閻純璽

《胎產心法》~ 卷之下 (5)

回本書目錄

卷之下 (5)

1. 血脫氣脫神脫三證論

產後暴崩為血脫,氣短似喘為氣脫,妄言妄見為神脫。三證雖有氣陽血陰之分,於精散神促無異,比前暈證治可少緩,亦危證也。若非大藥急方頻服,失之者多矣。倘誤為氣實痰火妾治,鮮有不殞生者。若勢急,並宜用加參生化湯,補中寓行,免致血虛之失。其血脫患崩一證,由衝任已傷,氣血未復,或因勞役驚恐,或因惡露未盡,固澀太速,以致停留。一旦復行,然經血大來,當審血氣而辨血色之紅紫,視形色之虛實。

白話文:

產後出血過多,稱為「血脫」;氣息短促,彷彿喘不過氣來,稱為「氣脫」;胡言亂語、幻視,稱為「神脫」。

這三種病症雖然各有氣、陽、血、陰之分,但它們都與精氣耗散、神氣衰弱有關。與前面提到的暈厥相比,這三種病症雖然程度較輕,但仍屬於危急證候。如果不使用強力藥物和急救方法反覆治療,往往會導致患者死亡。

如果誤認為是氣盛痰多或火旺引起的疾病,而使用平補的藥物治療,很少有患者能存活。如果病情危急,還應使用加參四物湯,兼有補中和行氣的功效,避免因血虛而導致的後遺症。

血脫導致崩漏的病症,通常是由於衝任二脈受損,氣血尚未恢復,或者是由於操勞、驚恐,或者是由於惡露未完全排出,固澀藥物使用過早,導致經血淤積。一旦經血再次來潮,就會出現大量出血,此時應仔細診視血氣虛實,辨別血色的紅紫,以及形體面色是否虛實。

如血多紫色有塊,乃當去之敗血也。其少腹必脹滿,按之而痛,止之反能作痛,或致淋瀝,此不可言崩,只服生化湯幾帖自愈。如鮮紅之血大來,乃驚傷心不能生血,怒傷肝不能藏血,勞傷脾不能統血,血不歸經。血臟有傷,當以崩證治之。崩非經病,產婦得之是為重虛,猶不可忽,故宜急治,用荊芷治崩湯

白話文:

如果流出的血塊很多而且呈紫紅色,這是需要去除的敗血。這時你的下腹部一定會有脹滿的感覺,按壓時會疼痛,停止按壓後又會疼痛,或者會出現淋漓不斷的出血。這種情況不能說是崩漏,只要服用幾帖生化湯就會自行恢復健康。

如果流出的鮮紅血液很多,這是因為驚嚇傷了心臟而無法生血,生氣傷了肝臟而無法藏血,勞累傷了脾臟而無法統攝血液,所以血液無法回到經脈。這時的血臟受到了損傷,應該按照崩漏證來治療。崩漏並不是經期疾病,產婦患上崩漏屬於重度虛損,不可忽視,因此需要緊急治療,可以使用荊芷治崩湯。

若有血塊痛而形色脫,或有汗,或氣促,宜服加參生化止崩湯以益氣,使陽生而陰血自旺,非十灰散之可止者。如血塊痛止,或產後半月外崩證者,又宜滋榮益氣止崩湯,或升舉大補湯,少佐黃連墜火,寧血歸經,或用《尊生》升舉大補湯亦妙。亦有少腹空痛,不可誤認有瘀,察其下血少而無紫塊者是也。

白話文:

如果生產後有血塊疼痛、面色蒼白脫色,或有出汗、氣促,應服用加參生化止崩湯以補氣,讓陽氣生長而陰血自行充沛,這不是十灰散所能止住的。如果血塊疼痛已經停止,或產後半個月後出現崩漏症狀,又應使用滋榮益氣止崩湯或升舉大補湯,再少加黃連以清熱降火,讓血液平靜歸經,或使用《尊生》中的升舉大補湯也很有效。還有的產婦是小腹空痛,不能誤認為是有瘀血,觀察其產後出血量少,而且沒有紫黑色的血塊就是這種情況。

