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科類萃》~ 卷之六·諸熱門 (4)
卷之六·諸熱門 (4)
1. 驚熱之劑
涼驚丸 治小兒驚熱
大黃 黃連 防風 龍膽草 川芎 薄荷(各等分)
上為末,麵糊丸如黍米,大青黛為衣,大小加減,白湯服。
安神丸 治小兒驚熱
天門冬(去心,焙牙硝) 白茯苓 山藥 寒水石(各五錢) 硃砂(三錢) 甘草(五錢) 龍腦(一字研)
上為末,煉蜜丸如雞頭大,每服一丸,沙糖水化下。
白話文:
涼驚丸
這個藥方是治療小兒驚熱的。
藥材包含:大黃、黃連、防風、龍膽草、川芎、薄荷,每種藥材的份量都一樣。
將以上藥材磨成粉末,用麵糊將藥粉做成小米大小的丸子,再用大青黛將丸子外層包覆起來。服用劑量可以根據小孩的狀況調整,用白開水送服。
安神丸
這個藥方也是治療小兒驚熱的。
藥材包含:天門冬(去除內心,烘烤過並加入牙硝)、白茯苓、山藥、寒水石,每種各用五錢;硃砂用三錢;甘草用五錢;龍腦磨成粉,用一字份量。
將以上藥材磨成粉末,用煉製過的蜂蜜做成雞頭大小的丸子。每次服用一丸,用沙糖水化開後服用。
2. 發驚之劑
元戎四物二連湯 治晝則明瞭夜則發熱
當歸 生地黃 白芍藥 川芎 黃連 胡黃連
上㕮咀水一鍾煎服
黃連地黃丸 治夜熱因傷寒後餘熱失解
黃連 川芎 赤茯苓 地黃
上銼散入燈心一捻水煎食遠服
白話文:
元戎四物二連湯
這個藥方治療白天神智清楚,但晚上就發熱的症狀。
藥材包含:當歸、生地黃、白芍藥、川芎、黃連、胡黃連。
將以上藥材稍微搗碎,加入一碗水煎煮後服用。
黃連地黃丸
這個藥方治療晚上發熱,原因是傷寒之後餘熱未完全消除的狀況。
藥材包含:黃連、川芎、赤茯苓、地黃。
將以上藥材研磨成散劑,加入一小撮燈心草,用水煎煮後,在飯後遠離正餐的時間服用。
3. 治餘熱之劑
實脾散 治小兒餘熱不除
川芎 茯苓 甘草 白朮
上銼散,用水煎食遠服。
參苓白朮散 治胃氣收斂,浮陽退餘熱
人參 茯苓 粉草 白朮 扁豆 山藥 砂仁 薏苡仁 桔梗(各一兩) 蓮子肉(半兩)
上為末,每服半錢,棗湯調飲,或米湯亦可。
白話文:
實脾散
這個藥方是用來治療小孩子發燒後,餘熱未退的情況。
藥材包含:川芎、茯苓、甘草、白朮。
將以上藥材切碎混合,用水煎煮後,在飯後遠離用餐時間服用。
參苓白朮散
這個藥方是用來治療胃氣功能恢復,幫助浮動的陽氣下降,消除餘熱的狀況。
藥材包含:人參、茯苓、甘草、白朮、扁豆、山藥、砂仁、薏苡仁、桔梗(每種各一兩)、蓮子肉(半兩)。
將以上藥材磨成粉末,每次服用半錢,用紅棗湯調和後飲用,也可以用米湯代替。
4. 治食熱之劑
紫霞丸
代赭石(煆醋浸七次) 赤石脂 杏仁(五十個) 巴豆(二十粒去皮心)
上代赭石赤石脂先為末和杏仁巴豆同搗三十杵,若硬加蜜少許更杵丸如粟米大,用蜜器盛,每取服二丸,以乳汁送下。
下積丸 治食熱
丁香 縮砂仁(各十個) 使君子(五個焙) 川巴豆
上為末研細和勻爛飯丸麻子大,每服三十丸,橘皮煎湯送下。
白話文:
紫霞丸
將代赭石燒過後用醋浸泡七次,再與赤石脂、杏仁(五十個)、去皮心的巴豆(二十粒)混合。
先將代赭石和赤石脂磨成粉末,與杏仁、巴豆一起搗碎,搗約三十下。如果太硬,可以加一點蜂蜜,繼續搗成丸狀,大小如小米。用裝有蜂蜜的容器盛裝,每次服用二丸,用乳汁送服。
下積丸 (用來治療因飲食過熱引起的病症)
將丁香、縮砂仁(各十個)、焙過的使君子(五個)、川巴豆磨成細粉,混合均勻,用煮爛的米飯揉搓成麻子大小的丸子。每次服用三十丸,用橘皮煎的湯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