閻純璽

《胎產心法》~ 卷之下 (5)

回本書目錄

卷之下 (5)

1. 脅肋痛論

產後脅痛,乃敗血流入肝經,其厥陰之脈,循行脅肋,故作痛。此證有虛實,宜分治之,不可誤也。如脅下脹,手不可按,是瘀血也,宜去其血,芎歸瀉肝湯主之。如脅下痛,喜人按,其氣閃動肋骨,狀若奔豚者,此去血太多,肝臟虛也,當歸地黃湯主之。《醫通》云:脅痛宜分左右。

蓋左屬血,血藏於肝,肝傷有死血故痛,加減小柴胡湯。右屬脾,脾有痰積則痛,加減補中益氣湯。左右俱痛者,屬虛,補中益氣湯加桂,下六味丸。然痰氣亦有流於左脅,必與血相持而痛。血積亦有傷於右脅,然必因脾氣衰而致。又左有怒氣傷肝,右有氣鬱傷脾,不因血與痰而痛。

其間治法,善雜證者可默悟矣。馮氏云:產後脅痛,若肝經血瘀,延胡索散。若肝經氣虛,四君子加柴胡、薄、桂。若肝經血虛,四物加參、朮、柴胡。若腎水不足,不能生肝,六味丸。若肺金勢盛,剋制肝木,瀉白散。然若不用薑、桂辛溫,助脾肺以行藥力,不惟無以施功,反添其脹矣。

《尊生》云:肋痛屬氣滯,歸芍清肝飲治之。蓋肋與脅部位不同,不可認而為一,腋之下有骨處為肋,肋之下無骨處為脅。

芎歸瀉肝湯,治產後瘀血脅痛,手不可按。

歸尾(一錢),川芎,香附(童便制。各八分),青皮,枳殼(麩炒。各六分),桃仁(八粒,去皮尖),紅花(四五分)

水煎熟,去滓,入酒、童便服。瘀甚,藥分兩或可加倍。

當歸地黃湯,治產後肝血去多,脅虛而痛。

人參,當歸(酒洗),白芍(酒炒),熟地(各一錢五分),陳皮,炙草,桂心(各一錢)

薑棗引,水煎服。

加減小柴胡湯,治產後左脅痛。小柴胡湯(見上卷諸痛門。)去黃芩,加丹皮、制香附、薄、桂、當歸、童便。

加減補中益氣湯,治產後右脅痛。補中益氣湯(見上卷諸痛門。)去升麻,加葛根、製半夏、茯苓、麩炒枳殼,生薑引。

瀉白散(附加味瀉白散。),治肺火喘嗽氣急,手足心發熱。

桑白皮(薑汁和蜜炙),地骨皮(各一兩),炙草(五錢),粳米(百粒)

為散。每服四五錢。一方米不為散,用米並竹葉為引,水煎服。加橘紅、桔梗,名加味瀉白散。

歸芍清肝飲,治產後氣滯肋痛。

當歸(一錢五分),白芍,桔梗(各六分),檳榔,枳殼(麩炒。各三分),桂心,青木香,柴胡(各二分五釐)

水煎服。

補中益氣湯(見上卷諸痛門。),六味丸(見上卷諸痛門,附六味地黃湯下。),延胡索散(見本卷小腹痛門。),四君子湯(見上卷胎逆上逼門。),四物湯(見上卷安胎門。)

白話文:

產後肋骨下側疼痛,是因為生產後不好的血流到肝經,這條經脈循行在肋骨兩側,所以引起疼痛。這種情況有虛證和實證之分,需要仔細辨別治療,不能搞錯。如果肋骨下側脹痛,不能按壓,是瘀血造成的,應該用藥去除瘀血,可以服用芎歸瀉肝湯。如果肋骨下側疼痛,喜歡按壓,而且感覺氣在肋骨間竄動,像奔豚一樣,這是因為失血過多,肝臟虛弱導致,應該服用當歸地黃湯。《醫通》說:肋骨兩側疼痛要區分左右。

左邊屬於血,血藏在肝臟,肝臟受傷就會有死血,所以會疼痛,可以用加減小柴胡湯。右邊屬於脾,脾有痰積就會疼痛,可以用加減補中益氣湯。如果左右兩側都痛,就屬於虛證,可以用補中益氣湯加上桂枝,並配合服用六味丸。但痰氣也可能流到左邊肋骨下側,必須和血一起才能引起疼痛。血瘀也可能傷害到右邊肋骨下側,但必定是因為脾氣虛弱引起的。另外,左邊的疼痛可能是因為發怒傷肝,右邊的疼痛可能是因為氣鬱傷脾,不一定是血瘀或痰積造成的。

這些治療方法,能處理複雜病症的人自然可以理解。馮氏認為:產後肋骨下側疼痛,如果是肝經血瘀,可以使用延胡索散。如果是肝經氣虛,可以使用四君子湯加上柴胡、薄荷、桂枝。如果是肝經血虛,可以使用四物湯加上人參、白朮、柴胡。如果是腎水不足,不能滋養肝臟,可以使用六味丸。如果是肺金太旺盛,抑制肝木,可以使用瀉白散。但如果不用薑和桂枝這些辛溫藥,幫助脾肺運行藥力,不僅不能發揮藥效,反而會加重脹滿。

《尊生》說:肋骨痛屬於氣滯,可以用歸芍清肝飲治療。肋骨和脅肋部位不同,不能混為一談,腋下有骨頭的地方是肋骨,肋骨下方沒有骨頭的地方是脅肋。

芎歸瀉肝湯,治療產後瘀血引起的脅肋痛,且不能按壓。 藥材包含:當歸尾(一錢),川芎,香附(用童便炮製。各八分),青皮,枳殼(用麩皮炒。各六分),桃仁(八粒,去皮尖),紅花(四五分)

用水煎煮後,去除藥渣,加入酒和童便一起服用。如果瘀血嚴重,藥量可以加倍。

當歸地黃湯,治療產後肝血流失過多,脅肋虛弱而痛。 藥材包含:人參,當歸(用酒洗),白芍(用酒炒),熟地(各一錢五分),陳皮,炙甘草,桂心(各一錢)

用水煎煮,用生薑和紅棗引藥。

加減小柴胡湯,治療產後左側脅肋痛。用小柴胡湯(見上卷諸痛門),去掉黃芩,加入丹皮、制香附、薄荷、桂枝、當歸、童便。

加減補中益氣湯,治療產後右側脅肋痛。用補中益氣湯(見上卷諸痛門),去掉升麻,加入葛根、制半夏、茯苓、麩炒枳殼,用生薑引藥。

瀉白散(附加味瀉白散),治療肺火引起的喘咳氣急,手足心發熱。 藥材包含:桑白皮(用薑汁和蜂蜜炙),地骨皮(各一兩),炙甘草(五錢),粳米(一百粒)

磨成粉末。每次服用四五錢。另一種方法不用磨粉,用米和竹葉一起煎水服用。加上橘紅和桔梗,就叫做加味瀉白散。

歸芍清肝飲,治療產後氣滯引起的肋骨痛。 藥材包含:當歸(一錢五分),白芍,桔梗(各六分),檳榔,枳殼(用麩皮炒。各三分),桂心,青木香,柴胡(各二分五釐)

用水煎煮服用。

補中益氣湯(見上卷諸痛門),六味丸(見上卷諸痛門,附六味地黃湯下),延胡索散(見本卷小腹痛門),四君子湯(見上卷胎逆上逼門),四物湯(見上卷安胎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