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科類萃》~ 卷之八·痢疾門 (2)
卷之八·痢疾門 (2)
1. 論痢疾用熱藥之
原病式云或曰白痢既為熱何故服辛熱之藥亦有愈者耶?蓋辛熱之藥能開發腸胃鬱結,使氣液宣通,流濕潤燥,氣和而已。蓋病微者可愈,甚者鬱結不開,其病轉加而死矣。凡治熱甚吐瀉亦然。夫治諸痢者,莫若以辛苦寒藥治之,或微加辛熱佐之則可。蓋辛能發散,開通鬱結;苦能燥濕;寒能勝熱,使氣宣平而已。
白話文:
《原病式》中說:有人說,白痢既然是熱症,為什麼服辛熱藥物後,竟然也有痊癒的現象呢?這是因為辛熱藥物能夠開發腸胃鬱結,使氣液宣通,流濕潤燥,氣和而已。病情較輕的可以痊癒,病情嚴重的鬱結不開,病情就會加重而死亡。凡是治療熱症引起的嘔吐腹瀉,也是如此。凡是治療各種痢疾,最好是用辛苦寒藥物,或者稍微加入辛熱藥物就可以。這是因為辛能發散,開通鬱結;苦能燥濕;寒能勝熱,使氣宣平而已。
如錢氏香連丸之類是也。故治諸痢者,黃連黃柏為君,以其至苦大寒,正主濕熱之病。乃若世傳辛熱金石毒藥治諸吐瀉下痢,或有愈者,以其善開鬱結故也。然雖亦有驗者,或不中效,反更加害。
白話文:
像錢氏香連丸這一類的藥。所以治療各種痢疾,黃連、黃柏是君藥,因為它們極苦大寒,正好用來治療濕熱的疾病。像世人所說辛熱的金石毒藥治療各種嘔吐腹瀉、下痢,有時也能治癒,因為它們擅長疏解鬱結。但雖然也有療效的案例,但是有時也會沒有效果,反而會造成更大的傷害。
按治痢用辛苦寒之劑,開鬱燥濕勝熱三法俱備。世之用辛熱金石毒藥者,誠非也。然亦有久痢腸胃虛滑者,亦當求責。
白話文:
治療痢疾時應該使用苦味、辛味、寒涼的藥物,包含了疏解鬱熱、清燥濕、清降熱的這三個方法,缺一不可。世人使用辛熱或有毒的金石藥物治療痢疾,實在很不合適。但是也有久痢患者的腸胃虛滑,這種情況下也應該針對虛滑來施以治療。
2. 痢疾不治證
凡小兒下痢如塵腐色者死○下如屋漏水者死○下痢日久大孔如竹筒者死○下痢如竹筒注水者死○又小兒赤白同下久而不禁,小便赤澀,腹痛發熱,唇紅舌胎氣促,心煩坐臥不安,狂渴飲水,穀道傾陷,時復面容似妝,飲食全不進者,並不治。
白話文:
-
小兒的腹瀉物如果像灰塵腐敗的顏色,則會死亡。
-
腹瀉物像屋漏水那樣清澈的,也會死亡。
-
腹瀉時間很長,大便孔洞像竹筒一樣的,也會死亡。
-
腹瀉就像竹筒注水那樣的,也會死亡。
-
小兒赤白痢疾同下,持續時間長且不能控制,小便赤澀,腹痛發熱,嘴脣紅、舌苔白、呼吸急促,心煩坐臥不安,狂渴飲水,穀道傾陷,有時面容像化妝一樣,飲食全不進的,一概不予治療。
3. 下痢灸法
黃帝云:小兒疳痢脫肛,體瘦渴飲,形容憔悴,諸醫治不瘥,灸尾翠骨上三寸骨關三壯。岐伯曰:兼三伏內,用桃柳枝煎洗兒,午時當日灸之後,用青帛拭,當有蟲隨汗而出,此神妙法也。
小兒秋涼冷痢不止,灸臍下二三寸間,動脈中是穴,各灸三壯。
白話文:
黃帝說:小兒疳積、痢疾、脫肛、身體瘦弱,口渴多飲,容貌憔悴,各種醫生治療都不見好轉,用灸法施術在尾翠骨向上三寸的骨關上施灸三壯。岐伯回答說:同時在三天之內,用桃枝和柳枝煮水為小兒洗澡,正午的時候當日灸之後,用青色的生絹擦拭,這時就會有蟲隨汗液流出,這是一個非常神奇的治療方法。
