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胎產心法》~ 卷之上 (16)
卷之上 (16)
1. 胞漏並小產論
凡妊娠經水,壅之以養胎,蓄之以為乳。其衝任氣虛不能約制,故月水時下,名曰胞漏,血儘子死。然亦有妊婦血盛,月信常來而胎不動,俗呼狗兒胎也。若以漏胎治之,則胎必墮。若不以漏胎治之,其胎未必墮。亦有脈見滑數,而別無風熱病,經脈如常,但較前略少,此因胎小血盛有餘而然,俟遲至三四月外,兒大能飲,經脈自止。
今常見懷胎七八月而生子者,人但以血止為度,謂之不足月,然其受胎於未止之前,至此而足月,人實不知也。又有壯盛孕婦,按月去血點滴,若無腰痠胎動,不須服藥。此血氣強盛,孕至四五月後自然經止。如孕婦虛羸,腰常痠痛並胎動,而按月下血點滴,或下血不止,此非血有餘,乃胎漏也,宜服加味補中安胎飲。
又云胎漏多因於血熱,然亦有氣虛血少,服涼藥而下血益甚、食少體倦者,此脾氣虛而不能攝血也,宜歸脾等方加減,當以脈候察之。凡墮胎之病多在三五七月,如前次三月曾墮,後必如期乘其所虛而亦墮,必預服尊生安胎飲,或胎元飲加減用之,或泰山磐石散、安胎萬全神應散等方,對證擇用以預防之。須常服,過七月可無患矣。
更宜戒房欲、氣惱、勞役、爆炙諸食。又有受孕一月即墮者,人皆不覺,止知其為按月經行,不知暗墮於中矣。凡人經盡,初交得孕後,最宜將息絕欲。若再交接以擾子宮,其胎或一月、三五月必墮。試思驢馬有孕,牡者近則踢之,名曰護胎,所以絕無小產之患,人可不慎歟。
至若勞、怒、舉重亦墮,洗下體則竅開亦墮。今之無子者,大半一月墮胎,非盡不受孕也。至於頓僕傷動胎氣,宜服膠艾安胎散。三四月前胎未成形,名曰墮胎。至五六月後胎已成形,名曰半產。俗人均曰小產,總屬妊婦氣血虛弱,胎元不固。蓋氣虛則提攝不固,血弱則灌溉不周,多致小產。
況婦人腎以系胞,而腰為腎之府,腰痛則墮,不可不防。凡治胎漏者,當預培其根,宜用千金保孕丸。又有止漏絕神丹,治漏胎甚效。大凡孕婦暴下水者,其胎必墮。若徐徐下水,可用補氣安胎藥治之。有胎漏黃漿,或如豆汁,胎動腹痛,乃肝脾濕熱,用升陽除濕湯。《大全》治用黃耆一兩,川芎一錢,糯米一合煎服。
要知小產與大產不同,大產如果熟自脫,小產如生採之,破其皮殼,斷其根蒂,忽略成病者不少,因而致死者恆多。然此證始因斂血以成胎,繼因精血以長養,終因精血不足而萎墮,故瘀血甚少。倘有腹痛成塊有形,多屬血虛氣逆,惟有先用生化湯去瘀生新為妙,後須大加溫補。
若但知消瘀破滯,則逆氣愈攻而愈升,多致不救,戒之戒之。妊婦三月後,尺脈或澀或微弱,胎必不固,惟脈洪盛者,胎不墮耳。所以《脈訣》內云:胎脈弦牢滑利安,沉細而微歸泉路。正此之謂也。雖半產皆氣血不足,然有稟質偏陰偏陽、或寒或熱之異,自當憑脈調治。
白話文:
懷孕期間,月經血會被用來滋養胎兒,並轉化為乳汁。如果孕婦的衝脈和任脈氣虛,無法約束經血,就會導致月經在懷孕期間流出,這稱為「胞漏」,如果出血過多,胎兒就會死亡。但也有孕婦血氣旺盛,月經照常來,但胎兒卻很穩定,俗稱「狗兒胎」。如果把這種情況當作漏胎來治療,胎兒反而會流產;如果不治療,胎兒也未必會流產。還有一種情況,孕婦脈象滑數,沒有其他風熱疾病,月經狀況也正常,只是比懷孕前略少,這是因為胎兒較小,孕婦血氣旺盛有餘的緣故,等到懷孕三四個月後,胎兒長大可以吸收營養,月經自然就會停止。
