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科類萃》~
1. 卷之十一·癍疹門
2. 論癍之由
潔古云:癍疹之病,其為證各異。瘡焮腫於外者,屬少陽相火也,謂之癍。小紅靨行皮膚之中不出者,屬少陰君火也,謂之疹。凡顯癍證,若自吐瀉者,慎勿亂治而多吉,謂毒氣上下皆出也。癍疹並出,小兒難禁,是以別生他證也。首尾不可下,大抵安里之藥多,發表之藥少,秘則漸疏,令邪氣不壅並,而能作番次,使兒易禁也。身溫暖者順,身涼者逆。
略例云:傷風陽證發癍有四,惟溫毒發癍至重,癍癍如錦文,或發之面部,或發之背部,或發之四表,紅赤者為胃熱也,紫黑者為胃爛也,一則下之早,一則下之晚,乃外感熱者發癍也。陰證發癍多出背胸,或出手足,亦稀少而水紅,若作熱證投之涼藥大誤矣。此無根失守之火聚於胸中,上獨熏肺,傳於皮膚而為癍點,但如蚊蚋蚤蝨所咬形狀,而非錦文也。
陳無擇云:世醫論癮疹無不謂是皮膚風熱,既分冷熱,冷熱即寒暑之證,又有因浴起湊風冷而得之者,豈非濕也?則知四氣備矣。經分諸瘡,實熱則痛,虛寒則癢,又陽明主肌肉,屬胃與大腸,亦有冷熱分痛癢,不可不審。世人呼白者為婆膜,赤者為血風,名義混淆,當以理曉察。
白話文:
醫家張元素說:斑疹這種病,表現出來的症狀各有不同。如果皮膚表面出現紅腫熱痛的瘡,那是屬於少陽經的相火引起的,這種就叫做斑。如果皮膚裡面出現小的紅色斑點,但沒有突出皮膚表面,那是屬於少陰經的君火引起的,這種就叫做疹。凡是出現明顯斑的症狀,如果病人自己有吐瀉的情況,不要胡亂治療,反而多半是吉利的,因為這樣表示體內的毒氣可以上下排出。斑疹一起出現時,小孩子很難承受,所以會產生其他併發症。治療時頭部和尾部都不能用攻下的藥物,大致上來說,用來安撫身體內部的藥物比較多,用來發散體表的藥物比較少,如果大便秘結,就要慢慢疏通,讓邪氣不要淤積,才能慢慢地把病邪分批排出,讓孩子比較容易承受。身體溫熱是順利的表現,身體冰涼則是不利的表現。
《略例》這本書裡說:因為外感風邪而導致陽證發斑的情況有四種,其中最嚴重的是溫毒引起的發斑,這種斑點看起來像錦繡一樣,有的發在臉上,有的發在背部,有的發在四肢,呈現紅色的表示胃有熱,呈現紫黑色的表示胃已經潰爛了。一種情況是太早使用攻下的藥物,另一種情況是太晚使用攻下的藥物,這些都是因為外感熱邪而導致的發斑。陰證發斑大多出現在背部和胸部,或者手腳上,而且數量比較少,顏色是水紅色,如果把它當作熱證來用寒涼的藥物治療,那就大錯特錯了。這種情況是因為身體內沒有根基的虛火聚集在胸中,向上熏蒸肺部,然後傳到皮膚上而形成斑點,這些斑點形狀像蚊子或跳蚤咬過一樣,而不是像錦繡的紋路。
醫家陳無擇說:現在的醫生討論癮疹,都認為是皮膚受到風熱引起的,他們既然能分出冷熱,就表示病因有寒暑的差別,而且還有些是因為洗澡後受到風寒引起的,難道這些都不是濕邪引起的嗎?由此可知,四季的邪氣都會導致這種病。根據經典的說法,各種瘡如果屬於實熱,就會感到疼痛;如果屬於虛寒,就會感到搔癢。而且陽明經主管肌肉,與胃和大腸相關,也會因為冷熱而出現痛癢的區別,這點不可不仔細辨別。世俗之人把顏色白的稱為婆膜,把顏色紅的稱為血風,名詞定義混亂不清,應該要用道理來仔細辨別。
