閻純璽

《胎產心法》~ 卷之上 (18)

回本書目錄

卷之上 (18)

1. 大便燥論

妊娠大便結燥。蓋因血養胎元,大腸血少,燥結難出,雖無大害,然便時甚苦,潤燥湯主之。

潤燥湯

白話文:

懷孕後大便乾結。這是因為血液滋養胎兒,大腸血分減少,導致大便乾燥難以排出。雖然這種情況對健康沒有太大的影響,但排便時會很痛苦。因此,可以用潤燥湯來治療。

阿膠(一錢五分),條芩,蘇梗,防風(各一錢),當歸,麻仁,芝麻(各二錢)

水煎服。

白話文:

阿膠(7.5克),條芩、蘇梗、防風(各5克),當歸、麻仁、芝麻(各10克)

2. 子喑論

經曰:婦人重身,九月而喑者,胞之絡脈絕也。無治,當十月復。蓋因孕至九月,兒體已長,胞系於腎,少陰之脈上系舌本,脈道阻絕不通,故不能言者間有之。十月分娩後而自能言,不必加治。若強以通聲開發治之,則誤矣。夫喑者,有言無聲。經曰不能者,非絕然不語之謂。

白話文:

醫經記載:懷孕婦女到第九個月失聲,是因為胎盤的經絡斷裂了。不需要治療,等到第十個月就會恢復。這是因為懷孕到第九個月,胎兒的身體已經長大,胎盤連接到腎臟,少陰經脈從舌頭根部通過,如果經脈堵塞不通,就會導致失聲。偶爾會有這種情況,生產後就會自然恢復,不需要特別治療。如果使用通聲開竅的藥物強制治療,反而會適得其反。所謂失聲,就是有話說不出聲。醫經所說的不能說話,並不是完全不說話的意思。

凡音出於喉嚨,發於舌本。因胎氣肥大,阻腎上行之經,腎脈入肺,循喉嚨,系舌本;喉者肺之部,肺主聲音,其人切切私語,心雖有言而人不能聽,故曰喑。肺腎子母之臟,故云不必治。若《大全》解作不語則為心病,以心主發聲也,與子喑了不相干。若張子和有降心火之說,馬元臺有補心腎之言,如果腎之脈絡絕,則其病不治,豈有產後自復之理乎?故經云胞之絡脈絕,此絕字當作阻字解。

白話文:

聲音發自喉嚨,由舌根發出。因為胎兒氣息旺盛,阻礙了腎臟向上通行的經絡。腎經進入肺部,沿喉嚨而行,連結於舌根。喉嚨屬於肺的部位,肺主管聲音。這些人說話聲音微弱,心中有話卻無法被人聽見,所以稱為喑啞。肺和腎是一對母子臟腑,因此說喑啞症不必治療。

如果《大全》將喑啞解釋為不說話,則屬於心臟疾病,因為心臟主管發聲。這與喑啞症完全無關。而張子和主張降心火,馬元臺主張補心腎,如果腎臟的經絡不通,那麼這種疾病就無法治癒,豈有產後自愈的道理?所以經文上說「胞之絡脈絕」,這裡的「絕」字應該是「阻」字的意思。

如富貴之家,及不明醫理,必欲強治,惟有濃煎參麥五味飲,空心服地黃丸,助肺腎之氣以養胎可耳。切不可謂痰閉心竅,而用化痰開竅通聲之藥,致誤母子之性命也。

白話文:

對於富貴人家或不懂醫理的人,如果他們堅持要強行治療,那麼只能服用濃煎的參麥五味飲,空腹服用地黃丸,以滋養肺腎之氣來保胎。

千萬不能認為是痰液阻塞了心竅,而使用化痰、開竅、通聲的藥物,這會危及母子的性命。

參麥五味飲(見下卷暈厥門。),六味地黃丸(見本卷諸痛門,附六味地黃湯下。)

白話文:

參麥五味飲(請參照下卷昏厥篇)

六味地黃丸 (請參照本卷各種疼痛篇,附於六味地黃湯之下)

3. 腹內兒哭鐘鳴論

妊娠腹內兒哭或鐘鳴者,因腹中臍帶上疙瘩兒含口中,妊婦或登高舉臂脫出兒口,以此作聲。令妊婦曲腰就地如拾物狀,或合作男子拜揖狀,或令掃地,其疙瘩仍入兒口即止。亦有胎熱不安而啼者,以黃連濃煎汁,妊婦時時呷之即止。

