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胎產心法》~ 卷之上 (26)
卷之上 (26)
1. 胎逆上逼脹滿子懸論
姜一片,水煎服。
尊生和氣飲,治孕婦心胃脹滿。
人參,蘇粳,白芍(酒炒),川芎(各六分),當歸(一錢或六分,酒洗),腹皮(五分,制淨),木香(二分,磨沖藥服),炙草(三分)
水煎服。
附針灸方,妊娠六七個月,飲食絕然不進,胸膈脹,水與藥皆不能下,診脈平和,又非病脈,此乃膈氣不通,藥不能治,惟針灸可通,宜灸內關穴,即能進飲食矣。
其穴在手掌大紋後二寸兩筋間。此穴可針,亦可灸,男左女右,重則雙手同灸,輕者七壯,重加十數壯,艾如黍大,或如麥大。寸取本人同身寸,以男左女右,手中指屈回,用草較所屈中指中節內紋兩頭盡處,截斷,為準一寸也。
紫蘇飲(見本卷安胎門。),小柴胡湯(見本卷諸痛門。),加味歸脾湯(見本卷小產門,附歸脾湯下。)
白話文:
薑一片,用水煎服。
尊生和氣飲,治療孕婦心胃脹滿的狀況。
藥方組成:人參、蘇梗、酒炒過的白芍、川芎(各取六分)、酒洗過的當歸(一錢或六分)、製淨的腹皮(五分)、木香(二分,磨成粉沖藥服用)、炙甘草(三分)。
用水煎服。
附針灸方法,孕婦懷孕六七個月時,完全吃不下東西,胸口脹滿,水和藥都無法吞嚥,診斷脈象平和,又不是生病的脈象,這屬於膈氣不通,藥物無法治療,只有針灸可以疏通,應該針灸內關穴,就能夠進食了。
內關穴的位置在手掌大紋後兩寸,兩條筋之間。這個穴位可以針刺,也可以艾灸,男性灸左手,女性灸右手,症狀嚴重的話可以雙手同時灸,輕微的灸七壯,嚴重的話可以增加到十幾壯,艾絨大小如黍米或麥子般。寸的取法是用本人同身寸,男性取左手,女性取右手,將手中指彎曲,用草衡量彎曲中指中節內紋兩端,截斷,這個長度就是一寸。
紫蘇飲(請參考本卷安胎門。)小柴胡湯(請參考本卷諸痛門。)加味歸脾湯(請參考本卷小產門,歸脾湯下方。)
2. 諸血證論
妊娠漏極,如同月水,胞干胎死,母亦難保,其調治之方,已詳論於胎漏門中,茲不重論。
妊娠吐血,凡七情內傷,六淫外感,皆足致失血之患。一主火熱者,以氣血壅養胎元,或有所感,則氣逆而火上乘,心煩滿悶,血隨而溢,甚者或致墮胎。但火有虛實之分,實火清熱養血,虛火滋陰補水,則血安胎固。若泛用行血清血之劑,胎必墮而禍不旋踵矣。如肝經怒火,加味逍遙散。
膏粱積熱,加味清胃散。鬱結傷脾,加味歸脾湯。肺經有火,黃芩清肺飲。因氣鬱滯,紫蘇飲。氣不攝血,補中益氣去升麻,加煨葛根。腎經虛火,冬味地黃湯。
鼻衄不止,東垣涼膈散,加當歸、生地各一錢,茅花一大團。生薑引。
咳嗽咳血,宜涼血地黃湯。《醫通》云:咳嗽咯衄,胎前皆不宜見,如面赤聲啞不治。又云:凡咯吐血,多致墮胎,胎賴血養,不宜漏溢,宜紫蘇飲加條芩。
尿血,乃熱乘血分,流滲於脬,故令尿血,自尿門而下,若胎漏則自人門下血可辨,宜四物加山梔、發灰,或阿膠、熟地、麥冬、五味之類。如怒動肝火,小柴胡加山梔。脾氣下陷及勞動脾火,補中益氣加茯苓、車前。若厚味積熱,加味清胃散。若肝脾血熱,加味逍遙散。
腸風臟毒下血者,平胃散去蒼朮,加槐角、防風、當歸、烏梅治之。
加味清胃散,治胃中蘊熱,斑疹,口舌生瘡,齒齦腐爛出血。
生地(四錢),丹皮(五錢),當歸,川連(酒蒸),連翹(去心。各三錢),升麻,生草(各一錢五分)
為散,分三服,水煎去滓,沖犀角磨汁三四分,入藥服之。
黃芩清肺飲,治渴而小便不利。
梔子(炒黑),黃芩
各等分,煎服。予謂此方乃治雜證發渴而小便不利,妙在熱服探吐以提,則肺氣立清。然胎前血證,探吐之法似非所宜。若服而不吐,不特綿延不能刻應,縱或小瘥,其苦寒之性留薄於內,大傷氤氳之氣,治胎前之證者,得不為之預慮乎?