當以崩治,宜重用熟地。若小腹滿痛不已,而脈實大緊數者,此肝經已竭,肝氣隨敗矣,難治。《醫通》有治產後崩中去血,赤白相兼,或如豆汁,用千金伏龍肝湯治之。其氣脫短氣似喘一證,因產所下過多,營血暴竭,衛氣不能運行,獨聚於肺,肝腎不接,故令呼吸短促,語言不相接續,有似於喘,實非喘也。夫肺受脾氣散精,生脈而通水道呼吸,所以清肅上下,調和營衛而為平人。

白話文:

當出現崩漏症狀時,宜多用熟地進行治療。如果小腹疼痛劇烈,脈搏實大緊數,則表明肝經已衰竭,肝氣也隨之衰敗,治療困難。《醫通》中記載了一種治療產後崩漏、出現赤白相兼或豆汁樣血塊症狀的方法,就是使用千金伏龍肝湯。

如果產婦出現氣息短促、似喘息的症狀,則是由於產後失血過多,營血耗盡,衛氣無法運行,聚集於肺部,導致肝腎相接不暢,從而令呼吸短促,說話斷續,類似於喘息,但實際上並非喘息。肺部接受脾氣散精,滋養脈絡,通暢水道和呼吸,因此能清肅上下,調和營衛,使人身體健康。

若值產後血亡氣窮,浮脫於上,孤陽絕陰,無根將脫之兆,最為危候,惟大進參、附,或可得生。世有妄論痰火實證,反用散氣化痰之方,治之必死。有塊痛者,當用大補回陽生化湯,連二三服。世人多疑參助喘不用,致不救者多矣。況同芎、歸、黑姜,不加耆、術,萬無有失。

白話文:

如果產後失血過多,元氣虛弱,陽氣浮游在上方,陰氣斷絕,沒有生根的跡象,這是非常危險的徵兆。這時必須大量服用人參、附子,纔有生還的可能。有些人胡亂認為這是痰火實證,反而使用疏散氣血、化痰的方劑,這樣治療肯定會導致死亡。如果有腹痛,應該服用大補回陽生化湯,連服二、三劑。世人常擔心人參會加重呼吸困難而不敢使用,因此導致許多人無法獲救。況且如果同時加入川芎、當歸、黑薑,而不加黨參、白術,那就萬無一失了。

要知人生於氣,氣壯則根本固。而臟源者,斂納於下;運行者,強健於中,何有為喘為脹之虞?又有用人參陳皮監製,則盜泄元氣,反致耗散,只可消導藥中監之耳。考《全書》貞元飲,亦治似喘妙藥也。如無塊痛,當用續氣養榮湯最妙。或倍參補中益氣湯,少佐熟附,助參以治氣脫,攝氣歸元亦可。

白話文:

人體健康離不開元氣,元氣充足則根基穩固。臟腑儲藏元氣,運行元氣,使身體強健。所以,哪裡會出現喘息或脹氣的問題呢?

但是,有人使用了人參加上陳皮製作的藥劑,結果反而損耗了元氣,造成散失。這種藥劑只能發揮消導藥的作用。

《全書》中的貞元飲也是治療喘息的良方。如果沒有胸痛,使用續氣養榮湯是最合適的選擇。或者可以加倍使用參補中益氣湯,少量的搭配熟附子,幫助人參治療氣虛損傷,攝氣歸元也是可以的。

如氣虛兼寒者,宜大補元煎,或理陰煎主之。其神脫妄言妄見一證,因心肝脾三陰血少而神魂無依也。然有譫語、鄭聲之分,甚至發狂等證,統歸於妄耳。其輕者,睡中呢喃;重者,不睡亦語,或言日用尋常之事,或如見鬼狀,昏不識人,語言不休,此譫語之謂也。若虛甚而聲轉無力,言語不能接續,有頭無尾,一兩句即止;或重言疊語,說過又說;或如造字出於喉中,若鄭聲之輕怯,此鄭聲之謂。其精氣衰奪,更甚於譫語矣。