白話文:

當懷孕婦女腹中的胎兒發出哭聲或鐘鳴聲時,是因為腹中臍帶上有一個小疙瘩塞在胎兒口中。這時,孕婦可以試著登高舉臂,把小疙瘩從胎兒口中脫出,胎兒便會停止發聲。如果這個方法無效,可以讓孕婦彎腰在地,裝作拾取物品的樣子,或讓孕婦與丈夫一起裝作拜揖的樣子,或者讓孕婦掃地,小疙瘩就會再次進入胎兒口中,胎兒便會停止哭泣。

另外,胎兒不安而啼哭,也可能是胎熱所致。這時,可以讓孕婦喝一些用黃連濃煎的汁液,胎兒哭泣的症狀便會緩解。

4. 胎不長養過期不產並枯胎論

妊婦有按月行經而胎日長者.名曰盛胎,其婦血氣充盛,養胎之外,血有餘故也。有數月之胎而血大下,謂之漏胎,因事觸胎,動其任脈,故血下而不傷子宮也。然孕中失血,胎雖不墜,氣血亦虧,多致逾月不產。曾見有十二、三月,或十七、八月,或二十餘月而生者,俱是血氣不足,胚胎難長故耳。

白話文:

懷孕期間,有些孕婦月經仍會按時來潮,而且胎兒還能正常發育。這是因為這些孕婦氣血充足,養育胎兒後還有剩餘的血液。

有些孕婦懷孕幾個月後出現大量出血,稱為「漏胎」。這是因為這些孕婦做了一些觸動胎兒的事情,導致任脈受損,導致出血,但不影響子宮。

然而,孕期失血,即使胎兒沒有流產,也會導致氣血虧虛,拖延生產時間。我曾經見過懷孕十二、三個月、十七、八月甚至二十多個月才生娩的孕婦,這些都是因為氣血不足,導致胚胎發育緩慢。

凡十月之後未產者,當大補氣血之藥以倍養之,庶無分娩之患。所以胎氣本乎血氣而長,其胎不長者,亦惟氣血之不足。故有受胎之後而漏血不止,則血不歸胎者;有婦人中年血氣衰敗,泉源日涸者;有因脾胃病,倉廩薄,化源虧,而衝任窮者;有多鬱怒,肝氣逆,血不調而胎失所養者;有血氣寒而不長,陽氣衰,生氣少者;有血熱而不長,火邪甚,真陰損者。種種不一。

白話文:

懷孕十個月後仍未分娩的孕婦,應該服用大補氣血的藥物,讓氣血更加充沛,纔不會出現難產的問題。這是因為胎兒的發育依賴於血氣的滋養,如果胎兒發育不良,多半是因為氣血不足。

導致氣血不足的原因有很多:

  • 受孕後漏血不止,導致血氣無法供給胎兒。
  • 女性中年血氣衰退,氣血來源不足。
  • 脾胃虛弱,導致營養吸收不良,無法化生氣血。
  • 肝氣鬱結,導致血氣運行不暢,無法滋養胎兒。
  • 氣血偏寒,陽氣不足,生氣匱乏。
  • 氣血偏熱,火邪旺盛,真陰受損。

這些情況都會導致胎兒發育不良。

凡治此病,則宜補、宜固、宜溫、宜清,因其病而隨機應之。胎氣漸充,自無不長。然又有妊母氣血自旺而胎不長者,此必父氣孱弱,又當大劑保元,專補其氣,不得雜一味血藥助母,則子氣方得受益。總之,胎之能長而旺者,全賴母之脾土輸氣於子。凡長養萬物莫不由土,故胎之生髮雖主乎腎肝,而長養實關乎脾土。

白話文:

治療這種疾病,應該根據病情具體採取補益、固攝、溫煦、清熱的措施。胎氣逐漸充盈,自然會生長。但是,有些孕婦氣血旺盛,胎兒卻不生長,這一定是因為父親精氣不足,所以必須服用大量補氣的藥物,不能混用任何補血的藥物來幫助母親,這樣胎兒才能得到滋養。總之,胎兒能生長壯旺,完全依賴母親的脾土之氣輸送給胎兒。世間萬物生長都離不開土,因此胎兒的生髮雖然主要由腎和肝臟主導,但實際的生長壯養則與脾土有關。

