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胎產心法》~ 卷之下 (7)
卷之下 (7)
1. 氣喘論
凡產後,若因風寒外感,邪氣入肺而喘急者,必氣粗胸脹,或多咳嗽,自與氣短似喘上下不接者不同,治當疏散中兼補為主,宜金水六君煎,或六君子湯。若單以寒邪入肺,氣實氣壅而本無虛者,宜六安煎,或二陳湯加蘇葉之類主之。又有瘀血入肺,必面黑髮喘,與氣短似喘大不相同,用二味參蘇飲治之。或有氣虛血痰泛上者,用六君子調服失笑散,亦效。
金水六君煎,治肺腎虛寒,水泛為痰。或年邁陰虛,血氣不足,外受風寒,咳嗽嘔惡,多痰喘急等證。
當歸,半夏(制),茯苓(各二錢),熟地(三五錢),陳皮(一錢五分),炙草(一錢)
水二鍾,生薑三五片,煎八分,食遠溫服。如大便不實而多濕者,去當歸,加山藥。如痰甚氣滯,胸脅不快者,加白芥子七八分。如陰寒甚而嗽不愈者,加細辛五七分。如兼表邪寒熱者,加柴胡一二錢。
六安煎,治風寒咳嗽,及非風初感,痰滯氣逆等證。
陳皮(一錢五分),半夏(二三錢,制),茯苓(二錢),杏仁(去皮尖,碎),甘草(各一錢),白芥子(五七分。凡老年氣弱及產後者,不用)
水一鍾半,加生薑三五片,煎七分,食遠服。若氣虛猝倒,及氣平無痰者,不可用此劑。
六君子湯(見上卷諸痛門。),二陳湯(見上卷子煩門。),二味參蘇飲(見本卷三衝門。),失笑散(見中卷胞衣不下門。)
白話文:
產後如果因為風寒外感,導致邪氣侵入肺部而出現喘急,通常會呼吸急促、胸部脹滿,或者咳嗽頻繁,這和單純氣短、呼吸不暢的喘是不同的。治療上應以疏散邪氣、兼顧補養為主,適合使用金水六君煎或六君子湯。如果只是單純寒邪入肺,導致氣實氣壅,本身沒有虛弱的情況,則適合用六安煎,或二陳湯加上蘇葉之類的藥物。另外,若有瘀血進入肺部,臉色一定會發黑、呼吸急促,這與單純氣短的喘有很大差異,可用二味參蘇飲治療。或者,若有氣虛血痰上湧的情況,可用六君子湯搭配失笑散來調養,也有效。
金水六君煎,主要治療肺腎虛寒,導致水液上泛形成痰的情況。或者年老體弱陰虛,氣血不足,又感受風寒,出現咳嗽、嘔吐、痰多、喘急等症狀時也可使用。
藥材組成:當歸、製半夏、茯苓(各八克),熟地黃(十二到二十克),陳皮(六克),炙甘草(四克)
用水兩碗,加生薑三到五片,煎煮至剩八分,在飯後溫服。若大便稀溏且濕氣重,則去除當歸,加入山藥。若痰多氣滯,胸悶不適,則加入白芥子二到三克。若陰寒嚴重且咳嗽不止,則加入細辛二到三克。若同時有外感風寒,出現寒熱症狀,則加入柴胡四到八克。
六安煎,主要治療風寒咳嗽,以及不是因為風寒引起的,而是因為痰濕阻滯、氣機逆亂等症狀。
藥材組成:陳皮(六克),製半夏(八到十二克),茯苓(八克),杏仁(去皮尖,搗碎)(四克),甘草(四克),白芥子(二到三克。但年老體弱或產後婦女不宜使用)。
用水一碗半,加生薑三到五片,煎煮至剩七分,在飯後服用。若出現氣虛暈倒,或者氣平無痰的情況,則不可使用此方。
六君子湯(方子見上冊諸痛門)、二陳湯(方子見上冊子煩門)、二味參蘇飲(方子見本冊三衝門)、失笑散(方子見中冊胞衣不下門)
2. 惡露不下論
凡產後臟腑勞傷,氣血虛損,或胞絡挾於宿冷,或當風取涼,風冷乘虛而搏於血,壅滯不宣,積蓄在內,故不下也。宜溫暖活血,則血自行。此必小腹脹滿刺痛無時,宜用血證黑神散。予每治此證,用生化湯倍桃仁,調失笑散,生新行瘀,頻以黑沙糖沖滾湯,少滴無灰酒服之。如素不飲,或恐發暈,即不加酒亦可,每每獲效。
