閻純璽

《胎產心法》~ 卷之上 (9)

回本書目錄

卷之上 (9)

1. 胎動安胎論

妊娠胎動,有傷僕忤觸動而不安者,人皆見證施治,故無差謬。若內傷而動,所因不同,治法亦異,人多錯誤。雖然,要不外乎虛實寒熱四端,人能察其病之所由而調劑焉,自無不安者。所以安胎之方,不可執一。若泥定某經月數,按月用藥,猶膠柱鼓瑟,執滯而不通矣。考安胎之藥,方書多用清涼,然間有宜用溫補者,不可不知。

如虛而不安者,或衝任不足,受胎不實,或脾胃氣虛不能提固,又或由色欲勞倦,飲食七情所傷,務須分別在氣在血,虛熱虛寒,或假寒假熱,察其所由,隨其疾苦而調之,虛者補之,治無不效,仍加戒慎可也。如實而不安者,或由食滯、氣滯,或由於鬱怒傷肝,鬱結傷脾,觸動血脈不安,須察其由而開之導之可也。

如寒而不安者,或吐酸嘔惡,喜熱畏寒,下寒泄瀉,或慣於小產,虛寒滑脫,屢用清補安胎而不效,脈必現沉微細弱,此屬陽虛寒證,宜用溫中安胎可也。余內人屢患小產,即遠房幃,慎起居,擇專門女科調治,總皆罔效。余雖稍通醫理,奈因王事鞅掌,焉能如業醫者之臨證多而機神熟耶。

爰專任於醫,乃屢安而屢墮,前後凡五次。比觀其方,不過清熱養胎,補氣血、澀滑脫而已。迨後復有孕,余自診視,其脈微弱,及時大補,至七十日,如期而仍下血,腰痠而腹不痛。此正合產書云:胎動胎漏,皆能下血,胎動腹痛,胎漏腹不痛。胎動宜調氣,胎漏宜清熱。

然前已用清熱罔效,余因而思及小產既多,陰血虛寒而滑脫,陽氣虛寒而不固,爰用溫中之法,以薑炭、桂炭加於參、朮、歸、耆、地、續、膠、艾之中,又取紅見黑止之義,不數劑而血止胎安矣。因悟及古人之治惡阻,必用二陳、六君、生薑、半夏之屬而愈,則知胎亦有用溫中而安者,概可徵矣。

若夫胎熱而不安者,或煩熱渴燥,或漏血溺血,或信用暖補之藥,反受其害,動而不安,須用清熱養血可也。此虛實寒熱之各異如此。但有因母病而胎動者,治其母病,而胎自安。有因胎動而及母病者,當安其胎,則母病自愈矣。凡胎動而輕,轉動不安,或微見血,察其不甚者,速用安胎飲安之。

若腹痛腰痠下墜,勢若難留者,用佛手散。胎未損,服之可安;已損,服之可下。下後,隨證調補之。醫者當細心詳審,圓機活法以施治,庶得保全八九。若漫執一偏之見,虛其虛而實其實,豈非欲留而反驅之,其能無慚於衾影耶。考之《保產》內有云:妊娠受胎兩三個月,胎動不安,蓋由子宮久虛,血海虛羸,多令胎墮,其危同於風燭,非正產可比。若妊娠曾受此苦,可急用杜仲丸預服以保胎元。

余常遵丹溪先生定安胎飲諸方,治孕婦虛弱,胎氣不安,飲食不美,常多小產,或腹痛、腰痠疼痛等證甚效。又曾用黑白安胎散一方,以救貧乏之人,每治胎動奇驗。今再擇備用諸方,加減用法於後,便於隨證去取耳。

白話文:

懷孕期間出現胎動不安的情況,有些是因為外力碰撞或跌倒等意外所導致,這種情況大家都能清楚知道原因並進行治療,所以不會有太大的錯誤。但如果是因為內在因素導致胎動不安,那原因就有很多種,治療方法也會有所不同,而這部分很多人容易搞錯。不過,總歸來說,胎動不安的原因不外乎虛、實、寒、熱這四個方面。只要能仔細觀察病因並加以調理,自然就能讓胎兒安穩。

因此,安胎的方法不能一成不變。如果拘泥於特定的懷孕月份,按月使用固定的藥方,就像用膠黏住瑟的弦柱彈奏,死板而無法變通。研究安胎的藥方,很多醫書都使用清涼藥物,但也有些情況適合使用溫補藥物,這點必須要知道。