現在常見懷孕七八個月就生產的案例,人們都以月經停止為判斷標準,認為是不足月生產,但其實胎兒是在月經還沒停止前就受孕,到這時剛好足月,只是人們不了解而已。還有些身體強健的孕婦,每個月都會有少量出血,如果沒有腰痠和胎動不安的情況,就不用服藥。這是因為她們血氣強盛,懷孕四五個月後自然就會停止出血。如果孕婦身體虛弱、腰常痠痛,並有胎動不安的情況,而且每個月都有少量出血,或出血不止,這就不是血氣過剩,而是胎漏,應該服用加味補中安胎飲來治療。
有人說胎漏多半是因為血熱,但也有因為氣虛血少,服用涼藥反而會導致出血更加嚴重、食慾不佳、身體疲倦的,這是因為脾氣虛弱,無法統攝血液,應該服用歸脾湯等方劑來加減治療,要根據脈象來診斷。通常流產的情況多發生在懷孕三、五、七個月,如果上次在三個月時流產,之後很可能會在相同的時間因為身體虛弱而再次流產,所以必須提前服用尊生安胎飲或胎元飲加減,也可以選用泰山磐石散、安胎萬全神應散等方劑來預防,並持續服用,過了七個月就可以不用擔心了。
孕婦也應該戒除性慾、生氣、勞累、烤炸等食物。還有一種情況是受孕一個月就流產,但人們通常不會察覺,只知道是月經來了,卻不知道其實已經暗中流產。一般來說,月經剛結束,初次性交後懷孕,最需要休息和禁止性慾。如果再次性交擾動子宮,胎兒可能在一個月或三五個月時流產。想想看,驢馬懷孕時,公的靠近就會踢牠,這叫做保護胎兒,所以很少有流產的狀況,人類怎能不謹慎呢?
至於勞累、生氣、舉重也會導致流產,清洗下體導致陰道口張開也會流產。現在很多不孕的女性,大多都是在懷孕一個月時就流產了,並不是完全不能受孕。如果是因為跌倒撞擊而傷到胎氣,應該服用膠艾安胎散。懷孕三四個月前,胎兒尚未成形,稱為「墮胎」;五六個月後,胎兒已經成形,稱為「半產」。一般人通稱「小產」,這都屬於孕婦氣血虛弱、胎元不固所導致。氣虛則無法提攝胎兒,血弱則無法充分灌溉滋養,多半會造成流產。
況且,女性的腎臟連結子宮,而腰部是腎臟的所在,腰痛就容易流產,不得不防。凡是治療胎漏,都應該提前培補根本,可以服用千金保孕丸。還有止漏絕神丹,治療漏胎效果很好。一般來說,孕婦突然大量流出羊水,胎兒必定會流產;如果慢慢流出羊水,可以用補氣安胎藥來治療。如果有胎漏,流出黃色液體或像豆汁一樣,並伴隨胎動和腹痛,這是因為肝脾濕熱,可以用升陽除濕湯來治療。《大全》中記載,可用黃耆一兩、川芎一錢、糯米一合煎服。
要知道小產和大產不同,大產就像瓜熟蒂落,自然脫落,而小產就像是強行採摘,破壞了果皮和根蒂,如果忽略不治療,很容易引起疾病,甚至導致死亡。這種情況最初是因為血聚集形成胎兒,接著用精血滋養胎兒成長,最後因為精血不足而導致萎縮流產,所以瘀血很少。如果腹痛並有明顯的血塊,多半是血虛氣逆,最好先用生化湯來去除瘀血,促進新血生成,之後再大量溫補。
如果只知道消瘀破滯,反而會讓氣逆更加嚴重,導致病情更加危險,切記切記。孕婦懷孕三個月後,尺脈如果細澀或微弱,胎兒必定不穩,只有脈象洪盛的,胎兒才不會流產。《脈訣》中說:「胎脈弦牢滑利安,沉細而微歸泉路」,正是這個意思。雖然半產都屬於氣血不足,但也有體質偏陰偏陽、或寒或熱的差異,應該根據脈象來調整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