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科類萃》~ 卷之十一·癍疹門 (2)
卷之十一·癍疹門 (2)
1. 癍病諸方
元戎葛根湯 治癍在肌膚,冬溫始發,肌中癍爛,咳而心悶,但嘔清汁。
白話文:
葛根湯 治療癍疹在皮膚上,在冬天開始發作,癍疹潰爛,出現咳嗽和胸悶,只能嘔吐清水。
葛根 橘皮 杏仁 知母 黃芩 甘草 麻黃
上等分,水一盞,煎六分,溫服。
白話文:
葛根:一種中藥,具有解熱、止渴、生津、透疹、退虛熱的作用。
橘皮:一種中藥,具有理氣健脾、化痰止咳、燥濕化痰的作用。
杏仁:一種中藥,具有潤肺止咳、平喘化痰、宣肺平喘的作用。
知母:一種中藥,具有清熱生津、潤肺止咳、益胃生津的作用。
黃芩:一種中藥,具有清熱燥濕、瀉火除煩、清熱瀉火的作用。
甘草:一種中藥,具有補中益氣、健脾益氣、調和藥性的作用。
麻黃:一種中藥,具有發汗解表、平喘止咳、宣肺平喘的作用。
陽毒升麻湯 治癍在面,傷寒一二日或吐下後,變成陽毒,腰背痛,煩悶不安,面赤狂言,見鬼,下痢,脈浮大,咽痛。
白話文:
陽毒升麻湯:治療面部癍瘕,傷寒一、二日後或吐下後,轉變為陽毒,腰背疼痛,煩悶不安,面赤狂言,見鬼,下痢,脈象浮大,咽喉疼痛。
升麻(五錢) 犀角 麝干 黃芩 人參 甘草(各二錢半)
上㕮咀,水煎取半盞,刻許再進,溫覆手足,得汗出即解。
白話文:
-
升麻(20克)
-
犀角(10克)
-
麝香(3克)
-
黃芩(10克)
-
人參(10克)
-
甘草(10克)
玄參湯 治癍在身,汗吐後,毒不散,表虛里實,發於外,甚則煩躁譫語。
白話文:
玄參湯:用於治療癍病在身上,在出汗、嘔吐之後,毒素沒有散去,身體表虛裏實,發病在外面,嚴重時會煩躁不安、說胡話。
玄參 升麻 甘草(等分) 水煎溫服。
陽毒梔子湯 治小兒傷寒,壯熱,百節疼痛,而發癍。
白話文:
玄參、升麻、甘草(等量),用水煎煮後溫服。 陽毒梔子湯用來治療小兒傷寒,症狀包括高燒、全身關節疼痛以及出疹。
升麻 梔子仁 黃芩 芍藥 石膏 知母 杏仁 柴胡 甘草
白話文:
升麻:具有升舉陽氣、疏散風熱、清熱解毒的功效,常用於治療感冒、發熱、頭痛、牙痛等症狀。
梔子仁:具有清熱瀉火、涼血止血、解毒消腫的功效,常用於治療熱病、咽喉腫痛、痄腮、瘡癤腫痛等症狀。
黃芩:具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的功效,常用於治療濕熱痢疾、黃疸、瘡癤腫痛等症狀。
芍藥:具有養血柔肝、緩中止痛、斂陰止汗的功效,常用於治療肝血不足、月經不調、腹痛、泄瀉等症狀。
石膏:具有清熱涼血、止渴生津的功效,常用於治療熱病、煩渴、口乾舌燥等症狀。
知母:具有清熱滋陰、潤燥生津的功效,常用於治療陰虛發熱、口乾舌燥、津液不足等症狀。
杏仁:具有止咳平喘、潤肺化痰的功效,常用於治療咳嗽、氣喘、痰多等症狀。