冬味地黃湯(附丸方。)
熟地(四錢),山藥(二錢,炒),山萸(一錢,古方分兩加倍),丹皮,茯苓,澤瀉(各七分),麥冬(一錢或錢半),五味子(十粒)
水煎服。此方藥味十倍之,煉蜜丸,即名冬味地黃丸,又名八仙長壽丸。
涼血地黃湯,治妊娠咳嗽吐血、咳血。
生地(三錢),麥冬(去心),當歸(酒洗。各二錢),黃芩(一錢五分),紫菀,知母(鹽水炒),白朮(土炒),天冬(去心。各一錢),犀角(八分),陳皮,甘草(各四分)
水煎服。有喘加栝蔞仁一錢。
加味逍遙散(見本卷子懸門,附逍遙散下。),加味歸脾湯(見本卷胎漏小產門,附歸脾湯下。),紫蘇飲,四物湯(俱見本卷安胎門。),補中益氣湯,東垣涼膈散,小柴胡湯,平胃散(俱見本卷諸痛門。)
白話文:
諸血證論
懷孕期間出現漏血,如果像月經一樣,可能是因為胎盤功能受損導致胎死腹中,這樣母親也很難保住性命。關於這種情況的治療方法,已經在「胎漏門」中詳細討論過了,這裡就不再重複。
懷孕期間吐血,凡是情緒內傷、外感風寒暑濕等因素,都可能導致出血。其中一種主要原因是體內火熱,因為氣血都在滋養胎兒,如果有火氣,就會導致氣血逆行,火往上衝,讓人心煩意亂、胸悶,血也會跟著溢出,嚴重的話可能導致流產。但火有虛實之分,實火要清熱養血,虛火要滋陰補水,這樣才能穩定胎兒。如果隨便使用活血化瘀的藥,肯定會導致流產。像是肝火旺盛引起的,可以用加味逍遙散治療。
飲食過於肥膩導致體內積熱,可以用加味清胃散治療。如果情緒鬱悶、傷及脾胃,可以用加味歸脾湯治療。肺部有火,可以用黃芩清肺飲治療。如果是因為氣鬱導致,可以用紫蘇飲治療。如果氣虛不能固攝血液,可以用補中益氣湯,去掉升麻,加入煨葛根。如果是腎虛導致虛火,可以用冬味地黃湯治療。
鼻出血不止,可以用東垣涼膈散,再加入當歸、生地各一錢,茅花一大團,用生薑引導藥效。
咳嗽帶血,適合用涼血地黃湯。《醫通》說:懷孕期間咳嗽帶血是不好的現象,如果臉色發紅、聲音沙啞,就難以治療。又說:凡是咳嗽吐血,大多會導致流產,因為胎兒需要血液滋養,不應該有血液流失,適合用紫蘇飲加入黃芩治療。
尿血,是因為熱邪進入血液,滲入膀胱,所以導致尿血,這種血是從尿道出來的;而胎漏的出血是從陰道流出,這樣可以區分。尿血適合用四物湯加入山梔子、頭髮灰,或者用阿膠、熟地、麥冬、五味子等藥。如果因為生氣導致肝火旺盛,可以用小柴胡湯加入山梔子治療。如果是因為脾氣虛弱下陷,或是過度勞累導致脾火旺盛,可以用補中益氣湯加入茯苓、車前子治療。如果是因為飲食肥膩積熱,可以用加味清胃散治療。如果是肝脾血熱,可以用加味逍遙散治療。
腸風、痔瘡導致下血,可以用平胃散去掉蒼朮,加入槐角、防風、當歸、烏梅來治療。
加味清胃散,可以治療胃中有熱,導致皮膚發疹、口舌生瘡、牙齦腐爛出血等症狀。
藥方組成:生地(四錢)、丹皮(五錢)、當歸、川連(用酒蒸)、連翹(去心,各三錢)、升麻、生甘草(各一錢五分)。
製成散劑,分三次服用,用水煎好去渣,再加入三四分犀角磨成的汁液,一同服用。
黃芩清肺飲,可以治療口渴、小便不暢。
藥方組成:梔子(炒黑)、黃芩,各等份,煎服。我認為這個藥方可以治療各種原因引起的口渴和小便不暢,它的妙處在於服用熱藥後,可以通過嘔吐來提升肺氣,迅速清除肺部的熱邪。然而,懷孕期間的出血,嘔吐的方法似乎不太適合。如果服藥後沒有嘔吐,不僅療效緩慢,而且寒涼的藥性也會滯留在體內,損傷胎兒的生機,所以治療孕期出血,必須考慮到這些問題。
冬味地黃湯(附丸方)
藥方組成:熟地(四錢)、山藥(炒,二錢)、山茱萸(一錢,古方用量加倍)、丹皮、茯苓、澤瀉(各七分)、麥冬(一錢或一錢半)、五味子(十粒)。
用水煎服。如果將這個方子的藥量增加十倍,再用蜂蜜製成藥丸,就叫做冬味地黃丸,也叫八仙長壽丸。
涼血地黃湯,可以治療懷孕期間咳嗽、吐血、咳血。
藥方組成:生地(三錢)、麥冬(去心)、當歸(酒洗,各二錢)、黃芩(一錢五分)、紫菀、知母(鹽水炒)、白朮(土炒)、天冬(去心,各一錢)、犀角(八分)、陳皮、甘草(各四分)。
用水煎服。如果有喘,可以加入栝蔞仁一錢。
加味逍遙散(見本卷子懸門,附逍遙散下),加味歸脾湯(見本卷胎漏小產門,附歸脾湯下),紫蘇飲,四物湯(都見本卷安胎門),補中益氣湯,東垣涼膈散,小柴胡湯,平胃散(都見本卷諸痛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