閻純璽

《胎產心法》~ 卷之上 (15)

回本書目錄

卷之上 (15)

1. 瘧論

妊娠患瘧,無論胎息月數多少,總以安胎為主。而世之所謂安胎,無過黃芩白朮,不知黃芩乃治熱盛胎動不寧,白朮乃治脾虛胎氣不固。若氣虛下陷誤用黃芩,氣滯壅逆誤用白朮,為害何可勝言。予於前安胎方中,亦多有用芩、術,然亦有棄而不用者,總視其病之宜忌及人之氣血,所謂可與意會,難與言傳。業醫之活法,在隨機應變耳。

白話文:

懷孕期間發生瘧疾,無論懷孕月份有多少,都應以保胎為主。而世人所說的保胎,沒有比得上黃芩和白朮的。但是,黃芩是用來治療胎動不安的熱症,白朮則是治療脾虛胎氣不固的。如果氣虛下陷卻誤用黃芩,氣滯壅逆卻誤用白朮,那危害將難以估量。我曾經在保胎方中使用過黃芩和白朮,但也有一些情況棄而不用。總的來說,要視病人的症狀禁忌和氣血狀況而定。這所謂的可意會,不可言傳。行醫的靈活運用,就在於隨機應變。

要知胎息安與不安,全在母氣之調與不調,故安胎先安母氣,未有母氣乖戾而胎獨安之理。亦有因胎氣有故而致母病者,則先治胎而母病自愈,如子死腹中之類是也,又安有不去其胎而母得無恙乎?故善治胎產證者,必審孕婦形體之肥瘦,氣血之偏盛。

白話文:

要判斷胎兒是否安好,關鍵在於母親的氣血是否調和。因此,安胎要先安母氣,不可能母親氣血不和順而胎兒卻安然無事。也有因胎兒狀況異常而導致母親生病的,這時就先治療胎兒,母親的疾病自然會好,例如胎兒死在腹中就是這種情況。又怎麼會有不除去胎兒而母親不受影響的道理呢?所以,善於治療產科疾病的醫生,一定會仔細診斷孕婦的身體狀況,包括體型是否肥胖,氣血是否偏盛。

若形盛色蒼,肌肉䐃堅者,必多濕多痰,無論何疾,必顯濕熱本病,脈多滑實有力,絕無虛寒脈弱之候,可峻用豁痰理氣藥治其本質,然後兼客邪見證而為製劑,治宜二陳湯,隨經加透表藥,或合小柴胡用之。蓋柴胡為瘧證之嚮導,故多用之。然有自汗過多,尺中微弱,或熱盛手足清,始終不用柴胡而用建中、桂芍收功者。

白話文:

如果身體肥胖,面色蒼白,肌肉堅硬,必然是濕氣和痰液過多。無論是什麼疾病,都會表現出濕熱的病根。脈象大多滑實有力,絕不會有虛寒脈弱的情況。可以大劑量使用宣化痰液、理順氣滯的藥物來治療病根。然後再根據兼有的邪氣症狀來組成藥方。建議使用二陳湯,根據經絡情況加入祛除表邪的藥物,或與小柴胡湯合用。因為柴胡是治療瘧疾的要藥,所以經常使用。但是,如果有自汗過多的情況,尺脈微弱,或者熱盛但手足清冷,從頭到尾都不能使用柴胡,而需要使用建中、桂芍湯來收功。

或見煩渴脈實,大便六七日不通,陽明腑實,又宜涼膈去硝、黃,加鮮首烏調之。須知稟質堅固者,其氣多滯,內外壅遏,但有濕熱,絕無虛寒之患。如元氣本弱,或病後得之,必需理脾行氣,惟六君子湯為合劑。有痰食結滯,則加枳實草果;內有寒,加炮姜;外受風,加桂枝;胎動上逆不安,加子芩;胎下墜,加柴胡,倍人參,以參乃舉胎聖藥也,間有不應,又需補中益氣湯升舉之。若中有留滯,則枳實理中加桂枝、柴胡,合表裡而治之。

白話文:

如果出現煩渴、脈搏有力,大便六七天不暢通,說明陽明腑有實熱,可以考慮使用涼膈散,但去掉硝石和黃連,加入生地首烏調和。

要注意,如果體質強壯的人,其氣多鬱滯,內外不通暢,但只有濕熱,沒有虛寒的隱患。

如果元氣本來就虛弱,或在生病後出現這些症狀,需要調養脾胃,疏通氣機,可以用六君子湯。

如果有痰食積滯,可以加枳實和草果;如果有內寒,可以加乾薑;如果受了風寒,可以加桂枝;胎動不安,可以加炒黃芩;胎位下墜,可以加柴胡,增加人參的用量,因為人參是保胎聖藥。

偶爾有效果不佳的情況,需要再用補中益氣湯升舉胎位。

如果有氣血阻滯,可以用枳實理中湯加桂枝、柴胡,表裡兼治。

大抵病邪初發,元氣未耗,疏風滌痰,消導飲食在所必需,然宜大劑白朮培護中土,以脾胃為一身之津梁,土厚自能載物。其最可慮在三四發至六七發,其勢最劇。若過半月,雖淹纏不止,邪熱漸衰,可無胎隕之虞矣。或有瘧久,氣血虛敗而小產者,此皆失於調治也。若六七發後不止,即當和營健脾。

白話文:

一般來說,疾病剛發作時,元氣尚未耗盡,疏通風邪、清除痰濕、改善飲食消化都是必要的。但是,也應該使用大劑量的白朮來保護脾胃,因為脾胃是人體的樞紐,脾胃強健才能運化水谷。其中,最需要擔心的階段是三四發到五六發,病情最為嚴重。如果超過半個月,雖然病情纏綿不退,但邪熱逐漸減弱,就不必擔心流產了。有些人瘧疾拖延很久,導致氣血虛弱而小產,這是因為治療不當所致。如果在六七發後仍未退燒,就應該調和營血並健運脾胃。

若稟質柔脆,雖有風邪不得純用表藥,以風藥性升,能使胎氣上逆而為嘔逆、喘脹、膈塞、痞滿之患,雖有實滯不得過用降泄之味,能引邪氣下陷,致胎墜不安,而為泄利不食、小腹疼重之患矣。若疫瘧毒盛勢劇,急與涼膈、承氣、黃連解毒救之。瘟瘧惛惛不爽,煩熱大渴,或壯熱無寒,或先熱後寒者,當與桂枝白虎、人參白虎,撤其在裡之熱,不可與夏秋痁瘧比例而推也。

白話文:

如果胎兒體質柔弱、虛脆,即使有外感風邪,也不宜只使用發散風熱的藥物,因為風藥性質升浮,容易使胎氣上逆,導致嘔吐、喘脹、膈塞、痞滿等問題。即使有實證濕寒阻滯,也不能過度使用瀉下的藥物,因為這會使邪氣下陷,導致胎位不穩,引起腹瀉、腹痛等問題。

如果疫氣或瘧疾毒盛勢猛,需要立即使用涼膈散、承氣湯、黃連解毒湯等解毒藥物來救治。如果是瘟熱或瘧疾導致精神恍惚不爽,煩熱口渴,或持續高熱無寒,或先發熱後有寒邪者,應該用桂枝白虎湯、人參白虎湯等藥物來清除體內的熱邪,不能簡單地把它和夏秋季節的痁瘧相提並論。

蓋有是證用是藥,有故無隕,惟在速祛邪毒以救胎息之燔灼,若遲疑未決,下手稍軟,救無及矣。又有氣血虛損,其瘧由虛致,不因暑氣而作,如經云:陽微惡寒,陰弱發熱。或風寒因虛而乘之,若寒熱不已,重蒸其胎,胎亦受傷而墜,宜輕解表邪,兼大補氣血以主之。更有患胎瘧者,一遇有胎,瘧病即發,此人素有肝火,遇孕則水養胎元,肝虛血燥,寒熱往來,似瘧非瘧也,以逍遙散清肝火,養肝血,兼六味丸以滋化源,寒熱自退。世醫治妊娠瘧初起,用散邪飲,不愈者,用截瘧湯截之。

白話文:

遇有妊婦瘧疾,必須使用此藥方,有道理而且不會無效,只要能快速祛除邪毒以拯救胎兒遭受灼熱侵襲之苦,如果猶豫不決,出手軟弱,就來不及挽救了。另有氣血虛弱者,他們的瘧疾是由虛弱所致,並非暑氣所引起,正如經書所言:「陽氣微弱,則惡寒;陰氣虛弱,則發熱。」或者是因為虛弱而遭風寒侵襲,如果寒熱不退,會再次蒸灼胎兒,胎兒也會受到傷害而流產,應當採用輕度的解表法驅邪,同時大補氣血以調理。還有些患有胎瘧的孕婦,只要懷孕,瘧疾就會發作,這些人原本就有肝火旺盛,懷孕後水液滋養胎兒,導致肝虛血燥,寒熱交替,像是瘧疾但又非瘧疾,以逍遙散清肝火,養肝血,再搭配六味丸滋補腎陰,寒熱自然會退去。世上的醫者治療妊娠瘧疾初起,使用散邪飲,如果沒效,則使用截瘧湯來治療。

又有初用柴胡知母湯,以平為期。瘧久不退,則用七聖散截之。然截瘧內常山傷胎,萬不得已,須用白朮煎水煮透用之,然亦宜少用。即尋常治瘧,再以白朮制之,方免嘔泄。又夜明砂單方,亦治孕瘧。予常用加減丹溪安胎飲治孕瘧,甚覺穩妥有效,從未用截藥而孕瘧未嘗不愈也。

白話文:

此外,在治療瘧疾時,初期可以服用柴胡知母湯,以求安定病情。如果瘧疾久治不癒,就可以服用七聖散來截斷病勢。但是,七聖散中的內常山會損害胎兒,除非萬不得已,才需要使用白朮煎水煮透後服用,而且用量也要少。即使是治療一般的瘧疾,也需要用白朮來制衡,才能避免嘔吐和腹瀉。另外,夜明砂單方也可以治療孕婦的瘧疾。我經常使用加減的丹溪安胎飲來治療孕婦的瘧疾,效果非常顯著而且安全,從來沒有使用截藥而孕婦瘧疾無法痊癒的情況。

枳實理中湯(附理中湯,又附子理中湯。),治胃虛挾食,及結胸本虛,不能受攻。

白話文:

枳實理中湯(包括理中湯及附子理中湯)

用途:

治療胃部虛弱伴有食物積滯,以及本質虛弱的結胸,無法承受強攻的治療方法。

人參(一錢至三錢),白朮(一錢至二錢,土炒焦),炮姜,炙草(各五分),枳實(七八分,麩炒),茯苓(一錢)

白話文:

人參(6-18 克) 白朮(6-12 克,炒焦) 炮姜、炙甘草(各 3 克) 枳實(4.8-5.6 克,炒焦) 茯苓(6 克)

水煎服。此方參、朮、薑、草四味,方名理中湯,治胸痹,心胸痞氣,霍亂吐瀉不渴,一切脾胃虛寒,嘔吐清水,飲食不入,完穀不化。理中湯內加熟附子,名附子理中湯,如方中人參用一錢,附子則宜用三分。

白話文:

將藥材用水煎煮服用。這個方劑包含人參、白術、生薑、炙甘草四味藥材,稱為理中湯。此方用於治療胸悶、心胸發脹、霍亂嘔吐但口不渴、一切脾胃虛寒、嘔吐清水、食慾不振、食物無法消化等症狀。在理中湯中加入熟附子,則稱爲附子理中湯。如果方中使用一錢人參,那麼附子應當使用三分。

承氣湯,治少陽、陽明腑證。

大黃(四錢,生),厚朴(六錢,制),枳實(三枚)

白話文:

  • 大黃:4 錢,生用(不經過加工)
  • 厚朴:6 錢,經過炮製加工
  • 枳實:3 枚

此二方胎產忌用,錄之以備參考。

黃連解毒湯,治熱邪內外俱盛。

黃連,黃芩,黃柏,山梔

等分煎服。

桂枝白虎湯(附白虎湯,人參白虎湯。),治溫病感冒客邪而渴,及溫瘧先熱後寒。

白話文:

桂枝白虎湯(另附白虎湯、人參白虎湯),治療溫病感冒,感受外邪而口渴,以及溫熱性瘧疾,先發熱,後轉為惡寒。

石膏(四錢,生用,碎),知母(一錢五分,生),炙草(五分),粳米(一撮),桂枝(七分半)

白話文:

石膏(16 克,生用,研成碎末) 知母(6 克,生用) 炙甘草(2.5 克) 粳米(適量) 桂枝(3.75 克)

水煎服。此方去桂枝,即白虎湯正方也。去桂枝,加人參一錢,名人參白虎湯,治熱病大渴,發熱背寒。

散邪飲,治瘧初起。

羌活,柴胡,紫蘇,陳皮(各六分),蒼朮(米泔水制),厚朴(薑汁製),製半夏青皮(各七分)

白話文:

羌活、柴胡、紫蘇、陳皮(各 3.6 公克) 蒼朮(用米湯炮製)、厚朴(用薑汁炮製)、製半夏、青皮(各 4.2 公克)

水煎服。不愈者,服後截瘧湯截之。

截瘧湯

白朮(土炒),山楂(並子),檳榔,常山(白酒煮乾,炒紫色,再用白朮煎水煮透更妙。各八分),草果,神麯(各四分)

白話文:

白朮(用土炒過),山楂(連同果核),檳榔,常山(用白酒煮乾,炒成紫紅色,再用白朮煮的水煮透效果更好。各八分),草果,神曲(各四分)

水煎,遇發日五更服。

柴胡知母湯,治孕婦病瘧,不可輕用截藥,恐致損胎,此湯主之。

柴胡(一錢五分),知母,人參,黃芩,白朮(土炒),歸身(各一錢),甘草(五分)

白話文:

柴胡(7.5 克),知母、人參、黃芩、白朮(炒過的)、當歸(各 5 克),甘草(2.5 克)

薑棗引,水煎多服,以平為期。

七聖截瘧散,如瘧久不退轉甚者,宜用此散截之。

柴胡(一錢五分),黃芩,知母(各一錢),常山(八分,白酒煮乾,炒紫色,再用白朮煎水煮透更妙),草果仁(五分),烏梅(二枚)

白話文:

柴胡(約6公克),黃芩,知母(各約3公克),常山(約2.4公克,以白酒煮乾,炒成紫色,再用白朮煮透更有效),草果仁(約1.5公克),烏梅(2顆)

水酒各半煎,露一宿,臨發日五更溫服。忌生冷、雞、魚、麵食。原方有炙草,予恐常山合之而作吐,故去之。

明砂止瘧丹

夜明砂(三錢)

為末,茶清調,空心服。予謂此藥能行血,且下死胎甚速,非瘀血積聚成瘧及久成瘧母者,不可輕用也。

加減丹溪安胎飲,治孕婦瘧疾。

白朮(土炒),當歸熟地(各二錢),川芎,條芩(各八分),製半夏(七分),人參(一錢),藿香(五分),草果,青皮(各三分),紫蘇,廣皮,炙草(各四分),烏梅(二枚)

白話文:

白朮(炒熟),當歸,熟地黃(各2錢),川芎,條芩(各8分),製半夏(7分),人參(1錢),藿香(5分),草果,青皮(各3分),紫蘇,廣陳皮,炙甘草(各4分),烏梅(2枚)

姜一片,煎服。

二陳湯(見本卷子煩門。),小柴胡湯建中湯涼膈散君子湯補中益氣湯(俱見本卷諸痛門。),人參白虎湯(見本門,附桂枝白虎湯下。),逍遙散(見本卷胎逆上逼門。),六味丸(見本卷諸痛門,附六味地黃湯下。)

白話文:

  • **二陳湯:**參閱本卷咳嗽門。
  • **小柴胡湯:**參閱本卷發熱門。
  • **建中湯:**參閱本卷腹痛門。
  • **涼膈散:**參閱本卷胸悶門。
  • **六君子湯:**參閱本卷脘腹疼痛門。
  • **補中益氣湯:**參閱本卷疼痛門。
  • **人參白虎湯:**參閱本門,詳見附錄桂枝白虎湯。
  • **逍遙散:**參閱本卷胎逆上衝門。
  • **六味丸:**參閱本卷疼痛門,詳見附錄六味地黃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