白話文:

如果氣虛又受寒的患者,應該服用大補元煎或理陰煎這類藥方。所謂的「神脫妄言妄見」,是因為心、肝、脾三陰的血液不足,導致精神無法依附。

然而,神經錯亂的表現可以分為「譫語」和「鄭聲」。嚴重的甚至會發狂,但都歸類為妄耳。

較輕的症狀是:在睡夢中喃喃自語。嚴重的症狀是:即使不睡覺也會說話,這些話可能涉及日常生活中的尋常瑣事,也可能像是見到鬼魂,昏迷不認人,話說不停。這就是「譫語」的表現。

如果虛弱到聲音無力,言語無法連貫,有頭無尾,說一兩句話就停止;或者重複說話,說過的話又說一遍;或者說話像喉中造字,聲音輕浮,這就是「鄭聲」的表現。這是因為精氣衰敗得比「譫語」更嚴重。

夫人之心,藏神生血者也,而言乃心之聲,心有血而神存,則言不妄發。肝藏魂藏血者也,目得血而司視,則瞳瞭而視正。若夫產後氣血暴竭,而心神失守,故言語無倫。肝魂無依,則瞳眊妄見。況心為五臟之主,目乃百脈之官,虛證見於心目,則十二官各失其職可知矣。是以視聽言動,皆成虛妄。

白話文:

人的心臟主藏神,生成血液。說話是心靈的聲音,如果心臟有足夠的血液,神志清晰,就會說話有條理。肝臟主藏魂,儲存血液。眼睛得到血液供應,就會視線清晰。

如果產後元氣大傷,導致氣血不足,就會心神失守,導致言語錯亂。肝魂得不到依靠,就會眼睛渾濁,出現幻視。

心臟是五臟六腑的主宰,眼睛是全身經脈的樞紐。如果心和眼的虛弱徵兆顯現,那麼其他十二臟腑也會出現問題。所以,視覺、聽覺、語言和行動都會變得混亂。

當論產期塊痛有無,先後施治,方為得法。若分娩兒下之後,塊痛未止者,宜服寧神生化湯,確知瘀血不行,合失笑散同服。如痛止者,則服寧心定魄茯神湯,連進大補十數劑,生氣養血,安神定志,服至元足,其病始愈矣。或以生地易熟地而清心火,寧君主之官亦可。病家毋求速效,勿信邪祟,若噴以法水,驚以法尺,多致不救。

白話文:

討論產後腹痛的治療時機,先後用藥才能治得妥當。如果分娩後腹痛仍未停止,應服用寧神生化湯。若確認有瘀血不通,可用失笑散一起服用。如果腹痛已止,可以服用寧心定魄茯神湯,搭配其他大補的藥方服用十多劑,以生氣、養血、安神、定志。直到元氣充足,病症才會痊癒。也可以用生地黃代替熟地黃,以清心火,安撫君主之官。病人不要追求快速見效,也不要相信邪祟。如果用符咒水噴灑,或用法尺恐嚇,往往會導致救治不及。

屢治此病,服八珍加炮姜十數劑方效。丹溪云:虛病猶似邪祟也。又云:欲泄其邪,當補其虛。此古人之確論,但人不能體認其意,反言攻補難施。若必攻邪盡方可言補,則誤矣。不特醫家治產後虛證,即高年及虛弱人,妄言妄見等證,亦當如是慎重也。產後間有敗血停積,上干於心,心不受觸,而有妄言妄語,如見鬼神者,此必心下脹悶、煩躁、昏亂,臥起不安。誤作中風,治必殆。

白話文:

