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科醒》~ 治痘論第十一 (3)
治痘論第十一 (3)
1. 順逆
身無大熱。痘腳稀疏。根窠紅綻。不瀉不渴。乳食不減。四肢溫和。聲音清亮。精神如常。脈象和緩。此屬順症。不須服藥自愈。
至若逆症。咳嗽聲啞。飲食挫喉。一惡也。腹脹氣促。悶亂不寧。二惡也。渴瀉不止。咬牙寒戰。三惡也。瘡嫩易破。癢𤹀不止。四惡也。紫黑灰色。頂陷喘渴。五惡也。若按上法急為救療。十中尚可全活八九。慎勿以其惡。遂棄而不治也。
此外尚有輕變為重。所犯者七。一不忌口味生冷滑膩。致令脾胃受傷。二先曾泄瀉。裡虛不能托毒外出。三過服表藥。或不避風寒。致損表氣。四餌涼藥。及妄用攻裡之劑。致令裡氣虛寒。毒氣不能發出。
五穢氣所觸。詳見種痘說內。蓋血氣聞香則順聞臭則逆。順則易出易靨。逆則難愈。六生人輒至。及僧尼孝服。七犯房屋。
又重變為輕。返凶為吉。所慎者五。一謹避風寒。二身常和暖。寒則添衣。熱則減去。務得中和。毋令太過不及。三節飲食。大忌西瓜柿橘菱角水蜜等冷物。恐內傷胃氣。及肥肉油膩。滑腸作瀉。酸鹹作渴。酒蔥蒜魚羊腥物作癢。務使脾胃充實。則痘瘡易出易靨也。
四大便稠。飲食調和。不致泄瀉。一日二日一次為調。日行二三次為利。宜急用甘溫補脾藥。若值灌漿之時。雖三四日不行。不得誤以為秘。五按法調理。補氣血。顧脾胃。避風寒。節飲食。毋妄汗。毋妄下。斯皆可以轉重就輕。返逆為順。庶幾不致變輕為重矣。
白話文:
身體沒有發高燒,痘子長得稀疏,痘根周圍紅潤飽滿,沒有腹瀉也不口渴,食慾沒有減少,四肢溫暖,聲音清亮,精神狀態正常,脈象平和舒緩,這些都屬於順症,不需要吃藥也會自己痊癒。
至於逆症,則有以下情況:咳嗽聲音沙啞,吃東西時難以下嚥,這是第一種不好的狀況;肚子脹氣,呼吸急促,煩躁不安,這是第二種不好的狀況;口渴且腹瀉不止,咬牙且身體發冷,這是第三種不好的狀況;痘子脆弱容易破裂,發癢難耐,這是第四種不好的狀況;痘子呈現紫黑色或灰色,頭頂凹陷,呼吸急促且口渴,這是第五種不好的狀況。
如果按照上述方法及時治療,十個病人中大概可以救活八九個,千萬不要因為病情嚴重就放棄治療。此外,還有一些情況會讓輕症轉為重症,總共有七種:第一,不忌口,吃生冷、黏膩的食物,導致脾胃受損;第二,之前有腹瀉的情況,導致身體虛弱,無法將毒素排出體外;第三,過度服用發汗的藥物,或者不注意保暖,導致身體表面的氣受到損傷;第四,服用寒涼的藥物,或者隨意使用瀉下的藥物,導致身體內部的氣虛弱寒冷,毒素無法發出來;第五,接觸到污穢之氣,詳細情況可以參考《種痘說》裡的內容,因為血氣聞到香味就會順暢,聞到臭味就會阻塞,順暢就容易發出來也容易癒合,阻塞就難以痊癒;第六,接觸到剛出生的人、僧尼或穿孝服的人;第七,觸犯到房屋的禁忌。
另外,也有一些情況可以讓重症轉為輕症,讓兇險轉為吉祥,總共有五種需要注意:第一,謹慎避開風寒;第二,身體保持溫暖,冷了就多穿衣服,熱了就減少衣服,務必保持身體平和,不要太過或不及;第三,節制飲食,特別忌諱西瓜、柿子、橘子、菱角、水蜜桃等寒涼的食物,避免損傷脾胃之氣,也要避免肥肉油膩的食物,以免滑腸導致腹瀉,酸鹹的食物會導致口渴,酒、蔥、蒜、魚、羊等腥味食物會導致發癢,務必使脾胃強健,這樣痘瘡就容易發出來也容易癒合。