所以治胎氣不長,必用八珍、十全、歸脾、補中之類,助其母氣以長胎,免致多延日月。試觀瘠薄之土,雖蓻不獲,得沃澤灌溉便能成實,義可見矣。其過期不產,有屬氣虛者,當補其氣。有血虛氣滯者,用補血行滯湯,服之即產。復有胎氣因母舉動失調,或所稟怯弱不能自固,致兒內失榮養,不能長髮,仍不隕墜者,此與果實幹萎在枝無異,名曰枯胎,惟宜急早資母血氣,則胎自長。若失於早為滋養,以致萎燥既成,無能為矣。

白話文:

因此,治療胎氣不壯,必須使用八珍、十全、歸脾、補中益氣湯等藥方,幫助母親氣血充沛,促進胎兒生長,避免延誤生產期。就像貧瘠的土壤,即使施肥也難以收穫,但是如果得到灌溉,就能生長出果實,這個道理很明顯。

對於過期不產的情況,有些人屬於氣虛,應該補氣。有些人是血虛氣滯,應該服用補血行滯湯,服後就能生產。還有的人是胎氣因母親動作失調,或者胎兒先天不足而無法自行保固,導致胎兒失去營養,無法順利發育,但也不會流產。這就像樹上的果實乾枯萎縮,稱為「枯胎」。這種情況必須及時滋養母體氣血,胎兒才能繼續生長。如果錯失早期滋養的時機,導致枯萎情況已成,那就無力迴天了。

曾有孕婦十七月不產,自五月以後胎則不動,用丹參一味,日服七錢,兩旬余,胎下已死而枯。又一婦十三月不產,脈來微結,用十全大補湯二十餘劑,而下胎枯色白。如過期不產而脈沉細,但當臍下悸動,此為瘀積化水,當作鬼胎治之。

保元湯,治營衛不足。

白話文:

曾經有一個孕婦懷孕十七個月都沒有生產,從五月開始胎兒就不動了。使用了單味丹參,每天服用七錢,二十多天後,胎兒流出,已經死亡且乾枯。又有一個孕婦懷孕十三個月沒有生產,脈象微細且結滯。使用了十全大補湯二十多劑,胎兒流出,顏色乾枯呈白色。如果過了預產期還沒有生產,脈象沉細,但臍下會有悸動,這表示瘀血積聚化為水,應當作為鬼胎來治療。

黃耆(三錢至六錢,蜜酒炙),人參(三錢至一兩),炙草(一錢)

水煎服。

十全大補湯,治營衛俱虛。

白話文:

黃耆(3-6 克,用蜂蜜酒炙烤),人參(3-15 克),炙甘草(1 克)

人參,黃耆(蜜炙),白朮(土炒),茯苓,熟地,當歸(各一錢),川芎,白芍(炒。各八分),肉桂,炙草(各五分)

白話文:

人參、黃芪(用蜂蜜炙烤過的)、白朮(用土炒過的)、茯苓、熟地、當歸(各一錢) 川芎、白芍(炒過的,各八分) 肉桂、炙甘草(各五分)

薑棗引,水煎服。

補血行滯湯(又名催生湯。),治過月不產,又能催生。

白話文:

薑棗引,用水煎煮後服用。 補血行滯湯(又名催生湯),用來治療過了預產期還未分娩的情況,也能促進生產。

當歸(酒浸),川芎,白芍(炒),熟地,香附(制。各一錢),桃仁(去皮尖),枳殼(麩炒),砂仁(碎),紫蘇(各七分)

姜一片,棗二枚,水煎服。

白話文:

當歸(浸泡在酒中),川芎,炒白芍,熟地黃,製香附(各一錢),去皮去尖的桃仁,麩皮炒枳殼,碎砂仁,紫蘇(各七分)

歸脾湯(見本卷胎漏小產門。),八珍湯補中益氣湯(俱見本卷諸痛門)

白話文:

歸脾湯(請見本卷「懷孕流產」章節。) 八珍湯 補中益氣湯(以上兩者請見本卷「各種疼痛」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