閻純璽

《胎產心法》~ 卷之下 (6)

回本書目錄

卷之下 (6)

1. 手足身痛論

產後遍身疼痛者,因產百節開張,血脈流散,氣弱不充,則經絡間血多凝滯不散,筋脈急引,骨節不利,故有腰背不能轉側,手足不能伸屈,或身熱頭痛者,起痛散主之。若誤作傷寒,發表汗出,則筋脈瞤動,手足厥冷,變為痙證,又當十全大補湯也。若指節疼痛,補中益腎湯。

足膝腫或痛,獨活寄生湯。《醫通》云:產後敗血,或流於腰胯,或流入髀股,痛不可拊,痛處熱腫,流注日深,漸至身面浮腫,調經散進或琥珀地黃丸最當。若虛風所侵,以致肢體沉重不利,筋脈急引,發熱頭痛,四神散加桂枝、薑、棗,和營止痛最捷,勿誤為傷寒治也。以手按而痛益甚,是瘀滯。

按而痛少緩,是血虛。以此別虛實,庶無差謬。馮氏云:產後手足身痛,是血虛不能榮也。手足走痛者,是氣血不能榮養四末。而濁氣流於四肢則腫,陰火遊行四旁則痛也。不出養榮加黑姜主之。

起痛散,治產後遍身疼痛,由氣血虛有滯,不可誤作傷寒施治。

當歸(二錢,酒浸),黃耆(一錢,蜜炙),白朮(土炒),淮牛膝(蒸),獨活,肉桂,韭白(各八分),甘草(三分)

姜三片,水煎,熱服。《尊生》方無黃耆,韭白止五分。

補中益腎湯,專治產後虛勞,指節疼痛,頭疼汗出。

人參,黃耆(蜜炙),淡豆豉(各一錢),當歸(二錢,酒浸),韭白(五分),生薑(三片),豬腎(一付)

先將豬腎煎熟,取汁二盞,煎藥八分,溫服。

十全大補湯(見上卷胎不長養門。),獨活寄生湯(見上卷諸痛門。),調經散琥珀地黃丸(俱見本卷腰痛門。),四神散(見本卷腹痛門。),養榮湯(見本卷脫汗亡陽門。)

白話文:

產後全身疼痛,是因為生產時全身關節打開,氣血分散,氣虛不足,導致經絡間的血液凝滯不散,筋脈因此緊繃,骨節活動不利,所以會有腰背無法轉動、手腳不能伸屈,或者發燒頭痛等症狀,可以用起痛散來治療。如果誤以為是感冒而用發汗的方式治療,會導致筋脈抽動、手腳冰冷,進而變成痙攣,這時候應該用十全大補湯來治療。如果是手指關節疼痛,則要用補中益腎湯。

腳踝或膝蓋腫脹疼痛,則用獨活寄生湯。《醫通》說:產後惡露敗血,可能流到腰部或臀部,甚至流到大腿,導致疼痛難以觸摸,疼痛處發熱腫脹,並且逐漸擴散,最後導致全身浮腫,這時候可以用調經散或琥珀地黃丸來治療。如果是虛風侵襲,導致肢體沉重無力,筋脈緊繃,發燒頭痛,可以用四神散加上桂枝、薑、棗來調和營氣、止痛,效果很快,不要誤以為是感冒來治療。用手按壓疼痛加劇,是瘀血阻滯;按壓後疼痛稍緩,是血虛。用這個方法來區分虛實,才不會出錯。馮氏說:產後手腳和身體疼痛,是血虛無法滋養身體。手腳到處疼痛,是氣血無法滋養四肢末端。濁氣流到四肢就會腫脹,虛火在身體周圍遊走就會疼痛。應該用養榮湯加上黑薑來治療。

起痛散,治療產後全身疼痛,是因為氣血虛弱又伴隨瘀滯,不可誤認為感冒而用發汗的藥物來治療。

起痛散的成分:當歸(二錢,用酒浸泡),黃耆(一錢,用蜂蜜炙烤),白朮(用土炒過),淮牛膝(蒸過),獨活,肉桂,韭白(各八分),甘草(三分)。

用薑三片,用水煎煮,趁熱服用。《尊生》這個方子沒有黃耆,韭白只用五分。

補中益腎湯,專門治療產後虛弱勞損、手指關節疼痛、頭痛出汗。

補中益腎湯的成分:人參,黃耆(用蜂蜜炙烤),淡豆豉(各一錢),當歸(二錢,用酒浸泡),韭白(五分),生薑(三片),豬腎(一副)。

先將豬腎煎煮熟透,取汁兩碗,再將藥材煎煮成八分,溫熱服用。

十全大補湯(內容參見上卷的「胎不長養門」),獨活寄生湯(內容參見上卷的「諸痛門」),調經散、琥珀地黃丸(內容都參見本卷的「腰痛門」),四神散(內容參見本卷的「腹痛門」),養榮湯(內容參見本卷的「脫汗亡陽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