芝嶼樵客

《兒科醒》~ 辨驚風之誤論第九 (3)

回本書目錄

辨驚風之誤論第九 (3)

1. 天釣內釣

天釣之狀。發時頭目仰視。驚悸壯熱。兩目反張。淚出不流。手足搐掣。不時悲笑。如鬼祟所附。甚者爪甲皆青。由乳母厚味積熱。貽兒為患。或外感風邪所致。宜內服釣藤飲。外用雙金散吹鼻。至於內釣。其狀則腹痛多喘。唇黑囊腫。傴僂反張。眼尾赤色。或內臟抽掣。作痛狂叫。

白話文:

頭吊症狀。發病時頭部和眼睛向上看,出現驚悸、高熱、雙眼瞪大、淚水不流、手腳抽搐、不時悲傷或大笑,就像被鬼神附身一樣。嚴重的會指甲發青。是由於乳母飲食過於油膩,導致孩子積熱過多而引起的。或因外感風邪所致。宜內服釣藤飲,外用雙金散吹鼻。至於內吊,症狀表現為腹痛、喘息加重,嘴脣發黑、囊腫,駝背反張,眼尾發紅。或內臟抽搐,劇痛狂叫。

或泄瀉縮腳。亦由乳母起居不慎。或為寒氣所乘而致。宜釣藤飲。五味異功散。加乾薑木香。甚者宜加肉桂。進乳食者可治。若因乳母鬱怒傷肝。宜兼治其母。宜用逍遙散加熟地。或加味歸脾湯。俱加漏蘆。子母同服。

白話文:

可能出現小肚子大,兩腳縮起的症狀。可能是因為乳母生活起居照顧不當引起的。或是受了寒氣所致,應該吃釣藤飲和五味異功散。加上乾薑木香,嚴重的話應該加上肉桂。促進乳汁分泌的食物可以治好。如果說是乳母心情鬱悶,傷了肝臟,應該同時治療母親。適合用逍遙散加上熟地。或加上味歸脾湯。都加上漏蘆。母子一起吃。

2. 癇症

小兒癇症。多因稟受先天不足。或因妊母七情所傷。傳兒為患。發之之狀。其候則神氣怫鬱。眼瞪面目牽引。口噤涎流。肚腹膨脹。手足搐掣。或項背反張。或腰脊強直。或仆地作聲。醒時吐沫。但當以四體柔弱。發而時醒者。是即癇症也。第五臟不同。治法各異。陰陽有別。

白話文:

小兒癲癇症,多半是遺傳了先天的不足,或是由於懷孕的母親情緒受到傷害,傳染給孩子而患病,一旦發病時,症狀是神氣混亂,眼睛瞪得大大的,表情扭曲,嘴巴閉緊,口水流出來,肚子脹大,手腳抽搐,有的頭頸背部向後彎曲,有的腰部脊椎僵直,有的倒在地上發出聲音,清醒後會吐口水。如果病人在發病時四肢柔軟且時而清醒,這就是癲癇症。虛實寒熱不同,治療方法各異,陰陽有別。

難易殊途。宜詳言之。假如面赤目瞪。吐舌齧唇。心煩氣短。其聲如羊者。此心癇也。宜養心湯。妙香散主之。假如面青唇青兩眼上竄。手足攣掣反折。其聲如犬者。此肝癇也。宜地黃丸主之。若搐而有力。宜柴胡清肝散主之。假如面黑目振。口吐涎沫。形體如屍。其聲如豬者。

白話文:

難以順利的進行,應該詳細的說明。假使臉紅眼睛瞪大,吐出舌頭咬著嘴脣,心情煩躁,呼吸短促,聲音像羊叫的,這種是心癇病。應該服用養心湯和妙香散來治療。假使臉色、嘴脣發青,眼睛向上翻,手腳抽搐彎曲,聲音像狗叫的,這種是肝癇病。應該服用地黃丸來治療。假使抽搐有力,應該服用柴胡清肝散來治療。假使臉色發黑,眼睛顫動,嘴巴吐出泡沫,身體像死屍,聲音像豬叫的,這種是腎癇病。應該服用腎氣丸來治療。

此腎癇也。宜地黃丸大劑煎湯主之。假如面如枯骨。目白反視。驚跳反折。搖頭吐沫。其聲如雞者。此肺癇也。宜補肺散主之。若面色萎黃。土不生金也。宜異功散主之。若面赤色。陰火上衝於肺也。宜地黃丸主之。假如面色萎黃。目直腹滿。四肢不收。其聲如牛者。此脾癇也。

白話文:

這是腎臟引發的癲癇。可用大劑量的生地黃丸煎成湯服用來治療。如果病人面容枯槁,眼睛發白且反視,驚恐驚嚇時倒地抽搐,搖頭吐沫,發出的聲音像公雞。這是肺臟引發的癲癇。需要服用補肺散來治療。如果病人面色萎黃,這是因為脾土不能生肺金。這時可用異功散治療。如果病人面色發紅,這可能是肺部陰火上衝導致。服用生地黃丸可以治療。如果病人面色萎黃,眼睛直視,肚子脹滿,四肢不能收縮,發出的聲音像牛一樣。這是脾臟引發的癲癇,平時需要服用補脾散治療。

宜異功散主之。若面青瀉利。飲食少思。木來乘土也。宜六君子加木香柴胡主之。以上五臟所屬。主治之大法也。至若陰陽難易。則以發熱。抽掣仰臥。面色光澤。脈浮者為陽。易治。若身冷。不搐。覆臥。面色黯黑。脈沉者為陰。難治。要皆元氣不足之症也。通宜用紫河車研膏。

白話文:

適合使用異功散治療。如果臉色青綠、腹瀉、飲食減少、思慮少,是木元素來剋制土元素。適合使用六君子湯加木香、柴胡治療。以上是五臟所屬的治療大法。至於陰陽難易,則以發熱、抽搐、仰臥、面色光澤、脈浮者為陽證,較容易治療。如果是身體冰冷、不抽搐、覆臥、面色昏暗、脈沉者為陰證,較難治療。這兩種都是元氣不足的疾病,可以通用紫河車研製的膏藥。

加人參當歸末。糯米粥糊丸。多服取愈。若妄用祛風化痰克伐之劑。或初發時。誤作驚風施治者。必死。大凡小兒平日。宜察其耳後高骨間。若有青脈紋者。宜即抓破出血可免斯患。此外又有因汗出當風。或脫換衣服。風邪乘虛暗襲。致見目青面紅。迷悶搐掣。涎潮屈指。如計數者。

白話文:

加入人參當歸末。用糯米粥糊丸。多服至痊癒。如果隨便使用祛風化痰克伐之類的藥方。或者在發病初期。誤認為驚風而治療的。一定會死亡。大凡小兒平日。應該觀察其耳後高骨之間。如果有一些青色脈紋的。應該立即抓破出血即可避免這種疾病。除此之外,還有因為汗出當風。或者脫換衣服。風邪乘虛暗襲。導致眼睛發青臉發紅。迷亂抽搐。流口水屈指。像在計算數目一樣的。

名曰風癇。宜先用消風丸少少與之。繼即用補中益氣湯。兼六味地黃丸。或八珍湯之類主之。兼宜服紫河車丸。又有因傷食過甚。以致噯吐醙氣。發搐。大便醙臭者。名曰食癇。即俗所謂食厥者是也。宜詳傷食發搐條。茲不再贅。上凡十條。其候雖各有不同。而其搐搦之狀。

白話文:

這種病叫做風癇。應該先用消風丸少量給他服用。接著再用補中益氣湯。再加六味地黃丸。或八珍湯之類的藥為主。還可以服用紫河車丸。還有一種是因為吃壞東西太多。導致嘔吐酸臭的氣體。抽搐。大便酸臭的。這種叫做食癇。就是俗稱的食厥症。詳見傷食抽搐條。這裡不再贅述。以上共有十種。它們的症狀雖然各有不同。但抽搐痙攣的現象是相同的。

似與世之所謂驚風者相彷彿。其實病各不同。主治亦互異。真不啻有霄壤之別。冰炭之分焉。究其相沿。概謂驚風之說。由於不細心探討前人之書。但概謂之驚風。則其法為較通俗而易耳。殊不知此門一開。遂令天下業幼科者。只抱數方。便為神術。或更獨標其名曰驚科。大可嘆也。

吾今而立是說。非發前人所未發。實啟後來之大覺耳。吾於操縵者有厚望焉。

白話文:

乍看似乎與世間所謂的驚風病相似,其實這兩種疾病不同,治療方法也有很大的差異,簡直有天壤之別。

探究其原因,大多是沒有詳加研究古人的醫書,籠統地把這些病都稱為驚風。

這種簡化的方法雖然方便,卻讓天下所有從事兒科的醫生都只掌握少數的方子,便自以為是神醫。

有些人甚至還專門以治療驚風病為名,號稱驚科,真是可嘆。

3. 附方

獨參湯,治諸氣虛氣脫。及反胃嘔吐喘促。粥湯入胃即吐。凡諸虛症垂危者。

白話文:

獨參湯,治療各種氣虛氣脫症狀,以及反胃嘔吐、喘促等症狀。粥湯一入口就吐出來。凡是各種虛症垂危的患者。

人參(二兩如無力之家以上好黨參代之。)

用水一升。煎取四合。乘熱頓服。日再進之。兼以人參煮粥食之。尤妙。

茯神湯,治膽氣虛寒。頭痛目眩。心神恐懼。或是驚癇。

白話文:

人參(如果家境不佳可使用兩錢以上的黨參代替)。 用一升水煎煮,取出四合的藥汁,趁熱一次服下,每日服用兩次。也可以用人參煮粥食用,效果更佳。 茯神湯,用於治療膽氣虛寒所引起的頭痛目眩、心神不寧,或者是驚厥症狀。

人參,黃耆(炒),棗仁(炒),熟地,白芍(炒),柏子仁(炒),五味子,茯神(各一兩),桂心,甘草(炒各五錢)

上為末。每服二三錢。水煎。

白話文:

  • 人參一兩

  • 黃耆(炒)一兩

  • 棗仁(炒)一兩

  • 熟地一兩

  • 白芍(炒)一兩

  • 柏子仁(炒)一兩

  • 五味子一兩

  • 茯神一兩

  • 桂心五錢

  • 甘草(炒)五錢

辰砂抱龍丸,此藥利驚疏風。豁痰清熱。並治傷寒傷風。咳嗽生痰。喘急昏沉發熱。鼻流清涕。或風暑熱症。睡中驚掣。痧疹癍瘡。胎風胎驚胎熱等症。邪氣實者。

白話文:

辰砂抱龍丸:這種藥可以治療驚風、疏散風邪、豁痰清熱。並且可以治療傷寒、傷風、咳嗽、生痰、喘急、昏沉、發熱、鼻流清涕。或者風暑熱症、睡中驚厥、痧疹、癍瘡、胎風、胎驚、胎熱等症狀。治邪氣盛者。

天竺黃(四錢須要嫩白者),牛膽星(一兩),硃砂(四錢一半為衣),天麻(五錢),雄黃(秋冬三錢春減半夏二錢),麝香(三分痘疹中不用),防風(三錢),甘草(三錢)

