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胎產心法》~ 卷之下 (7)
卷之下 (7)
1. 血塊痛論
產後血塊,是孕成余血之所積也。夫婦人血旺氣衰,二七而天癸至,三旬一見,以象月盈則虧,行之有常則曰經。有孕則經水不行,其餘血注於胞中以護胎元。一月名胎胚,二月名始膏,三月始成形而名胎,方受母血之癊庇。胎形尚小,雖食母血,而尚有餘汁,並前兩月之血,積於胞中,日久成塊,至產時當隨兒下。
或因產婦送兒、送胞,勞倦無力;或調護失宜,腹欠溫暖;至血塊日久不散,疼痛拒按,並宜生化湯助血行血,外用熱衣暖腹可也。慎勿輕服峻劑,至崩脫不救。
生化湯(見本卷生化湯論後。)
白話文:
產後出現血塊,是因為懷孕時剩餘的血積聚而成。婦女通常是氣虛血旺,約十四歲左右月經來潮,每個月來一次,像月亮盈虧一樣,規律運行就叫做月經。懷孕之後月經停止,剩餘的血會聚集到子宮裡來保護胎兒。懷孕一個月稱為胎胚,二個月稱為始膏,三個月開始成形,稱為胎兒,這時才開始接受母體的血液滋養。胎兒還小時,雖然吸收母體的血液,但還是會有多餘的血液,加上前兩個月的血,積聚在子宮裡,時間久了就形成血塊,等到生產時應該會隨著胎兒一起排出。
有時候因為產婦生產時用力過度、產後疲勞無力,或是產後調養不當、腹部沒有注意保暖,導致血塊沒有順利排出,時間久了就會造成疼痛,按壓時會更痛,這時應該使用生化湯來幫助活血化瘀,並用熱衣服來溫暖腹部。千萬不要隨意服用強烈的藥物,以免造成血崩難以救治。
(生化湯的詳細說明請參考本卷後面的生化湯論。)
2. 暈厥論
凡產後暈、厥二證,皆由氣血並竭,苟非急補,何能挽其將絕之元神,無庸疑議者也。但暈在臨盆,證急猶甚於厥,用藥不及,急救法救之。如其人微虛者,則眼花頭眩,或心下滿悶,神昏口噤,不知人事,少頃即蘇。或因亡血過多,以致虛火乘虛泛上,而神不清,身無所主。
其陰血暴亡,心神失養,心與胞絡君相之火,得血則安,亡血則危。火上熾故令人昏冒,火乘肺故瞑目不省人事,是陰血暴亡,不能鎮撫也。經云:病氣不足,宜補不宜瀉。瞑目閤眼,病悉屬陰,暴去有形之血,則火上熾,均宜頻灌生化湯。或從權急救生化湯二三帖,先補血分之虧,則塊化血旺,神清而暈止。
大虛者,其證面白、眼閉、口開、手冷、多汗、神昏,六脈微細之甚,是氣隨血脫而欲絕,當大劑人參方可回陽。恐勢急而補陰不及,須以氣藥兼之,此陽生陰長之理也。從權急救加參生化湯,或加參生化湯最效。如製藥不及,速用獨參湯兩許,煎湯急救之,但得下咽即可望生,若少遲延則無及矣。
有人謂產後七日,方可用參,此愚昧訛傳,不知始自何人,萬不可信。但暈發頃刻,而急救外治之法,又不可緩,速宜輕輕扶坐,勿令臥倒,或燒紅炭沃之以醋,或燒舊漆器,令煙氣透入口鼻即蘇。急捏人中,靜以待之,元氣漸復,不可亂動,致令神氣散亂。或用菲菜一握,切碎,入有嘴瓷瓶內,將醋煎滾,澆入瓶內,急蓋瓶口,以瓶嘴向婦鼻孔,令氣透入鼻中即蘇。但凡大病大虛之人,皆能作暈,產後之暈,因血去而名之曰血暈,實非因血而致暈也。
若偏信古方,認暈證為惡血搶心,而輕用蘇木、牛膝、紅花等類,以及牡丹、奪命等方,或認為痰火,而用無補消痰之方,誤之甚矣。俗治產婦,或因死胎,及胎衣惡血上逆,搐嘔昏暈,用小便乘熱灌之,但得一口下咽即止。設遇胃氣壯盛之婦,不畏臊氣,獲效者有之,然童便非能止暈回元,蓋取其下行舊路降火消瘀。考之方書內云,敗血流入肝經,眼生黑花,頭目昏暈,不省人事。
此血熱乘虛逆上湊心,故昏迷不省,氣閉欲絕也,服童便最好。此論但照管敗血,全不顧產虛,且有氣閉欲絕四字,豈童便可挽回元氣欲絕乎?即有惡血上逆血滯等證,亦莫若生化湯溫而行之,去瘀止暈之妙也。予見江南產科,有用當歸二錢,益母草一錢,人參二錢,紅花六分,炮姜八分,煎熱,沖童便服之以治暈。此方兼得之義,庶幾近之。
