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鑾

《幼科類萃》~

回本書目錄

1. 卷之十六·傷食門

2. 脈法

錢氏曰:小兒脈沉緩為傷食。○右手氣口脈緊盛為傷食。

白話文:

錢乙說:小兒的脈象如果是沉而緩慢,這是因為飲食積滯造成的。如果右手寸口脈呈現緊而且強盛的狀態,也是因為飲食積滯造成的。

3. 傷食證治

凡小兒飲食停滯中焦不化而發熱者,必惡食也。或噫氣作酸,或惡聞食臭,或欲吐不吐,或吐之不盡,或噁心,或氣短痞悶,或胃口作疼,或心下痞滿,按之則痛,此皆停食之候,也可辨之矣。

皆因乳哺不節,過餐生冷堅硬之物,脾胃不能克化,積滯中脘,外為風寒所搏,或因夜臥失蓋,致頭疼,面黃身熱,目疱微腫,腹痛膨脹,足冷肚熱,喜睡神昏,不思飲食,或嘔或噦,口噫酸氣,大便酸臭,此為陳積所傷也。若停食或感寒邪者,則左手人迎氣口俱大,外證頭疼惡寒拘急,中脘痞悶,或吐或嘔或痛者,以藿香正氣散,或人參養胃湯加木香砂仁之類。

若肉食不化,必加棠球子末;麵食不化者,加神麯大麥櫱;生冷肉食果子之類不化者,必加草果砂仁枳實青皮主之。如食在胃口上,未入於胃,乃可吐之,不吐則消導之。待食下胃變化糟粕,外證已解,乃可下其食也。宜三物厚朴湯,熱多者大柴胡湯。如無外感,但只傷食者,以紫霜丸下之。

凡治夾食傷寒,不可先攻其食,且先發散寒邪,次可消導之也。

白話文:

小孩子因為飲食停留在腸胃中,無法消化而發燒,一定會厭惡食物。可能會有打嗝、泛酸、討厭聞到食物的味道、想吐卻吐不出來、或吐不乾淨、噁心、氣短胸悶、胃部疼痛、或心口脹滿,按壓時會痛,這些都是食物停滯的徵兆,可以分辨出來。

這些都是因為餵奶或吃飯沒有節制,吃太多生冷堅硬的食物,導致脾胃無法消化,積聚在中脘部位。如果又受到風寒侵襲,或是因為夜裡睡覺沒蓋好被子,就會引起頭痛、臉色發黃、身體發熱、眼皮輕微腫脹、腹痛膨脹、腳冷肚子熱、喜歡睡覺、精神昏沉、不想吃東西、嘔吐、打嗝、口中酸氣、大便酸臭,這些都是積食造成的傷害。如果因為停食或感染寒邪,左手脈搏人迎和氣口都會比較大,外在表現為頭痛、怕冷、身體僵硬、中脘脹悶、想吐、嘔吐、或疼痛,可以用藿香正氣散或人參養胃湯,加上木香、砂仁之類的藥材來治療。

如果是不消化的肉食,一定要加入棠球子末;不消化的麵食,要加入神麯、大麥芽;不消化的生冷肉食、水果之類,一定要加入草果、砂仁、枳實、青皮來治療。如果食物還在胃口上方,還沒進入胃部,可以把它吐出來,吐不出來就要用藥幫助消化。等到食物進入胃部變成糟粕,外在的症狀已經解除後,才可以服用瀉藥來幫助排泄。適合服用三物厚朴湯,如果發熱嚴重,可以用大柴胡湯。如果沒有外感,只是單純的積食,可以用紫霜丸來治療。

凡是治療夾雜積食的感冒,不可以先處理積食,而是要先驅散寒邪,之後才可以幫助消化。

4. 傷食諸方

白湯下量所傷多少加減服之 藿香正氣散

治小兒內傷生冷外感風寒並宜服之

藿香 厚朴 白芷 大腹皮 紫蘇 陳皮 半夏 桔梗 甘草 白朮 白茯苓

上銼散,水一鍾,姜三片,煎至六分,溫服。

人參養胃湯

人參 半夏 陳皮 茯苓 蒼朮 厚朴 藿香 草果

上水一鍾,生薑三片,棗一枚,煎服。

三黃枳朮丸 治傷肉濕面辛辣味厚之物,填塞悶亂不快

枳實(麩炒五錢) 黃連(去須酒浸洗) 大黃(濕紙裹煨) 橘皮 白朮(以上各一兩) 黃芩

上為極細末,湯浸𩚫餅為丸如綠豆大,每服五十丸,白湯下。臨時量所傷多少,加減服之。

巴豆三稜丸(一名木香見哯丸) 治生冷硬物所傷,心腹滿悶疼痛

巴豆霜(五分) 木香(二錢) 升麻 柴胡(以上各三錢) 草豆蔻(麵裹煨熟,用仁) 香附子(炒,以上各五錢) 神麯(炒黃色) 石三稜(去皮煨) 京三稜(煨,以上各一兩)