我多次治療這種疾病,服用八珍湯加上炮姜十幾劑才見效。丹溪子(朱震亨)說:虛弱引起的疾病就像邪氣作祟一樣。又說:想要祛除邪氣,就應該補虛。這是古人的精闢論述,但人們不能理解其中的意思,反而說補虛和攻邪難以同時進行。如果一定要等邪氣全部祛除後才能補虛,那就錯了。不僅醫家在治療產後虛症時如此,對於高齡體虛者,妄言妄見等症狀也應如此慎重對待。產後偶爾會有敗血停滯,上沖心臟,心臟受到影響,出現妄言妄語,像是見鬼神一樣,這一定是因為心部脹悶、煩躁、昏亂,臥牀不起。如果誤診為中風,治療一定會危險。

芎歸瀉心湯主之。《醫通》云:虛則四物湯換生地,加桂心、炮薑、生蒲黃石菖蒲。實則四烏湯加川連煎成,入龍腦一捻,服後得睡即安。心悸恍惚,語言錯亂,千金遠志湯。如內虛,敗血攻心,狂言亂語者,龍齒清魂散主之。心脾血少,八珍加炮姜。馮氏云:產後陰血暴崩,肝虛火妄之極而發狂者,宜澤蘭、歸、地、牛膝、茯神遠志、棗仁,加童便主之。若因敗血停積,用調經散,予謂不若生化湯合失笑散。

白話文:

治療心悸的方劑:

  • 芎歸瀉心湯

醫書《醫通》記載:

  • 如果氣血虛弱,用四物湯(當歸、川芎、白芍、熟地黃)加生地黃,再加桂心、炮薑、生蒲黃、石菖蒲。
  • 如果氣血實證,用四烏湯(玄參、生地黃、麥門冬、丹參)加川連煎服,加龍腦少許。服用後能睡著就能緩解。

其他心悸的方劑:

  • 心悸伴有恍惚、語無倫次,用千金遠志湯
  • 如果是氣血虛弱、敗血攻心,導致狂言亂語,用龍齒清魂散
  • 心脾血虛,用八珍湯加炮薑。

馮氏補充:

  • 產後陰血驟然崩漏,肝虛火旺導致發狂,可以用澤蘭、當歸、生地黃、牛膝、茯神、遠志、棗仁,再加童便。
  • 如果是因敗血瘀積所致,可以使用調經散,但我不認為這比生化湯合失笑散更好。

若心血虛,用柏子仁湯,予謂不若寧神定魄茯神湯。余室人沈氏,於康熙癸巳冬至月,患產後神脫之證,為醫人妄用降氣消痰清火方藥,變為痙證,仍不知峻補,猶以風痰為患,驅風化痰。余正奉差大通橋轉運軍糧,幾及百萬,督催歲內全米進倉,不遑歸視,直至病篤。僕人持方來云:服藥罔效,奈何?余閱之,非正治之方,悉促死之藥也。

白話文:

如果心血不足,使用柏子仁湯,我的看法是不如寧神定魄茯神湯有效。我的妻子沈氏,於康熙癸巳年的冬至月,得了產後神脫症,有醫生胡亂使用降氣、消痰、清火的藥方,導致症狀轉為痙證,還不曉得使用峻補之法,依然把風痰當作病因,驅風化痰。剛好我奉命在大通橋轉運軍糧,數量近百萬,監督催促全年的米糧入倉,無暇回家探視,直到病情危篤。僕人帶來藥方請示:服用藥物無效,該怎麼辦?我看過藥方,不是正治之方,都是催人早死的藥物。

彼時心神瞀亂,又未得親視其證,未敢定方。即大書速用人參救脫六字,令僕持歸。復慮醫者執產後不宜用人參之見,差人往問,果如所料,且知仍用蘇子降氣下痰。餘情不能已,星速馳歸。時已初更,而其氣在呼吸間,已遷出外舍。余急用人參三錢。煎湯調胎產金丹一粒,下咽時許,即復甦起坐而言矣。

白話文:

那時候病人神志昏亂,我又沒有親自診視她的病情,不敢確定方劑。於是大寫「速用人參救脫」六個字,讓僕人帶回去。又擔心醫生拘泥於產後不宜用人參的觀點,便派人去詢問,果然不出所料,而且知道醫生仍然使用蘇子降氣化痰。我心急如焚,連夜趕回去。到家時已經是剛過晚上七點,而病人的呼吸已經開始微弱。我趕緊用了三錢人參,煎湯後調入胎產金丹一粒,才灌下去不久,她就蘇醒過來,坐起說話了。

