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鑾

《幼科類萃》~ 卷之三·初生門 (1)

回本書目錄

卷之三·初生門 (1)

1. 小兒初生總論

千金論曰:芽兒出腹,骨肉未斂,肌肉未成,猶尚是血,血凝則堅而成肌肉也。又云:如水上之泡,草頭之露。夫初生一臘之內,天地八風之邪,豈能速害?良由在胎之時,母失愛護,或勞動氣血相干,或坐臥飢飽相役,飲酒食肉,冷熱相制,恐怖驚撲,血脈相亂,蘊毒於內,損傷胎氣,而降生之後,故有胎熱胎寒胎肥胎怯胎驚胎黃諸證生焉。

白話文:

《千金論》說:嬰兒出生時,骨肉尚未完全長成,肌肉尚未形成,還是以血為主。血凝固了以後就變硬,成為肌肉。又說:剛出生一個月的嬰兒,就像水上的泡泡,草頭上的露水一樣。在剛出生一個月的時間裡,天地八方的邪氣,怎麼可能很快就傷害到嬰兒?其實是母親在懷孕期間,沒有好好愛護自己,或者勞累過度、氣血不通暢,或者坐臥不當、飢飽不均衡,或者喝酒吃肉、冷熱不節制,或者受到驚嚇、受到毆打,導致血脈混亂,毒氣積聚在體內,損傷了胎氣。因此,嬰兒出生後,就會出現胎熱、胎寒、胎肥、胎怯、胎驚、胎黃等症狀。

外因浴洗拭口斷臍灸囟之不得法,或繃𦽄驚恐乳哺寒溫之乖,其宜致令噤口臍風鎖肚不乳等證病患。致此亦難救療,坐視其斃,良可哀憫。故黃帝云:吾不能察其幼小,謂別是一家調理耳。惟小兒臟腑嬌嫩,血氣懦弱,肌體不密,精神未備,而黃帝尤難之也。而用藥者必明消息形候,審定生死,察病患之淺深,知藥性之寒溫,乃世之一良工也。

白話文:

由於洗澡、洗嘴、剪臍帶、灸囟門的方法不當,或因包紮、驚嚇、餵奶、寒熱不適切,導致嬰兒出現噤口、臍風、鎖肚、不吃的症狀。到了這種地步,就難以救治了,只能眼睜睜看著他們死亡,實在令人哀憫。所以黃帝說:我不能專門研究小兒的疾病,那樣就成了一派獨特的學問了。小孩子臟腑嬌嫩,氣血虛弱,肌體疏鬆,精神不全,黃帝都覺得很難治療。使用藥物的人一定要明察病情的起因、症狀、預後,診斷生死,瞭解疾病的輕重程度,知道藥物的寒熱性質,才能成為世上的良醫。

2. 初生諸證治法

胎熱者,由兒在胎中,母多驚悸,或因食熱毒之物,降生之後,兒多虛痰氣急喘,滿眼閉目,赤目胞浮腫,神困呵欠呢呢作聲,遍體壯熱,小便赤色,大便不通,時復驚煩。此因胎中受熱,或誤服溫劑,致令熱蓄於內,熏蒸胎氣,故有此證。若經久不治,則鵝口重舌,木舌赤紫,丹瘤自此而生。

白話文:

胎熱的原因是母親在懷孕期間經常受到驚嚇,或是食用辛辣、燥熱的食物,導致胎兒受到熱毒的影響。出生後,這些孩子通常體虛多痰、呼吸急促、眼睛緊閉、眼眶紅腫浮腫和精神不振,並伴有打呵欠、發出呢喃聲、全身發燙、小便發紅、大便不暢,同時經常驚慌不安。之所以會出現這些症狀,是因為胎兒在子宮內受到熱毒的影響,或是誤服了溫熱的藥物,導致熱毒積蓄在體內,燻蒸胎氣所致。如果長期不予治療,可能會出現鵝口重舌、木舌變紅發紫,甚至會出現丹瘤等症狀。

宜先以木通散煎與母服,使入於乳,令兒飲之,通心氣,解煩熱。然後以四聖散溫洗兩目,目開進地黃膏。凡有胎疾,不可求速效,當先令乳母服藥,使藥過乳,漸次解之,百無一失。若節以涼藥攻之,必生他病。乳母仍忌辛辣,酒面,庶易得安,不致復復。

白話文:

應該先用木通散煎湯給母親服用,使藥力進入乳汁,讓孩子喝下,以通暢心氣,解除煩躁和發熱。然後用四聖散溫洗雙眼,待眼睛睜開後,再使用地黃膏。凡是因母體懷孕時患有疾病而引起的胎疾,不能追求快速療效,應當先讓乳母服用藥物,使藥物通過乳汁漸漸解除胎疾,這樣才能萬無一失。如果用寒涼藥物猛烈攻之,必然會產生其他疾病。乳母仍應忌諱辛辣刺激的食物,以及酒和麵食,這樣才容易平安,不至於反覆發作。

胎寒者,嬰兒初生百日內,覺口冷,腹痛,身起寒粟,時發戰慄,曲足握拳,晝夜啼哭不已,或口噤不開,名曰胎寒。其證在胎時,母因腹痛而致。產經云:胎寒多腹痛。亦有產婦喜啖甘肥,生冷時果,或胎前外感風寒暑濕,治以涼藥,內傷胎氣,則生後昏昏多睡,間或哯乳瀉白。若不早治,必成慢驚慢脾。

白話文:

胎寒症,是指嬰兒出生後一百天內,出現口冷、腹痛、全身起雞皮疙瘩、時不時發抖、蜷著腳握緊拳頭、晝夜啼哭不止,或嘴巴閉緊張不開的症狀,稱為胎寒。這種症狀在胎兒時期就已經存在,是母親在懷孕期間腹痛所引起的。《產經》中說:「胎寒多腹痛。」也有產婦喜歡吃甜膩的食物、生冷的水果,或是在懷孕期間受到風寒暑濕的外感,服用寒涼藥物,損傷了胎氣,導致嬰兒出生後昏昏欲睡,偶爾嘔吐、腹瀉、大便呈白色。如果不早點治療,可能會發展成慢驚風和慢脾風。

宜以當歸散定其痛,勻氣散調其氣,白朮散養其胃氣,白芍藥湯去其寒濕。乳母更宜忌口。

白話文:

應當用當歸散來緩解疼痛,用勻氣散來調節氣機,用白朮散來溫養胃氣,用白芍藥湯來去除寒濕。哺乳的母親更應注意飲食禁忌。

胎肥者,生下肌肉厚,遍身血色紅,滿月以後,漸漸羸瘦,目白,五心煩熱,大便難,時時生涎者是也。浴體法主之。

胎怯者,生下面無精光,肌肉薄,大便白水,身無血色,目無精采。宜以浴體法主之。

白話文:

胎肥症的孩子,出生時肌肉厚實,全身血色紅潤。滿月以後,逐漸消瘦,眼睛發白,手心、腳心五心煩熱,大便困難,時常流口水。這種情況要以「浴體法」來治療。

胎黃者,生下遍體面目皆黃,狀如金色,身上壯熱,大便不通,小便如梔汁,乳食不思,啼哭不止。此胎黃之候也。皆因乳母受熱而傳於胎也。凡有此證,母子皆宜服地黃湯及地黃飲子。有生下百日及半周,不因病後,身微黃者,胃熱也。若自生而身黃者,胎疸也。經云:諸疸皆熱,色深黃者是也。犀角散主之。若淡黃兼白者,胃怯也。白朮散主之。

白話文:

胎黃:剛出生的嬰兒,全身皮膚和麪部都發黃,看起來像金黃色,身上發熱,大便不通,小便像梔子汁一樣,不想吃東西,不停地哭鬧。這是胎黃的症狀。都是因為母親在懷孕期間受了熱,傳染給胎兒所造成的。凡是出現這種證狀,母親和嬰兒都應該服用地黃湯和地黃飲子。如果嬰兒出生後一百天或半周,沒有生病,但身體微微發黃,這是胃熱引起的。如果嬰兒一出生就身體發黃,這是胎疸。經書上說:各種疸病都是熱病,顏色深黃的是胎疸。可以用犀角散來治療。如果胎黃的顏色淡黃中帶白色,這是胃氣虛弱引起的。可以用白朮散來治療。

胎驚者,以胎婦調適乖,常飲酒,嗜欲,忿怒,驚撲,母有所觸胎必感之。或外挾風邪,有傷於胎,故子乘母氣,生下即病也。其候月內溫壯,翻眼,握拳,噤口,咬牙,身腰強直,涎潮,嘔吐,搐掣,驚啼,腮縮,囟開,或頰赤,或面青,眼合。凡胎風眼合,不可誤作慢脾,妄用溫藥。

白話文:

胎驚是因胎婦調養失宜,常常喝酒、嗜慾過度、憤怒、受驚或被打等,母親受到的刺激會直接影響到胎兒。或者外部感染風邪,傷害胎兒,所以嬰兒出生後就會生病。症狀包括出生後一個月內神疲體弱、翻白眼、握拳、緊閉嘴巴、咬牙、身體和腰部僵直、流口水、嘔吐、抽搐、啼哭、腮部內陷、囟門打開,或臉頰發紅,或臉色發青、眼睛閉著。凡是胎兒眼睛閉著的,不能誤以為是脾虛,而胡亂使用溫藥。

其有搭眼,噤口之類,亦此一種之所發也。視其眉間氣色赤而鮮碧者可治。若黯青黑者不治。虎口指紋曲入里者可治,反出外者不治。先宜解散風邪,利驚,化痰,調氣,貼囟。甚則以朱銀丸利之。凡初生嬰兒,難以用藥。如遇此候,急取豬乳細研,牛黃,麝香各少許,調抹入口中,即愈矣。

白話文:

有些嬰兒還會有斜視、緊閉嘴巴等癥狀,也是由於上述一種原因引起的。觀察他眉間的氣色,如果是鮮豔的碧紅色,是可以治療的。如果是黑色、青色、暗紅色,則無法治療。虎口中的指紋如果是彎曲向裡面的,是可以治療的;如果向外反的方向,則無法治療。首先應該分解風邪、緩解驚嚇、化痰、調理氣息,貼囟門。情況嚴重的,可以用硃砂銀丸來治療。剛出生不久的嬰兒,難以用藥物治療。如果遇到上述症狀,應該立刻將豬乳汁研磨成細粉,加入少量牛黃、麝香,調入水中讓嬰兒服下,即可痊癒。

鎖肚者,由胎中受熱,熱毒壅盛,結於肛門,閉而不通,無復滋潤,所以如此。至若第三日不通,急令婦人以溫水漱口,吸咂兒前後心,並臍下,手足心,共

白話文:

鎖肚的情況,是因為在母體中受到熱毒,熱毒過盛聚集在肛門處,導致閉塞不通,失去滋潤,因此會這樣。到了第三天如果仍然不通,應立即讓婦女用溫水漱口,然後吸吮嬰兒的前後心、肚臍下方以及手掌腳掌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