3. 癍疹治法
陳無擇云傷寒癍者,蓋不當下而下之,熱則乘虛入胃;當下而失下,則胃熱不得泄。二者皆純發癍,其狀錦紋赤者易治,黑者難治,蓋熱毒入胃深也。如溫毒發癍,當服玄參、升麻、白虎等藥主之。陰證發癍,宜調中溫胃,加以茴香、芍藥,以大建中之類,其火自下,其癍自退,可謂治本而不治標也。疹屬熱與痰在肺,宜清肺火、降痰,或解散出汗,亦有可下者。
癮疹多屬脾,隱隱然在皮膚之間,故言癮疹也。發而多癢或不仁者,是兼風兼濕之殊色,紅者兼火化也。亦有內中寒而發癍者。按略例云:「完顏小將軍病寒熱間作,有癍三五點,鼻中微血出,兩手脈沉澀,胸膈四肢按之殊無大熱。此內傷寒也。」問之,因暑臥殿角傷風,又渴飲水酪冰。
此外感者輕,內傷者重。從內病俱為陰也,故先癍衄,後顯內陰寒熱間作,脾寒有之,非往來少陽之寒熱也。與調中湯數服而愈。」
按癍疹固有陰陽輕重之現證矣。陽證大率用托裡清熱化癍涼血,陰證止用補中溫胃,其癍自消,病體自定,非若瘡成膿胞也。雖輕重俱從火化,大抵急則治標,緩則治本。
白話文:
陳無擇說,傷寒引起的斑疹,通常是因為不該用瀉藥卻用了,導致熱邪趁虛進入胃部;或是應該用瀉藥卻沒有用,使得胃熱無法排出。這兩種情況都會引發斑疹,斑疹呈現像錦緞花紋的紅色比較容易治療,呈現黑色的則比較難治,因為這是熱毒深入胃部的緣故。如果是因為溫熱毒邪引起的斑疹,應該服用玄參、升麻、白虎等藥物來治療。如果是因為陰寒引起的斑疹,應該調理脾胃,溫暖胃部,可以加入茴香、芍藥,使用像大建中湯之類的方劑,這樣火氣自然會下降,斑疹也會自然消退,這可以說是治療根本而不是只處理表面的症狀。
疹子通常是因為肺部有熱和痰,應該清瀉肺火、降痰,或者用發汗的方式讓邪氣散出,也有可以用瀉藥的情況。
癮疹大多和脾有關,它隱隱約約地出現在皮膚之間,所以叫做癮疹。發作時會很癢或感覺麻木,是因為同時夾雜風邪和濕邪的緣故,紅色的則是夾雜火邪。也有體內有寒氣而引發斑疹的情況。根據以前的案例記載:「完顏小將軍生病時寒熱交替發作,身上出現三五個斑點,鼻子裡有少量出血,兩手的脈象沉而澀,按壓胸口和四肢並沒有明顯發熱。這是因為內傷引起的寒證。」詢問之後得知,是因為夏天在宮殿角落睡覺時受了風寒,又喝了冰涼的水和奶酪。
外感引起的病情比較輕,內傷引起的病情比較重。內傷引起的病都屬於陰證,所以先出現斑疹和鼻出血,後來才出現體內陰寒和寒熱交替發作的症狀,這是脾胃虛寒引起的,並不是少陽經的寒熱往來。給予調中湯服用幾次後就痊癒了。
總而言之,斑疹有陰陽和輕重的不同表現。陽證通常使用托裡、清熱、化斑、涼血的藥物治療,陰證則使用補中溫胃的藥物治療,斑疹自然就會消退,身體也會恢復健康,這和瘡瘍化膿是不同的。雖然不論輕重都和火邪有關,但原則上緊急的情況要先處理表面症狀,情況比較緩和的則要治療根本病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