其時夜半,奈無參可繼,竊念既已少愈,不妨待旦市服。詎漏絕時,參力已竭,又復脫去,救無及矣。雖日數也,命也,而清痰降火之誤,實有以致之矣。

白話文:

當時是半夜,無奈沒有黨參可接續,我暗自想著病情已經好一些了,不妨等到天亮再去買來服用。可是當漏壺裏的水流完時,黨參的藥效已經消失了,病情又再次復發,此時已經無藥可救了。雖然說這是命中註定,但是祛除痰濕、清熱降火的治療方法不對,實際上也導致了這樣的結果。

荊芷治崩湯,治產後血崩,其色鮮紅。

川芎(一錢),當歸身(四錢),乾薑(二分,炙黑),荊芥穗(六分,炒黑),炙草(四分),白芷(五分)

白話文:

川芎(6克),當歸身(24克),乾薑(1.2克,烤焦),荊芥穗(3.6克,炒焦),炙草(2.4克),白芷(3克)

棗煎服。(十灰散不用,故不錄方。)

加參生化止崩湯,治產後血塊痛,鮮血崩,形色脫,或汗多,或氣促。

人參(二三錢),當歸身(四錢),川芎(二錢),乾薑(炒黑),炙草(各四分),白芷,荊芥穗(炒黑。各五分),桃仁(十粒,去皮尖)

白話文:

人蔘(2-3錢),當歸身(4錢),川芎(2錢),乾薑(炒黑),炙甘草(各4分),白芷,荊芥穗(炒黑。各5分),桃仁(10粒,去皮尖)

棗二枚,水煎服。

滋榮益氣止崩湯,治產後無塊痛,或半月外崩證。

人參,川芎,黃耆(蜜炙。各一錢),白朮(土炒),生地(各二錢),當歸(四錢,酒洗),陳皮,黃連,白芷,荊芥(炒),升麻,炙草(各四分)

白話文:

  • 人參 1 錢
  • 川芎 1 錢
  • 黃耆(用蜂蜜炙過的)1 錢
  • 白朮(用黃土炒過的)2 錢
  • 生地(生鮮的生地黃)2 錢
  • 當歸(用酒洗過的)4 錢
  • 陳皮 4 分
  • 黃連 4 分
  • 白芷 4 分
  • 荊芥(炒香的)4 分
  • 升麻 4 分
  • 炙甘草 4 分

棗二枚,水煎,入童便溫服。如汗多,加麻黃根一錢,浮小麥一撮。大便難,加酒洗蓯蓉一錢。有氣滯,加木香二分,為末,沖服。有痰,加竹瀝、薑汁、去心貝母。咳嗽,加去皮尖杏仁桔梗各八分,炒知母七分。驚悸,加柏子仁一錢,炒棗仁一錢。傷飲食,加炒神麯八分,炒麥芽八分。傷肉食,加山楂八分,砂仁五分。身熱,倍加參耆,去黃連。

白話文:

取兩顆紅棗,用清水煎煮,加入童尿溫服。如果出汗過多,加入一錢麻黃根和一撮浮小麥。如果大便困難,加入一錢用酒洗過的肉蓯蓉。如果有氣滯,加入二分木香,研磨成粉,沖水服用。如果有痰,加入竹瀝、薑汁和去心貝母。如果咳嗽,加入去皮尖杏仁和桔梗各八分,以及炒知母七分。如果心悸,加入一錢柏子仁和一錢炒棗仁。如果傷於飲食,加入炒神麴八分和炒麥芽八分。如果傷於肉食,加入山楂八分和砂仁五分。如果身體發熱,加倍人參和黃耆,去黃連。

升舉大補湯,治產後日久,血崩不止,或崩如雞蛋大,或去血片,宜大補脾胃,升舉氣血,少加鎮墜心火之劑,並治老壯婦人崩淋。

白話文:

升舉大補湯

適用於產後失血時間過久,血崩不止,或血崩量大如雞蛋,或排出成片的血塊等情況。此湯旨在強健脾胃,提升氣血,並適當加入清心降火的藥物,同時也適用於年老或體弱女性的崩漏症狀。

人參(二錢),黃耆(一錢,蜜炙),熟地(二錢),白朮(土炒),當歸(酒洗。各二三錢),防風(三分),荊芥(炒黑),羌活,升麻,白芷,陳皮,黃連(炒),黃柏(炒褐色),炙草(各四分)

白話文:

人參(4 克),黃耆(2 克,用蜂蜜炙過),熟地(4 克),白朮(用土炒過),當歸(3-4 克,用酒洗淨),防風(0.6 克),荊芥(炒黑),羌活,升麻,白芷,陳皮,黃連(炒過),黃柏(炒成褐色),甘草(各 0.8 克)

棗二枚,水煎服。口燥,加去心麥冬一錢,五味子十粒。泄瀉,去黃柏,加澤瀉五分,去心蓮子十粒。有痰,加製半夏一錢。白帶多,加製半夏、製蒼朮各一錢。

白話文:

將兩顆紅棗用清水煮沸後服用。口渴時,加入一錢去心麥冬和十顆五味子。腹瀉時,去掉黃柏,加入五分澤瀉和十顆去心蓮子。如果有痰,加入一錢製半夏。白帶多時,加入一錢製半夏和一錢製蒼朮。

尊生升舉大補湯,治產後血塊痛止崩證。

人參,當歸,白朮(土炒。各二錢),川芎,麥冬(去心),黃耆(蜜炙。各一錢),熟地(三錢),陳皮,炙草,白芷,荊芥穗(炒黑),升麻,血餘灰(各四分)

白話文:

人參、當歸、白朮(炒過)、川芎、麥冬(去心)、黃耆(用蜂蜜炙過),各兩錢。 生地(三錢)、陳皮、炙草、白芷、荊芥穗(炒黑)、升麻、血餘灰,各四分之一錢。

棗二枚,水煎服。汗多,加麻黃根、浮麥。便難,加酒洗蓯蓉一錢。痰,加去心貝母六分。咳嗽,加桔梗、去皮尖杏仁各一錢。不寐驚悸,加炒棗仁、柏子仁各一錢。本方少加黃連三分以墜火,亦妙。凡遇崩證,有如此等余病,大忌峻利。

白話文:

將兩個紅棗以水煎煮服用。如果出汗過多,加入麻黃根和浮麥。如果大便困難,加入以酒清洗過的蓯蓉一錢。如果有痰,加入去心貝母六分。如果咳嗽,加入桔梗和去皮尖杏仁各一錢。如果失眠或受驚嚇,加入炒棗仁和柏子仁各一錢。在這個方劑中如果加入黃連三分來消除熱氣,也是很好的。凡是遇到崩漏出血的情況,如果合併了這些其他疾病,最忌諱使用峻烈攻下之藥。

千金伏龍肝,治勞傷衝任,崩中去血,赤白相兼,或如豆汁,臍腹冷痛,口乾食少。

白話文:

千金伏龍肝湯

用於治療勞損導致衝任脈受損,導致崩漏出血,血色鮮紅和淡白相間,或如豆汁,臍腹冷痛,口乾少食。

伏龍肝(如彈子大,七枚),生薑,生地(各一兩五錢),甘草艾葉赤石脂,桂心(各六錢)

白話文:

伏龍肝(大小如彈珠,共七顆),生薑,生地黃(各一兩五錢),甘草,艾葉,赤石脂,桂心(各六錢)

上七味,㕮咀,以水一升,煮取三升,分四服,日三夜一。

貞元飲

熟地(七八錢,甚者一二兩),炙草(一、二、三錢),當歸(二三錢)