如婦人有血暈之證者,不若於將產數日前,預前擇服八珍、歸脾、十全等類調補氣血。臨產又用人參催生,補於未產未虛之前,產後無虛可乘,無暈可發矣。至於厥證,在分娩之後,因產時用力過多,勞倦傷脾,孤臟不能注於四旁,故手足逆冷而發厥。經云:陽氣衰於下,則為寒厥。
白話文:
[暈厥討論]
產後暈厥這兩種症狀,主要源於氣血大量流失。如果不立即補充,怎麼可能挽回瀕臨斷絕的生命力呢?這點毋庸置疑。然而,暈厥在分娩過程中,情況比厥更為緊急,藥物來不及作用時,應立即採用急救方法。
如果體質較虛弱,可能會出現視力模糊、頭暈,或胸悶、神智混亂、口不能言,但不久就會恢復意識。有時因為失血過多,導致虛火趁虛而入,使精神狀態不佳,無法控制身體。
陰血突然大量流失,心神失去滋養,心臟和子宮之間的聯繫受到影響,得到血液就能安穩,失去血液就陷入危險。火氣上竄讓人昏倒,火氣影響肺部使人閉目不省人事,這是陰血大量流失,無法平抑火氣所致。經典醫學理論指出,氣血不足的情況下,應補不宜瀉。閉眼昏倒,都是屬於陰性的疾病,突然失去有形的血液,火氣就會上竄,應該頻繁服用生化湯。或者先服用二三帖生化湯,先補充血液的虧損,這樣血塊會溶解,血氣旺盛,神智清醒,暈厥自然停止。
對於非常虛弱的人,臉色蒼白、眼睛閉著、嘴巴張開、手腳冰冷、大量出汗、神智混亂,脈搏極細,這是因為氣血隨著血液流失而瀕臨斷絕,必須大量使用人參才能回陽。但若情勢急迫,補充陰氣來不及,必須同時使用補氣的藥物,這是陽生陰長的道理。因此,應使用加參生化湯作為急救,或加參生化湯效果最佳。如果來不及配製藥物,應立即服用兩錢的人參湯,只要能吞下去,就有生存希望,若稍微延遲,可能就來不及了。
有人說產後七天才能使用人參,這是錯誤的觀念,不知道源自何人,絕對不能相信。但暈厥發生在瞬間,除了藥物治療,急救方法也不能忽視,應輕輕扶起產婦坐起,不要讓她躺下,或燒紅的炭灑上醋,或燒舊漆器,讓煙氣進入口鼻,產婦就會甦醒。緊捏人中穴,靜待恢復,元氣逐漸恢復,不可隨意移動,以免造成神智混亂。或使用一把韭蔥,切碎放入有嘴的瓷瓶,倒入熱醋,立刻蓋上瓶口,將瓶嘴對準產婦鼻孔,讓氣體進入鼻子,產婦就會甦醒。但無論如何,大病或大虛的人都可能暈倒,產後暈厥,因為失血而被稱為血暈,實際上並非因為失血才暈倒。
如果過度依賴古方,將暈厥視為惡血衝心,輕易使用蘇木、牛膝、紅花等藥材,或是牡丹、奪命等處方,或認為是痰火,使用無補消痰的處方,這是嚴重的誤解。常見的治療方式是,產婦因死胎或胎盤惡血逆流,抽搐嘔吐暈倒,用熱尿灌入,只要能吞下一小口就可停止。若產婦胃氣旺盛,不介意尿的味道,可能會有效果,但尿並非能止暈回元,主要是利用尿的下行作用,降低火氣,消除瘀血。根據醫學文獻,舊血流入肝經,會產生黑斑,頭暈目眩,不省人事。
這是因為血熱趁虛而入,向上湧到心臟,所以人會昏迷不醒,氣閉欲絕。服用熱尿效果最好。這個論點只關注舊血,完全忽略了產後虛弱,而且有「氣閉欲絕」四個字,熱尿真能挽回瀕臨斷絕的元氣嗎?即使有惡血逆流或血塊等症狀,不如使用溫和的生化湯,既能去除瘀血又能止暈,效果更好。我見過江南地區的產科醫生,使用當歸二錢、益母草一錢、人參二錢、紅花六分、炮薑八分,煎熱後沖熱尿服用,以治療暈厥。這個處方兼顧了各種情況,效果較好。
對於有血暈症狀的產婦,最好在預計生產的幾天前,選擇服用八珍湯、歸脾湯、十全大補湯等調補氣血。生產時再服用人參催產,在生產前補充氣血,避免產後虛弱,就不會出現暈厥。至於厥症,通常發生在分娩後,因為生產時用力過度,疲勞傷害脾臟,無法向四周供應能量,所以手腳冰冷而出現厥症。經典醫學理論指出,下焦的陽氣衰弱,就會產生寒厥。
厥氣上行,充滿血管,影響身體形態。逆氣向上充滿經絡,神智就會飄忽,離身而去。應使用大補回陽生化湯,連續服用兩次,等到氣血旺盛,神智恢復,厥症自然消失,並非單純補血所能治癒。如果服用藥物後口渴,應使用參麥散代替茶,補充津液,滋潤臟腑。也有四肢冰冷、腹瀉,類似傷寒的陰性症狀,不能使用四逆湯,必須使用生化湯加倍人參煎煮,或添加一片熟附子,可以阻止逆氣,回陽升溫,顯示人參和當歸的功效。如果血塊疼痛停止,出現厥症,滋榮益氣湯最有效。
