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世榮

《活幼口議》~ 卷之一 (2)

回本書目錄

卷之一 (2)

1. 議專業

議曰:觀形看候,察色聽聲,宜究陰陽,受於邪正,皆由一氣生成之本。一氣者,先天應運造化鎡基,稟賦不常,故抱虛怯孩童作疾,其在實實虛虛,損益得中,標本無恙,過與及以意逆之。凡為醫工,須知表裡復審,盈虧不和,則眾疾皆臨,稍順則四大悉正。世傳小方脈書八十餘家,究竟症候良方妙劑不過五十,然其傳變形容諸症該千述萬,各顯其長,不得不錄。是故醫家明理藥不繁勞,乃知至妙。

白話文:

議曰:觀察外形來判斷病情,察看面色聽聞聲音,應研究陰陽的變化,感受了邪氣或正氣,都是來源於一氣生成。一氣,是先天的運行和造化,是生命生成的基礎,賦予了不同的生命。所以虛弱膽怯的孩童容易生病,是實實虛虛,損益得當,標本兼顧,過與不及都用意識去調整。凡是做醫生的,必須知道表裡復審,盈虧不調和,那麼各種疾病都會臨身,稍微順應一下,四大元素都正。世間流傳的小方脈書有八十多家,究竟症狀良方妙方不過五十,但是,其流傳變化描寫的諸多症狀有多如繁星,各顯其長,不得不記錄下來。所以醫家明理用藥不繁複,才能知道最精妙的醫術。

廣博言章,欲使學者通變而已。太抵小兒得疾,所受無過驚積冷熱,療理不致散漫者乃為上工,其候傳散斯為下客。傳散者驚即作癇,熱即成風,積成痞癖,虛作疳痢,冷致吐瀉,逆為嘔噦,其症泛泛,其醫䀮䀮。若不尋其源流,漸入江海,愈遠愈深,彌開彌大。上士治之未萌(不待傳變),中士治之已行(疾作它症),下士治之縱橫(或有得失),盲者治之崢嶸(無規法也),用藥副之規矩,行道從之精專。嬰孩無隱疾之情,藥餌有反功之嘆,勿致矜哀,乃招慶善矣。

白話文:

廣泛而深入地探討醫學理論和診治方法,旨在讓學習者通曉並能靈活運用。一般而言,小兒生病,大多是受驚、積食、受涼或過熱所致。治療方法不應漫無邊際,能針對病症進行治療的纔是高明的大夫,而任由病症蔓延擴散的則是庸醫。病症擴散後,會使驚風發作、高熱成風、積食成癖、虛弱成疳痢、受涼成吐瀉、逆氣成嘔吐,症狀多種多樣,治療方法也各不相同。如果不追究病症的根源,就會像江河入海,越流越遠越深,越滾越大。高明的醫生在症狀未形成之時就加以治療(不等病症傳變),一般的醫生在症狀已經出現之後才加以治療(症狀已經轉化成其他疾病),下等的醫生治療時有得有失(有時治好有時治不好),庸醫治療時毫無規律(沒有規矩和方法)。用藥時要遵循一定的規律,行醫時要精益求精。嬰兒沒有隱疾之說,藥物有副作用之患,不要輕易憐憫,招致不幸。

2. 議同異

議曰:合之則同,離之則異。水火之設,品物之聚,皆有同異,何可怪哉?火之為煙所鬱,則不明;及其焰也,由煙而明之。水之為坎所壅,則不流;其湍也,由坎以流之。萬物有品,橐出其境,則異於常;人事有尊卑,合其道,則異於眾。幼幼抱疾,不作傳變,古今皆知。

白話文:

評論說:合在一起就相同,分開就不同。水火的形成,萬物的聚集,都有相同和不同的方面,有什麼好奇怪的呢?火被煙霧所抑制,就不明亮;等到它的火焰燃燒起來,就由煙霧而明亮了。水被河水所阻隔,就不流動;等到它的洪流出現,就由河水而流動了。萬物各有其類,如果超出它們的範圍,那麼就不同於平常;人事間有尊卑貴賤,如果合乎它的法則,那麼就不同於一般人。幼小的孩子患了病,不會發展變化,古今人都知道。

言曰:疳積吐利,及其更也,即作驚風痰熱,未為怪異。可以循其症候而療之。稍或變常,當審其輕重而理之。茲則世醫務學,莫執此端,可否之意,以盡其善。殊不知疾作有同異之別。其所受之常曰同,所作不常曰異。前件八症候中,皆能傳之。俗流不知其所以傳作,即曰差異。

白話文:

古人說:疳積病會引起嘔吐、腹瀉,隨著病情發展,可能會轉化為驚風、痰熱等症狀,這並不奇怪。可以根據其症狀來治療。如果症狀稍微有變化,應審視其輕重情況來處理。然而,世上的醫生只注重學習,而不執著於這個原則,可否參考以盡其善良。殊不知疾病的發生有相同和不同的區別。它所受到的常態是相同的,但所產生的症狀是不相同的。前述八種症狀中,都能夠互相傳變。一般人不知道它們傳變產生的原因,就說它們是不同的。

其實因差異所致。當知所受在於傳變。欲以暴急之間,妄投丸散。冷熱相互,虛實相摧,表裡相隘,陰陽相反,亂於百脈,觸於五臟,迫於經絡,遏於榮衛。是故本症遁作它疾,所發不得其名,所療不審其理,攻劫無端,幸全性命,即其所受乃謂怪異。積症之中,得疾差異甚多。

