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世榮

《活幼口議》~ 卷之一 (2)

回本書目錄

卷之一 (2)

1. 議難易

議曰:天地陰陽尚有盈虧,世人陰陽自致順逆。失其調度者,邪正相干;違其安和者,患災相反。小兒一科,古人云:有異於常者為難。然長幼受疾,自是不同。所有難易之言者,非謂陰陽勝伏,非謂傳變差殊,非謂脈氣參差,非謂臟腑虛實。是以述其症者,悉謂之難;違其候者,總謂之易。

無以難症而妄之謂之易;無以易候而妄謂之難。難易之功,不出至誠窮理盡性為得之矣。原夫醫學師範,性參古風,是必臆記諸家明文旨歸要說,更須端的審察輕重較量兒觀兒幼傳變。又不可執殢於古意,亦不可濫恃於常情。蒐羅盡善究竟周旋,無一症一候留連於其間,方可謂十舉十全之妙道者耶。

古人云:心中了了,指下難明。小兒方脈指下易明,心用了了。其或不然,悉關矇昧,才有生疏,前功俱喪。思之!掌幼童負利害,不可自逞寸能,何堪稱譽!家傳三世之業,未果彰名,蓋由滅裂用醫,倉皇太急,故有得失。鳴呼!既無深思遠慮,豈有廣見多聞?若求僥倖之功,必害平生之福。

迂哉!淺見!寧保無虞,性命相投,豈可視為容易?症候未明,萬毋勉強。學者幸詳察之!

白話文:

討論難易:

天地間的陰陽尚且有盈虧變化,世人身體的陰陽也會導致順遂或乖逆。失去調和的,邪氣和正氣會互相干擾;違背平和的,疾病和災難就會接踵而來。小兒科,古人說:「和一般情況不同,就是難治的。」但年長和年幼的人得病,自然有所不同。所謂難易,並不是說陰陽誰勝誰負,也不是說病情的傳變有差異,更不是說脈象有不同,也不是說臟腑有虛實。所以,敘述病症時,都要把它看成難治;違背病程規律的,都把它看成容易。

不要把難治的病症隨便當成容易的,也不要把容易的病情隨便當成難治的。能否掌握難易的關鍵,在於是否以至誠之心鑽研醫理、窮究事物的本質。追溯醫學的傳統,應該參照古人的風格,一定要牢記各家醫書中明確闡述的要旨和重點,更要仔細審察小兒疾病的輕重,比較病情變化。又不可固執於古人的說法,也不可過於依賴平常的經驗。要盡可能收集完善的資訊,仔細考量,不要讓任何一個病症、一個病候被忽略,這樣才能達到十拿九穩的醫術境界。

古人說:「心中明白,但手指下卻難以辨明。」小兒的脈象容易在指下辨明,關鍵是用心理解。如果不是這樣,那就是糊塗無知了,只要稍微生疏,以前的努力就都白費了。想想看!掌握幼童的性命,關係重大,不可以自我誇耀自己的能力,更何況是接受稱讚!家傳三代的醫術,還沒能因此出名,是因為草率行醫,過於急躁,所以才會有得有失。唉!如果沒有深入思考,又怎麼會有廣泛的見識呢?如果只想僥倖成功,必定會損害一生的福氣。

這是多麼迂腐、淺薄的見解啊!怎能保證沒有危險呢?性命攸關,怎麼可以把它看得如此容易?病症還沒弄清楚,千萬不要勉強下藥。希望學習醫術的人詳細考察這些道理!