上為末,湯浸𩚫餅為丸如綠豆一倍大,每服一二十丸,溫白湯下。量所傷多少,加減服之。

白朮丸 治傷豆粉濕面油膩之物

白礬(枯三分) 黃芩(二錢) 橘皮(三錢) 神麯(炒黃色) 半夏(以上各一兩) 枳實(麩炒黃色一兩一錢) 白朮(以上各一兩)

上為極細末,湯浸𩚫餅為丸如綠豆一倍大,每服三十五丸,白湯下。素食多用乾薑黃芩湯以瀉之。

草豆蔻丸 治秋冬傷食之寒冷者,胃脘當心而痛,上肢兩脅咽膈不通

炒鹽(五分) 乾生薑 青皮 橘皮(以上各二錢) 麥櫱面(炒黃色) 生黃芩(冬月不用)半夏(湯洗七次) 神麯(炒,以上各五錢) 草豆蔻(麵裹煨,去皮取仁) 白朮(以上各一兩) 枳實(麩炒二兩)

上為極細末,湯浸𩚫餅為丸如綠豆大,每服五十丸,白湯下。量所傷多少,加減服之。

白話文:

傷食諸方

用白開水送服,依據食積的程度來調整藥量。

藿香正氣散

此方適用於治療小孩因飲食不當造成內傷,或外感風寒等症狀。

藥材包含:藿香、厚朴、白芷、大腹皮、紫蘇、陳皮、半夏、桔梗、甘草、白朮、白茯苓。

將以上藥材切碎混合,加一碗水、三片生薑,煎煮至剩六分,溫服。

人參養胃湯

藥材包含:人參、半夏、陳皮、茯苓、蒼朮、厚朴、藿香、草果。

將以上藥材,加一碗水、三片生薑、一顆紅棗,煎煮後服用。

三黃枳朮丸

此方適用於治療因吃太多肉類、濕麵、辛辣或味道濃重的食物,導致腹部悶脹不適的狀況。

藥材包含:枳實(用麩皮炒過,五錢)、黃連(去除鬚根,用酒浸泡洗淨)、大黃(用濕紙包裹煨過)、橘皮、白朮(以上各一兩)、黃芩。

將以上藥材磨成極細的粉末,用米湯浸泡過的麵餅做成綠豆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五十丸,用白開水送服。可依據食積的程度調整藥量。

巴豆三稜丸(又名木香見哯丸)

此方適用於治療因吃了生冷堅硬的食物,導致心腹滿悶疼痛的狀況。

藥材包含:巴豆霜(五分)、木香(二錢)、升麻、柴胡(以上各三錢)、草豆蔻(用麵包裹煨熟,取仁)、香附子(炒過,以上各五錢)、神麯(炒至黃色)、石三稜(去皮煨過)、京三稜(煨過,以上各一兩)。

將以上藥材磨成粉末,用米湯浸泡過的麵餅做成比綠豆稍大的藥丸。每次服用一二十丸,用溫熱的白開水送服。可依據食積的程度調整藥量。

白朮丸

此方適用於治療因吃太多豆粉、濕麵或油膩的食物所造成的食積。

藥材包含:白礬(燒枯,三分)、黃芩(二錢)、橘皮(三錢)、神麯(炒至黃色)、半夏(以上各一兩)、枳實(用麩皮炒至黃色,一兩一錢)、白朮(一兩)。

將以上藥材磨成極細的粉末,用米湯浸泡過的麵餅做成比綠豆稍大的藥丸。每次服用三十五丸,用白開水送服。如果是吃素食導致的食積,可以用乾薑黃芩湯來幫助消化。

草豆蔻丸

此方適用於治療秋冬季節因吃寒冷的食物導致的食積,症狀為胃部疼痛、胸口兩側及咽喉不通暢。

藥材包含:炒鹽(五分)、乾生薑、青皮、橘皮(以上各二錢)、麥芽粉(炒至黃色)、生黃芩(冬天不用)、半夏(用熱水洗七次)、神麯(炒過,以上各五錢)、草豆蔻(用麵包裹煨熟,去皮取仁)、白朮(以上各一兩)、枳實(用麩皮炒過,二兩)。

將以上藥材磨成極細的粉末,用米湯浸泡過的麵餅做成綠豆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五十丸,用白開水送服。可依據食積的程度調整藥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