小兒脫肛瀉血,每廁臟腑撮痛不可忍,灸百會一穴三壯,取法在頭中心陷者是穴,又灸接脊一穴,取法在十二椎下節間是穴。
小兒脫肛瀉秋深不效,灸龜尾穴一壯,取法在脊端窮骨也。
白話文:
小兒得了脫肛和瀉血的病,每次上廁所,肚子和大腸都抽筋疼痛,痛苦難忍。這時,在頭頂中心的一個穴位上灸三壯,這個穴位就是百會穴。另外,在第十二個椎骨下面的節間處,還有一個穴位叫做接脊穴,也要灸三壯。
4. 痢疾諸方
小香連丸 治小兒冷熱腹痛利下水穀
白話文:
小香連丸,用於治療小兒因冷熱不調引起的腹痛及水瀉。
木香 訶子肉(各二分) 黃連
白話文:
木香 訶子肉 (各二錢) 黃連
上為末飯丸綠豆大米飲下十丸至三四十丸頓服之
地榆散 治小兒赤痢因大腸停積熱毒得之或點
滴鮮紅 地榆(不拘多少)
白話文:
上方是將綠豆和大米磨成粉末,做成丸子,每次服用十丸到三十或四十丸,一次性服用。 地榆散用於治療小兒赤痢,此症是由大腸積熱毒引起,可能出現滴瀝鮮紅血狀。地榆的用量不拘多少。
上為末每服一錢米湯調下加黃連枳殼赤芍藥甘草一方去甘草加厚朴木瓜湯下
白話文:
按照上面的處方,每次服用一錢藥粉,用米湯調和服用。另外一種處方是去掉甘草,加入厚朴和木瓜,用湯劑服用。
芍藥柏皮湯 治小兒一切惡痢窘迫膿血
芍藥 黃柏(各一兩) 當歸 黃連(各半兩)
上為末水丸綠豆大溫水化下
白話文:
芍藥柏皮湯治療小兒各種嚴重的痢疾,伴有膿血。 所需藥材及用量如下:
- 芍藥 一兩
- 黃柏 一兩
- 當歸 半兩
- 黃連 半兩 將上述藥材研磨成粉末,製成綠豆大小的水丸,用溫水送服。
胃風湯 治小兒風冷乘虛入客腸胃水穀不化泄瀉注下及腸胃濕毒下如豆汁或下瘀血日夜無度
白話文:
胃風湯:治療小兒風邪乘虛侵犯腸胃,導致水穀不化,洩瀉不止,以及腸胃濕毒下痢如豆汁,或下痢瘀血,日夜不止。
人參 白朮 茯苓 芎藭 桂 當歸 芍藥
白話文:
人參:一種珍貴的中草藥,具有補氣養神、益智安神的功效。
白朮:一種中草藥,具有健脾益氣、燥濕利水、補氣止瀉的功效。
茯苓:一種中草藥,具有健脾益氣、利水滲濕、寧心安神的功效。
芎藭:一種中草藥,具有活血行氣、祛風止痛、通經止痛的功效。
桂:一種中草藥,具有溫經通脈、驅寒止痛、溫陽健脾的功效。
當歸:一種中草藥,具有補血活血、調經止痛、潤腸通便的功效。
芍藥:一種中草藥,具有養血調經、緩中止痛、平肝鎮痙的功效。
上粗末每服二錢入粟米數粒同煎食前服
敗毒散 治疫毒痢一方一家長幼相似者
白話文:
將草藥粗末每次服用二錢,加入幾粒粟米一起煎煮,在飯前服用。 敗毒散是治療疫病引起的痢疾的方劑,適合全家長幼相似症狀的人使用。
前胡 柴胡 桔梗 甘草 芎藭 茯苓 羌活 獨活 人參 枳殼
白話文:
前胡:具有宣肺化痰、止咳平喘的作用,常用於治療感冒、咳嗽、氣喘等症狀。
柴胡:具有疏肝解鬱、清熱退燒的作用,常用於治療肝鬱氣滯、發燒、頭痛等症狀。
桔梗:具有宣肺化痰、止咳祛痰的作用,常用於治療感冒、咳嗽、氣喘等症狀。
甘草:具有補脾益氣、清熱解毒的作用,常用於治療脾虛弱、腹瀉、咳嗽等症狀。
芎藭:具有行氣活血、調經止痛的作用,常用於治療月經不調、痛經、産後血虛等症狀。
茯苓:具有健脾利濕、益氣補陽的作用,常用於治療脾虛水腫、尿頻、夜尿多等症狀。
