閻純璽

《胎產心法》~ 卷之上 (14)

回本書目錄

卷之上 (14)

1. 惡阻論

加煨姜三片,水煎,徐徐溫服。

歸原散,治妊娠惡阻,嘔吐不止,頭痛,全不入食,服諸藥不止者。

人參,川芎,歸身,白芍,丁香,炙草(各五錢),茯苓,白朮(土炒),陳皮(各一兩五錢),半夏(一兩,制),桔梗(炒),枳殼(麩炒。各二錢五分)

共為細末。引用姜五片,棗一枚,水煎調,每服三錢。方內丁香不若易以砂仁或豆蔻為穩,如果胃寒之甚,用者亦詳慎之。

自此以下諸方,出自《濟陰綱目》擇錄以備採用。

參橘散,治妊娠惡阻,吐逆痰水,不食,心虛煩悶。

人參,橘皮(去白),茯苓,麥冬(去心),白朮(土炒),厚朴(薑汁製。各一錢),炙草(五分),竹茹(一團)

引加生薑三片,水煎服。

青竹茹湯,治妊娠惡阻,嘔吐不食。(此方清而不寒。)

竹茹(彈子大一團),橘皮,白茯苓(各一錢五分),半夏(制),生薑(各二錢)

水煎,溫服。忌羊肉、雞、魚、麵食。《全書》加梗米一撮。

橘皮湯,治妊娠嘔吐,不下食。

人參,竹茹,橘皮,白朮(土炒。各二錢),生薑(一錢),厚朴(一錢五分,制)

水煎服。惡阻惡食責之脾虛,嘔吐責之有火,所謂諸逆衝上,皆屬於火也。此方竹茹能平少火,厚朴能下逆氣,橘皮、生薑所以開胃,人參、白朮所以益脾,開胃益脾,欲其安穀云爾。

二香散,治妊娠胎動不安,氣不升降,嘔吐酸水,起坐覺重。

香附子(一兩,制),藿香葉,甘草(各二錢)

上為細末,每服二錢,不拘時,沸湯調下。

保生湯,治妊娠惡阻,少食嘔吐,或兼吐瀉作渴。

人參(一錢),白朮(土炒),香附(制),橘紅,烏梅(一方作烏藥),炙草(各五分)

加生薑,水煎服。覺噁心嘔吐,加丁香。予謂不若易砂仁七粒為穩。吐瀉作渴則效在烏梅矣。作烏藥者非。

半夏茯苓湯,治妊娠惡阻,嘔吐心煩,頭目眩暈,惡聞食氣,好食酸鹹,多臥少起,百節煩痛,羸瘦有痰,胎孕不牢。

人參,白朮(土炒),茯苓,陳皮(各一錢),熟地(胸滿者去之),旋覆花(無痰涎不用),桔梗,半夏(湯泡七次,薑汁炒黃),白芍(酒炒),川芎,炙草(各五分)

加生薑三片,水煎,空心服。《千金方》無旋覆花,有紫蘇葉、細辛。有熱,加炒黃芩。有客熱煩渴、口瘡,去橘皮、細辛,加前胡、酒炒知母七分。若腹冷下利,去地黃,加炒桂心五分。桂心炒用即不墮胎,然非真腹冷下利者不宜。若氣逆作脹者,加麩炒枳殼、蘇梗、制香附。

小和中飲,治妊婦胎氣滯滿,飲食停滯作脹。

陳皮,茯苓,厚朴(薑汁製。各一錢五分),山楂,扁豆(炒。各二錢),炙草(五分)

水一鍾半,加生薑三五片,煎服。如嘔者,加製半夏一二錢。如脹滿氣不順者,加砂仁七八分。如火鬱於上者,加焦梔子一二錢。如婦人氣逆血滯者,加紫蘇梗、制香附之屬。

白話文:

惡阻論

將三片煨過的生薑加水煎煮,慢慢溫服。

歸原散,治療懷孕期間的嚴重噁心嘔吐,頭痛,完全吃不下東西,服用其他藥物也無法停止的狀況。

配方包含:人參、川芎、當歸身、白芍、丁香、炙甘草(各五錢),茯苓、炒白朮、陳皮(各一兩五錢),製半夏(一兩),炒桔梗、麩炒枳殼(各二錢五分)。

將以上藥材磨成細粉。用五片生薑和一顆紅棗加水煎煮,調和藥粉服用,每次服用三錢。這個配方中的丁香最好改用砂仁或豆蔻比較穩妥,如果胃寒非常嚴重,使用時也要謹慎。

以下這些配方選自《濟陰綱目》,整理出來以便參考使用。

參橘散,治療懷孕期間的噁心嘔吐,吐出痰水,吃不下東西,心虛煩躁。

配方包含:人參、去白橘皮、茯苓、去心麥冬、炒白朮、薑汁製厚朴(各一錢)、炙甘草(五分)、竹茹(一團)。

加三片生薑用水煎煮後服用。

青竹茹湯,治療懷孕期間的噁心嘔吐,吃不下東西。(這個配方清熱而不寒涼。)

配方包含:竹茹(約彈珠大小一團)、橘皮、白茯苓(各一錢五分)、製半夏、生薑(各二錢)。

加水煎煮,溫服。忌吃羊肉、雞肉、魚肉、麵食。《全書》中還會加入一撮梗米。

橘皮湯,治療懷孕嘔吐,吃不下東西。

配方包含:人參、竹茹、橘皮、炒白朮(各二錢),生薑(一錢),製厚朴(一錢五分)。

加水煎煮後服用。懷孕期間的噁心厭食,多半是脾虛引起的;嘔吐則是體內有火造成的,所謂各種逆氣上衝,都屬於火的表現。這個配方中,竹茹能平息虛火,厚朴能降逆氣,橘皮和生薑可以開胃,人參和白朮可以健脾,開胃健脾,就是為了讓孕婦能夠正常進食。

二香散,治療懷孕期間胎動不安,氣機不順暢,嘔吐酸水,起身或坐下時感覺身體沉重。

配方包含:製香附子(一兩)、藿香葉、甘草(各二錢)。

將以上藥材磨成細粉,每次服用二錢,不拘時間,用滾燙的開水調服。

保生湯,治療懷孕期間的噁心嘔吐,食慾不振,或者兼有吐瀉和口渴的症狀。

配方包含:人參(一錢)、炒白朮、製香附、橘紅、烏梅(有的方子用烏藥)、炙甘草(各五分)。

加生薑,用水煎煮後服用。如果感覺噁心嘔吐,可以加丁香。我覺得不如改用砂仁七粒更穩妥。如果是吐瀉兼口渴,烏梅的效果會比較好。用烏藥是不對的。

半夏茯苓湯,治療懷孕期間的噁心嘔吐,心煩,頭暈目眩,不喜歡聞到食物的味道,喜歡吃酸鹹的食物,嗜睡少起,全身關節疼痛,身體消瘦多痰,胎兒不穩。

配方包含:人參、炒白朮、茯苓、陳皮(各一錢)、熟地(胸悶可以不用)、旋覆花(沒有痰就不用)、桔梗、用開水泡七次後用薑汁炒黃的半夏、酒炒白芍、川芎、炙甘草(各五分)。

加三片生薑,用水煎煮後空腹服用。《千金方》沒有旋覆花,而是用了紫蘇葉和細辛。如果有熱象,可以加炒黃芩。如果有客熱煩渴、口瘡,可以去掉橘皮和細辛,加入前胡和酒炒知母各七分。如果腹部寒冷導致腹瀉,可以去掉熟地,加入炒桂心五分。桂心炒過之後就不會導致流產,但不是真的腹部寒冷導致腹瀉的情況不適合使用。如果氣逆導致腹脹,可以加入麩炒枳殼、蘇梗、制香附。

小和中飲,治療孕婦胎氣鬱滯、飲食停滯導致腹脹。

配方包含:陳皮、茯苓、薑汁製厚朴(各一錢五分)、山楂、炒扁豆(各二錢)、炙甘草(五分)。

加一碗半水,加入三到五片生薑煎煮後服用。如果嘔吐,可以加入製半夏一到二錢。如果腹脹氣不順,可以加入砂仁七八分。如果體內有火向上鬱積,可以加入焦梔子一到二錢。如果婦女氣逆血滯,可以加入紫蘇梗、制香附等藥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