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鑾

《幼科類萃》~ 卷之十三·腹脹門 (2)

回本書目錄

卷之十三·腹脹門 (2)

1. 丹溪治腹脹大要

小兒腹脹蘿蔔子、紫蘇梗、乾葛、陳皮等分,甘草少許,煎服。食少加白朮。一法:用大蝦蟆一個入豬肚內煮熟,去蝦蟆將肚食盡。若脈實人壯者或可攻之,便可收拾。用白朮為主。如因有食積而腹脹者,有熱用木香檳榔丸,有寒用木香、厚朴、丁香、砂仁、神麯、香附。有食肉多腹脹,三補丸料內加香附、半夏、曲蒸餅丸服。

白話文:

兒童腹脹

  • 白蘿蔔子
  • 紫蘇梗
  • 葛根
  • 陳皮

以上材料均等份量,再加入少許甘草,煮煎服用。

  • 若食慾不振,可加入白朮。

另一種方法:

取一個大蟾蜍,放入豬肚中煮熟,將蟾蜍取出,把豬肚吃掉。

  • 若脈搏有力、身體強壯者,可以使用攻法來治療,可以使用白朮為主藥。

如果腹脹是因積食所引起的,可以根據情況使用以下藥物:

  • 若有熱,可以使用木香檳榔丸。
  • 若有寒,可以使用木香、厚朴、丁香、砂仁、神麯、香附。

若有因吃肉太多而腹脹,可以將香附、半夏、曲蒸餅丸加入三補丸的材料中,製成藥丸服用。

實者按之不堅不痛,宜下之、消之,次補之。虛者溫之、升之,補為要。厚朴治腹脹,因味辛以氣聚於下焦,故也須用薑製之。

白話文:

堅實的部位按壓時不硬不痛,應該以瀉下、消導的方法治療,然後再進行補益。虛弱的部位應以溫熱、升提的方法治療,補益是主要的。厚朴治療腹脹,因為厚朴味辛,藥性聚集在下焦,所以需要用薑來配伍。

2. 腹脹諸方

錢氏榻氣丸 治小兒虛腹脹大者加蘿白子名褐丸子

胡椒(一兩) 蠍尾(半兩去毒)

白話文:

錢氏榻氣丸可以治療小兒腹部虛脹的情況,如果需要的話,可以加入蘿白子,這樣就叫做褐丸子。 配方包括: 胡椒(一兩) 蠍尾(半兩,去毒)

上為末麵糊丸粟米大每服五七丸至一二十丸陳米飲下無時一方有木香一錢又一方胡椒蠍尾各四十丸

中滿分消丸 治中滿鼓脹水氣腹大熱脹並宜治之

白話文:

將上述藥物碾成粉末,和麵糊混合製成粟米大小的丸劑。每次服用五到七丸,最多可服用二十丸。用陳米水送服,不拘時服。一方中加入一錢木香。另一方中加入四十丸胡椒和蠍尾。

黃芩 枳實(炒二錢) 半夏(各三錢) 黃連(三錢) 薑黃 白朮 人參 甘草 豬苓(各一錢) 厚朴(制五錢) 茯苓 砂仁(各二錢) 澤瀉 陳皮(各三錢) 乾生薑(二錢) 知母(三錢)

白話文:

黃芩:3錢

枳實:炒過的,2錢

半夏:3錢

黃連:3錢

薑黃:1錢

白朮:1錢

人參:1錢

甘草:1錢

豬苓:1錢

厚朴:用藥物處理過的,5錢

茯苓:2錢

砂仁:2錢

澤瀉:3錢

陳皮:3錢

乾生薑:2錢

知母:3錢

上為末水浸蒸餅子丸如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焙熱白湯食後服寒因熱用故焙之

推氣丸 治三焦痞塞氣不升降胸膈滿脹大便閉澀小便赤少

白話文:

將藥材研磨成粉末,用水浸泡蒸餅後製成如桐子大小的丸劑,每次服用三十丸。丸劑需用文火焙熱,在飯後以白開水送服。因為寒症需要用熱性藥物治療,所以需要焙熱後服用。 推氣丸可用於治療三焦阻塞、氣機不暢、胸膈滿脹、大便不通及小便赤少等症狀。

大黃 陳皮 檳榔 枳實 黃芩 黑牽牛(各等分)