如果是因為虛弱而導致胎動不安,可能是因為衝脈和任脈的氣血不足,導致受孕不牢固;也可能是脾胃氣虛,無法固護胎兒;或者是由於性慾過度、勞累過度、飲食不當、情緒波動等原因所導致。必須要仔細分辨問題出在氣還是血、是虛熱還是虛寒、或是假寒假熱等情況,根據實際情況加以調理。屬於虛的,就要補益;這樣治療通常都會有效,但仍需小心謹慎。如果是因為實證而導致胎動不安,可能是因為飲食積滯、氣機鬱滯,或是由於生氣發怒導致肝氣鬱結、憂思傷脾等原因,使氣血運行不暢而導致胎動不安。必須要仔細觀察病因,然後疏導開通氣血。

如果是因為寒證而導致胎動不安,可能會出現吐酸水、噁心嘔吐、喜歡溫熱、怕冷、下腹寒冷、腹瀉,或者是有習慣性流產等情況,這些都屬於虛寒滑脫。如果多次使用清熱補氣的安胎藥物都沒效果,而且脈象呈現沉、微、細、弱,這就屬於陽氣虛弱的寒證,適合使用溫中安胎的藥物。我內人以前經常流產,即使遠離房事、小心起居、找專門的婦科醫生調理,效果仍然不佳。我雖然稍微懂一些醫理,但因為公務繁忙,無法像專業醫生一樣累積豐富的臨床經驗。

我只好完全信任醫生,但還是屢次安胎又屢次流產,前後總共五次。我觀察醫生開的藥方,不過是清熱養胎、補氣血、收斂滑脫等藥物。後來內人再次懷孕,我親自診脈,發現她的脈象微弱,於是我及時給她大補氣血。到了懷孕七十天時,又如期出現出血,腰痠但是肚子不痛。這正好符合醫書上說的:「胎動和胎漏都會出血,胎動會腹痛,胎漏則不會腹痛。胎動適合調氣,胎漏適合清熱。」

然而之前已經用清熱藥物無效,於是我想到她之前多次流產,應該是陰血虛寒而滑脫,陽氣虛寒而無法固攝胎兒,所以改用溫中補陽的方法,在人參、白朮、當歸、黃耆、熟地、續斷、阿膠、艾葉等藥物中加入炮薑炭和桂枝炭,並採用「見紅用黑止」的原則。服藥沒幾劑,出血就停止了,胎兒也安穩了下來。我因此領悟到古人治療妊娠嘔吐(惡阻)時,一定會使用二陳湯、六君子湯、生薑、半夏等溫中藥物,可見有時候胎兒確實需要溫補才能安穩,這是有證據可循的。

如果是因為胎熱而導致胎動不安,可能會出現煩躁發熱、口渴乾燥、出血(包括陰道出血和尿血),或是因為誤用溫補的藥物反而加重病情,導致胎動更加不安。這種情況需要使用清熱養血的藥物。虛、實、寒、熱的狀況就是這樣各有不同。但也有因為母親生病而導致胎動不安的情況,這時只要治療母親的疾病,胎兒自然就會安穩下來。也有因為胎動不安而影響母親健康的情況,這時就要先安胎,母親的疾病自然就會痊癒。一般來說,胎動輕微、只是轉動不安,或是稍微出血,如果情況不嚴重,可以快速服用安胎飲來安胎。

如果出現腹痛腰痠、有下墜感,看起來很難保住胎兒時,可以使用佛手散。如果胎兒還沒有損壞,服用後可以安胎;如果胎兒已經損壞,服用後可以幫助排出。排出後,再根據具體情況進行調理。醫生應該仔細診斷,靈活運用各種方法來治療,這樣才能盡可能保住大部分的胎兒。如果固執己見,一味地虛弱就補,實證就攻,豈不是想留住胎兒反而加速它流產?這樣又怎麼能問心無愧呢?《保產》一書中說:「懷孕兩三個月時,如果胎動不安,大多是因為子宮虛弱,血海虧虛,這種情況很容易導致流產,其危險程度就像風中的蠟燭,不能和正常生產相比。如果以前懷孕曾經遭受這種痛苦,可以及早服用杜仲丸來保胎。」

我常常遵循丹溪先生所定的安胎飲等藥方,治療孕婦虛弱、胎氣不安、食慾不佳、習慣性流產、腹痛腰痠等症狀,效果非常好。我也曾經用黑白安胎散這個藥方,來救助貧困的人,治療胎動不安往往有奇效。現在再挑選一些常用的藥方,並在後面說明加減用藥的方法,以便醫生根據具體情況選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