又或因脾胃素弱,中氣本虛,敗血亦少,氣乏血阻,不能盡下,其證乍痛乍止,痛亦不甚,不可用大黃等藥攻之,反增別病,加減八珍湯主之,或生化湯多服數帖亦效。薛氏止用失笑散治之,《尊生》、《錦囊》均用四味散治效。一產婦患前證,服峻厲之劑,惡露隨下,久而昏憒,以手護其腹。
此脾氣復傷作痛,故用手護也。以人參理中湯,加肉桂二劑,補之而愈。
加減八珍湯
人參(八分或一錢),白朮(土炒),茯苓(各一錢),歸身(二錢),川芎,赤芍(各八分),熟地(一錢五分),延胡索(炒),制香附(各七八分),炙草(五分)
薑棗引,水煎,食前服。
四味散,治瘀血不下,及療才分娩一切諸疾。
當歸,延胡,血竭,沒藥(各五分)
為末,用熱童便半鍾,調服。
血證黑神散(見上卷譫語門。),生化湯(見本卷生化湯論後。),失笑散(見中卷胞衣不下門。)
白話文:
產後如果因為內臟過度勞累損傷,氣血虛弱,或是子宮的脈絡被寒氣阻礙,又或者在產後吹風受涼,風寒之邪趁虛侵入血脈,導致血液運行不暢,積存在體內無法排出,就會出現惡露不下的情況。這時應該用溫熱的藥物來活血化瘀,讓血液自行運行。這種情況通常會伴隨小腹脹滿,不定時的刺痛,適合用血證黑神散來治療。我過去治療這種病症時,會用生化湯,並加倍桃仁的用量,再搭配失笑散,目的是促進新血生成並去除瘀血。同時,讓病人頻繁飲用用黑砂糖沖泡的熱開水,並加入少許不含灰的酒一起服用。如果病人平時不喝酒,或者擔心會頭暈,也可以不加酒,這樣做往往能見效。
另外,也有可能是因為病人本身脾胃虛弱,中氣不足,導致產生的惡露本來就少,加上氣血不足,阻礙了惡露的排出,這種情況的症狀是疼痛時有時無,而且疼痛程度也不會很嚴重。這時候就不能用大黃等峻烈的藥物來攻下,反而會引發其他疾病。這類情況適合用加減八珍湯來治療,或者多服用幾帖生化湯也能見效。薛氏只用失笑散來治療這種情況,《尊生》和《錦囊》則都用四味散治療,也都能見效。曾經有個產婦出現了惡露不下的情況,卻服用了過於猛烈的藥物,導致惡露雖然排出了,但卻昏迷不醒,還用手護著腹部。
這是因為脾氣再次受損而導致腹痛,所以才會用手護著。這種情況要用人參理中湯加上肉桂來補養,才能康復。
加減八珍湯 的組成:
人參(八分或一錢),炒過的白朮,茯苓(各一錢),當歸身(二錢),川芎,赤芍(各八分),熟地(一錢五分),炒過的延胡索,製過的香附(各七八分),炙甘草(五分)。
用生薑、紅棗引藥,用水煎服,在飯前服用。
四味散,用於治療瘀血不下,以及產後各種疾病。
當歸,延胡索,血竭,沒藥(各五分)
將上述藥材研磨成粉末,用半碗熱童子尿調服。
血證黑神散(見上卷譫語門),生化湯(見本卷生化湯論後),失笑散(見中卷胞衣不下門)。
3. 脫汗亡陽及諸汗論
產婦分娩既已亡血,而又多汗,極危證也。蓋汗者,心之液,榮於內為血,發於外為汗。血液屬陰,陰亡陽亦隨之而走,故曰脫汗亡陽。其用藥與他證不同,但血塊作痛,耆、術又未可遽加。如倦甚濈濈汗出,形色又脫,速灌加參生化湯,倍參以救危急,毋拘塊痛,俟汗止再去參服之。經曰:陽氣者,精則養神,柔則養筋。
多汗不止,必發柔痙。氣血俱虛,當用十全大補湯。不應,加附子。予謂無塊痛者,當用之。此證若服參、耆重劑,而汗多不止,及頭汗出不至腰足,難治。