第四,大便順暢,飲食調和,不腹瀉,一天一到兩次排便算是正常,一天兩到三次算是稍微腹瀉,應該立即服用甘溫補脾的藥物。如果在痘瘡快要化膿的時候,即使三四天沒有排便,也不要誤以為是便秘。第五,按照以上的方法調理,補氣血,顧護脾胃,避開風寒,節制飲食,不要隨意發汗,也不要隨意瀉下,這樣都可以讓重症轉為輕症,讓逆症轉為順症,盡可能避免讓輕症轉為重症。
2. 戒妄汗妄下
人之一身。本乎氣血。氣為衛。血為榮。氣陽而血陰也。陽主動。所以沖暢隧道。運動樞機者也。陰主靜。所以棄溢臟腑。灌溉周身者也。然其所重。則又在乎脾胃。是故脾胃者。五臟六腑。生化之大源也。經云。人之所受氣者。谷也。谷之所注者。胃也。胃者水穀氣血之海也。
至於痘瘡。則全資氣血。但得氣血充暢。則易出易收。氣血不足。則變症百出。故始出之際。賴氣血以載毒外出。繼則因氣血以起脹灌漿。終之以結靨落痂。莫非氣血為之運化。倘氣血稍虛。脾胃一損。則生機息而化源絕矣。奈何宋麟祥之痘疹正宗。誤用寒涼攻伐。致令愚盲幼科。
避諸大家之煩。貪痘疹正宗歸宗湯一方之易。遂至一時翕然用之。不分虛實寒熱。妄行攻下。以致陰陽脾胃之氣俱傷。變症因之蜂起。因而死者多矣。蓋妄汗傷陽。則凡起發灌漿收靨之力。皆失所賴。勢必變為癍爛音啞。皮薄癢𤹀。外剝而死。故前人於痘瘡見點之後。便禁用升麻葛根湯。
恐發得表虛也。妄下傷陰。則凡臟腑化源。精神鎖鑰。飲食倉廩。皆為所敗。是必變為陷伏。不起發。不灌漿。灰白倒靨。手足逆冷。吐利不食。寒戰咬牙。腹痛虛脹。內攻而死。故前人禁用大黃石膏枳殼生地鼠黏紫草芩連梔子之屬。恐攻得裡虛也。故錢氏曰。瘡疹惟用溫平藥治之。
不可妄下及妄攻伐。良有以也。陳氏云。痘以太陰脾肺二經為主。肺宜溫而脾宜燥。萬氏云。痘瘡始終以脾胃為主。胃嘗養而脾當補。馬氏云。痘以少陰心經為主。火不可太清。血不可太涼。三說皆是也。蓋脾為孤臟。能灌四旁。則四臟皆賴一臟以養之。況脾屬土而主肌肉。
若能化水穀。成津液。灌溉諸經。令肌肉不枯。氣血得其助。痘何難成。但寒土不能生物。必有陽氣熏蒸於下。而後能成發育也。如草木之根在土。而冬月何以不生。以真陽之氣息也。可見脾受水穀。化生津液。必藉火氣。始能成腐化之功。所謂火能生土。火乃土之母也。心為君火。
能役相火。主乎血脈。若心火不息。血不寒凝。自能與脾之津液相為流通。痘自紅潤而鮮豔。所謂血主濡之。氣主呴之。氣無血不走。血無氣不行。氣乃血之帥也。氣行血亦行。肺統一身之氣。主乎皮毛。若肺氣充盈。自能與心之血脈相為周運。痘自尖圓而肥潤。是血氣充資足。
交會於前。脾生津液。助養於後。痘之成功。三臟缺一不可。若肝臟則無與焉。至於腎臟。如攻伐太過。或經泄瀉。腎氣損傷。則痘瘡變黑。歸腎而死矣。薛氏曰。凡痘瘡在四五日之間死者。毒氣盛真氣虛而不能起發也。六七日之間死者。元氣虛而不能灌膿也。旬日之外死者。
邪氣去。脾胃敗。而元氣內脫也。治者但能決其死。而不知其死必本於氣血虧損。苟能逆推其因。而豫為調補。豈斷無生理哉。蓋起發灌膿結痂。三者皆由脾胃榮養。不可妄投表下攻伐之劑。庶不誤人於夭札也。業幼科者。可不戒哉。請更言之。試問痘疹正宗。專以歸宗湯一方。
肆用寒涼攻伐。欲以應無窮之痘。有是理乎。不待明智之士。自能覺其非矣。何幼科昧心喪良。故蹈其轍也。有力仁人。若能火其書毀其板。使邪說息而正道行。則於嬰兒造福不淺矣。
白話文:
人的一身,根本在於氣血。氣是衛護身體的,血是滋養身體的。氣屬陽,血屬陰。陽主動,所以能疏通管道,推動身體的機能;陰主靜,所以能儲藏在臟腑,灌溉全身。然而,其中最重要的,又在於脾胃。因此脾胃是五臟六腑產生精華物質的根本來源。《黃帝內經》說,人所接受的精華之氣,來自於食物,食物會進入胃,胃是水穀精華和氣血的海洋。
至於痘瘡,完全依賴氣血。只要氣血充足暢通,痘瘡就容易發出來也容易收斂。如果氣血不足,就會出現各種病症。所以痘瘡剛開始出現的時候,要靠氣血將毒素帶出體外;接著要靠氣血使痘瘡腫脹化膿;最後要靠氣血使痘瘡結痂脫落。這些都離不開氣血的運化。如果氣血稍微虛弱,脾胃一受損,身體的生機就會停止,產生精華物質的來源就會斷絕。
然而宋麟祥的《痘疹正宗》卻錯誤地使用寒涼的藥物來攻伐,導致那些愚昧的兒科醫生,為了避免其他醫家的麻煩,貪圖《痘疹正宗》中歸宗湯的簡單易用,就一窩蜂地使用它。他們不分虛實寒熱,胡亂地使用攻下藥,導致陰陽脾胃之氣都受損傷,各種病症接連發生,因此而死的人很多。
大意地發汗會損傷陽氣,那麼痘瘡發出來、腫脹、化膿、結痂的力量都會失去依賴,必然會變成斑爛、聲音沙啞、皮膚薄而發癢、潰爛而死。所以前人在痘瘡出現之後,就禁止使用升麻葛根湯,是擔心發汗會使體表更加虛弱。
胡亂地使用攻下藥會損傷陰氣,那麼臟腑產生精華物質的來源、精神的根本、飲食的倉庫,都會被破壞。這樣一定會變成痘瘡潛伏不出來、不能腫脹化膿、痘瘡顏色灰白、手腳冰冷、嘔吐腹瀉不進食、寒戰牙關緊咬、腹痛虛脹、內攻而死。所以前人禁止使用大黃、石膏、枳殼、生地、鼠黏子、紫草、黃芩、黃連、梔子之類的藥物,是擔心攻下會使體內更加虛弱。
因此,錢乙說,痘瘡只能用溫和的藥物來治療,不可以胡亂地使用攻下和攻伐的藥物,是有道理的。陳氏說,痘瘡主要與太陰脾和肺兩經有關,肺宜溫潤,脾宜燥。萬氏說,痘瘡從始至終都以脾胃為主,要經常調養胃,並補益脾。馬氏說,痘瘡主要與少陰心經有關,火氣不能太過清散,血不能太過寒涼。這三種說法都是對的。
脾是孤立的臟器,能灌溉四方,所以其他臟器都要依賴它來滋養。況且脾屬土,主管肌肉,如果能夠消化食物,化生津液,灌溉各經脈,使肌肉不枯萎,氣血得到幫助,痘瘡又有什麼難成的呢?只是寒冷的土壤不能生長萬物,必須有陽氣在下方蒸騰,才能夠發育。就像草木的根在土裡,冬天為什麼不生長?因為陽氣停止了。可見脾接受食物,化生津液,必須藉助火氣,才能完成腐熟的功能。這就是所謂的「火生土」,火是土的母親。心為君火,能夠役使相火,主管血脈。如果心火不衰,血就不會寒冷凝滯,自然能與脾的津液相互流通,痘瘡自然就會紅潤而鮮豔。這就是所謂的「血主濡之,氣主煦之」。氣無血則不能運行,血無氣則不能推動,氣是血的統帥。氣運行,血也運行。肺統管全身的氣,主管皮膚毛髮。如果肺氣充盛,自然能夠與心的血脈相互循環,痘瘡自然就會尖圓而肥潤。這是因為氣血充足,在前面相互作用,脾產生的津液在後面輔助滋養,痘瘡的成功,三臟缺一不可。至於肝臟,則沒有參與。
至於腎臟,如果攻伐太過,或是過度腹瀉,腎氣損傷,痘瘡就會變黑,最終歸腎而死。薛己說,凡是痘瘡在四五天內死亡的,是因為毒氣太盛,正氣虛弱而不能發出來;六七天內死亡的,是因為元氣虛弱而不能使痘瘡化膿;十天之外死亡的,是因為邪氣已經消退,脾胃敗壞,元氣耗竭。治療的人只能判斷病人會死,卻不知道死亡的原因是氣血虧損。如果能夠追溯其原因,提前進行調理補益,難道就沒有生機了嗎?痘瘡的發出來、腫脹化膿、結痂,這三者都依靠脾胃的滋養,不可以胡亂地使用發散、攻下的藥物,以免害人夭折。從事兒科的醫生,難道不應該以此為戒嗎?