白話文:

天竺黃:四錢,須用鮮嫩白色的

牛膽星:一兩

硃砂:四錢一半作衣

天麻:五錢

雄黃:秋冬三錢,春秋減半,夏季二錢

麝香:三分(痘疹中不用)

防風:三錢

甘草:三錢

上為細末。蜜丸芡實大。雪水糊丸尤佳。薑湯或薄荷湯磨服。痘疹時行。加天花粉四錢。同藥糊丸。

白話文:

將藥材研成細末。用蜜製成和芡實大小的丸子,用雪水調和會更好。可以用薑湯或薄荷湯來磨服。此方適合在痘疹流行時使用,另外可以加入四錢的天花粉,和其他藥材一起揉成丸子。

東垣黃耆湯,治驚論。外物驚。宜鎮心。以黃連安神丸。若氣動所驚。宜寒水石安神丸。大忌防風丸。治風辛溫之藥必殺人。何也。辛散浮溫熱者。火也。能令母實。助風之氣盛。皆殺人也。因驚而泄青色。先鎮肝以硃砂之類。勿用寒涼之氣。大禁涼驚丸。風木旺。必克脾胃。

白話文:

東垣黃耆湯,用於治療驚嚇引起的疾病。如果驚嚇是由外物引起的,應該採用安神丸來鎮定心神。如果驚嚇是由氣動引起的,應該採用寒水石安神丸來鎮定心神。嚴禁使用防風丸,因為治風辛溫的藥物會導致死亡。為什麼呢?辛散浮溫熱的藥物,具有火熱的性質,能夠使陰液虧虛,助長風氣的盛行,最終導致死亡。如果是驚嚇後出現大便帶青色,應該首先採用硃砂等藥物來鎮定肝臟,不要使用寒涼性藥物。嚴禁使用涼驚丸,因為風木旺盛,會剋制脾胃。

當先實其土。後瀉其木。閻孝忠編集錢氏方。以益黃補土。誤矣。其藥有丁香辛熱助火。火旺土愈虛矣。青橘皮瀉肺金。丁香辛熱。大瀉肺與大腸。脾實當瀉子。今脾胃虛。反更瀉子而助火。重虛其土。殺人無疑矣。其風木旺證。右關脈洪大。掌中熱。腹皮熱。豈可以助火瀉金。

白話文:

要先補強脾胃的土,之後再洩瀉肝膽的木。閻孝忠編輯錢伯仁的方劑,用益黃藥補土,這是錯誤的,他的藥中有丁香,性辛熱,有助火的功效。火旺則土更虛了。青橘皮瀉肺金,丁香性辛熱,大瀉肺與大腸。脾實應瀉子,但目前脾胃虛,反而瀉子而助火,更加重脾土的虛,無疑是殺人。風木旺證,右關脈洪大,手掌發熱,腹部發熱,難道可以用助火瀉金的藥物嗎?

如寒水來乘脾土。其病嘔吐腹痛。瀉痢青白。益黃散聖藥也。今立一方。先瀉火補金。大補其土。是為神治之法。

黃耆(二錢),人參(一錢),甘草(炙五分)

白話文:

如同寒涼的水進入脾胃,就會造成嘔吐、腹痛和瀉痢的症狀。治療這種疾病的經典方劑是益黃散。現在我提供一個新的治療方案,首先清瀉火氣,然後補益金氣。最後大補脾土,這是神妙的治療方法。

上㕮咀作一服。水一大盞。煎至半盞。去渣食遠服。加白芍藥尤妙。此三味。皆甘溫能補元氣。甘能瀉火。內經云。熱淫於內。以甘瀉之。以酸收之。白芍藥酸寒。寒能瀉火。酸味能瀉肝而大補肺金。所補得金土之位大旺。火虛風木何由而來剋土。然後瀉風之邪。

白話文:

取上㕮咀一劑,水一大杯,煎熬至水剩半杯。將藥渣去除,趁溫熱服用。如果再添加白芍藥,療效會更好。這三種藥物,皆為甘溫之品,能補養元氣。甘味能瀉火,內經雲:「熱淫於內,以甘瀉之,以酸收之。」白芍藥性酸寒,寒能瀉火,酸味能瀉肝而大補肺金。肺金旺盛,土位得到補益,就不會被虛火和肝木剋制,風邪自然無法侵犯。

金液丹,舊方主病甚多。大抵治氣羸。凡久疾虛困。久吐利不瘥。老人臟秘。傷寒脈微。陰厥之類。皆氣羸所致。服此多瘥。大人數十丸。至百丸。小兒以意裁度多少。皆粥飲下。羸甚者化灌下。小兒久吐利垂困。藥乳皆不入。委頓待盡者。並與數十丸。往往自死得生。少與即無益。嘗親見小兒吐利已極。已氣絕棄諸地。知其不救。試謾與服之。復活者數人。

硫黃(十兩)

白話文:

金液丹,舊藥方主治的疾病很多。總體來說,是治療體虛氣弱。凡是久病體虛、虛弱睏乏、久吐久瀉不癒、老人臟腑祕結、傷寒脈搏微弱、陰厥等疾病,都是由於氣虛導致的。服用這種藥,大多能夠治好。成年人服用數十丸,至多百丸。小兒則根據情況酌量增減服用量。都用粥飲送服。體虛嚴重的人,可以化成藥液灌服。小兒久吐久瀉,垂危困頓,藥物和乳汁都喂不進去,萎靡不振,即將死去的人,也服用數十丸。往往能夠從死亡中挽救回來。如果服用量少,就沒有效果。我曾經親眼見過一個小兒吐瀉到了極點,已經氣絕身亡,被棄置在地上。知道他沒有救了,就試著隨便給他服藥。結果有好幾個人起死回生。

