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鑾

《幼科類萃》~ 跋

回本書目錄

1.

幼科類萃者,活幼之方脈也。奚其類?以方而附病也。奚其萃?集諸家之良也。類其萃,則方脈之筌蹄備矣。世之醫工號為啞科,以其痛苦不能自言,調攝不能自用,劇瘳不能自知,非若大人之可以言採意,會心忖膚億,也是故以啞稱焉。科果啞乎哉?昔者扁鵲之過邯鄲也,聞其貴婦人,於是稱帶下醫。

白話文:

《幼科類萃》是治療兒童疾病的方劑和診療方法。為什麼稱為“類”?因為它是將方劑與病症相對應。為什麼稱為“萃”?因為它匯集了各家的優良經驗。這樣分門別類地彙編,那麼治療兒童疾病所需的各種方法就齊全了。世上的醫生把兒科稱為啞科,因為孩子們在生病時不能表達自己的痛苦,不能自己調整養生方式,也不能自己判斷病情的好轉或惡化,不像成人可以通過言語來瞭解情況、體會心情以及預測病況。所以才被稱作啞科。兒科真的就是啞科嗎?過去扁鵲經過邯鄲的時候,聽說那裡重視婦女,於是他就自稱為婦科醫生。

過雖陽也,聞其愛老人,於是稱耳目痹醫。其入咸陽也,聞秦人重小兒,於是稱小兒醫。隨方異用,因物顯功。幼非啞科也。已自夫神聖工巧之道喪,而揣抹探取之術興。踵跡先賢,契情往哲者,雖代不乏人,而一人不能周,一世一隅,不可遍天壤。雖慕名懷義,人各有心,而抱病裹糧,勢難遙就。

白話文:

這個人雖然年老,但也聽說他很喜歡老年人,因此就叫他耳朵眼睛麻痹的醫生。他進入鹹陽後,聽說秦國人很看重兒童,因此就叫他小兒醫生。根據不同地方的不同風俗習慣,採用不同的方法,利用各種事物來顯現自己的才能。他年輕時並不是耳聾口啞的醫生。自從神聖精巧的技能消失之後,那些揣測、抹煞、探查、索取的技藝方法就興起了。追隨前賢的足跡,理解往世先哲的情感,雖然每一個時代不乏這樣的人,但一個人不能周遊天下,一個時代、一個地區,也不可能遍及整個天地。即使仰慕他的名聲、懷著敬意,但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心思,背著行李、帶著乾糧,很難到很遠的地方去看病。

慈父孝子,惟甘心於見聞之末,而愛子弱孤,必委命於猜度之間也。甚有泡漿嬰孺,投法水以除煩。飢飽微傷,假針石而取效。辛楚之狀睹之,不知淹沕之害,受之無二。如斯之類,不可具述。而醫媼師姑,方且禱神眩術,而鼓舞於襁褓之前,自以為得也。類萃之書,可無作乎?是以原其受胎之始,究其彌月之期,察其厚薄之稟,定其強弱之宜。

白話文:

慈父孝子,只甘於看到聽到的,而那些愛子年幼體弱的,一定把生殺大權委託給猜測。有很多嬰兒,用草藥水投餵到昏迷才能除去煩燥;飢餓和飽脹稍微有點損傷,就用針砭藥石去治療。看到患兒痛苦的樣子,不知道不知道私自濫用藥物和治療的危害,毫不猶豫地接受治療。像這樣的情況,不可一一道出。而那些做媒婆的人和師母,還在祈禱神靈,表演法術,在嬰兒面前大肆宣揚,自以為是正確的。類萃的書,可以不寫了嗎?所以要追溯到胎兒受孕的開始,詳盡瞭解滿月的日期,考察嬰兒身體的厚薄稟賦,確定嬰兒強弱的宜忌。

或視其脈文之淺深,或驗其色相之衰肚。無病不周,無方不備。凡先賢往哲之論議,群書要方之收錄,關於小兒,試其應驗者,無不該戴。使人因形色以知病症,求脈理而識重輕。天下後世之孩提者,不橫羅矣。科復有啞之者乎?故曰類萃之書,不可不作也。古者婦人妊子,不食邪味,不視邪色,不聽淫聲。

白話文:

依據病人的脈象的深淺,或勘察病人面容的衰敗情況,沒有不會被診斷的疾病,沒有不夠的用藥。歷代名醫的論述,各種醫書的方劑,凡是有關小兒的,全都試驗驗證過,沒有不靈驗的。讓人們根據病人的形色知道病因和症狀,探求脈理道理,以便識別病情輕重。天下的後代子子孫孫不再會橫死幼年了。因此說這種類萃的書,非寫不可。古時候女子懷孕,不吃邪味,不看邪色,不聽淫聲。

是古人之胎養也。凡生子,擇於諸母與可者,使為子師。是古人之乳養也。子能食食,以至出就外傳,飲食啟居,罔不有節。是古人之教養也。非常之病,何自而生乎?嗚呼!世遠人亡,經殘教弛,恩養逾分,飽暖失宜,無怪乎其科之啞也。予故曰作類萃者,其知道乎?得活幼之筌蹄矣。

白話文:

選擇道德品德好的女性作為奶媽,教導孩子學習禮儀。這是古人的教養方式。

孩子能夠吃飯後,就開始學習外界的知識。飲食起居都有規律,沒有不節制的。這是古人的教養方式。

非常時期出現的疾病,是從哪裡來的呢?唉!時代久遠,聖人都已經去世了,經典殘缺,禮教鬆弛。恩寵和撫養過度,飲食飽足溫暖又不適當,難怪會造成這樣的情形。

我因此說,編寫《類萃》的人,知道這其中的道理嗎?他們得到了養育幼兒的訣竅了。

是書也,同傷寒六書,刊之開封公署,亦鬆石劉公意也。公其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者乎?不然,何舉之篤而贊之同邪?

白話文:

這本書與《傷寒六書》相同,刊行於開封衙門,也是劉鬆石的意願。劉公關心我,也關心別人,他是這樣的人嗎?如果不是,為什麼如此認真地舉薦並且寫序文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