥物治療,服用黃耆、白朮也無效。如果虛脫出汗、手腳冰冷,需加入熟附子一片、乾薑0.4克。口渴,加麥冬1克,五味子10粒。血塊不痛,加生地3克。怕風寒,加防風0.5克,桂枝0.5克。體質肥胖的產婦產後多汗,加竹瀝一酒杯,薑汁半匙,以清熱解毒。
晚上服用八味地黃丸:山茱萸肉、山藥、茯苓、澤瀉、牡丹皮、五味子、黃耆、生地黃,等量研末,蜜丸服用。
產後虛汗不止,是因為生產導致陰血虧損,陽氣偏盛。如同《內經》所說:陽氣過盛於陰氣則會出汗,遇到風寒還可能導致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