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科概論》~ 論脾胃之實熱虛熱 (1)

回本書目錄

論脾胃之實熱虛熱 (1)

1. 論脾胃之實熱虛熱

脾胃亦為人體的重要臟腑。脾為臟,胃為腑,胃為脾之表,脾為胃之表,有互相連帶之關係。在胃有病之時期,脾有時不連帶同病;若脾有病時,則胃無有不連帶同病者。脾實胃必熱,其現象環唇紅燥,或是崩裂起皮,牙齦內必掀腫而紅紫,大便必色深黃且兼黑,或燥結不通。此時即身體發熱,食慾不振,精神疲倦,或嘔吐味苦兼酸,或大渴消水而瀉黃汁。

白話文:

脾胃也是人體重要的臟腑。脾是臟,胃是腑,胃是脾的外面,脾是胃的裡面,兩者互相連帶。當胃有病時,脾有時不會同時有病;但如果脾有病,則胃一定會同時有病。脾實胃必熱,其症狀是嘴脣紅燥,或是脫皮龜裂,牙齦裡面一定會腫脹發紅,大便一定顏色深黃且帶黑色,或乾燥結塊不通。此時就會身體發熱,食慾不振,精神疲倦,或嘔吐有苦酸味,或大渴消水而瀉黃汁。

凡此等之症形,是胃熱脾實而不和也。大部分為傷食停飲,日數一多,脾胃均因滯生實熱,是內里蘊成之熱,而非外感溫邪所發生的表熱也。此點必須注意。以外感的表熱,用清下之藥,即可退淨。且最忌攻下劑,恐外邪下陷,熱向里攻,起神經受炙而發抽搐,或外邪逗留中焦以成結胸。

白話文:

凡是出現這些症狀,都是胃中有熱、脾主運化功能失調引起的。一般來說,是因為飲食不當,積滯停留在體內,時間久了,脾胃都會因為停滯而產生實熱,這是內在積累而成的熱,而不是外界感染溫邪引起的表熱。這一點一定要注意。如果是外感表熱,用清涼瀉下的藥物,就可以退淨。但最忌諱用攻下通便的藥物,恐怕外邪下陷,熱向內攻,引起神經受炙而抽搐,或外邪逗留中焦形成結胸。

而此之內部實熱,不用清下之藥,直不能去之也。故治此等內裡實熱之症,生石膏可用也,酒川軍亦可用也。如用生石膏,是用以清理脾胃之實熱為主;如用酒川軍,是用以盪滌腸胃而撤實熱為主。若是其熱尚未洪壯之程度,二者不可以兼用。只要用其一,再佐以消滯清火通氣等藥,即可治愈也。

白話文:

這些患有內部熱症的人,不用清空腸胃的藥物根本就無法根治。所以,在治療這種內裡實熱的症狀時,生石膏和酒川軍都能使用。如果要使用生石膏,主要是用來清除脾胃的實熱;如果使用酒川軍,主要是用來掃除腸胃中的實熱。若是其熱還沒有發展到非常嚴重的程度,則這兩種藥物不能同時使用。只要使用其中一種,再輔以消滯、清火、通氣等藥物,就能治癒了。

脾力,既虛本無熱,所以熱者,因虛亦能生熱,使之然耳。脾虛胃即不能和,消化之能力薄弱也。其現象是全身微作熱,而時有微汗,其手足心及前額後腦,必較他處熾熱。口雖作渴,而唇必慘白,口氣必微弱。以手按之,而熱不蒸手。或宿食不能消化,見乳而不欲食,有時或吐或瀉,此是脾虛胃熱,虛熱之症也。

白話文:

脾虛本身沒有熱的症狀,如果脾虛引起發熱,那是因為脾本身虛弱,但也能產生熱,這纔是出現發熱的原因。脾虛則胃無法正常運作,消化能力差、消化功能減弱。發熱的現象是全身微微發熱,會時常微微出汗,手腳心與前額、後腦,會比其他地方來得更燙。嘴巴雖然覺得口渴,但嘴脣一定慘白,而且口氣一定微弱。用手按一按就不會覺得熱。或者食物在胃裡久放而不能消化,一看到食物就會不想吃,有時會嘔吐或腹瀉,這就是脾虛胃熱、虛熱的症狀。

治法應以養脾為主,脾能傳化穀氣,胃之虛熱自平。萬不可再用消滯清熱藥,以求速急退熱進食。此已受傷的脾胃,轉因克伐太過,愈行敗壞成為痞積臌脹,成疳勞肢體漫腫也。應用錢東陽之補脾益黃散,或調氣益黃散,因症而用可也。若恐調氣益黃散內之蟲類燥血,可用六君子湯,加藿香、胡黃連,補虛去熱。

白話文:

治療方法應以養護脾臟為主,脾臟能夠傳化穀物精氣,胃部的虛熱自然就會平息。千萬不可再用清熱的藥,以求快速退熱後進食。這樣已經受傷的脾胃,反而因為過度克伐,病情會愈來愈糟,可能演變成腹部堅硬脹大,成為疳瘡,肢體浮腫。可以用錢東陽的補脾益黃散,或調氣益黃散,依據症狀而定。如果擔心調氣益黃散中的蟲類燥血,可用六君子湯加上藿香、胡黃連,補益虛弱、清熱。

少加活靈藥,以防其膩滯,亦是善法。如脾虛腹腫,腸時空鳴,因傷食而起者,以指彈之如鼓聲,以手按之如棉軟,是氣虛極,脾已無運用力。切不可用有通性藥品,以防其虛脫也。宜用六君子湯,加黃耆、厚朴,溫中固氣,助其慢慢自能運化也。如腳與腿腫,加宣木瓜、大腹皮、紫菀茸等藥,就補氣藥中,宣其下部絡膜以消腫。

補虛益氣藥,亦可以借其宣力,以調和滯性也。

白話文:

少量加入能增強活力的藥物,以防止因藥物過多而出現停滯不暢的狀況,這也是一種好的方法。例如在脾虛而導致腹脹,腸鳴時常發出的聲音,是因為飲食不當而引起的,以手指彈打腹部就像敲鼓的聲音,用手按壓腹部就像棉花一樣柔軟,這說明氣虛到了極點,脾臟已經沒有運化的能力了。此時千萬不能使用有瀉下作用的藥物,以免虛脫。應該使用六君子湯,加入黃耆、厚朴,溫中固氣,幫助脾臟慢慢恢復運化功能。如果腳和腿部腫脹,則加入宣木瓜、大腹皮、紫菀茸等藥物,在補氣藥物中,宣發下部經絡,以消除腫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