自汗不止,皆由勞傷心神,不能鎮守其液,治當健脾胃,散水穀之精以歸肺,益其營衛,而虛血歸源,灌溉四旁,不使妄行於外而為汗也。亦用加參生化湯或麻黃根湯,並間用黃耆、五味煎湯送六味丸。《醫通》云:因外感多汗者,黃耆建中湯治之。
盜汗者,睡中汗出,醒來即止,猶盜賊之瞰人睡而盜之,謂之盜汗,非自汗可比。此因亡血陰虛,陽氣偏盛。《內經》云:陽加於陰則發汗。治當兼用血分藥品。《雜病》雖有當歸六黃湯,然寒而膩膈,又不可治產後之盜汗也,宜止汗散主之。頭汗者,或因濕熱,或因瘀血,當審虛實治之。
半身汗出,昔人用二陳合四物,治多不效,以血藥助陰,閉滯經絡也。此屬氣血不充而有寒痰留滯,非大補氣血兼行經豁痰不效,宜十全大補、人參養榮加星、半、川烏。若肥人,多加豁痰行氣藥。如瘦人,乃氣血本枯,夭之徵也。
麻黃根湯,治產後虛極,自汗不止。
人參(一錢或二錢),當歸(二錢),黃耆(一錢五分,蜜炙),麻黃根,牡蠣(煅),麥冬(去心),浮麥(各一錢),桂枝(五分),炙草(四分)
水煎服。如無塊痛,加土炒白朮一錢,熟地三錢。手足冷,加熟附子一片,炮姜四分。渴,加去心麥冬一錢,五味子十粒。惡風寒,加防風五分。肥人,加竹瀝一小盞,生薑汁半茶匙,以清痰火。並間服六味丸七、八十丸,用炙黃耆、五味子煎湯送下。
黃耆建中湯(附小建中湯,內補建中湯。)
桂枝(三錢),白芍(六錢,炒),炙草(二錢),黃耆(一錢五分,蜜炙),膠飴(一合),生薑(五片),大棗(四枚,劈)
上開乃古方分兩,後人多有減用者,桂枝一錢,白芍二錢,炙草七分,膠飴三錢,姜三片,棗二枚。《千金》多人參二錢。桂枝湯者,和營表藥也,倍芍藥加膠飴,便能建立中氣,故名小建中湯。以芍藥之酸,斂護營血;膠飴之甘,培養中土。能治風木乘脾,寒熱腹痛。再更加炙黃耆,即黃耆建中湯,治虛勞感寒,發熱自汗。
以黃耆實衛氣,使營衛臟腑俱和,而受益多矣。《千金》於小建中方加入當歸,名曰內補建中,其調和中外之力可知。
止汗散,治產後盜汗。
人參(二錢),麻黃根(一錢五分),當歸(酒洗),熟地(各三錢。如有塊痛不用),黃連(五分,炒),浮麥(一錢)
水煎服。一方用牡蠣末五錢,炒小麥麩八兩。二味兼服三五錢,豬肉汁調服。
人參養榮湯,治心脾虛寒,榮血不足,寢汗發熱。
人參,黃耆(蜜酒炙),炙草,白朮(土炒),茯苓,陳皮,熟地,當歸(酒拌。各一錢),芍藥(一錢五分,炒),肉桂(八分),遠志(五分,甘草水制,去骨淨,取肉),五味子(七分,炒,捶碎)
姜三片,棗二枚,水煎服。(二陳合四物名八物。因不用,故不錄方。)
加參生化湯(見本卷暈厥門。),六味丸(見上卷諸痛門,附六味地黃湯下。),十全大補湯(見上卷胎不長養門。)
白話文:
產婦分娩後大量失血,又大量出汗,是非常危險的狀況。 因為汗是心臟的液體,在身體內是血,發散出來就變成汗。血液屬於陰,陰液大量流失,陽氣也會跟著散失,所以說「脫汗亡陽」。這種情況用藥和其他情況不同,但是如果還有血塊疼痛,又不能馬上使用黃耆、白朮。如果疲倦到極點、汗流不止、臉色蒼白,應該立刻灌服加參生化湯,並且加倍人參來救急,不用管血塊疼痛,等汗止住後再減少人參的用量。古書說:「陽氣精固可以滋養精神,柔和可以滋養筋脈。」
如果汗流不止,一定會導致肌肉痙攣。 氣血都虛弱時,應該使用十全大補湯。如果效果不好,可以加上附子。我認為,如果沒有血塊疼痛,就應該使用此方。如果這種情況使用大量人參、黃耆,但汗仍然流不停,或是頭部出汗但身體其他部位不出汗,就很难治了。
