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科概論》~ 外熱內熱辨
外熱內熱辨
1. 外熱內熱辨
外熱與內熱不同。外熱者,身終日發熱,或拘束肢冷,有青涕咳嗽,頭痛鼻塞之象,內則脈浮而不渴,此外解之症也。不可用涼藥,宜荊防散表之,得汗自愈。內熱者,如夜熱潮熱,晝輕夜重,病最纏綿,或口渴,或腹脹,或盜汗,其症有因傷食停痞,伏燥伏火,陰虛陽虛等異,宜分別而治,此內解之症也,不可用表藥。
白話文:
外熱與內熱是不一樣的。外熱的人,身體整天發熱,或者四肢冰冷,有青色的鼻涕、咳嗽、頭痛、鼻塞等症狀,內在則脈搏浮起但不口渴,屬於外感風寒的症狀。不能用涼藥,應該用荊防散來發汗,出汗後自然會好。內熱的人,會在晚上發熱,白天症狀較輕,晚上症狀較重,病情纏綿難愈,可能伴有口渴、腹脹、盜汗等症狀,這些症狀可能是由於飲食不當、停食積滯、伏燥伏火、陰虛陽虛等不同原因引起的,需要分別治療,這是內熱的症狀,不能用發汗的藥物。
傷食者,保和丸加地骨皮消之;停痞者,和中丸加鱉甲、牡蠣消之;伏燥者,貝母栝樓散潤之,伏火者,黃芩芍藥湯加山梔、丹皮等清之;陰虛者,蒿皮四物湯退之;陽虛者,四君子湯養之。此等熱必傷陰,口漸削瘦,成為疳癆,慎之。
白話文:
食物不消化者,用保和丸加上地骨皮消解之;食物停滯不消化者,用和中丸加上鱉甲、牡蠣消解之;隱藏的燥熱者,用貝母栝樓散滋潤之;隱藏的火氣者,用黃芩、芍藥湯加上梔子、丹皮等等清涼之;陰虛者,用蒿皮、四物湯退之;陽虛者,用四君子湯滋養之。這些熱症必定損傷陰,口部日漸削瘦,變成疳病癆病,請多加小心。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