閻純璽

《胎產心法》~ 卷之下 (7)

回本書目錄

卷之下 (7)

1. 發熱論

產後七日,內外發熱,其證多端,除傷食發熱已論見傷食門矣。然又有發熱惡寒頭痛似太陽證,或寒熱頭痛脅痛似少陽證,皆由氣血兩虛,陰陽不和,其狀頗類傷寒。治者慎勿輕產而執偏門,以麻黃湯治類太陽證,以柴胡湯治類少陽證。蓋產後大血空虛,一經發汗,重則亡陽,輕則筋惕肉瞤,或鬱冒昏迷,或搐搦便秘,變證百出矣。昔仲景云:亡血家不可發汗。

丹溪云:產後切不可發表。二先生非謂產後無傷寒之證也,非謂柴胡、麻黃湯之不為對證也,誠恐後學執偏門而輕產,泥成方而發表耳。雖明知感有外邪,其生化湯內芎、姜亦能散之,否則辛散生化湯亦可,何用發表以犯不可汗之禁乎!產時傷力發熱,去血過多發熱,惡露不快發熱,三日蒸乳發熱,早於起床勞動發熱,多因血虛陽無所依,浮散於外而為熱。只服生化湯二三劑,去惡生新,陽生陰長,其諸熱悉能退之。

《尊生》用丹溪法,以四君子湯加芎、歸、黃耆、炮姜,治產後發熱,亦甘溫除大熱意也。又云:大熱面赤大渴,脈洪大而虛者,黃耆當歸等分煎服。此仿當歸補血湯也。馮氏用四物為君,去川芎,生地換熟地,加軟苗柴胡、人參、炮姜,治熱最效,此亦取炮姜收其浮散之熱,而兼芍藥斂陰之意。

予謂當分塊痛有無,如七日內尚有塊痛,及初產時發熱,自宜生化湯為妙,其參、耆、柴、朮、地、芍尚須緩用。若無塊痛,產日已久,《尊生》、馮氏之方,亦合經旨也。養葵云:如胎前原有陰虛火證,產後去血過多,必大熱煩躁汗出等證,若大補氣血,其證必甚。當用逍遙散以清肝火、養肝血。

因其去血既多,肝虛血燥之故,不可泥於氣血兩虛而治。予謂此以肝虛有火立論,當以脈候參詳可耳。薛立齋又云:新產婦人,陰血暴亡,陽無所附而外熱,宜四物加炮姜,補陰以配陽。若系誤用寒涼克削之劑而外熱者,此為寒氣格陽於外,宜四君子加薑、桂。不應,急加附子。

若肌膚髮熱,面赤大渴引飲者,此血脫髮燥也,當歸補血湯。又曰:產後虛煩發熱,乃陽隨陰散,氣血俱虛,故惡寒發熱。若誤作火證,投以寒涼;誤作表證,輕用表散,禍在反掌。予謂立齋之論及治法,深得產後之要,但四物加炮姜一方,不若易生化湯則全美矣。

辛散生化湯(附辛散湯。),治產後感冒風寒,惡寒發熱頭痛。

川芎(一錢五分),當歸(三錢),炙草,乾薑(炙黑),羌活,防風(各四分),桃仁(十粒,去皮尖)

水煎服。若頭疼身熱不除,加白芷八分,細辛三分。頭疼如破,加連須蔥頭五根。虛加人參二三錢。一方用生化湯,加白芷八分,羌活、細辛各四分,蔥頭五根,不用防風,通治之。虛亦加人參,名辛散湯。予謂產後七日前當用生化湯,七日後可用此方。

白話文:

產後七天內,身體出現發熱,情況非常多樣,除了因為吃壞肚子造成的發熱(這已經在「傷食門」討論過)。還有一些情況,像是發熱、怕冷、頭痛,看起來像太陽經的病症;或者忽冷忽熱、頭痛、肋骨痛,又像少陽經的病症。這些大多是因為產後氣血兩虛、陰陽不調所致,症狀和傷寒很像。治療時一定要謹慎,不要輕視產後體虛的情況而使用錯誤的偏方,像是用麻黃湯來治療類似太陽經的病症,或用柴胡湯來治療類似少陽經的病症。要知道,產後失血過多,身體非常虛弱,如果再用發汗的方法,嚴重的話會使陽氣耗竭,輕則會出現肌肉抽動、顫抖,或昏迷、抽搐、便秘等各種複雜的症狀。古人張仲景就說過:「失血過多的人不可以發汗。」朱丹溪也說:「產後絕對不可以使用發散的藥物。」這兩位醫家並不是說產後不會有傷寒的病症,也不是說柴胡湯、麻黃湯不對症,而是擔心後世的醫者只執著於偏方而輕忽產後體虛的情況,拘泥於成方而隨意發汗。即使明知是感染外邪,生化湯裡的川芎、乾薑也有發散的作用,如果效果不好,用稍微加強發散作用的生化湯也可以,為什麼一定要用發汗的藥物來觸犯產後不可發汗的禁忌呢?

