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科醒》~ 辨驚風之誤論第九 (2)

回本書目錄

辨驚風之誤論第九 (2)

1. 傷風發搐

凡小兒身熱脈浮,口中氣熱,呵欠頓悶,手足搐搦者,此因傷風而得之。宜大青膏,或人參羌活散之類主之。

若搐而肢體倦怠,口氣不熱,則屬虛矣。宜異功散以補脾,釣藤飲以制肝;則搐自止矣。

若月內小兒,搐而鼻塞,亦屬風邪所傷。宜用蔥白七莖,生薑一片,細擂攤紙上,合置大人掌中令熱,急貼囟門。(案方書。頂中央旋毛中為百會。百會前一寸為前頂。百會前三寸即囟門。)少頃即搐止而鼻亦利矣。

尋常小兒傷風,亦可用之。愈後取去,仍當以綿胭脂一片,周圍以熱麵糊護之,以蔽大人口鼻之氣為善。

白話文:

凡是小孩身體發熱、脈象浮起,口中呼吸的氣息很熱,打呵欠時顯得精神不濟,手腳抽搐抖動,這些都是因為受風寒引起的。應該使用大青膏或人參羌活散之類的藥方來治療。如果抽搐的同時肢體疲倦無力、口中呼吸的氣息不熱,那就屬於虛症,應該用異功散來補脾,用釣藤飲來平肝,抽搐自然就會停止。如果是未滿月的小嬰兒,抽搐的同時還鼻塞,也是因為受了風邪侵襲。可以用七根蔥白、一片生薑,一起搗爛後攤在紙上,放在大人手掌中使之溫熱,趕緊貼在嬰兒的囟門處。(註:根據醫書記載,頭頂中央的髮旋處是百會穴,百會穴前方一寸是前頂穴,百會穴前方三寸就是囟門。)過一會兒抽搐就會停止,鼻子也會通暢。一般小孩受風寒也可以使用這個方法,痊癒後取下,然後用一片胭脂棉,四周用熱麵糊包圍保護,來遮蔽大人呼出的氣息,這樣是最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