水二鍾,煎八分,溫服。此方治氣短似喘,呼吸促急,提不能升,咽不能降,氣道噎塞,勢劇垂危者。常人但知為氣急,其病在上,而不知元海無根,虧損肝腎,此子午不交,氣脫證也。猶為婦人血海常虧者最多此證,宜急用此飲以濟之緩之,可稱神劑。凡診此證,脈必微細無神,若微而兼緊,猶為可畏。

白話文:

用兩碗水煎煮藥材,煎到剩下八分之一的量,溫熱服用。這個方劑用於治療呼吸急促、短促像喘氣、呼吸困難、吸氣不能提上去、呼氣不能降下去、氣道阻塞、病情危重的情況。一般人只知道這是氣急,認為疾病在上半身,卻不知道根本原因在元海(腎),肝腎虧損,這是子午不交、氣脫的症狀。尤其是有月經不調的女性,更容易出現這種症狀。應立即使用這個藥飲治療,可以緩解病情,有起死回生的效果。凡是診斷出這種症狀,脈象肯定細微無力;如果脈象細微但兼有緊的徵兆,那就更需要注意了。

倘庸眾不知,妄云痰逆氣滯,用牛黃、蘇合,及青、陳、枳殼破氣等劑,則速其危矣。如兼嘔惡,或惡寒者,加煨姜三五片。如氣虛脈微至極者,急加人參隨宜。如肝腎陰虛,手足厥冷,加肉桂一錢。

白話文:

如果一般人不懂,胡亂說這是痰氣阻滯,使用牛黃、蘇合香、青皮、陳皮、枳殼等破氣的藥,就會加速病情惡化。如果病人同時有嘔吐噁心的症狀,或怕冷,可以加入三到五片煨過的薑片。如果氣虛脈象極其微弱,可以酌量加入人參。如果肝腎陰虛,手腳冰冷,可以加入一錢肉桂。

續氣養榮湯,治產後氣短促,問無塊痛,宜用此方。

人參(二三錢),熟地(二錢),當歸(四錢,酒洗),川芎(一二錢),黃耆(蜜炙),白朮(土炒。各一錢),陳皮,乾薑(炙黑),炙草(各四分)

白話文:

人參(2-3錢)、熟地(2錢)、當歸(4錢,用酒洗淨)、川芎(1.2錢)、黃耆(蜂蜜炙過)、白朮(土炒,各1錢)、陳皮、乾薑(炙成黑色)、炙草(各0.4錢)

棗二枚,水煎服。如手足冷,加熟附三五分。汗多,加麻黃根一錢,浮麥一撮。渴,加去心麥冬一錢,五味子十粒。大便不通,加酒洗蓯蓉二錢,芝麻一撮。傷食或面,加炒神麯一錢,炒麥芽五分。傷肉食,加山楂五個或五分,砂仁五分。

白話文:

取兩枚紅棗,用水煎服。

如果手腳冰涼,加入三到五分的熟附子。

如果出汗過多,加入一錢的麻黃根和一小撮浮小麥。

如果口渴,加入一錢去核的麥冬和十粒五味子。

如果大便不通,加入兩錢用酒洗過的淫羊藿和一小撮芝麻。

如果消化不良或噁心,加入一錢炒熟的山藥和五分的炒麥芽。

如果吃肉過多,加入五個或五分的山楂和五分的砂仁。

一方無熟地

寧神生化湯,治產後塊痛不止,妄言妄見,未可用耆朮者。

人參(二錢),當歸(三錢,酒洗),乾薑(炙黑),炙草(各四分),茯神,柏子仁,川芎(各一錢),桃仁(十粒,去皮尖),益智仁(八分),陳皮(三分)

白話文:

人參(10 公克),當歸(15 公克,用酒浸洗),乾薑(烤至焦黑),甘草(各 2 公克),茯神,柏子仁,川芎(各 5 公克),桃仁(10 粒,去皮和尖端),益智仁(4 公克),陳皮(1.5 公克)