柴胡:具有疏肝解鬱、清熱退燒、和解表裡的功效,常用於治療肝鬱氣滯、發熱頭痛、感冒發燒等症狀。
甘草:具有補中益氣、健脾益腎、緩急止痛的功效,常用於治療脾胃虛弱、氣短乏力、腹痛泄瀉等症狀。
上粗末,每服三錢,入薑三片,豉五十粒,煎服。
消毒犀角飲子 治小兒癍及癮疹。
白話文:
將藥材粗略搗碎,每次服用三錢,加入三片生薑和五十粒豆豉,用水煎煮後服用。這個消毒犀角飲子用來治療小兒的癍疹和癮疹。
牛蒡子(六錢) 荊芥 防風(各三錢) 甘草
上㕮咀,水煎服。
解毒防風湯 治癍及癮疹,癢痛。
白話文:
牛蒡子(36克) 荊芥 防風(各18克) 甘草
防風(半兩) 地骨皮 黃芩 芍藥 荊芥 枳殼 牛蒡子(各三錢)
上為粗末,每服二錢,水煎服。
陰毒升麻鱉甲湯 治小兒陰癍。
白話文:
防風(四公克) 地骨皮 黃芩 芍藥 荊芥 枳殼 牛蒡子(各一公克)
升麻 當歸 甘草 蜀椒 鱉甲 雄黃
白話文:
升麻:
升麻因其可升舉陽氣而得名,性辛、溫,具升散解表、託瘡發汗之功效,常被用於治療外感風寒之症,如感冒、發熱等。
當歸:
當歸為補血良藥,性溫、味甘,具有補血益氣、活血化瘀、調經止痛之功效,常被用於治療氣血不足、面色蒼白、月經不調等症。
甘草:
甘草性平、味甘,具有益氣補中、健脾益胃、清熱解毒之功效,常被用於治療脾胃虛弱、疲勞乏力、咳嗽肺熱等症。
蜀椒:
蜀椒,即四川花椒,性溫、味辛,具有溫中散寒、止痛止瀉之功效,常被用於治療寒濕引起的腹瀉、嘔吐等症。
鱉甲:
鱉甲,即烏龜的甲殼,性寒、味鹹,具有滋陰清熱、補益肝腎之功效,常被用於治療陰虛發熱、尿頻尿急等症。
雄黃:
雄黃為含砷礦物,性溫、味辛,具有解毒殺蟲、燥濕祛風之功效,常被用於治療皮膚瘙癢、濕疹、蛇蟲咬傷等症。
上為末,每服三錢,水煎服。
三因加味羌活散 治小兒感四時所傳,肌膚髮為癮疹。
白話文:
將上方的藥材研磨成細末,每次服用三錢,用水煎煮後服用。 加味羌活散用來治療小兒因四季傳染所引起的肌膚出現癮疹的情況。
羌活 前胡 人參 桔梗 甘草 枳殼 川芎 天麻 茯苓 蟬蛻 薄荷(等分)
白話文:
羌活、前胡、人參、桔梗、甘草、枳殼、川芎、天麻、茯苓、蟬蛻、薄荷(等分)
- 羌活:具有祛風濕、活血止痛、解表散寒的功效,常用於治療風寒感冒、頭痛、關節疼痛等。
- 前胡:具有祛痰、止咳、平喘的功效,常用於治療咳嗽、哮喘、胸悶等。
- 人參:具有補氣、益血、生津、安神的功效,常用於治療體虛、疲勞、失眠等。
- 桔梗:具有宣肺、祛痰、止咳的功效,常用於治療咳嗽、哮喘、咽喉腫痛等。
- 甘草:具有補脾、益氣、清熱、解毒的功效,常用於治療脾胃虛弱、咳嗽、咽喉腫痛等。
- 枳殼:具有理氣、消積、導滯的功效,常用於治療胸悶、腹脹、消化不良等。
- 川芎:具有活血、行氣、止痛的功效,常用於治療頭痛、月經不調、痛經等。
- 天麻:具有祛風、止痛、平肝息風的功效,常用於治療頭痛、眩暈、中風等。