上取精瑩者。研碎入罐子。及八分為度。不可滿。外用益母草。同井泥搗。因濟罐外。約厚半寸。置平地。以瓦片覆罐口。四面炭五斤擁定。以熟火一斤。自上燃之。候罐子九分赤口縫有碧煙。急退火。以潤灰三斗覆至冷。剖罐取藥。削去沉底滓濁。准前再煅。通五煅為足。

白話文:

取上等的精瑩雄黃,經過研磨加進罐子裡,達到八分滿即可,不可裝滿。另外用益母草加上井泥搗成泥狀,把泥漿塗抹在罐子外壁,大約有半寸厚。把罐子平放在地上,用瓦片蓋住罐口。在罐子周圍放上五斤炭火圍住,再點燃一斤炭火,放在罐子上方。等待罐子九分通紅,罐口縫隙出現碧綠色的煙,立即撤走炭火,用三鬥潤灰覆蓋在罐子上,等到罐子冷卻後,將罐子剖開取出藥物。刮掉沉澱在罐底的藥渣,按照先前的步驟再次煅燒。總共煅燒五次即可。

(急用可三煅止。)藥如熟雞卵氣。取並罐埋潤地一夜。又以水煮半日。取藥。柳木槌研細。滴水候揚之無滓。更研令乾。每藥一兩。用蒸餅一兩湯釋化。同搗丸之。曝乾密貯。

聽用。

大青膏,治傷風痰熱發搐。

白話文:

(緊急需要時可煅煉三次即止。)藥像煮熟雞蛋的氣味一樣。取藥並罐埋在濕潤的地方一個晚上。又用清水煮半日。取出藥,用柳木槌研細。滴水攪拌後,直到沒有渣滓為止。再研磨至乾燥。每種藥一兩。用蒸餅一兩,加熱水溶解。一起搗成丸子。曬乾後嚴密貯藏。

天麻,青黛(各一錢),白附子(煨),烏蛇(酒浸取肉焙),蠍尾(各五分),天竺黃,麝香(各一字。案古法用一字者。以藥堆滿錢上之一字也。用二字者同。亦有隻用半字者。)

白話文:

天麻、青黛(各一錢),白附子(煨),烏蛇(以酒浸泡後取出肉焙乾),蠍尾(各五分),天竺黃,麝香(各一字。註:古方中所謂「一字」,是指將藥物堆滿古錢上的一個字的用量。若藥方中使用「二字」,則是指兩個字之間的用量。另外,也有使用半個字的例子。)

上為末。生蜜丸豆大。每用半粒。薄荷湯化下。

人參羌活散,治傷風驚熱。

白話文:

上方研磨成細粉。用生蜂蜜做成如豆子大小的丸子。每次使用半粒。以薄荷煎湯送服。 人參羌活散,用於治療傷風引起的驚熱。

人參,羌活,川芎,白茯苓,柴胡,前胡,獨活,桔梗,枳殼,地骨皮,天麻(等分),甘草(炙減半)

白話文:

人參、羌活、川芎、白茯苓、柴胡、前胡、獨活、桔梗、枳殼、地骨皮、天麻(均為等分)、甘草(炙減半)。

上用生薑薄荷水煎。治驚熱加蟬蛻。

釣藤飲,治天釣潮熱。

白話文:

上方使用生薑和薄荷水煎煮。治療驚熱時加入蟬蛻。 釣藤飲,用於治療天釣引起的潮熱。

釣藤,人參,犀角屑(各半兩),全蠍,天麻(各二分),甘草(半分)

上為末。每服一錢。水煎。

消食丸,治乳食過多。胃氣不能消化。

白話文:

釣藤、人參、犀角屑(各30克),全蠍、天麻(各10克),甘草(3克)

砂仁,陳皮,神麯(炒),麥芽(炒),三稜,蓬朮(各半兩),香附(炒一兩)

白話文:

砂仁、陳皮、神曲(炒)、麥芽(炒)、三稜、蓬莪術(各半兩)、香附(炒一兩)

上為末。神麯。糊丸。麻子大。量兒大小。每服數分。白湯送下。

柴芍參苓散,治肝膽經分。患天泡等瘡。或熱毒瘰癧之類。

白話文:

上方磨成粉末。用神麯做成糊丸,大小如麻子。根據孩童的年齡大小,每次服用幾分,用白開水送服。 柴芍參苓散,用於治療肝膽經絡的病症,如天泡等皮膚病,或是因熱毒引起的瘰癧之類的疾病。

柴胡,白芍,人參,白朮(炒),茯苓,陳皮,當歸(各五分),丹皮,山梔(炒),甘草(各三分)

上每服二錢。水煎。

白話文:

柴胡、白芍、人參、白朮(炒)、茯苓、陳皮、當歸(各五克),丹皮、山梔(炒)、甘草(各三克)。

柴歸飲,治痘瘡初起。發熱未退。無論是痘是邪。疑似之間。均宜用此平和養營之劑。以為先著。有毒者可托。有邪者可散。實者不致助邪。虛者不致損氣。凡陽明實熱邪盛者。宜升麻葛根湯。如無實邪。則悉宜用此。增減主之。

白話文:

柴歸飲,用於治療痘瘡初起,發熱未退。無論是痘瘡還是邪氣,在懷疑之間,均宜用此平和養營之劑作為優先選擇。毒可託付,邪可消除。實證不致助邪,虛證不致損傷正氣。凡是陽明實熱,邪氣盛者,宜選用升麻葛根湯。若無實邪,則悉用柴歸飲。具體藥物增減以病情為主。