白話文:

大黃、陳皮、檳榔、枳實、黃芩、黑牽牛(各等分)。

上為末煉蜜丸綠豆大每服二十丸熟湯吞下

楊氏消脹丸

木香 黑牽牛 蘿蔔子 檳榔

上等分為末水糊丸梧子大每服二十丸熟湯吞下

檳榔丸 治小兒疳氣腹脹胸膈痞悶喘急不安

白話文:

將藥材研磨成細末,加入蜂蜜製成如綠豆大小的丸劑,每次服用二十丸,用熱水吞服。 楊氏消脹丸 由等量的木香、黑牽牛、蘿蔔子和檳榔混合研磨成粉末,用水調和製成如梧桐子大小的丸劑,每次服用二十丸,用熱水吞服。 檳榔丸,治療兒童疳積引起的腹部脹滿、胸膈悶塞、呼吸急促不安。

青皮(去穰用巴豆炒黃色去巴豆) 檳榔 蘿蔔子 香附子 木香 黑牽牛

白話文:

  • 青皮(去除果核,用巴豆炒至黃色,去除巴豆):具有疏肝理氣、化痰止咳的功效。

  • 檳榔:具有行氣止痛、殺蟲的功效。

  • 蘿蔔子:具有行氣消食、化痰止咳的功效。

  • 香附子:具有理氣止痛、調經活血的功效。

  • 木香:具有行氣止痛、溫中止瀉的功效。

  • 黑牽牛:具有瀉熱通便、祛風止痛的功效。

上為末薑糊丸如粟米大每服十丸米飲下

三稜丸 治小兒停積腹脅脹滿乾嘔噁心全不入食

白話文:

【三稜丸】 治小兒因積食導致的腹部脹滿、脹痛、乾嘔、噁心以及完全不想進食的情況。

三稜(煨) 木香 神麯(炒) 陳皮 半夏(薑汁製各一兩) 丁香 桂心(各半兩)

白話文:

三稜(烤過的) 木香 炒過的酒麴 陳皮 半夏(用薑汁加工,各一兩) 丁香 桂心(各半兩)

上為末麵糊丸粟米大乳食後生薑湯下二十丸

分氣散 治小兒腫脹作喘氣短而急

白話文:

上藥研磨成細末,用麵糊製成如粟米大小的丸劑,飯後用生薑湯送服二十丸。 分氣散,治療小兒腫脹、呼吸急促和氣短。

北梗 赤茯苓 陳皮 桑白皮(炒) 大腹皮 枳殼(制) 半夏曲 真蘇子(炒) 紫蘇 甘草(炙各二錢)

上銼每服一錢水小盞薑三片棗一枚煎半服

白話文:

  • 北梗:具有清熱涼血、止血散瘀的功效。

  • 赤茯苓:具有利水滲濕、健脾益氣的功效。

  • 陳皮:具有理氣健脾、燥濕化痰的功效。

  • 桑白皮(炒):具有清熱瀉火、涼血止血的功效。

  • 大腹皮:具有行氣消積、止痛的功效。

  • 枳殼(制):具有行氣寬中、消食導滯的功效。

  • 半夏曲:具有燥濕化痰、降逆止嘔的功效。

  • 真蘇子(炒):具有理氣寬中、散寒止痛的功效。

  • 紫蘇:具有發汗解表、理氣寬中的功效。

  • 甘草(炙各二錢):具有補益中氣、緩急止痛、調和諸藥的功效。

大茱萸丸 治小兒飲食過度膨脝胸膈上下氣不宣通鬱滯迷悶作喘強食不化作渴煩躁坐臥不任肢體倦怠腹脅痛疼並服之

白話文:

大茱萸丸,適用於小兒因飲食過度導致胸腹脹滿、氣息不暢、抑鬱煩躁、體倦乏力、腹痛等症狀。

蓬朮 三稜(各二錢半醋煮) 乾薑 青皮 陳皮 木香(各一錢) 丁香(二錢) 吳茱萸(二錢) 巴豆(二十粒去油)

上為末醋糊丸麻子大每服七丸至十丸生薑棗子湯下

白話文:

蓬朮、三稜(各二錢半,用醋煮過)、乾薑、青皮、陳皮、木香(各一錢)、丁香(二錢)、吳茱萸(二錢)、巴豆(二十粒,要去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