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科類萃》~
1. 卷之九·吐瀉門
2. 脈法
內經云:「脈浮者霍亂。」○劉宗厚云:「霍亂脈來浮洪者可治。微而遲氣少不語者難治。」○脈訣云:「小兒乳後輒嘔逆,更兼脈亂無憂慮。」
白話文:
《黃帝內經》說:「脈象浮在表面的,是霍亂的表現。」劉宗厚說:「霍亂的脈象如果呈現浮大而有力的,還可以治療。如果脈象微弱、遲緩,又氣息微弱、不說話的,就難以治療了。」《脈訣》說:「小孩子喝奶後就嘔吐,而且脈象紊亂,不用太過憂慮。」
3. 論小兒吐瀉有冷有熱
丹溪云霍亂之候,起於倉卒,多因夾食傷寒,陰陽乖隔,上吐下利而燥擾痛悶是其候也。故偏陰則多寒,偏陽則多熱。曾氏云:霍者吐,亂者瀉。有心痛而先吐者,有腹痛而先瀉者,莫不由中焦而作。上焦主納而不出,中焦主腐水穀而生榮衛,灌溉百骸,下焦分別水穀,主出而不納。
此三才成式,日用常行之道。故脾居中州,胃為水穀之海。乳哺入胃,脾能克化,然後水穀分其清濁,傳變得宜,則無吐瀉之患。凡小兒上吐不止,下瀉不停,皆因六氣未完,六淫易侵,兼以調護失常,乳食不節,遂使脾胃虛弱,清濁相干,蘊作而然。有先瀉而後吐者,乃脾胃虛冷,其候先瀉白水,吐亦不多,口氣緩而神色慢,額前有汗,六脈沉濡,此為冷也。先吐而後瀉者,乃脾胃有熱氣,促唇紅,吐來面赤,脈洪而數渴飲水漿,此為熱也。
冷熱之分,要須詳審。
白話文:
朱丹溪說,霍亂發病非常突然,多半是因為夾雜飲食或傷寒所引起,導致身體陰陽失調,出現上吐下瀉、煩躁不安、疼痛不適等症狀。因此,如果偏向陰虛,就容易表現為寒證;如果偏向陽盛,就容易表現為熱證。曾氏說,霍是指嘔吐,亂是指腹瀉。有的是先心痛然後嘔吐,有的是先腹痛然後腹瀉,這些都與中焦的功能失調有關。上焦主要負責接納食物,不負責排出;中焦負責消化水穀,產生營養物質,輸送給全身;下焦負責區分水穀的清濁,主要負責排出而不負責接納。
這三焦的功能是自然的規律,也是我們日常生活中必須遵循的原則。所以脾臟位於中焦,胃則如同水穀的海洋。嬰兒吸吮乳汁進入胃部,脾臟負責消化吸收,然後水穀的清濁才能分開,傳送變化順暢,就不會發生嘔吐腹瀉的問題。凡是小兒嘔吐不止、腹瀉不停,都是因為身體的機能還不夠完善,容易受到風、寒、暑、濕、燥、火等外邪的侵襲,再加上照顧不周、飲食不節制,導致脾胃虛弱,清濁不分,蘊積而發病。有的是先腹瀉後嘔吐,這是脾胃虛寒的表現,症狀是先拉出清稀的白色水樣便,嘔吐量不多,呼吸緩慢,精神不佳,額頭有汗,脈象沉細而濡軟,這屬於寒證。有的是先嘔吐後腹瀉,這是脾胃有熱的表現,症狀是嘴唇發紅,嘔吐時臉色發紅,脈象洪大而急促,口渴想喝水,這屬於熱證。
辨別寒證和熱證,一定要仔細觀察、詳細分析。
4. 論小兒吐瀉宜暫斷乳
鄭氏云:小兒吐瀉,因外傷風冷,內傷乳食,或兒啼未定,氣息未調,以乳飼之,氣逆於上,則停滯胸膈,致令嘔吐;氣逆於下,則傷脾胃,致令泄瀉;上下氣逆,吐瀉俱作。凡小兒只吐不瀉者,逆其吐必有痰,發驚者十無一生;若只瀉不吐,或吐瀉俱發者,日久不退,亦變陰癇。治之當暫斷其乳,輕者周時,重者三日,宜頻與稀粥,服藥速效,十全八九。
或者不信是言,以小兒籍乳為命,不肯暫斷。然乳固不可斷也,殊不知因乳所傷得之者,若再以所傷之乳乳之,如抱薪救火,藥何功之有?其間有不斷服藥得安者,蓋輕患也,亦有因輕致重,夭橫者多矣。
按《活幼心書》云:小兒吐瀉不止,大要節乳,徐徐用藥調治,必安。節者,撙節之義。一日但三次或五次,每以乳時不可過飽,其吐自減;及間以稀粥投之,亦能和胃。屢見不明此理,惟欲進藥以求速效,動輒斷乳三四日,致餒甚而胃虛,啼聲不已,反激他證。蓋人以食為命,孩非乳不活,豈容全斷其乳?然乳即血也,血屬陰,其性冷,吐多胃弱,故節之,醫者切須知此。乳母亦宜服和氣血、調脾胃等藥。
愚意不若兒大能食者,全斷之,待其平復;兒小不能飲食者,但節之可也。
白話文:
鄭氏說:小兒吐瀉,可能是因為外感風寒,或是內傷於吃了不當的乳食,或是因為孩子哭鬧不止,氣息不順時就餵奶,導致氣向上逆行,停留在胸膈,引起嘔吐;氣向下逆行,則會傷害脾胃,引起腹瀉;上下氣都逆行,就會同時出現嘔吐和腹瀉。通常小兒如果只有吐而沒有瀉,逆著他的嘔吐來看,一定是有痰,發驚的通常十個裡面沒有一個能活下來;如果只有瀉而沒有吐,或是吐瀉同時發生,如果久久不退,也會變成陰癇。治療時應該暫時停止餵母乳,病情輕微的暫停一週,嚴重的暫停三天,應該頻繁地餵食稀粥,配合藥物治療,效果會很快,十有八九會痊癒。
有些人可能不相信這個說法,認為小兒是靠母乳為生的,不肯暫時停止餵奶。雖然說母乳確實不能斷,但是卻不知道吐瀉是因為吃母乳造成的,如果還繼續餵食讓他生病的母乳,就像抱著柴火去救火一樣,吃藥又會有什麼用呢?其中有的人不停止餵奶,也能吃藥後痊癒,那是因為病情輕微,但也有因為病情輕微變成重症,甚至夭折的。
《活幼心書》說:小兒吐瀉不止,最重要的是要控制餵奶量,慢慢用藥調理,一定會康復。所謂控制餵奶量,就是要減少的意思。一天只餵三到五次,每次餵奶不能過飽,這樣嘔吐就會減少;並且在餵奶中間給他吃一些稀粥,也能夠調和脾胃。常常看到有人不懂這個道理,只想用藥來求快速見效,動不動就停止餵奶三四天,導致孩子餓得厲害,胃也變得虛弱,哭鬧不停,反而引起其他疾病。人是靠食物活命的,孩子不吃奶就不能活,怎麼能完全斷奶呢?然而母乳就是血,血屬陰,性質偏寒涼,嘔吐多表示胃虛弱,所以要控制餵奶量。醫生一定要知道這個道理。乳母也應該服用調和氣血、調理脾胃的藥物。
我的想法是,如果孩子大一點,能吃其他食物,就可以完全停止餵奶,等他身體恢復;如果孩子太小,不能吃其他食物,就減少餵奶量就可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