棗二枚,龍眼肉五個,水煎服。瘀血不行,合失笑散。

寧心定魄茯神湯,治產後塊痛已止,妄言妄見證。

人參,當歸(酒洗),熟地(各二錢),川芎,黃耆(蜜炙),白朮(土炒),棗仁(炒,去殼),柏子仁,茯神,益智仁,麥冬(去心。各一錢),陳皮(三分),五味子(十粒,碎),炙草(四分),

白話文:

人參、當歸(用酒清洗)、熟地(各二錢) 川芎、黃耆(用蜜炙)、白朮(用土炒)、棗仁(炒過,去殼) 柏子仁、茯神、益智仁、麥冬(去心,各一錢) 陳皮(三分)、五味子(十粒,弄碎)、甘草(四分)

棗二枚,建蓮肉去心八枚,桂圓肉八分,水煎服。

芎歸瀉心湯,治積血上干於心,脹悶昏亂,起臥不安,以致妄言妄語,如見鬼神。

歸梢(酒洗),川芎,延胡索,蒲黃,牡丹皮(各一錢),桂心(七分)

白話文:

  • 【歸梢】(洗淨),【川芎】,【延胡索】,【蒲黃】,【牡丹皮】(各 1 錢)
  • 【桂心】(7 分)

水煎,另研五靈脂末一錢,食後調服。

千金遠志湯,治產後心悸恍惚,語言錯亂。

人參,當歸,遠志肉(甘草水泡。去骨),芍藥(炒),麥冬(去心),桂心,炙草(各一錢),茯苓(一錢五分)

白話文:

人參、當歸、遠志肉(用甘草水浸泡,去除骨頭)、芍藥(炒過)、麥冬(去心)、桂心、炙甘草(各一錢)、茯苓(一錢五分)

大棗四枚,生薑三片,水煎服。心胸逆氣,加製半夏五七枚。

龍齒清魂散,治心虛挾血,振悸不寧,產後敗血衝心,笑哭如狂。

白話文:

龍齒清魂散

功效:

  • 治療心虛血熱,心悸不安
  • 用於產後敗血衝擊心臟,導致狂笑、狂哭

人參,龍齒(醋煅),遠志(甘草水泡,去骨),歸身(各五錢),茯神,麥冬(去心),桂心,炙草(各三錢),延胡索(一兩),細辛(一錢五分)

白話文:

人參、龍齒(用醋煅燒)、遠志(用甘草水浸泡,去除骨頭)、歸身(各五錢)、茯神、麥冬(去除果核)、桂心、甘草(各三錢)、延胡索(一兩)、細辛(一錢五分)

為散,每服四五錢,姜三片,紅棗一枚,水煎調服。此即平補鎮心丹,去棗仁、柏仁、菖蒲、生地、山藥、五味、硃砂,加延胡、細辛、甘草。

白話文:

用藥粉的形式服用,每次服用四到五錢重的藥粉,加上三片生薑和一顆紅棗,用清水煎煮後服用。這就是平補鎮心丹的方子,和之前相比,去掉了棗仁、柏仁、菖蒲、生地、山藥、五味子、硃砂,而添加了延胡索、細辛、甘草。

加參生化湯(見本卷暈厥門。),生化湯(見本卷生化湯論後。),大補回陽生化湯(見本卷暈厥門,附加參生化湯下。),大補元煎(見本卷惡露不止門。),理陰煎(見上卷惡阻門。),失笑散(見中卷胞衣不下門。),四物湯(見上卷安胎門。),補中益氣湯八珍湯四烏湯(俱見上卷諸痛門。)

白話文:

  • **參生化湯:**請參考本書昏厥篇。

  • **生化湯:**請參考生化湯論後的內容。

  • **大補回陽生化湯:**請參考本書昏厥篇,在參生化湯的後面。

  • **大補元煎:**請參考本書惡露不止篇。

  • **理陰煎:**請參考上卷惡阻篇。

  • **失笑散:**請參考中卷胞衣不下篇。

  • **四物湯:**請參考上卷安胎篇。

  • 補中益氣湯

  • 八珍湯

  • 四烏湯(以上三種都請參考上卷諸痛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