2. 議參詳

議曰:調理嬰孩一科,天下之難事也。且古從今,著載未詳其議。世有質能之士,未嘗廢業。蓋此等方脈之術也。然其參習至理妙,無它焉。所謂審察宛詳,按考備,既已實矣,不為虛設。夫苟瞑然取次,應急相投,致謬濫。噫!審者,審契表裡;察者,察實陰陽;究者,究竟臟腑;詳者,詳悉標本;按者,按明虛實;考者,考較輕重;推者,推評前後;備者,備准端的入法。千心十全,保命口無泛語,意無濫思,脈無虛究,藥無虛發。

凡有嬰兒,先以視之為上,聽聲為次,察脈又為次。旦嬰兒所受胎氣未充,其色白,其形萎,其氣怯,其聲濁,得顱囟(音蘆音信,乃頂門也)固實。稍長不任變蒸,既於變蒸不備,則形體萎而不壯,情性不舒,疾病無特不有。初生之兒,所受胎氣充足,其色紫,其形緊,其氣壯,其聲清焉,得顱囟虛曠。

稍長漸受變蒸,既而變蒸淌足,則體實形因,情寬性緩,疾病經年不仵。凡為醫工,專誠守業,毋浪遊,毋泛飲,毋傲恣,毋耽執。用之則專(專不以心浮泛),遣之則穩(令其絕疑),執而從機(行用以明機變),奸而致執(每依不可法則輕易),設意無太過處,性莫不及(切須究竟毋太過及)。凡遇臨危赴急,看候一見,使人愴然者,勿可徇眾而說,但如前八法明度而已。

若也視之為常,聽之為妄,視聽不專,浮泛致亂,虛作實,冷作熱,表為里,壅為通,如此倉皇,安得不有疏謬。今述總要,須當致謹參詳,乃謂成全日用善工者耶?

白話文:

這篇談論嬰幼兒照護的文章說:

要調理嬰幼兒的健康,是天下最難的事情。而且從古到今,相關的記載和討論都不是很詳細。雖然世上有很多有能力的人從事這方面的工作,從未放棄,但這終究是一門特殊的醫學技術。其中蘊含的至理奧妙,其實就是仔細審查、詳盡考察,並且做好萬全準備,真真切切地去做,而不是敷衍了事。如果只是隨便看看、敷衍應付,就會造成許多錯誤。

所謂的「審」,是要審視疾病的表裡關係;「察」,是要觀察身體的陰陽虛實;「究」,是要探究臟腑的狀況;「詳」,是要詳細了解疾病的標本;「按」,是要仔細按察身體的虛實情況;「考」,是要比較疾病的輕重程度;「推」,是要推測疾病的前因後果;「備」,是要做好萬全準備,找到正確的治療方法。做到以上這些,必須全心全意、力求完美,說話要謹慎不含糊,思考要仔細不草率,把脈要深入不浮淺,用藥要精確不隨便。

一般來說,觀察嬰兒,首先要看他的外觀,其次聽他的聲音,再次才是把脈。剛出生的嬰兒,如果先天胎氣不足,膚色會比較白,身體會比較虛弱,聲音會比較低沉,頭頂的囟門也會比較閉合。如果長大後變蒸過程不順利,沒有好好經歷,就會身體虛弱不健壯,情緒不開朗,各種疾病也會接踵而至。如果剛出生的嬰兒,先天胎氣充足,膚色會比較紅潤,身體也會比較緊實,聲音會比較清亮,頭頂的囟門也會比較開闊。

如果長大後順利經歷變蒸,身體會逐漸強壯,情緒也會變得穩定開朗,疾病也會很少發生。作為一名醫生,必須專心致志、堅守職責,不要遊手好閒、不要貪圖酒色、不要驕傲自大、不要執著己見。用藥時要專一(不要三心二意),處方時要穩妥(讓病人不再疑慮),要懂得隨機應變,但不要隨意更改原則。思考問題要適度,不要過猶不及(必須深入探究,不要過分也不要不足)。遇到緊急危難的情況,看到病人狀況危急,不要因為眾人說法就隨波逐流,只要按照前面說的八種方法來仔細判斷就可以了。

如果只是隨便看看,聽聽而已,不專心觀察、聽診,就會胡亂判斷,把虛當實、把冷當熱、把表當裡、把堵塞當暢通,這樣慌亂之下,怎麼可能不出錯呢?現在我把重點總結出來,希望大家仔細參考,這樣才能成為一位稱職的好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