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鑾
《幼科類萃》~ 卷之三·初生門 (1)
卷之三·初生門 (1)
1. 灸法
小兒奶癖目不明者灸眉中俞二穴各一壯,取法在肩內臁去脊二寸陷中是穴。
小兒癖氣久不消者灸中脘章門二穴,中脘從𩩲𩨗下取病兒四指頭是,章門在大橫骨外直臍季脅端,側臥曲上足舉臂取之,各灸七壯,臍後脊中灸二七壯。禹講師用灸之經驗。
脾俞一穴,治小兒脅下滿瀉痢,體重四肢不收,痃癖積聚腹痛不嗜食,痰瘧寒熱,又治腹脹引背,食頗多漸漸黃瘦,在第十一椎下兩傍相去各一寸五分,可灸七壯,若黃疳者可灸三壯。
白話文:
灸法
如果小孩因為奶積導致眼睛看不清楚,可以灸眉毛中間的俞穴,左右各灸一壯。這個穴位的取法是在肩胛骨內側邊緣,距離脊椎兩寸凹陷的地方。
如果小孩有脾氣虛弱導致的腹部腫塊,久久不消,可以灸中脘穴和章門穴。中脘穴的取法是從胸骨劍突下方量起,取病童四個手指頭的寬度處。章門穴在肚臍兩旁,肋骨的末端,讓病人側躺,彎曲上面的腳,舉起手臂來取穴,左右各灸七壯。另外,肚臍後面的脊椎正中間也可以灸十四壯。這是禹講師運用艾灸的經驗。
脾俞穴可以治療小孩脅下脹滿、腹瀉痢疾、身體沉重、四肢無力、腹部有腫塊積聚、腹痛不喜歡吃東西、痰多、瘧疾引起的寒熱等症狀。又可以治療腹脹牽引背痛、食量很大卻漸漸消瘦變黃的情形。這個穴位在第十一胸椎下,左右兩側各距離脊椎一寸五分的地方,可以灸七壯,如果是黃疸引起的,可以灸三壯。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