羌活:具有祛風散寒、除濕止痛的作用,常用於治療風寒感冒、頭痛、關節疼痛等症狀。
獨活:具有祛風散寒、除濕止痛的作用,常用於治療風寒感冒、頭痛、關節疼痛等症狀。
人參:具有補氣益血、提神益智的作用,常用於治療氣虛體弱、疲勞乏力、失眠多夢等症狀。
枳殼:具有理氣化痰、消食導滯的作用,常用於治療胸悶腹脹、食積不化、消化不良等症狀。
上水一鍾薑三片棗一枚加陳皮陳米煎一服
百一選方 治小兒噤口痢
蓮肉去殼留心碾為末每服半錢陳米飲調下此是毒氣上衝心肺藉此以通心氣便覺思食
香脯 治小兒刮腸下痢噤口不食閉口閤眼至重者
精豬肉(一兩劈薄片) 膩粉
上將豬肉於炭火上慢炙旋鋪膩粉勻成脯每以少許與吃如未知吃且放鼻邊自然要吃此方治胃口有毒食之神效
小連丸 治小兒瀉痢赤白脾胃虛弱糟粕不聚腹脹不食時作陣痛煩渴身熱
白話文:
用一杯水、三片薑和一枚大棗,加入陳皮和陳米一起煎煮成一服。 蓮肉去掉外殼保留蓮心,磨成粉末,每次服用半錢,用陳米湯調服。這是因為毒氣上衝至心肺,通過這個方法可以疏通心氣,使人感到想吃東西。 香脯可以治療小兒嚴重的刮腸下痢,症狀包括不進食、閉口合眼等。 精選豬肉(一兩切成薄片)和膩粉。 將豬肉放在炭火上慢慢烤製,同時均勻地撒上膩粉製成肉脯。每次給小孩一點點吃,如果他還不會自己吃,可以把肉脯放在鼻子旁邊,自然會想要吃。這個方子對於胃中有毒的情況非常有效。 小連丸可以治療小兒赤白瀉痢、脾胃虛弱、食物不能消化、腹脹不想吃飯、時常陣痛、煩躁口渴以及身體發熱的症狀。
黃連(三兩) 乾薑(炮一分) 當歸 阿膠(炒為珠煎成膏各一兩半)
上三味為末以阿膠膏為丸如小豆大三歲三十丸米湯化下食前
白話文:
黃連(60公克) 乾薑(炮製成粉末,9公克) 當歸(15公克) 阿膠(炒熟後磨成珠狀,煎煮成膏,各15公克)
養臟湯 治小兒冷熱不調下痢赤白或如膿血魚腦裡急後重臍腹絞痛脫肛遂下並皆治之
白話文:
-
養臟湯:用於治療兒童因冷熱不調導致的腹瀉,大便中有膿或血,或大便像魚腦一樣。同時,他們還伴有裡急後重、臍腹絞痛、脫肛、腹瀉等症狀。
-
**組成:**黨參10克、白術10克、茯苓10克、白芍10克、甘草6克、山藥10克、烏梅10克、乾薑5克、紫蘇葉10克、薄荷6克、木香6克。
-
**用法:**將藥物研成細末,每次服用6克,每日服用3次,用溫水送服。
-
**功效:**益氣健脾、理氣止瀉、固澀收斂。
-
**主治:**小兒冷熱不調下痢赤白或如膿血魚腦裡急後重臍腹絞痛脫肛遂下並皆治之。
-
注意事項:
-
本藥方應在中醫師的指導下服用。
-
服藥期間忌食生冷、辛辣、油膩、刺激性食物。
-
服藥期間應注意保暖,避免受涼。
-
服藥期間若出現不適,應立即停藥並諮詢醫師。
粟殼(三錢蜜炒去蒂) 人參 當歸 肉桂(各一錢) 訶子(煨一錢) 木香(半錢) 肉豆蔻(煨) 白朮(一錢) 芍藥(半錢) 甘草(炙一錢)
上銼散每服二錢水一盞煎溫服
白話文:
-
粟殼(三錢,與蜂蜜一起炒過,去掉殼蒂)
-
人參(一錢)
-
當歸(一錢)
-
肉桂(一錢)
-
訶子(煨過,一錢)
-
木香(半錢)
-
肉豆蔻(煨過)
-
白朮(一錢)
-
芍藥(半錢)
-
甘草(炙過,一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