當歸(二三錢),白芍(或生或炒一錢五分),柴胡(一錢或一錢半),荊芥穗(一錢),甘草(炙七分或一錢)

白話文:

  • 當歸(二三錢):約 6-9 克。

  • 白芍(或生或炒一錢五分):約 4.5 克,可以是生白芍或炒白芍。

  • 柴胡(一錢或一錢半):約 3-4.5 克。

  • 荊芥穗(一錢):約 3 克。

  • 甘草(炙七分或一錢):約 2-3 克,可以用炙甘草或生甘草。

水一鍾半煎服。或加生薑三片。血熱者加生地。陰虛者加熟地。氣虛脈弱者加人參。虛寒者加炮薑肉桂。火盛者加黃芩。熱渴者加乾葛。腹痛者加木香砂仁。嘔惡者加炮薑陳皮。若治麻疹。或以荊芥易乾葛。陰寒盛而邪不能解者。加麻黃桂枝。

白話文:

用一個飯碗半的濃湯煎服。或者加三片生薑。血熱的人加生地。陰虛的人加熟地。氣虛脈弱的人加人參。虛寒的人加炮薑肉桂。火氣旺的人加黃芩。口渴的人加乾葛。肚子痛的人加木香砂仁。嘔吐噁心的人加炮薑陳皮。如果是治療麻疹。或者用荊芥代替乾葛。陰寒盛重而邪氣不能解除的。加麻黃桂枝。

辰砂六一散,解煩熱。止渴。利小水。

粉甘草(一兩),桂府滑石(飛六兩),硃砂(三錢)

上為極細末。量兒大小。每服一二三錢。開水調下。

白話文:

辰砂六一散,用來解除煩熱,止渴,利尿。 材料包括:粉甘草(一兩),桂府滑石(六兩,需研成細粉),硃砂(三錢)。 將上述藥材研磨成極細的粉末。根據孩童的年齡大小,每次服用一到三錢,用開水調勻後服用。

犀角地黃湯,治勞心動火。熱入血室。吐血衄血。發狂發黃。及小兒瘡痘血熱等症。

白話文:

犀角地黃湯,用於治療勞心動火、熱入血室所導致的吐血、衄血、發狂、發黃等症狀。同時也可用於治療小兒瘡痘血熱等症狀。

生地(四錢),白芍,丹皮,犀角(鎊各一錢五分如欲取汗退熱必用尖生磨攙入和服方妙)

上水一鍾半。煎八分服。或入桃仁去皮尖七粒。同煎。以治血症。

七福飲,治氣血俱虛而心脾為甚者。

白話文:

生地(四錢),白芍,丹皮,犀角(各一錢五分,如果想要發汗退熱,一定要用尖端新鮮磨成粉末加入一起服用才好) 用水一盅半煎至八分滿後服用。或者加入去皮尖的桃仁七粒一同煎煮,用來治療血症。 七福飲,用於治療氣血兩虛,尤其是心脾虛弱的情況。

人參(隨宜),熟地(隨宜),當歸(二三錢),白朮(炒一錢五分),甘草(炙一錢),棗仁(二錢),遠志(制三五分)

白話文:

人參(適量),熟地黃(適量),當歸(二到三錢),炒白術(一錢五分),炙甘草(一錢),酸棗仁(二錢),遠志(三到五分)

上水二鍾。煎七分。食遠溫服。或加生薑三五片。

養心湯,治心血虛怯。驚癇或驚悸怔忡。盜汗無寐。發熱煩躁。

白話文:

用水兩杯,煎煮至剩下七分,飯後溫熱服用。或者可以加入三到五片生薑。 養心湯用於治療心血虛弱、膽小易驚、失眠盜汗、發熱煩躁等症狀。

人參,黃耆,遠志,當歸,川芎,棗仁,五味子,肉桂,柏子仁,白茯苓,茯神,半夏曲(各三錢),甘草(炙四錢)

白話文:

人參、黃耆、遠志、當歸、川芎、棗仁、五味子、肉桂、柏子仁、白茯苓、茯神、半夏曲(各三錢),甘草(炙四錢)。

上每服二三錢。薑棗水煎。

六氣煎,治痘瘡氣虛。癢𤹀倒陷。寒戰咬牙。並治男婦陽氣虛寒等症。

黃耆(炙),肉桂,人參,白朮(炒),當歸,甘草(炙)

上分量隨宜。水煎。加減照六物煎法詳見痘論六物煎下。

白話文:

每次服用二到三錢。用薑和棗煎水。 六氣煎,用於治療因氣虛引起的痘瘡。症狀包括癢疹倒陷、寒戰咬牙等,也適用於男性和女性陽氣虛弱及寒冷的病症。 所需藥材有炙黃耆、肉桂、人參、炒白朮、當歸、炙甘草。 上述藥材的份量可以根據情況調整。用水煎煮。對於加減藥物的使用方法,請參照六物煎的詳細說明,詳見痘論中的六物煎部分。

三柴胡飲,凡素稟陰分不足。或肝經血少而偶感風寒者。或感邪不深。可兼補而散者。或病後產後感冒。有不得不從解散。而血氣虛弱。不能外達者。宜此主之。

白話文:

三柴胡飲:適合體質虛弱,或肝經血少而偶爾受到風寒的人。或感邪不深,可以兼顧補益和散邪。或病後產後感冒,不得不採用解散法,但血氣虛弱,不能外達。宜用此方主治。

柴胡(二三錢),白芍(一錢半),甘草(炙一錢),陳皮(一錢),生薑(三五片),當歸(二錢)