暈厥和厥症,是產後最危險的兩種症狀。如果產後血塊疼痛未消,又不能立即使用耆、術,應立即加入人參進行急救。等到暈厥停止,厥症消失,再去除人參,消除血塊疼痛,這是關鍵。
急救暈厥法,產婦剛生完孩子,立即暈厥不醒,此時即使有藥物也無法服用,若延遲就來不及救治。方法是,立即使用非常柔軟的舊衣物,緊緊封住產道,讓有經驗的女性用膝蓋抵住,防止下面的氣體洩漏,再讓另一個人一手拉住頭髮,一手按住鼻子和嘴巴,防止上面的氣體洩漏,等到稍微轉醒,有聲音,再使用熱水接氣,立即服用生化湯。
從權急救生化湯,治療三種血暈症狀,同時化解瘀血,促進新血生成。
川芎(三錢)、當歸(六錢,或八錢。酒洗)、乾薑(四分,炙黑)、桃仁(十粒,去皮尖)、炙草(五分)、荊芥穗(四分,炒黑。汗多忌用)
棗二枚,用水煎煮服用。如果非常疲勞,或血崩,或汗多,氣血脫離而出現暈厥,應加入人參三錢,肉桂四分,立即服用一二帖,效果神奇。絕不能因為人參是補品而拖延。如果因為痰火趁虛而入出現暈厥,應加入橘紅四分;如果非常虛弱,也應加入人參八分。肥胖的人,應加入幾勺竹瀝,少量薑汁。
從權急救加參生化湯,治療產後形色脫落暈厥。人參(四錢,酒洗)、川芎(二錢)、當歸(四錢,酒洗)、乾薑(四分,炙黑)、桃仁(十粒,去皮尖)、炙草(五分)、荊芥穗(四分,炒黑。汗多忌用)
棗二枚,用水煎煮服用。如果血塊疼痛嚴重,應加入肉桂七分。如果口渴,應加入去心麥冬一錢,五味子十粒。如果汗多,應加入麻黃根一錢。如果沒有血塊疼痛,應加入蜜炙黃耆一錢以止汗。如果吃麵食過量,應加入炒神麯八分,炒麥芽五分。如果吃肉過量,應加入山楂、砂仁各六分。
加參生化湯(附大補回陽生化湯。)
人參(二錢)、川芎(四錢)、當歸(八錢,酒洗)、乾薑(四分,炙黑)、炙草(五分)、桃仁(十粒,去皮尖)
棗二枚,用水煎煮服用。這個處方適用於產後各種危急症狀。一天一夜需要服用三四帖,才能接續瀕臨斷絕的氣血。如果產後三天內,血塊疼痛未消,等到元氣稍微恢復,已經有生機,應去除人參,繼續服用生化湯原方。如果非常虛弱、厥症、汗多,應加入人參三四錢。如果脈搏和形態都瀕臨斷絕,必須頻繁服用這個處方。如果厥症伴隨汗多,應加入去心麥冬一錢。如果汗多非常口渴,應加入去心麥冬三錢。
如果汗多且喘息,應加入竹瀝、薑汁、去皮尖杏仁十粒。如果汗多且咳嗽聲音沉重,應加入桔梗、去皮尖杏仁各五分。如果無汗且咳嗽氣短,應加入製半夏一錢,去皮尖杏仁十粒,桔梗五分。如果汗多且身體熱、氣短,應加入人參。如果左尺脈弱,也應加入人參。如果汗一直流,三四劑後應加入蜜炙黃耆一錢。另一個處方,川芎、當歸減少一半,名為大補回陽生化湯,治療新產厥症。
棗為引導,迅速煎煮兩次服用即見效。如果厥症口渴,應使用生脈五味飲代替茶,補充津液,口渴減輕,厥症消失。
參麥五味飲(去五味子,名參麥飲。又名生脈湯,又名生脈散。)
人參(二錢,一方三錢)、麥冬(二錢,去心)、五味子(七粒,搗碎)
煎煮湯汁當茶喝,隨時飲用。煎煮湯汁,使用銀器或砂器效果最佳。
滋榮益氣湯,治療血塊疼痛停止後的厥症。
人參、當歸(各三錢)、川芎、白朮(土炒)、黃耆(蜜炙。各一錢五分或一錢)、熟地(二錢)、麥冬(八分或一錢,去心)、炙草(四分)、五味子(十粒)、川附子(五六分或一錢,制)
用水煎煮服用。如果汗多,應加入麻黃根、炒棗仁各一錢。如果大便困難,應加入酒洗肉蓯蓉一錢五分。
生化湯(見本卷生化湯討論後。)、八珍湯(見上卷各種疼痛門。)、歸脾湯(見上卷胞漏小產門。)、十全大補湯(見上卷胎不長養門。)、大補回陽生化湯(附本門加參生化湯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