再說一下,《痘疹正宗》只用歸宗湯這一種藥方,肆意使用寒涼攻伐的藥物,想要應對千變萬化的痘瘡,這有道理嗎?不用明智的人,自己就能明白其中的錯誤。為何兒科醫生會昧著良心,重蹈覆轍呢?有能力有仁愛之心的人,如果能夠燒毀這本書、銷毀它的書板,使邪說止息,正道得以實行,那麼對於嬰兒的福祉將會是無可估量的。
3. 痘後
痘瘡收靨落痂之後,其嬰兒氣血必虛。蓋自初熱傷陰,以至出齊起發灌漿結靨落痂,莫非氣血之所為。且或體虛痘密,遍體不留餘隙,果能一一沖托成實,則是周身氣血,皆為痘用。周身氣血皆為痘用,則未有不耗傷者。氣血既皆為痘耗傷,則凡於落痂之後,必宜加意培補。
縱有他症,皆當以末治之。務令氣血得以充足復原,不致遺後日多疾之患。譬如以人搏虎,虎雖斃而人之氣力傷矣。人之氣力既傷,未有不需飲食酒肉以將息者。奈何近日俗習,不知此理,每於痘瘡,皆喜進清涼之劑。於落痂之後,亦妄用黃連梔子苦寒之屬,謬曰敗毒,致使脾胃生氣大傷。
飲食減少,尩羸孱弱,卒難復原。或即變生他症,仍歸夭亡,可勝浩嘆。嗟乎!痘不成漿,由氣血不能運化。痘既成漿,毒氣已解。果使漿稠痂厚,則毒氣全解。痂落之後,尚何餘毒之可清?在稟賦壯實,血熱瘢紫者,或堪其謬。若瘢色紅淡,或雪白者,服之必死。婦人無知,
庸醫謬習,沉迷痼結,禍世已深。僕思挽救,是以不惜諄復其詞,用以代鐸,以振世之聾聵云。
白話文:
痘瘡結痂脫落後,嬰兒的氣血一定會虛弱。因為從發熱傷陰開始,到出疹、起泡、化膿、結痂脫落,無一不是氣血在作用。而且,如果體質虛弱又長滿密密麻麻的痘子,全身沒有一點空隙,都能一一順利長成、飽滿結實,那表示全身的氣血都被痘子消耗掉了。全身氣血都被痘子用光了,沒有不受到損傷的。氣血既然都被痘子耗盡,那麼在結痂脫落後,就一定要特別注意補充營養,即使有其他症狀,也要把它放在次要位置來處理,務必要讓氣血能夠充足恢復,才不會留下日後多病的隱患。
這就像人跟老虎搏鬥,即使把老虎打死了,人的氣力也已經受傷了。人的氣力既然受損,沒有不需要飲食酒肉來調養的。但是,現在一般人都不知道這個道理,每次長痘子,都喜歡服用清涼的藥物,在結痂脫落後,也胡亂使用黃連、梔子這些苦寒的藥物,錯誤地說是為了清熱解毒,導致脾胃生機大受損傷,食慾減少,變得又瘦弱又虛弱,很難恢復。或者因此又產生其他病症,最後仍然夭折,實在令人感到非常痛心。
唉!痘子不能化膿,是因為氣血無法運化;痘子既然已經化膿,毒氣就已經解除了。如果痘子長得飽滿,結痂又厚實,就表示毒氣已經完全解了,結痂脫落後,哪裡還有什麼剩餘的毒需要清呢?如果天生體質強壯、血熱而痘疤呈紫色的,或許還能承受這種錯誤的治療方式。如果疤痕顏色是淡紅色或是雪白的,吃了這些藥一定會死。婦女沒有醫學知識,庸醫又沿襲錯誤的習慣,根深蒂固,危害世人已經太深了。我想要挽救這個局面,所以不惜反覆說明,希望能像搖響鈴鐺一樣,警醒那些聽不進勸告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