上水一鍾半。煎七分溫服。如微寒咳嘔者。加半夏一二錢。溏泄者。以當歸易熟地。

白話文:

柴胡(2到3錢),白芍(1錢半),炙甘草(1錢),陳皮(1錢),生薑(3到5片),當歸(2錢)。 用水1鍾半煎煮,取7分量溫服。如果患者有輕微的寒咳或嘔吐,可以加半夏1到2錢。如果有溏洩的情況,就用熟地取代當歸。

參附湯,治真陽不足。上氣喘急。呃逆自利。臍腹疼痛。手足厥冷。嘔惡不食。自汗盜汗。氣短頭暈等症。

人參,製附子(須參倍於附或等分不拘五錢或一兩酌宜)

薑水煎服。

白話文:

參附湯,適用於治療真陽不足引起的症狀。常見症狀包括:

  1. 上氣喘急:呼吸急促,感到胸悶。

  2. 呃逆自利:呃逆不止,同時有腹瀉的症狀。

  3. 臍腹疼痛:肚臍和腹部疼痛。

  4. 手足厥冷:手腳冰冷。

  5. 嘔惡不食:嘔吐噁心,沒有食慾。

  6. 自汗盜汗:身體自發出汗,即使沒有做劇烈運動或處於高溫環境。

  7. 氣短頭暈:呼吸短促,頭暈目眩。

參歸湯,治心虛血熱。自汗盜汗。(一名團參散一名人參湯)

白話文:

參歸湯,用於治療心陰虛血熱證。自發性出汗和盜汗。(別名團參散或人參湯)

人參,當歸(等分)

上為末。每服二錢。用雄豬心一個。切三片。以一片煎湯調服。

人參建中湯,治虛勞自汗。

白話文:

人參和當歸等量。 將上述材料研磨成粉末。每次服用兩錢。使用一顆雄豬的心臟,切成三片,用其中一片煎湯來調服藥粉。 人參建中湯可以治療虛勞引起的自汗。

甘草(炙),桂枝,生薑(各三兩),大棗(十二枚),白芍(六兩),膠飴(一升即麥芽糖),人參(二兩)

白話文:

甘草(經過烘烤過的),桂枝,生薑(各三兩),大棗(十二顆),白芍(六兩),麥芽糖(一升),人參(二兩)

上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渣。入膠飴更上微火消解。溫服一升。日三服。(此漢時分量。權量與今時不同。酌宜用之可也。嘔家不可用建中湯。以甜故也。)

白話文:

將七升水煮成三升,去渣後加入膠飴,用小火慢慢融化。溫服一升,每日三次。(這是漢朝的劑量。權量與現在不同。酌量使用即可。嘔吐患者不可服用建中湯,因為它是甜的。)

丹溪人參竹瀝之法,丹溪云。痙比癇為虛。宜帶補多是氣虛有火兼痰。用人參竹瀝治之。不用兼風藥。

白話文:

丹溪人參竹瀝的治療方法,丹溪說痙病比癇病更虛弱。應該帶有補益作用,多是氣虛有火兼痰。用人參竹瀝治療,無需兼用治風的藥物。

人參,竹瀝

上將人參煎湯。入竹瀝和服。

五福飲,凡五臟氣血虧損者。此能兼治之。足稱王道之最。

人參(主心),熟地(主腎俱隨宜用),當歸(主肝二三錢),白朮(主肺炒一錢半),甘草(主脾炙一錢)

白話文:

人參,竹瀝 先將人參煎成湯,然後加入竹瀝一起服用。 五福飲適用於五臟氣血不足的情況,能夠同時治療這些問題,可說是最佳的補益方劑。 成分包括:人參(主要針對心臟),熟地(主要針對腎臟,根據情況使用),當歸(主要針對肝臟,使用二到三錢),白朮(主要針對肺部,炒過後使用一錢半),甘草(主要針對脾臟,炙過後使用一錢)。

水二鍾。煎七分溫服。或加生薑三五片。凡治氣血俱虛等證。以此為主。或宜溫者加薑附。宜散者加升麻柴葛。左右逢源。無不可也。

白話文:

二碗水,煮至七分熟,溫服。或加入生薑三到五片。凡是治療氣血俱虛等症狀,都以此方為主。如果需要溫補,可以加入生薑和附子;如果需要散寒,可以加入升麻和柴葛。這樣就能左右逢源,沒有治不好的病。

大營煎,治真陰精血虧損。及婦人經遲血少。腰膝筋骨疼痛。或氣血虛寒。心腹疼痛等症。

白話文:

大營煎,用於治療真陰精血虧虛,包括婦女月經遲來、血量減少,腰膝筋骨疼痛,或氣血虛寒,心腹疼痛等症狀。

當歸(二三錢或五錢),熟地(三五七錢),枸杞(二錢),甘草(炙一二錢),杜仲(二錢),牛膝(一錢五分),肉桂(一二錢)

白話文:

當歸:二至三錢或五錢。

熟地:三至七錢。

枸杞:二錢。

甘草(炙):一至二錢。

杜仲:二錢。

牛膝:一錢五分。

肉桂:一至二錢。

水二鍾。煎七分。食遠溫服。如寒滯在經。氣血不能流通。筋骨疼痛之甚者。必加製附子一二錢方效。如帶濁腹痛者。加破故紙一錢炒用。如氣虛者。加人參白朮。中氣虛寒嘔惡者。加炒焦乾薑一二錢。

白話文:

水兩碗,煎至七分。趁溫熱時服用。如果寒邪阻滯在經絡中,氣血不能流通,筋骨疼痛得很厲害的人,一定要加入一到兩錢的製附子纔有療效。如果有帶下腹痛的人,就加一錢的炒破故紙。如果是氣虛的人,就加入人參和白朮。中氣虛寒,嘔吐作惡的人,則加上一到兩錢的炒焦乾薑。

大補元煎,治男婦氣血大壞。精神失守。危劇等症。此迴天贊化。救本培元。第一要方。

白話文:

大補元煎,用於治療男女氣血嚴重虧損,精神不振,危重等症狀。它是挽救生命,培育元氣的首要藥方。

人參(補氣補陽以此為主少則用一二錢多則用一二兩),熟地(補精補陰以此為主少則用二三錢多則用二三兩)山藥(炒二錢),杜仲(二錢),當歸(二三錢若泄瀉者去之),山萸(一錢如畏酸吞酸者去之),枸杞(二三錢),甘草(炙一二錢)

白話文:

人參(以補氣補陽為主,少則用一、二錢,多則用一、二兩);

熟地(以補精補陰為主,少則用二、三錢,多則用二、三兩);

山藥(炒後用二錢);

杜仲(用二錢);

當歸(用二、三錢,若有泄瀉則去除);

山萸(用一錢,若畏酸或吞酸則去除);

枸杞(用二、三錢);

甘草(炙後用一、二錢)。

水二鍾。煎七分。食遠溫服。如元陽不足多寒者。加附子肉桂炮薑之類。隨宜用之。如氣分偏虛者。加黃耆白朮。如胃口多滯者不必加。如血滯者加川芎。去山萸。如滑泄者加五味破故紙之屬。

白話文:

水二碗,煎至七分,餐後溫服。如果是元陽不足、易寒者,可添加附子、肉桂、炮薑等藥材,適量服用。如果是氣分偏虛者,可添加黃耆、白朮。如果是胃口多滯者,不必添加。如果是血滯者,可添加川芎,去除山萸肉。如果是滑泄者,可添加五味子、破故紙等藥材。

十全大補湯,治氣血俱虛。惡寒發熱。自汗盜汗。肢體困倦。眩暈驚悸。晡熱作渴。遺精白濁。二便見血。小便短少。便泄閉結。喘咳下墜等症。

白話文:

十全大補湯,用於治療氣血俱虛引起的惡寒發熱、自汗盜汗、肢體睏倦、眩暈驚悸、午後發熱口渴、遺精白濁、二便帶血、小便短少、便祕腹瀉交替、胸悶咳嗽、下墜感等症狀。

人參,白朮(炒),茯苓,甘草(炙減半),熟地,當歸,白芍藥(減半),川芎(照芍藥更減一半),黃耆(炙),肉桂(錢許)

上水煎溫服。

雙金散,治天釣。目久不下。

白話文:

人參、白朮(炒製)、茯苓、甘草(烘烤後減半)、熟地、當歸、白芍藥(減半)、川芎(比芍藥更減一半)、黃耆(烘烤)、肉桂(少許)

蜈蚣(一個。去頭足尾。用真酥塗抹。慢火炙黃。置砧子上。面南立。用竹刀子當脊縫中亭。利作兩半個。左邊者入一貼子內。為左字。右邊者。亦入一貼子內。為右字。不得交錯。錯即大誤矣。慎之慎之。)

白話文:

蜈蚣(取一隻,去除頭、足、尾。用真酥塗抹。用文火炙烤至黃色。放在砧板上,面向南方站立。用竹刀從蜈蚣的背部脊縫中將其切成兩半。左半邊放入一個貼子內,寫上「左」字。右半邊也放入一個貼子內,寫上「右」字。不可左右交錯,否則是大錯。謹慎行事,再三謹慎。)

麝香(一錢。細研。先將左邊者同於乳缽內。研作細末。卻入在左字貼內收起。別用乳缽。將右邊字者。入麝香同研極細。卻入右字貼內收。不得相犯。)

白話文:

麝香(一錢重。研磨細碎。先將左邊的麝香放入乳缽內研磨成細粉,然後放入寫有「左」字的藥貼中收起。另用一個乳缽,將右邊的麝香與麝香一起研磨得極細,然後放入寫有「右」字的藥貼中收起。左右兩邊的麝香不得互相混雜。)

每有病者。眼睛釣上。止見白睛。兼角弓反張。更不能出聲者。用細葦筒子。取左字貼內藥少許。吹在左邊鼻里。右亦如之。用藥不可多。若眼未全下。更添些少。以意量度。其眼隨手便下即止。

白話文:

每逢有病人,眼睛上吊而往上看,只能看見眼白,且眼角呈現嚴重上吊,更加不能出聲。這時可以用細小的蘆葦筒子,取一點藥粉,貼在左邊鼻孔內側,把藥粉吹入左邊鼻孔內,右邊鼻孔也同樣做一次。用藥不可太多,如果沒有完全把眼睛恢復,可以再添一點。以自己的判斷做出量度。眼球隨著手上動作之後就會恢復正常,此時就應立即停止。

逍遙散,治肝脾血虛。及鬱怒傷肝。少血目暗。發熱脅痛等症。

當歸,白芍,白朮(炒),茯苓,甘草(炙),柴胡(各等分)

上加煨薑薄荷少許。水煎。

加味歸脾湯,治脾經血虛發熱等症。

白話文:

逍遙散用於治療肝脾血虛、情緒鬱結或怒氣傷肝所導致的少血目暗、發熱及脅痛等症狀。其成分包括當歸、白芍、炒白朮、茯苓、炙甘草和柴胡,每種藥材份量相同。另外,在煎煮時加入少量煨薑和薄荷,用水煎服。 加味歸脾湯則適用於治療因脾經血虛引起的發熱等症狀。

