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科概論》~ 五臟所屬之部位及病能的現象

回本書目錄

五臟所屬之部位及病能的現象

1. 五臟所屬之部位及病能的現象

肝者屬足厥陰也,其性剛賴血以涵養,自兩脅以下及小腹前陰等處,皆其所司的部位。最易動氣作痛,又易因熱生風,其風能升至顛頂,作暈與痛於頭部,旁及兩太陽穴而痛脹。其病色屬青,常發現於左顴及目眥,或鼻準兩邊及眉心。故肝病實,則目白輪現赤,大叫呵欠頓悶。

若肝病虛,則呵欠咬牙。有風則目斜視而不靈活。有熱則怒視而眼皮腫脹。若肝熱盛傷陰血,復下迫脾胃,已成疳積者,則白膜遮睛,兒必現躁急而哭叫,哭甚則咽喉胃脹氣噎,以致小溲赤短或溲難行,大便閉結,或下黑綠色糞便。又有一種症象,小兒無故猝發冷熱,手尋衣領,或手亂捻物,或兩手撮空摸床,為驚嚇喪魂病也。

設不知病原而誤治,再行稽延時日,兒病轉危,即現目睛視物不動,或目合不開,或目瞪不合,或哭而無淚,或不哭而淚自出。凡此等象,皆為肝絕,不能救治也。

心者屬手少陰也,其部位在胸下正中岐骨微下陷處。凡額上舌尖手足心等處,亦均為其所司。最要者能調節血液周全,潤養全體之各神經,及纖微末梢等神經。其自然之力能生髮智慧,發言語和哭笑。心無表症,其所得病者皆屬於里也。心不受邪,既不能動,尤不能痛。凡覺心動或心痛者,均胃痛或氣滯也。

若真是心動或心痛的病,一點鐘都不遲延,即行死去也。心有實火,則叫哭發熱,飲水無度,而小溲短赤或點滴均無。心有虛火,則困臥迷睡,悸動不安,目瞪無神,或舌尖赤破,或舌短音低,此象病久者恆見之。若熱盛津液乾枯,雖渴極亦不可多與飲料,須急保液生津,方能有救。

蓋陰津不隨盛熱炙乾,津回液布,病終能愈也。故小兒有時不現表症病象,而有煩躁不寧,睡臥不安,叫哭不乳時,須先檢查身體頭面四肢有無熱象。如何處有熱,均當細心辨之。屬於何病的裡熱,何部為熱之發源,根據之以定症名,後再求治療其症的藥劑,如斯之謹慎研求,焉有不能治愈之病者,蓋心部病無表症,不似外感的發熱,為通體全熱,為通日夜均熱。此則一部分熱,熱有早晚輕重久暫之不同,亦甚易辨。

不過熱之實虛,乃熱之地位是否緊要,或須急施治,或不能急治,必須細心推求,以小兒稚體脆弱,治錯藥誤均不能承受。設稍有出入,追悔莫及。且小兒均不易服藥,用藥又必求其有力,一劑服後功效立見始可,萬無試探投藥治療之餘地。不過小兒各病單純的多,又無七情六慾之戕賊,認症施治較成年人似易為力。

其難者小兒自不能言病能病象,及病之所在,亦不能明白舉出也。故小兒之久病脾虛連及心氣弱,雖症象現火象,亦必先顧心氣虛,服強心助氣藥。心氣得助力,自能氣回液布,虛火歸原,不治熱而熱自退也。設此等假症象,為醫者再不明醫理;不細心推求症象。見熱治熱,率爾一意涼藥濫用,以為熱必可退。

孰知心氣正在弱虛不絕如縷之時,又經此涼藥一打擊,必至陽亡於上,陰竭於下,神經立起變化,周身一痙攣,立即死亡也,可不慎哉。此是久病心氣虛,尚易辨別,但稍明病情醫理,即可診治無舛。今有一種病,心氣受不可抵禦的壓迫,強力侵襲,心氣立呈微弱,神經亦隨之發生重大變化,不立時起抽搐,即立時神智昏迷,或厥然而倒,不省人事。此症為何?即夏日中暑,俗名所謂暑風症也。

此症雖非病久心氣虛可比,然心不受邪,其影響人的生命,重大危急可知也。故亦須先顧其心氣,速用強心助氣藥,使心氣有所借力,中心有所生,外邪之侵襲力自微,神經之變化亦自能回覆平靜,抽搐亦即隨之而定也。然後再佐以清暑利濕芳香通絡藥,斯症無不立即痊愈也。

不過病久心氣虛弱,其來也緩,亦不能立即醫治痊愈。至於中暑的心氣虛弱,其來也暴,然醫治得法,其症平復如初,可立而待。其痊愈之快慢不同,是受病的久暫問題也。至心臟之於人生,其關係至重且大,較之於其他各臟,尤為緊要。一經發現受病牽及於心,即須特別注意。