自汗不止,通常是因為過勞傷了心神,無法固守體液, 治療應該健脾胃,把水穀精微運到肺部,增強營衛功能,讓虛弱的血液回到本源,灌溉全身,不讓它妄行發散成為汗。也可以使用加參生化湯或麻黃根湯,或者間歇服用黃耆、五味子煎的湯送服六味丸。《醫通》說:因為外感而多汗的,可以用黃耆建中湯治療。
盜汗是指睡覺時出汗,醒來就停止,像盜賊趁人睡著偷東西一樣,所以叫做盜汗,和自汗不一樣。 這是因為失血導致陰虛,陽氣相對偏盛。《內經》說:「陽氣加在陰氣上就會發汗。」治療應該同時使用補血的藥物。《雜病》雖然有當歸六黃湯,但是藥性寒涼又會使胃腸不舒服,不適合治療產後盜汗,應該用止汗散為主。頭汗,有時是因為濕熱,有時是因為瘀血,要仔細辨別虛實來治療。
半身出汗,過去有人用二陳湯合四物湯來治療,但大多沒有效果, 因為補血的藥物反而會阻礙經絡。這種情況屬於氣血不足,又有寒痰停留在體內,必須大補氣血,同時疏通經絡、化痰才能有效,應該使用十全大補湯、人參養榮湯,再加上星、半夏、川烏。如果體型肥胖,要多加化痰行氣的藥物。如果體型消瘦,那是因為氣血已經枯竭,是生命力衰弱的徵兆。
麻黃根湯, 用於治療產後虛弱至極,自汗不止的情況。
- 人參(一錢或二錢),當歸(二錢),黃耆(一錢五分,蜜炙),麻黃根,煅牡蠣,麥冬(去心),浮小麥(各一錢),桂枝(五分),甘草(四分) 用水煎服。如果沒有血塊疼痛,可以加炒白朮一錢、熟地三錢。如果手腳冰冷,加熟附子一片、炮薑四分。如果口渴,加去心麥冬一錢、五味子十粒。如果怕風寒,加防風五分。如果體型肥胖,加竹瀝一小杯、生薑汁半茶匙,來清痰火。同時間隔服用六味丸七、八十粒,用炙黃耆、五味子煎的湯送服。
黃耆建中湯(附小建中湯,內補建中湯。)
- 桂枝(三錢),炒白芍(六錢),炙甘草(二錢),蜜炙黃耆(一錢五分),膠飴(一合),生薑(五片),大棗(四枚,剖開) 這是古方的用量,後人大多會減少用量,桂枝一錢,白芍二錢,炙甘草七分,膠飴三錢,薑三片,棗二枚。《千金方》有多加人參二錢。桂枝湯是調和營衛的藥,加倍芍藥、加入膠飴,就能建立中氣,所以叫做小建中湯。芍藥味酸,可以收斂保護營血;膠飴味甘,可以滋養脾胃。能治療肝木克脾,導致的寒熱腹痛。再加入炙黃耆,就成為黃耆建中湯,可以治療虛勞感寒,發熱自汗。 用黃耆來增強衛氣,使營衛臟腑都調和,獲益良多。《千金方》在小建中湯中加入當歸,叫做內補建中湯,可以知道它調和內外的力量。
止汗散, 用於治療產後盜汗。
- 人參(二錢),麻黃根(一錢五分),酒洗當歸,熟地(各三錢。如果有血塊疼痛則不用),炒黃連(五分),浮小麥(一錢) 用水煎服。另一個方子是用牡蠣末五錢,炒小麥麩八兩。這兩種藥混合服用三五錢,用豬肉汁調服。
人參養榮湯, 用於治療心脾虛寒,營血不足,睡覺時出汗發熱的情況。
- 人參,蜜酒炙黃耆,炙甘草,土炒白朮,茯苓,陳皮,熟地,酒拌當歸(各一錢),炒芍藥(一錢五分),肉桂(八分),甘草水製遠志肉(五分),炒五味子(七分,搗碎) 加薑三片,棗二枚,用水煎服。(二陳湯合四物湯叫做八物湯。因為這裡不用,所以不列出藥方。)
加參生化湯(見本卷暈厥門)。六味丸(見上卷諸痛門,附六味地黃湯下)。十全大補湯(見上卷胎不長養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