人參,黃耆(炙),白朮(炒),茯苓,棗仁(各二錢),遠志,當歸(各一錢),木香,甘草(炙各五分),柴胡,山梔(各一錢)

白話文:

· 人參、黃耆(經過炙烤)、白朮(經過炒製)、茯苓、棗仁(各兩錢)

· 遠志、當歸(各一錢)

· 木香、甘草(經過炙烤,各五分)

· 柴胡、山梔(各一錢)

水二鍾。加圓眼肉七枚。煎七分溫服。

妙香散,治心氣不足。驚癇。或精神恍惚。虛煩少寐。盜汗等症。

白話文:

用水兩杯,加入七枚桂圓肉,煎煮至剩七成水量後溫服。 妙香散用來治療心氣不足、驚嚇引起的癇症、精神恍惚、虛弱煩躁不易入睡、盜汗等症狀。

辰砂(三錢),麝香(一錢),木香(煨二錢五分),茯苓,山藥,茯神,遠志,黃耆(炙各一兩),桔梗,甘草,人參(各五錢)

白話文:

辰砂:3錢

麝香:1錢

木香:烘烤過的2錢5分

茯苓:1兩

山藥:1兩

茯神:1兩

遠志:1兩

黃耆:炙烤過的1兩

桔梗:5錢

甘草:5錢

人參:5錢

上為極細末。每服一錢。溫酒或白湯調服。

補肺散,治肺虛。噁心喘急。久患咳嗽有痰。

白話文:

將藥材研磨成非常細的粉末。每次服用約3克,用溫酒或熱水調和後服用。 補肺散,用於治療肺虛、噁心、呼吸急促以及長期咳嗽伴有痰的情況。

阿膠(一兩五錢炒),鼠黏子(炒),馬兜鈴(各五錢),杏仁(七粒),糯米(一兩),甘草(三錢)

白話文:

  • 阿膠(一兩五錢炒):112.5公克阿膠,炒製。

  • 鼠黏子(炒):適當數量鼠黏子,炒製。

  • 馬兜鈴(各五錢):25公克馬兜鈴。

  • 杏仁(七粒):7顆杏仁。

  • 糯米(一兩):60公克糯米。

  • 甘草(三錢):15公克甘草。

上每服二三錢。水煎。

紫河車丸,治癲癇。

紫河車(肥大者一具),人參,當歸(二味酌用為末)

白話文:

每次服用二到三錢。用水煎煮。 紫河車丸,用來治療癲癇。 紫河車(選用肥大的一個),人參,當歸(這兩味藥材酌量使用並研成粉末)。

上將河車生研爛。入二藥。加糯米粥少許搗。丸桐子大。每服五七十丸。日進三服。人乳化下。凡先天不足。後天虧敗者。俱可隨宜增用藥物。照此制服。無不可也。或將河車用酒頓熟亦佳。

白話文:

將上將河車搗碎 研成粉末 加入兩味藥,然後將糯米粥加入少許搗成泥 丸成梧桐子大小 每一次服用五十到七十丸 每天服用三次 以人乳送服 對於先天不足或後天虧損的人 都可以依照自己的情況增加藥物的劑量 按照這個方法服用即可 不會沒有效果。 或者將河車用酒浸泡後燉熟服用也不錯。

消風丸,治風癇。先宜此藥。

膽星(二錢),羌活,獨活,防風,天麻,人參,荊芥,川芎,細辛(各一錢)

上為末。蜜丸桐子大。每服二丸。薄荷紫蘇湯調化下。

秘旨安神丸(方見熱論)

導赤散(方見實論)

四君子湯(方見熱論)

五味異功散(方見熱論)

六君子湯(方見寒論)

附子理陰煎(方見寒論)

六味回陽飲(方見寒論)

胃關煎(方見寒論)

異功散(即五味異功散方見熱論)

地黃丸(方見熱論)

瀉青丸(方見實論)

益黃散(方見寒論)

惺惺散(方見表論)

四柴胡飲(方見實論)

柴胡清肝散(方見熱論)

補中益氣湯(方見虛論)

八珍湯(方見虛論)

白話文:

  1. 消風丸:用於治療風癥。
  2. 膂星、羌活、獨活、防風、天麻、人參、荊芥、川芎、細辛(各一錢):這是一種藥材組合,需要研磨成粉。
  3. 蜜丸桐子大:將藥粉做成如桐子般大小的蜜丸。
  4. 每服二丸:每次服用兩個丸子。
  5. 薄荷紫蘇湯調化下:用薄荷和紫蘇湯來調和服用。

另外一些方名和其對應的理論討論部分:

  • 祕旨安神丸:方子詳細請參考熱論。
  • 導赤散:方子詳細請參考實論。
  • 四君子湯:方子詳細請參考熱論。
  • 五味異功散:方子詳細請參考熱論。
  • 六君子湯:方子詳細請參考寒論。
  • 附子理陰煎:方子詳細請參考寒論。
  • 六味回陽飲:方子詳細請參考寒論。
  • 胃關煎:方子詳細請參考寒論。
  • 異功散(五味異功散方見熱論):方子詳細請參考熱論。
  • 地黃丸:方子詳細請參考熱論。
  • 瀉青丸:方子詳細請參考實論。
  • 益黃散:方子詳細請參考寒論。
  • 恍惺散:方子詳細請參考表論。
  • 四柴胡飲:方子詳細請參考實論。
  • 柴胡清肝散:方子詳細請參考熱論。
  • 補中益氣湯:方子詳細請參考虛論。
  • 八珍湯:方子詳細請參考虛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