- 茯苓:具有健脾、補腎、益氣的功效,常用於治療脾胃虛弱、尿頻、夜尿多等。
- 蟬蛻:具有祛風、鎮靜、止痙的功效,常用於治療頭痛、眩暈、癲癇等。
- 薄荷:具有疏肝、理氣、清熱、止痛的功效,常用於治療頭痛、目赤、咽喉腫痛等。
上㕮咀,搗為末,每服三大錢,薑三片,煎服。
調中湯 治內傷外感而發陰癍。
白話文:
- 羌活:能夠去除風濕、促進血液循環、緩解疼痛以及驅散表寒,通常用於治療因風寒引起的感冒、頭痛和關節痛等症狀。
- 前胡:能幫助清除痰液、止咳和平喘,一般用於治療咳嗽、哮喘和胸悶等問題。
- 人參:有補充元氣、增強血液、生津潤燥及安定心神的作用,適用於體質虛弱、疲勞不堪或失眠的人群。
- 桔梗:可以宣通肺部、化痰止咳,常見於治療咳嗽、哮喘和喉嚨腫痛的處方中。
- 甘草:有益於補脾健胃、增強體力、清熱解毒,適合脾胃功能較差、咳嗽或咽喉腫痛的情況。
- 枳殼:有助於調理氣機、消除積滯、引導消化過程順利進行,對於胸悶、腹脹和消化不良有一定療效。
- 川芎:可改善血液循環、調暢氣機並減輕疼痛,對頭痛、月經不規律或痛經等情況有所幫助。
- 天麻:能驅除風邪、緩解疼痛並平息肝風,適用於頭痛、眩暈或中風等病症。
- 茯苓:有利於強健脾胃、滋補腎臟並增加體力,針對脾胃虛弱、頻繁小便尤其是夜間多尿者有效。
- 蟬蛻:具有驅風、安神及制止肌肉抽搐的功效,常用於治療頭痛、眩暈和癲癇等狀況。
- 薄荷:能疏解肝鬱、調理氣機、清熱止痛,適合作為頭痛、眼睛紅腫或咽喉腫痛時的自然療法。 將上述藥材咀嚼後搗成粉末,每次服用約三大錢份量,配合三片生薑一起煎煮飲用。此配方[調中湯]專門針對由內外因素共同導致的陰癍症狀進行治療。
蒼朮(一錢半) 陳皮(一錢) 砂仁 藿香 芍藥(炒) 甘草 桔梗 半夏 白芷 羌活枳殼(各一錢) 川芎(半錢) 麻黃 桂枝
白話文:
-
蒼朮:1.5錢
-
陳皮:1錢
-
砂仁:1錢
-
藿香:1錢
-
芍藥(炒):1錢
-
甘草:1錢
-
桔梗:1錢
-
半夏:1錢
-
白芷:1錢
-
羌活:1錢
-
枳殼:1錢
-
川芎:0.5錢
-
麻黃:1錢
-
桂枝:1錢
上㕮咀,薑三片,水煎服。
化癍湯 治小兒傷寒汗吐下後,癍發,脈虛。
白虎湯加人參,守真類萃,再加白朮
上㕮咀,時時煎服之。
當歸丸 治小兒傷寒癍見,無大熱,脈虛,秘悶。
白話文:
化癍湯:治療小兒傷寒後出現汗、吐、下症狀,癍疹發出,脈象虛弱。將藥材咀嚼碎,加入三片薑,用水煎煮後服用。 白虎湯加上人參和白朮。將藥材咀嚼碎,隨時煎煮服用。 當歸丸:治療小兒傷寒癍疹出現,體溫不高,脈象虛弱,伴有便秘煩悶。
當歸(半兩) 甘草(一分) 黃連 大黃(各二錢半)
上先將當歸熬膏子,入藥末三味為丸,漸加至利為度。
白話文:
當歸(一錢五克)甘草(四五克),黃連、大黃(各七點五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