產婦生產時耗費力氣造成的發熱、失血過多造成的發熱、惡露排不乾淨造成的發熱、產後第三天漲奶造成的發熱,以及太早下床勞動造成的發熱,大多是因為血虛,導致陽氣沒有依附而浮散在外所引起的發熱。這時只要服用兩三劑生化湯,幫助排出惡露、生成新血,陽氣自然會生發,陰液也會增長,各種發熱的症狀自然會消退。

《尊生》這本書採用朱丹溪的方法,用四君子湯加上川芎、當歸、黃耆、炮薑來治療產後發熱,也是運用甘溫的藥物來消除虛熱的意思。書中又說:「如果出現高熱、面色赤紅、口渴嚴重、脈象洪大而虛的症狀,可以用黃耆、當歸等分煎服。」這是仿照當歸補血湯的用法。馮氏則用四物湯為基礎,去掉川芎,將生地換成熟地,再加入少量的柴胡、人參、炮薑,治療發熱的效果非常好,這也是利用炮薑收斂浮散的虛熱,同時用芍藥來滋養陰液。

我認為應該分辨是否有腹部疼痛。如果產後七天內仍有腹部疼痛,或者剛生產時就發熱,最適合用生化湯。像人參、黃耆、柴胡、白朮、熟地、芍藥這些藥,應該暫緩使用。如果沒有腹部疼痛,且產後已經一段時間,那麼《尊生》和馮氏的方子,也符合醫理。養葵說:「如果產婦在懷孕前就有陰虛火旺的體質,產後又失血過多,一定會出現高熱、煩躁、出汗等症狀。如果用大補氣血的方法,反而會使病情加重。這時應該用逍遙散來清肝火、養肝血。」因為產後失血過多,肝陰虛血燥,不可以拘泥於氣血兩虛的觀點來治療。我認為這種以肝陰虛有火的觀點來治療也是可以的,但還是要配合脈象來判斷。薛立齋又說:「新產婦人,陰血突然喪失,陽氣沒有依附而浮散在外導致發熱,應該用四物湯加上炮薑,補陰來配陽。如果是因為誤用了寒涼的藥物而導致發熱,這是因為寒氣將陽氣逼到體表,應該用四君子湯加上乾薑、桂枝,如果沒有效果,就要趕快加上附子。如果肌膚發熱、面色赤紅、口渴嚴重想喝水,這是因為失血過多導致體液乾燥,應該用當歸補血湯。」薛立齋又說:「產後虛煩發熱,是因為陽氣隨著陰液散失,導致氣血兩虛,所以會出現怕冷又發熱的症狀。如果誤認為是火熱的病症而用寒涼的藥物來治療,或誤認為是表證而輕易使用發散的藥物,將會造成難以挽回的後果。」我認為薛立齋的理論和治療方法,都掌握了產後疾病的要點,但是四物湯加上炮薑這個方子,不如改用生化湯來得更為完善。

辛散生化湯(附辛散湯),可以治療產後感受風寒,出現怕冷、發熱、頭痛等症狀。

藥材:川芎(1.5錢)、當歸(3錢)、炙甘草、乾薑(炙黑)、羌活、防風(各4分)、桃仁(10粒,去皮尖)

用法:用水煎服。如果頭痛發熱沒有緩解,可以加白芷8分、細辛3分。如果頭痛劇烈像要裂開一樣,可以加帶鬚的蔥頭5根。如果體虛,可以加人參2-3錢。另一個方子是在生化湯的基礎上,加白芷8分、羌活、細辛各4分、蔥頭5根,不用防風,可以治療各種情況。體虛也加人參,這個方子叫做辛散湯。我認為產後七天內應該用生化湯,七天後才可以用這個方子。

當歸補血湯:可以治療血虛導致夜晚發熱、煩躁口渴,而且脈象洪大而虛,重按下去幾乎摸不到的症狀。

藥材:黃耆(6錢,用蜜酒炙)、當歸身(2錢)

用法:用水煎服。

生化湯(內容見本書生化湯論)、四君子湯逍遙散(內容都見上卷「胎逆上逼門」)、四物湯(內容見上卷「安胎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