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科概論》~ 論嬰兒胎熱

回本書目錄

論嬰兒胎熱

1. 論嬰兒胎熱

胎熱者,嬰兒降生後,頭面身體等處,均發現肌膚深紅如絳色者是也。乃嬰兒在胎元中,秉受母體之內熱,或遺傳父母的淋毒,及楊梅結毒,以致兒體中內蘊毒火,胎毒待往外發之象。按肌紅本嬰兒之正色,有此天然之正色,始易長養而茁壯。然必淡紅色,且皮膚細潤柔澤,非若胎熱之深紅色似絳,肌膚之粗糙不和者可比。

白話文:

胎熱是指嬰兒出生後,頭面及身體出現肌膚呈深紅色,就像絳色一樣。這是因為嬰兒在胎中受到了母體內熱的影響,或者是遺傳了父母的淋毒(梅毒)或者楊梅結毒,導致嬰兒體內蘊藏了毒火,胎毒隨時可能爆發。

需要注意的是,嬰兒的肌膚原本就是紅色的,這種天然的正色是嬰兒成長茁壯的基礎。但是,胎熱的嬰兒肌膚呈現的深紅色和絳色,皮膚粗糙不和,與正常的嬰兒肌膚有明顯的區別。

欲詳細辨別,可診察嬰兒兼現其他的熱象,如滿口熱氣升騰,似喘而息粗,頭面四肢皆腫脹,口內滿成白腐,以指探兒口內,則氣熱蒸手,目白赤紅流淚,黃稠汁糊眼部全遍,目不能啟閉,或牙根腫硬,不易吸乳,大便秘結,小便短赤,或點滴皆無。凡此等現象,均呈於外之胎熱症象也。

白話文:

如果我們想更詳細區分的話,可以探查嬰兒是否還合併其他的熱象,例如口中熱氣蒸騰、呼吸急促、頭面四肢腫脹、口內滿佈白色腐敗物、以手指伸入嬰兒口中,感覺很燙手、眼睛白處赤紅且流淚、黃稠的汁液糊滿整個眼睛、眼睛無法睜開,或牙根腫硬、不易吸奶、大便祕結、小便短赤甚至滴水不尿,以上這些現象均是胎熱症象的外在表現。

治法先用銀針,在上下合骨處,及牙齦腫硬處,輕輕刺破;拭去紫瘀毒血。再用粗布裹食指,擦破口內各處白點,敷上草靈丹。立能去其麻木,散其腫毒,斯時即能入乳汁。再用清熱解毒藥令兒作乳吸之,即可清胎熱,又可解胎毒,治法莫善於此也。其湯藥方與草靈丹方列下。

清熱解毒湯方

白話文:

治療方法首先使用銀針,在上下的合骨處和牙齦腫脹變硬的地方輕輕刺破;擦去紫黑瘀血。然後用粗布包裹食指,擦破口內各處的白點,敷上草靈丹。當下可以消除麻木感,散去腫毒,此時即可吸入乳汁。再用清熱解毒藥物讓嬰兒吸吮,即可清退胎熱,又可解毒,治療方法沒有比這更好的了。湯藥方與草靈丹方列在下面。

金銀花(八分),小木通(五分),青連翹(八分),粉丹皮(五分),山梔衣(五分),生甘草(三分),霜桑葉(六分),紫地丁(七分),赤芍藥(五分),燈芯,竹葉(少許作引),用一茶杯水煎成一茶杯藥,放乳瓶中使兒吸之。

草靈丹方

白話文:

金銀花(8分)、小木通(5分)、青連翹(8分)、粉丹皮(5分)、山梔衣(5分)、生甘草(3分)、霜桑葉(6分)、紫地丁(7分)、赤芍藥(5分)、燈芯、竹葉(少許作引子),用一茶杯的水煎成一茶杯的藥,放入乳瓶中讓小孩吸食。

干靛花(一錢),生甘草(五分),飛滑石(五分),川黃連(五分),共研細末敷刺破處,及擦破處,並不礙小孩吸乳,且無毒性,能清肝膽熱,隨即結痂。

白話文:

幹靛花(一錢)、生甘草(五分)、飛滑石(五分)、川黃連(五分),將四種藥材研磨成細緻的粉末,敷蓋在穿刺傷口和擦傷部位上,不影響小孩吸吮乳汁,也不會產生毒性,能夠清除肝臟和膽囊的熱氣,並迅速結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