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科概論》~ 調燮須注意

回本書目錄

調燮須注意

1. 調燮須注意

小兒初生,飲食未動,胃氣未開,廓然清虛之府,宜乘此時加意調燮。小兒未啼之時,令精巧婦人用指輕輕探兒口,挖去汙血。急以甘草湯,用軟帛裹指蘸湯,拭去口中涎沫。然後看兒面色,若身面俱紅,而唇舌紫者,知其必有胎毒。每日用鹽茶,但不可太鹹,以帛蘸洗其口,去其黏涎,每日須五六次。

此法至神至聖,世所不知。蓋兒之胎毒,藏於脾胃,口中多有黏涎,其馬牙鵝口,重舌木舌,皆從此起。每日洗拭,則毒隨涎去,病從何來,而且至簡至易,何忽視而不為。倘胎毒重,直須過周歲,方得用此法,有胎毒者之調燮也。蓋周歲後,頭面滿起紅粒或帶白尖,始能發現於外表。

倘兒面唇淡紅,此為胎寒,惟以淡薑湯洗拭,每日一二次足矣。蓋姜能開胃而且和中,最利於實用者。至於古方之用黃連、大黃、硃砂、輕粉開口之法,此時斷不可用。今時稟受十有九虛,若寒克削最不相宜。況嬰兒初誕,如蟄蟲出戶,草木萌芽,卒遇寒雪嚴霜,未有不為其摧折。

以苦寒而入初誕兒之口,亦若是也。每見三朝七日,必有腹痛嘔乳,液瀉夜啼之證,是皆苦寒傷胃之害,其孰能知之。或曰:子言苦寒不可用於初誕兒之口,何以後之沆瀣丹及瀉青丸,有三黃大黃,得無矛盾乎?曰彼胎毒已現,外證可憑,有病病當,何大黃之足畏。今初誕開口,未辨毒之有無,即使有毒,尚然未發,深藏潛伏,聲臭俱泯。

程鳳雛有言:安輯閭閻,必誅冠盜,未可抉平人而誅之,日爾將為寇也。以苦寒而開口,是誅平人也。毒發而畏寒,是有寇不誅,鄉原之仁,烏乎可也。

白話文:

剛出生的嬰兒,在還沒開始進食的時候,胃氣都還沒運作,整個消化系統就像一個空曠而清淨的府邸,應該趁這個時候特別注意調理。當嬰兒還沒哭出聲時,請手巧的婦女用手指輕輕探入嬰兒口中,挖出裡面的污血。然後趕快用甘草湯,用柔軟的布包裹手指沾取湯汁,擦拭嬰兒口中的唾液。接著觀察嬰兒的臉色,如果全身和臉都紅潤,但嘴唇和舌頭卻是紫色的,就知道他一定有胎毒。每天用鹽茶,但不要太鹹,用布沾取鹽茶清洗嬰兒的嘴巴,去除黏液,每天要洗五六次。

這個方法非常神奇有效,但世人卻不知道。因為嬰兒的胎毒藏在脾胃裡,口中會有許多黏液,那些所謂的馬牙、鵝口瘡、重舌、木舌等問題,都是從這裡開始的。每天清洗擦拭,毒素就會隨著唾液排出,疾病又怎麼會發生呢?而且這個方法簡單又容易執行,為什麼要忽略而不去做呢?如果胎毒很嚴重,就必須等到嬰兒滿週歲後,才能用這個方法,這是有胎毒情況的調理方法。因為滿週歲後,頭臉會長滿紅色的顆粒,或是帶有白色尖頭的疹子,這時才能在外表顯現出來。

如果嬰兒的臉色和嘴唇是淡紅色的,這是因為有胎寒,只要用淡薑湯擦拭,每天一兩次就足夠了。因為薑可以幫助開胃,而且能調和脾胃,對嬰兒來說是最適合使用的。至於古時候用黃連、大黃、硃砂、輕粉等藥物來開口的方法,這時候絕對不能使用。現在的人體質多半虛弱,用寒涼的藥物會更不適合。況且,剛出生的嬰兒,就像冬眠的蟲子剛從洞穴出來,或是剛發芽的植物,如果突然遇到寒冷的冰雪霜凍,沒有不被摧殘的。

用苦寒的藥物進入剛出生嬰兒的口中,就如同這個道理。常常看到有些嬰兒在出生後三、七天,就會有肚子痛、吐奶、拉肚子、夜間哭鬧等症狀,這些都是苦寒藥物傷害胃的後果,又有誰能明白呢?或許有人會問:你說苦寒的藥物不能用在剛出生的嬰兒口中,但之後的「沆瀣丹」和「瀉青丸」卻有用到三黃、大黃等藥物,這不是矛盾嗎?我說,那是因為胎毒已經顯現,外在的症狀已經可以判斷,有了疾病當然要用藥,又何必害怕大黃呢?現在是剛出生要開口,還沒辦法判斷是否有毒,即使有毒,也還沒發作,只是深藏在體內,沒有任何跡象。

程鳳雛說過:「要安定地方,必須剷除作亂的盜賊,不能隨便抓平民百姓來處罰,說他以後會成為盜賊。」用苦寒藥物來開口,就像是處罰平民百姓。毒素發作時反而怕用寒涼藥物,這就像是有盜賊不去抓,是一種鄉愿的仁慈,是不可取的。