白話文:

各種疾病其實是因為差異而導致的。要明白疾病的形成是通過傳播和變化而來的。想在危急之時,隨便服用藥丸散劑。冷熱相互作用,虛實互相摧毀,表裡互相壓迫,陰陽相反,擾亂了人體的經絡,損害了五臟,阻塞了經絡,阻斷了氣血的運行。因此,本病會演變成其他疾病,發作時不知道是什麼病,治療時也不明白其中的道理,胡亂用藥,僥倖保全性命,那麼這種病情就叫做怪病。在慢性疾病中,疾病的差異很多。

(差異者,是積等證候所治不當而傳反致,勿謂詫異所受哉也。)疳氣之疾,外候頗眾。其候但於積病壞症,而與調理疳氣亦然。詢其源則應其端,體其症則療其疾。是以丸散不良,陳疾病莫延久。凡兒所受異疾,蓋由失之明察。苟或成人,往往抱馬羽薦之疾者有矣。

白話文:

(那些與預期結果不同的,都是因為積堵等證候症狀因治療不當而反過來加重,不要以為是罕見的意外。)疳氣的病症,在外在徵候上有很多種。它的徵候只能針對積病、損害性疾病,而調理疳氣也是如此。詢問來源就應該從根本去探究,體察症狀就應該治療疾病。因此藥丸、散劑不合格,慢性疾病便不能長時間延緩。所有兒童罹患的奇特疾病,大多是由於缺乏明察秋毫的洞察力造成的。即使是成人,也常常有患上馬羽薦疾病的。

3. 議根本

議曰:夫人之生以氣血為根本,人之命以安樂為壽元。男即二八,衛氣方正;女即二七,榮血方行。天癸至時,其氣與血始然。父參年既未登,即曰小兒。然分形,其名已載。自幼至長久。第言之:今之世法,男年十五,女年十三,乃通嫁娶。其道雖不應古,其理在乎通情。

白話文:

古人說:人的生命以氣血為根本,人的壽命以安樂為長久。男子到了十六歲,衛氣正盛;女子到了十四歲,榮血方行。天癸到一定的時候,元氣和血液才開始發育。父親年滿三歲,還沒長大成人,就稱之為小兒。雖然形式上分開了,名字也已經在玉牒上記載了。從幼年到成年,期間很長。現在的風俗,男子十五歲,女子十三歲,就可以結婚了。這種做法雖然不合古人的要求,但也是情理之中的事。

情動乎中,男破陽大早,則傷其精氣;女破陰大早,則傷其經脈。雖成胎孕,含育必虧。兒生傴僂,變蒸不備體,作侏儒。又或男子過於八八,女人過於七七,產誕嬰孩,何足善也?又或陰盛陽虧,陽盛陰虧。又或女因胎寒服藥,男以陰萎餌丹,如此為後,皆不足與議,非正論也。

白話文:

情感過度激動,男性過早破壞陽氣,就會損害精氣;女性過早破壞陰氣,就會損害經脈。即使懷孕,胎兒的孕育也必定不足。所生的孩子會畸形、發育不完全,成為侏儒。另外,男性超過八十八歲,女性超過七十七歲,生下的孩子,怎麼會好呢?還有的是陰盛陽衰,陽盛陰衰。還有的是女性因為胎兒寒冷而服藥,男性因為陰虛而服用丹藥,這樣的情況下所生的孩子,都不值得評論,不是正論。

前賢著述,評較調理,未嘗與究其源遠,見分短夭利害。由斯復見男女長成疾,抱虛勞相繼而死者。人謂傳屍,或曰有鬼所致,或曰有蟲所作。愚謂不然。傳屍者,傳受骨肉氣血之屍也。乃是父精不足,母氣虛羸而得之。何更外有屍而可傳?有鬼致昧,有蟲為禍,前件意義悉入其候。

白話文:

過去醫家在著述上對於調理疾病,一直沒仔細追究疾病的根源,判別疾病的利害和短長,因此便會看到男女長大成人、身體衰弱而死的例子。一般人認為這是傳屍,或是說有鬼魂作祟,或者說有蟲造成。我認為不是這樣。傳屍是傳受氣血的屍體,這是因為父親的精氣不足、母親的氣血虛弱而得的疾病。哪裡還有什麼外在的屍體可以傳染呢?所謂有鬼魂作祟、有蟲作禍,前文所說的症狀都符合這種情況。

雖則男女長大,勿於勞瘵相承,但稟賦受氣,如花傷培,似木敗植。榮壯枯謝,各由根本所致。凡為人子,無能自知。況又恣妄於女年,忽爾氣虛脈脫,惟恨天命。病家堅忿藥之不良,無自責其根本不充,所以然也。

白話文:

男女雖然長大成人,不要讓勞苦和疾病不斷延續,但稟賦和氣血的受承,就像花草失去培育,樹木枯萎凋零。興盛壯盛,枯萎凋謝,都由於根本原因所致。凡是為人子女的,沒有能夠自我瞭解的。況且又任性放縱於年輕時期,忽然氣虛脈弱,只恨天命。病人堅決認為藥物不好,卻不責備自己的根本不充實,所以才會這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