無論其實熱虛熱,及病之久暫,均必先保護心氣,不使毫釐受傷。其他病症醫治如法,雖危重亦必可漸漸向痊也。舌為心之苗,心部若有實熱,或溫疹出齊時候,熱已退淨,唯咳嗽尚盛,醫者不知用養陰清肺藥,養血液以善其後,俾發過的壯熱,及出過的赤疹,在在都得用藥回覆其已傷之血液,萬不可使其餘的火復燃。

不然在病人血液大虧之後,元氣未復,身體虛弱,天然的抵抗能力,一點皆無,肺之餘炎能乘心部的實熱,復行披猖。此時舌尖即起白泡潰爛,痛甚不能飲食。若再稽延,立起重舌木舌等危險緊急症候。又有溫疹病體初愈,正氣未復之時,口味初開,胃力尚弱之時,此時亦甚緊要。

若任何病人滿意的進食,胃力不能承受,停滯不能運化,積聚生熱,亦乘心部之實熱,向外發泄。其症象為譫語迷睡,舌苔黃厚垢膩,或口糜舌爛,成為種種變態的重病。此候治療下之不可,恐體弱不能任受,氣弱防其虛脫,不用下劑。此緊急之熱邪,不容緩治,毒熱從何處,用何方劑可去耶?到此地步,進退維谷,治療之運用真棘手矣。故吾曰只心部之病,心無表症,心不受邪,心部的重要,與人之生命有重大密切的關係。

無論其實熱虛熱,及受病的久暫,若發覺心部受病為主要,必用強心藥護持之,再治其他之臟腑各兼症即可。至於劇烈咳嗽,痰壅氣喘或起重舌木舌,症象危急,或口糜舌爛,譫妄迷睡等等症象,雖然已至危險程度,然非心臟的主病。是肺胃部之餘火復燃,乘心臟之熱而熾盛,及肺胃兩部為主體,心臟為連帶波及。

不必兼用強心劑,逕用清肺胃之藥,以解其熱毒。各急症能稍轉輕,慢慢向愈後,仍須養陰增液養血助氣等法,以善其後也。

脾於生理亦屬重要之臟,為足太陰經,後天之本也。故嬰兒落生後,天然能吸乳汁以養生命,下受命門之以蒸化穀食,上輸穀食之精液,以灌溉其他各臟腑。所以人的生命存活元原,獨脾臟之功用為最大。然其性喜燥而惡濕,一受濕漬,則運化之力衰,而肝即乘以侮之。位在中焦,凡眼胞鼻準及四肢皆其分也。

與胃相表裡,故用藥略同,脾之病無表症,凡病皆屬於里。脾虛者,右關脈必細軟,指紋現淺紅而暗淡。其症象為嘔吐,為泄瀉,為久痢,為腹痛,為肢軟,為面黃肌瘦,為發腫鼓脈,為積滯不化飲食化痰,為脫肛腸紅等症。脾實者,右關脈必沉數,指紋現紅明色。其症為氣積血滯,為痞滿蟲積,為痰飲腹痛等症。

脾寒者,右關脈必沉遲,指紋現淡紅兼青暗色,唇舌必白淡無血色。其症為嘔吐泄瀉,為白痢腹痛,為濕腫陰黃疸,為四肢冷厥脫等症。脾熱者,右關脈必洪數,指紋現紅明兼紫色,舌苔膩而黃,或唇赤舌亦赤。其症為熱吐或流涎,為洞瀉或瀉渤,為赤痢腹下墜,為目胞腫痛或眩暈,為陰黃疸等症。

脾之病均有其他臟腑之症。故各症的治法用藥,至後各症分門類時,再詳細論之。茲不過言脾病之種數,及脈象指紋現色,辨別其虛實寒熱而已。實則迷睡,煩躁夜臥不安,發熱夜甚,至天將明熱又漸輕,始能得二三小時之安睡,可見迷睡是脾實而熱使之然也。虛則食乳不化,嘔吐泄瀉,日久脾虛及腎,即成慢脾風等症,甚為難治。

傷於濕則發皮水腫,或作腹痛脹,或成黃疸,脾痛則腹必痛,脾已結疳,必現肚大筋青,飲食過量而肌肉削,發毛枯焦。脾熱則口出氣息必臭,唇瘡口糜,或吐舌舐唇。脾寒則口角流涎,或噯腐吐酸,或蟲出於口。此脾病之大略,隨其現象見症,用藥診治可以也。

肺者,手太陰經也。屬臟其體甚嬌脆,內主周身氣化,外主周身皮毛,為人身體氣布之總機關。凡聲之出入,氣之呼吸,均為肺的主力,始能得其調節清暢,其性畏火而仇寒,故遇燥而痰涎壅滯即咳嗽,遇寒侵襲,反抗驅除亦發咳。凡耳白及右頰鼻孔等處,皆其表現於體外的分野。

肺之於生命關係太大,須加意保護。不使寒火相侵,能長保其清寧之體,身自堅壯,壽臻大年也。故肺寒熱所傷,則均現氣逆音不流利,甚者作喘作咳,或哮吼音啞,受風傷則噴嚏,或流清涕而鼻塞,呼吸不利而頭痛,或現頭重及旋暈。若咳嗽不止,相連能咳數十百聲,使人氣均回不過來,急成面紅筋粗,鼻涕眼淚,咳嗽噴嚏,連連不斷,吐食嘔水,小兒當此,焉能支持,症狀更屬緊急。此蓋盛寒包肺,肺葉全閉也。

治之得法應手奏效,否則不堪設想也。若鼻孔乾眼澀,或鼻衄血,鼻頭赤環唇赤爛,喘滿咳嗽,痰涎壅阻氣管,黃糊黏滿兩眼,此為風熱鬱於肺,肺竅阻痰,不能自如收放也。症象看似甚重,其實不是險症。用清火散風藥一劑,風散熱解,肺葉消其腫脹,氣布痰開,即恢如初,各症象一掃而愈。

他若發壯熱咳嗽,氣急頤腫,或項腫喉痛等象,為肺病兼胃病也。治法須肺胃兩部並重,自易痊愈。若發壯熱咳嗽,頭痛肢酸,遍身及頭面發赤點,或白尖云片等症狀,為癍疹等病,亦為肺胃兩部均感外邪而病也。治法須肺胃兼顧,清熱祛邪解毒活血,即可緩緩向愈。不過此兩條雖為肺胃兼病,然又兼溫毒時症,不能與肺受盛寒風熱,所現症狀相比擬,更不能與肺胃兼病同治法。臨床診治時,務必詳細辨別,庶不能誤。

不然以小兒之未長成身體,嬌嫩的肺,焉能受之也。至小兒因久嗽患龜背等症象,是肺葉因濕痰及火的侵襲而腫脹,橫膈膜上腔內容積不下,必須向外發展。而此時小兒之全體骨胳均未長成,不能堅實無抵抗力量。至於前後脅骨尤為脆軟,收束不住。故肺的膨脹力能隔骨肉向外凸出,形成此俗云之前雞胸後羅鍋的症象,在病名上說是龜胸龜背。治療之法,當除濕熱之痰而消腫脹,可使肺葉突出之部分,收縮復原。

不過肺雖復原,生命無礙,至已突出受傷之前胸後背的脅骨,十九不能復其本來形象,終身留此遺憾。故小兒之病,既知與肺有關,即須急早診治,萬不可遷延日久,致成此龜胸龜背之惡症也。再有一種為咳久氣虛,面目浮腫,顏色㿠白,食少便瀉,是小兒疳症。乃肺脾兩虛,有成慢驚風之趨向。

治須養陰斂肺扶脾等法,切不可再用宣肺降痰等藥,克伐正氣,以致無挽救小兒生命之法也。

腎者,足少陰經也,專司骨。凡全身骨胳、牙齒、尾尻等均屬之。目瞳、兩耳、囟頂、為其分野。牙不能生,囟門不合,四肢骨軟,是為腎氣不足也。腎熱,則小便短赤,渾濁澀痛,熱極則起馬牙、重舌、及鵝口白等。腎寒,則小溲頻數,大便溏,或嘔吐完穀不化。若瞳孔散大,或瞀冥昏暗,舌短音無,腎氣虛極將脫也。

至眼起灰翳,小溲自遺,小便縮,乳頭縮,環唇眉心均青,四肢冷過肘膝者,腎氣寒極將絕也。他若耳流灰臭膿水,是濕熱成毒,在腎作腫也。凡關於此等之種種症象,均應從腎臟病治之。不過腎臟為人生命的關係甚大,小兒之壽夭壯弱慧愚,均視腎之實虛而定。故病在先天后天,必須辨清。

臨床之虛實寒熱,更當審慎明瞭,以為對症診治。不然先天后天病症小有出入,遺留小兒後來病根,或不幸成為終身痼疾。虛實寒熱,用藥稍錯,立見死亡,為患更烈。為兒科醫者,萬分注意可也。總之脾肺二臟,最容易受病。例如內傷乳食,外感風寒溫邪,或中暑熱,吐瀉霍亂。

保護人對小兒身體稍疏護持;脾肺二臟感受外界侵襲,本身之天然抵抗力量,立即起反射作用,以驅除外來的寒熱風邪於體外,某呈現於外者,即所謂成病之症象也。至於心肝腎三臟,與外界接觸的機會甚少,本不易受病。況小兒一秉天真,無七情之內傷,無六慾之外傷,在飽食憩眠中即行長成,何致感疾病。

就偶有病痛,亦不過在經,不能入腑,況入臟乎?故疾病不能直接侵及,何致有傷也。若脾肺二臟感受的內傷乳食,外傷風寒不能清解,失或診治之時效,或冶法錯誤,或藥物錯投,病能即漸漸向里攻進,心肝腎三臟到此地步,雖欲不受波及,不可得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